首页 / 正文

内篇 自叙第三十六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于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间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郝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及年以过立,言悟日多,常恨时无同好,可与言者。维东海徐坚,晚与之遇,相得甚欢,虽古者伯牙之识锺期,管仲之知鲍叔,不是过也。复有永城朱敬则、沛国刘允济、义兴薛谦光、河南元行冲、陈留吴兢、寿春裴怀古,亦以言议见许,道术相知。所有扬榷,得尽怀抱。每云:"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知我者不过数子而已矣。"

  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纵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惧览之者之不一,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以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入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为后王法。自兹厥后,史籍逾多,苟非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嗟予小子,敢当此任!其于史传也,尝欲自班、马已降,讫于姚、李、令狐、颜、孔诸书,莫不因其旧义,普加厘革。但以无夫子之名,而辄行夫子之事,将恐致惊末俗,取咎时人,徒有其劳,而莫之见赏。所以每握管叹息,迟回者久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也。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载笔见推。由是三为史臣,再入东观。每惟皇家受命,多历年所,史官所编,粗惟纪录。至于纪传及志,则皆未有其书。长安中,会奉诏预修《唐史》。及今上即位,又敕撰《则天大圣皇后实录》。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沈。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昔汉世刘安著书,号曰《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太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然自《淮南》已后,作者无绝。必商榷而言,则其流又众。盖仲尼既殁,微言不行;史公著书,是非多谬。由是百家诸子,诡说异辞,务为小辨,破彼大道,故扬雄《法言》生焉。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华。而流俗鄙夫,贵远贱近,传兹牴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民者,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五常异,百行殊执,能有兼偏,知有长短。苟随才而任使,则片善不遗,必求备而后用,则举世莫可,故刘劭《人物志》生焉。夫开国承家,立身立事,一文一武,或出或处,虽贤愚壤隔,善恶区分,苟时无品藻,则理难铨综,故陆景《典语》生焉。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自《法言》已降,迄于《文心》而往,固以纳诸胸中,曾{滞心}不芥者矣。夫其为义也,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诫焉,有讽刺焉。其为贯穿者深矣,其为网罗者密矣,其所商略者远矣,其所发明者多矣。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书多讥往哲,喜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犹冀知音君子,时有观焉。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抑斯之谓也。

  昔梁征士刘孝标作《叙传》,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而予辄不自揆,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何者?扬雄尝好雕虫小技,老而悔其少作。余幼喜诗赋,而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其似一也。扬雄草《玄》,累年不就,当时闻者,莫不哂其徒劳。余撰《史通》,亦屡移寒暑。悠悠尘俗,共以为愚。其似二也。扬雄撰《法言》,时人竞尤其妄,故作《解嘲》以训之。余著《史通》,见者亦互言其短,故作《释蒙》以拒之。其似三也。扬雄少为范踆、刘歆所重,及闻其撰《太玄经》,则嘲以恐盖酱瓿。然刘、范之重雄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如《太玄》深奥,理难探赜。既绝窥逾,故加讥诮。余初好文笔,颇获誉于当时。晚谈史传,遂减价于知己。其似四也。夫才唯下劣,而迹类先贤。是用铭之于心,持以自慰。

  抑犹有遗恨,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何者?雄之《玄经》始成,虽为当时所贱,而桓谭以为数百年外,其书必传。其后张衡、陆绩果以为绝伦参圣。夫以《史通》方诸《太玄》,今之君山,即徐、朱等数君是也。后来张、陆,则未之知耳。嗟乎!傥使平子不出,公纪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灭。后之识者,无得而观。此予所以抚卷涟洏,泪尽而继之以血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 列传一百九十七·赵尔巽
  卷三百八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八十回 议宪法致生内哄 办外交惹起暗潮·蔡东藩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绎史摭遗卷十二·温睿临
  二一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来保
  第九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金毓黻
  卷六十三·司马迁
  杜甫传·刘昫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一·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本纪第五 宣帝·姚思廉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子也。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满堂室。少宽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善骑射。高祖平侯景,镇京口,梁元帝征高祖子侄入侍,高祖遣高宗赴江陵,累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张廷玉

        刘三吾 安然 吴伯宗 吴沉桂彦良宋讷 赵俶 李叔正 刘崧 罗复仁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

  • 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计六奇

      福王本末  福嗣王讳由崧,神宗之孙、光宗之侄、思宗之兄也;建号宏光。乙酉,南都陷,北奔。浙东鲁藩监国,谥为赧皇帝;及闽中唐王立,遥上尊号为圣安皇帝;永明王立,谥为安宗简皇帝。而我朝则削其年号,止称福藩而已。王之父讳常

  • 卷十六 东昏侯·王夫之

      〖一〗   扬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雄未能践其言也,若其言,则固可深长思也。冥冥者时也,飞者道也;鸿以飞为道,不待冥始飞也,而所以处冥者得矣。弋者之不篡,非有篡之之心,限于冥而罢其机牙也。苟有可篡,则于冥而篡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庚午朔命署都指挥同知詹祥署都指挥佥事李爵茂镇各充京营参将祥神机爵五军镇緫督京城内外捕盗○辛未夜彗星渐西北行犯文昌○壬申升大理寺卿沈良才为兵部右侍郎顺天府府尹雷礼为工部右侍郎○诏复设管河

  • 卷二十一·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一乾隆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朔叶尔羌办事尚书都统新柱等疏奏拔达克山素勒坦沙献波罗泥都尸骸及其妻子新柱等奏言臣等节次钦奉谕防办理拔达克山素勒坦沙及霍罕额尔德尼伯克之事随于正

  • 一五 鲁老太太·周作人

    鲁老太太是鲁迅的母亲;她母家姓鲁,住在会稽的安桥头,住民差不多全是姓鲁的。她的父亲号晴轩,是个举人,曾在户部当主事,因病辞职回家,于光绪甲申年去世。她有两个姊姊,一个哥哥,号怡堂,一个兄弟,号寄湘,都是秀才,大约在民国前后也都

  • 杨椿传·李延寿

    杨椿字延寿,原来字仲考,孝文帝赐为延寿。他性情宽厚谨慎,在宫内任给事,与兄长杨播一起在皇宫任职。后来任中部法曹,断案公正,孝文帝很赞许他。文明太后驾崩,孝文帝五天不吃饭,杨椿进谏说:“圣贤者的礼数,哀毁但不摧残自己的性命

  • 谢让传·宋濂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幼年时聪明好学,壮年叙为宣慰司令史。又选为令史,调至河间等路转运盐司任经历。过去在军籍的盐户,全部除名,按人口为定额运盐,后雇旧户代为煮盐,工钱很少。谢让说:“军队削籍为民,应同原盐户共同服役,不能少

  • 卷一百三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十九雍正十二年正月上谕四道初二日奉上谕诸王大臣以元旦立春恰遇甲寅年丙寅月戊寅日甲寅时瑞雪缤纷竟日盈尺考之占书最爲佳祥丰年可庆爲朕称贺朕素不言祥瑞降谕至再至三尔诸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 洪武六年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制中都城隍神主成,遣兵部尚书乐韶凤奉香币,往奉安之,以是月十五日行事,祭用牛、羊、豕各一,仍令临濠行大都督府及各军民诸司官自初六日为始斋戒,至期陪祀。御制祝

  • 儒效篇第八·荀况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

  • 卷四·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四    元 程端学 撰僖公二年或问曰城楚丘朴乡谓城邢歴序三国者详书也城縁陵止书诸侯者略之也城楚丘没诸侯者略之而又略也楚丘不如縁陵縁陵不如城邢救灾恤患邻道也详书而不杀予之也封诸侯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八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八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犍度八道品中◎若成就见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智亦成就见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见亦成就慧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慧亦成

  •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复次成就法。持明者用牛肉人肉。同和为第一分。鸡肉羖羊猫儿馲驼等肉为第二分。象马驴狗鹫狐狼鼠牛肉等为第三分。弩摩赞拏拶哩摩迦罗肉等为第四分。如是等肉得周

  • 搜神记·佚名

    不著撰人。六卷。卷首有儒氏、释氏、道教源流。全书计收玉皇上帝、玄天上帝、观世音、蒋武帝、广平神翁、天妃等一百五十位神号以上。元代有《搜神广记》前后集,有像,是书引首亦云有像,而实际则无之,殆因《搜神广记》

  • 兰台轨范·徐大椿

    八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 (1764)。“兰台”本是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后又称史官为兰台史或兰台,本书即取材于历代医著撰写而成,作者认为其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卷一为通治方;卷二至卷八为内科杂病、

  •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太上洞玄灵宝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敦煌唐抄本(P2454号),题作《太上洞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