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班氏著志,牴牾者多。在于《五行》,芜累尤甚。今辄条其错缪,定为四科:一曰引书失宜,二曰叙事乖理,三曰释灾多滥,四曰古学不精。又于四科之中,疏为杂目,类聚区分,编之如后。

  第一科

  引书失宜者,其流有四:一曰史记、《左氏》,交错相併;二曰《春秋》、史记,杂乱难别;三曰屡举《春秋》,言无定体;四曰书名去取,所记不同。

  其志叙言之不从也,先称史记周单襄公告鲁成公曰,晋将有乱。又称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案宣公六年,自《左传》所载也。夫上论单襄,则持史记以标首;下列曼满,则遗《左氏》而无言。遂令读者疑此宣公,亦出史记;而不云鲁后,莫定何邦。是非难悟,进退无准。此所谓史记、《左氏》交错相併也。

  《志》云: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案成公者,即鲁侯也。班氏凡说鲁之某公,皆以《春秋》为冠。何则?《春秋》者,鲁史之号。言《春秋》则知是鲁君。今引史记居先,成公在下,书非鲁史,而公舍鲁名。胶柱不移,守株何甚。此所谓《春秋》、《史记》杂乱难别也。

  案班《书》为志,本以汉为主。在于汉时,直记其帝号谥耳。至于它代,则云某书、某国君,此其大例也。至如叙火不炎上,具《春秋》桓公十四年;次叙稼穑不成,直云严公二十八年而已。夫以火、稼之间,别书汉、莽之事。年代已隔,去鲁尤疏。洎乎改说异端,仍取《春秋》为始,而于严公之上,不复以《春秋》建名。遂使汉帝、鲁公,同归一揆。必为永例,理亦可容。在诸异科,事又不尔。求之画一,其例无恒。此所谓屡举《春秋》,言无定体也。

  案本《志》叙汉以前事,多略其书名。至于服妖章,初云晋献公使太子率师,佩以金玦。续云郑子臧好为聚鹬之冠。此二事之上,每加《左氏》为首。夫一言可悉,而再列其名。省则都捐,繁则太甚。此所谓书名去取,所记不同也。

  第二科

  叙事乖理者,其流有五:一曰徒发首端,不副征验;二曰虚编古语,讨事不终;三曰直引时谈,竟无它述;四曰科条不整,寻绎难知;五曰标举年号,详略无准。

  《志》曰:《左氏》昭公十五年,晋籍谈如周葬穆后。既除丧而燕。叔向曰:王其不终乎!吾闻之,所乐必卒焉。今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于是乎与丧宾燕,乐忧甚矣。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将安用之。案其后七年,王室终如羊舌所说,此即其效也,而班氏了不言之。此所谓徒发首端,不副征验也。

  《志》云:《左氏》襄公二十九年,晋女齐语智伯曰:齐高子容、宋司徒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专者速及,侈则将以力毙。九月,高子出奔北燕,所载至此,更无他说。案《左氏》昭公二十年,宋司徒奔陈。而班氏探诸本传,直写片言。阅彼全书,唯征半事。遂令学者疑丘明之说,有是有非;女齐之言,或得或失。此所谓虚编古语,讨事不终也。

  《志》云:成帝于鸿嘉、永始之载,好为微行,置私田于民间。谷永谏曰:诸侯梦得田,占为失国。而况王蓄私田财物,为庶人之事乎。已下弗云成帝意悛与不悛,谷永言效与不效。谏词虽具,诸事阙如。此所谓直引时谈,竟无它述者也。

  其述庶征之恒寒也,先云釐公十年冬,大雨雹。随载刘向之占,次云《公羊经》曰"大雨雹",续书董生之解。案《公羊经》所说,与上奚殊?而再列其辞,俱云"大雨雹"而已。又此科始言大雪与雹,继言殒霜杀草,起自春秋,讫乎汉代。其事既尽,乃重叙雹灾。分散相离,断绝无趣。夫同是一类,而限成二条。首尾纷拏,而章句错糅。此所谓科条不整,寻绎难知者也。

  夫人君改元,肇自刘氏。史官所录,须存凡例。案斯《志》之记异也,首列元封年号,不详汉代何君;次言地节、河平,具述宣、成二帝。武称元鼎,每岁皆书;哀曰建平,同年必录。此所谓标举年号,详略无准者也。

  第三科

  释灾多滥者,其流有八:一曰商榷前世,全违故实;二曰影响不接,牵引相会;三曰敷演多端,准的无主;四曰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五曰但伸解释,不显符应;六曰考核虽谠,义理非精;七曰妖祥可知,寝默无说;八曰不循经典,自任胸怀。

  《志》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是岁,韩、魏、赵篡晋而分其地,威烈王命以为诸侯。天子不恤同姓,而爵其贼臣,天下不附矣。"案周当战国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台名逃债。正比夫泗上诸侯,附庸小国者耳。至如三晋跋扈,欲为诸侯,虽假王命,实由己出。譬夫近代莽称安汉,匪平帝之至诚;卓号太师,岂献皇之本愿。而作者苟责威烈以妄施爵赏,坐贻妖孽,岂得谓"人之情伪尽知之矣"者乎!此所谓商榷前世,全违故实也。

  《志》云: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先是,昭母夫人归氏薨,昭不戚而大蒐于比蒲。又曰定公十二年九月,大雩。先是,公自侵郑归而城中城,二大夫围郓。案大蒐于比蒲,昭之十一年。城中城、围郓,定之六年也。其二役去雩,皆非一载。夫以国家恒事,而坐延灾眚,岁月既遥,而方闻响应。斯岂非乌有成说,扣寂为辞者哉!此所谓影响不接,牵引相会也。

  《志》云:严公七年秋,大水。董仲舒、刘向以为严母姜与兄齐侯淫,共杀桓公。严释父仇,复娶齐女,未人而先与之淫,一年再出会,于道逆乱,臣下贱之应也。又云:十一年秋,宋大水。董仲舒以为时鲁、宋比年有乘丘、鄑之战,百姓愁怨,阴气盛,故二国俱水。案此说有三失焉。何者?严公十三年、十一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及鄑。夫以制胜克敌,策勋命赏,可以欢荣降福,而反愁怨贻灾邪?其一失也。且先是数年,严遭大水,校其时月,殊在战前。而云与宋交兵,故二国大水,其二失也。况于七年之内,已释水灾,始以齐女为辞,终以宋师为应。前后靡定,向背何依?其失三也。夫以一灾示青,而三说竞兴,此所谓敷演多端,准的无主也。

  其释"厥咎舒,厥罚恒燠",以为其政弛慢,失在舒缓,故罚之以燠,冬而亡冰。寻其解《春秋》之无冰也,皆主内失黎庶,外失诸侯,不事诛赏,不明善恶,蛮夷猾夏,天子不能讨,大夫擅权,邦君不敢制。若斯而已矣。次至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而云先是遣卫、霍二将军穷追单于,斩首十余万级归,而大行庆赏。上又闵悔勤劳,遣使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郡国有以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闻。于是天下咸喜。案汉帝其武功文德也如彼,其先猛后宽也如此,岂是有懦弱凌迟之失,而无刑罚戡定之功哉!何得苟以无冰示灾,便谓与昔人同罪。矛盾自已,始末相违,岂其甚邪?此所谓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也。

  《志》云:孝昭元凤三年,太山有大石立。眭孟以为当有庶人为天子者。京房《易传》云:"太山之石颠而下,圣人受命人君虏。"又曰:石立于山,同姓为天下雄。案此当是孝宣皇帝即位之祥也。宣帝出自闾阎,坐登扆极,所谓庶人受命者也。以曾孙血属,上纂皇统,所谓同姓雄者。昌邑见废,谪君远方,所谓人君虏者也。班《书》载此征祥,虽具有剖析,而求诸后应,曾不缕陈。叙事之宜,岂其若斯?苟文有所阙,则何以载言者哉?此所谓但伸解释,不显符应也。

  《志》云: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走入未央宫。又云:绥和二年,男子王褒入北司马门,上前殿。班《志》虽有证据,言多疏阔。今聊演而申之。案女子九岁者,九则阳数之极也。男子王褒者,王则臣君之姓也。入北司马门上前殿者,三莽始为大司马,至哀帝时就国,帝崩后,仍此官,因以篡位。夫人入司马门而上殿,亦由从大司马而升极。灾祥示兆,其事甚明。忽而不书,为略何甚?此所谓解释虽谠,义理非精也。

  《志》云:哀帝建平四年,山阳女子田无啬怀妊,未生二月,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土收养。寻本《志》虽述此妖灾,而了无解释。案人从胞到育,含灵受气,始末有成数,前后有定准。至于在孕甫尔,遽发啼声者,亦由物有基业未彰,而形象已兆,即王氏篡国之征。生而不举,葬而不死者,亦由物有期运已定,非诛翦所平,即王氏受命之应也。又案班云小女陈持弓者,陈即莽所出;如女子田无啬者,田故莽之本宗。事既同占,言无一概。岂非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乎?此所谓妖祥可知,寝默无说也。

  当春秋之时,诸国贤俊多矣。如沙鹿其坏,梁山云崩,鹢退蜚于宋者,龙交斗于郑水。或伯宗、子产,具述其非妖;或卜偃、史过,盛言其必应。盖于时有识君子以为美谈。故左氏书之不刊,贻厥来裔。既而古今路阻,闻见壤隔,至汉代儒者董仲舒、刘向之徒,始别构异闻,辅申它说。以兹后学,陵彼先贤,皆今谚所谓"季与厥昆,争知嫂讳"者也。而班《志》尚捨长用短,捐旧习新,苟出异同,自矜魁博,多见其无识者矣。此所谓不循经典,自任胸怀也。

  第四科

  古学不精者,其流有三:一曰博引前书,网罗不尽;二曰兼采《左氏》,遗逸甚多;三曰屡举旧事,不知所出。

  《志》云:庶征之恒风,刘向以为《春秋》无其应。刘歆以为釐十六年,《左氏传》释六鶂退飞是也。案旧史刘向学《穀梁》,刘歆学《左氏》。既祖习各异,而闻见不同,信矣。而周木斯拔,郑车偾济,风之为害,备于《尚书》、《左传》。向则略而不信,歆则知而不传。又详言从怪,历叙群妖。述雨氂为灾,而不寻赵毛生地;书异鸟相育,而不载宋雀生鹯。斯皆见小忘大,举轻略重。盖学有不同,识无通鉴故也。且当炎汉之代,厥异尤奇。若景帝承平,赤风如血;于公在职,亢阳为旱。惟纪与传,各具其详,在于《志》中,独无其说也,何哉?此所谓博引前书,网罗不尽也。

  《左传》云:宋人逐猰狗,华臣出奔陈。又云:宋公子地有白马,景公夺而朱其尾鬛。地弟辰以肖叛。班《志》书此二事,以为犬马之祸。案《左氏》所载,斯流实繁。如季氏之逆也,由斗鸡而傅介;卫侯之败也,因养鹤以乘轩。曹亡首于获雁,郑弑萌于解鼋。郄至夺而家灭,华元杀羊而卒奔。此亦白黑之祥,羽毛之孽,何独捨而不论,唯征犬马而已。此所谓兼采《左氏》,遗逸甚多也。

  案《太史公书》自《春秋》以前,所有国家灾眚,贤哲占侯,皆出于《左氏》、《国语》者也。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厉,下终鲁之定、哀,而不云《国语》,唯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此所谓屡举旧事,不知所出也。

  所定多目,凡二十种。但其失既众,不可殚论。故每日之中,或举一事。庶触类而长,他皆可知。又案斯志之作也。本欲明吉凶,释休咎,惩恶劝善,以戒将来。至如春秋已还,汉代而往,其间日蚀、地震、石陨、山崩、雨雹、雨鱼、大旱、大水、犬豕为祸,桃李冬花,多直叙其灾,而不言其应。此乃鲁史之《春秋》、《汉书》之帝纪耳,何用复编之于此志哉!昔班叔皮云:司马迁叙相如则举其郡县,著其字。萧、曹、陈平之属,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盖有所未暇也。若孟坚此《志》,错谬殊多,岂亦刊削未周者邪?不然,何脱略之甚也。亦有穿凿成文,强生异义。如蜮之惑,麋之为迷,陨五石者,齐五子之征。溃七山者,汉七国之象。叔服会葬,郕伯来奔,亢阳所以成妖,郑易许田,鲁谋莱国,食苗所以为祸。诸如此比,其类弘多。徒有解释,无足观采。知音君子,幸为详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张廷玉
  卷一百六·毕沅
  卷八·金履祥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十一·张九成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十九·鄂尔泰
  游雅传·魏收
  齐东昏褚皇后传·李延寿
  目录·佚名
  卷五十二·雍正
  卷八十八·佚名
  卷五十一、太平天国之兴亡·黄鸿寿
  梅华铨夫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洪(素轩集)·顾嗣立

    洪字君举,号素轩。有诗一卷,为秀水曹侍郎溶家藏本,题其简端,云是永嘉人,盖本诸赖良《大雅集》也。而朱检讨彝尊云,尝见鲜于伯机题《赵子固水仙卷》称元贞二年正月同余杭盛元仁、三衢郑君举观于困学斋,则君举乃三衢人也。未详

  • 感天动地窦娥冤·臧懋循

    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元)关汉卿撰●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

  • 卷二十二·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二明 梅鼎祚 编相和歌辞【楚调曲】楚调曲【古今乐録曰王僧?技录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东武琵琶吟行怨诗行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张永録云未歌之前有一部弦又在弄後又有

  • 卷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四目录山水类稽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唐顾况】范山人画山水歌【唐顾况】睦上人画水【唐方干】观项信水墨【唐方干】题段吉先小景【宋晁补之三首】题四弟以道横轴画【宋晁补之】题许道

  • 卷之三十六上·佚名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己亥 上诣太庙告曰臣以今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 上帝于南郊先告 祖考监知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 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失惧有责焉况去年 上天垂戒早暮兢惕恐无以承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六·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八昭宗龙纪元年正月癸巳朔赦改元【唐年补录曰正月癸巳改文德一年为龙纪元年百寮上帝徽号曰圣文睿德光武孝皇帝新旧纪实录明年正月乃上尊号补录误也旧纪又云以劔南西川节度两川招抚制置使韦昭度

  • 贞简曹太后传·薛居正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是庄宗的母亲。太原人,以良家妇女身份做武皇妃子。身姿美丽气质娴淑,性格谦让明辨是非,深为秦国夫人看重。常从容对武皇说“:我看曹姬不是一般妇人,请王厚待她。”武皇有很多内宠女子,乾宁初年,平定燕北蓟

  • 卷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典礼志十二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祭神祭天议 荐鲜背镫祭议 彚记满洲祭祀故事 坤宁宫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

  • 卷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三礼部四十二祭祀四陵寝【国初追封诸王及外戚坟附】熙祖陵在今凤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尊号曰祖陵设泗州祠署置奉祀一员又望祭德祖懿祖二陵置陵户二百九十

  • 序·石成金

    夫人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受天地之气以成形,无论其智、愚、贤、不肖,悉知好善之为荣,奈缘其循理之心不敌其从欲之心,兼之觉悟无由,所以言行每多乖戾耳。余钦承简命,以大常御史典郡淮扬,又蒙皇上特赐世贞堂匾额,感激圣恩,涓埃莫报。

  • ●牧鑑序·杨昱

    楊昱李仲僎○楊昱牧鑑者集經史百家之格言懿蹟有關於政者為牧人者之鑑也必曰鑑何人欲修容者則冶金為鑑以自見况司牧者可無鑑乎修容者鑒於金則貌可正司牧者鑒於古則治可進故曰鑑曰可傳乎曰不敢也世之仕者多老成諳練之儒

  • 第一章 6·辜鸿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辜讲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应做一个孝子;在社会闯荡,应做一个良民。必须做到谨言慎行、诚实守信。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应当随和,但是应当亲近德高望重的人。

  • 十功德品第三·佚名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缘品第十  (九一)须菩提恶性缘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啖。时彼小龙命故未

  • 卷第三·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三(盗戒之余)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瓶沙王先祖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以手拍头以为严教。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更不作至祖王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

  • 卷第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四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南岳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杭州盐官孙氏子。禀性淳澹。年十三。於苏州通玄寺。出家登戒。历参禅苑

  • 修龄要旨·冷谦

    作者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代洪武初人,寿在150岁以上。该书集“四时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歌诀”、“却病八则”等篇,主要阐述

  • 针灸节要·高武

    三卷。明高武(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针灸要旨》、《针灸素难要旨》。高武字梅孤,鄞县(今属浙江)人。著名的针灸医家,爱好读书,学识广博,通天文、律宫、兵法、骑射等。嘉靖年间中武举,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研究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