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患者久矣。

  及干令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著《班马优劣论》,云:"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八十万言。是班不如马也。"然则自古论史之烦省者,咸以左氏为得,史公为次,孟坚为甚。自魏、晋已还,年祚转促,而为其国史,亦不减班《书》。此则后来逾烦,其失弥甚者矣。

  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犹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辄求其本意,略而论之。何者?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其有吉凶大事,见知于他国者,或因假道而方闻,或以通盟而始赴。苟异于是,则无得而称。鲁史所书,实用此道。至如秦、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地僻界于诸戎,人罕通于上国。故载其行事,多有阙如。且其书自宣、成以前,三纪而成一卷,至昭、襄已下,数年而占一篇。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年浅近者,撰录多备。此丘明随闻见而成传,何有故为简约者哉!

  及汉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无思不服。会计之吏,岁奏于阙廷;輶轩之使,月驰于郡国。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用使夷夏必闻,远近无隔。故汉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也。

  降及东京,作者弥众。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族,代多髦俊。邑老乡贤,竞为别录;家牒宗谱,各成私传。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也。

  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是以谢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吴;陈寿偏委蜀中,巴、梁语详于二国。如宋、齐受命,梁、陈握纪,或地比《禹贡》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采访易洽,巨细无遗,耆旧可询,隐讳咸露。此小国之史,所以不减于大邦也。

  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且必谓丘明为省也,若介葛辨牺于牛鸣,叔孙志梦于天压,楚人教晋以拔旆,城者讴华以弃甲。此而毕书,岂得谓之省邪?且必谓《汉书》为烦也,若武帝乞浆于柏父,陈平献计于天山,长沙戏舞以请地,杨仆怙宠而移关。此而不录,岂得谓之烦邪?由斯而言,则史之烦省不中,从可知矣。

  又古今有殊,浇淳不等。帝尧则天称大,《书》惟一篇;周武观兵孟津,言成三誓;伏牺止画八卦,文王加以《系辞》。俱为大圣,行事若一,其丰俭不类,悬隔如斯。必以古方今,持彼喻此,如蚩尤、黄帝交战阪泉,施于春秋,则城濮、鄢陵之事也。有穷篡夏,少康中兴,施于两汉,则王莽、光武之事也。夫差既灭,句践霸世,施于东晋,则桓玄、宋祖之事也。张仪、马错为秦开蜀,施于三国,则邓艾、锺会之事也。而往之所载,其简如彼;后之所书,其审如此。若使同后来于往世,限一概以成书,将恐学者必诟其疏遗,尤其率略者矣。而议者苟嗤沈、萧之所记,事倍于孙、习;华、谢之所编,语烦于班、马,不亦谬乎!故曰:"论史之烦省者,但当求其事有妄载,言有缺书,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其斯之谓也。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三 乐下·房玄龄
  卷九十八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第六十一回 困梁宫君王饿死 攻湘州叔侄寻仇·蔡东藩
  卷一·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三·佚名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一·佚名
  卷之八十四·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阿桂
  酷吏传序·李延寿
  张九龄传·欧阳修
  卷四十 耶律达实之立·李有棠
  吏学指南卷之六·徐元瑞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丙戌·孙元衡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异国春回问鹿亹,风微浪静受朝暾。云屏列翠飞孤凤(山成凤形),烟镜浮花漾七鲲。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称渔家为罛寮)。初春杂咏八首春华上朝日,遥自扶桑来。温风穆

  • 卷十(下)·常璩

      先贤士女总赞下   ◎汉中士女   ▲郑真岳峙,确乎其清。    郑子真,褒中人也。玄静守道,履至德之行。乃其人也,教曰:“忠孝爱敬,天下之至行也;神中五徵,帝王之要道也。”成帝元舅大将军王凤备礼聘之,不应。家谷口,世

  •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蔡东藩

      却说宋太祖得了花蕊夫人,册封为妃,待她似活宝贝一般,每当退朝余暇,辄与花蕊夫人调情作乐。这花蕊夫人,却是个天生尤物,不但工颦解媚,并且善绘能诗;太祖尝令她咏蜀,她即得心应手,立成七绝数首,中有二语最为凄切,传诵一时。诗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成化十四年十二月戊子朔 上视郊祀牲○己丑发太仓银三万两赈兖州府饥民仍命本府以是岁该运口外军需米四万二千四百余石每石折银六钱豆五千九百石每石折银五钱通计所省转运之费以足赈济从户部奏请也○庚寅巡抚福建右佥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五·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七中和三年二月韩简为部下所杀【旧传简攻河阳行及新郡为诸葛爽所败单骑奔回忧愤疽发背而卒时中和元年十一月也新传亦同今从实录】庄梦蝶为贼所败高仁厚代讨之【张耆旧传曰中和四年甲辰春三月峡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纪昀

    文苑传宋 【一】○宋一宋白聂崇义 邢昺崔颂【曥】 尹拙田敏辛文悦 梁周翰 胡旦郭忠恕 朱昂赵邻几【何承裕】郑起【郭昱 马应】和岘【■〈山蒙〉】 冯吉宋白聂崇义邢昺崔颂 【崔曥】尹拙田敏辛文悦梁周翰胡旦

  •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二。○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

  • 段凝传·薛居正

    段凝,开封人。本名叫明远,年少时聪颖,多智谋。起初为渑池文书,脱去隐士之服服侍梁太祖,梁太祖渐渐器重他。开平三年(909)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为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段凝的妹妹是梁太祖的美人,所以逐渐视作

  • 王冕传·张廷玉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年幼家贫,给人放牛,因多次贪听私塾读书,很晚才归,丢失了牛,屡遭父亲痛打,但他始终不改。母亲说:“冕儿既然如此痴心向学,由他去吧。”于是王冕躲在庙里,夜间借佛前油灯读书。会稽人韩性非常器重他,收为弟子。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六礼略【臣】等谨按自古帝王经国治世之典莫大於礼礼也者事神理人班朝治军由仁孝诚敬之思以达於尽伦尽制之实治法所由大备也自有虞氏命典三礼成周始有吉

  •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

  • 卷六·佚名

    释初品中十喻【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论】是十喻,为解空法故。问曰: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

  • 宗镜录卷第八十二·延寿

    夫云何一心而成止观。答。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非能所观。但是一法。若台教总论二种止观。一相待止观。二绝待止观。前是拙度。后是巧度。相待止观者。有三止三观。三止者。一止息义。二停止义。三不止止义。

  •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昙噩撰- 题我不识弥勒何许人。现示何世。明州人传言。这胖和尚。吃酒吃肉。布袋自随。生大轻慢。以纸包屎物。示人云。这是弥勒内院的。这是兜率陀天的。意气熏布。惑乱此方女男。前莆田令。好没来繇。与渠往来。容

  • 浮石禪師語錄卷二·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元旦,上堂。「昨日舊年,今朝新歲。凍筍抽尖,寒香遠遞,秖因不變舊時顏,正合人間添一歲。處處兒騎竹馬,家家門換桃符,鄉村野老放酣歌,林下道人靜無語。所以,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言,萬物生;聖人

  • 二十年后·大仲马

    《二十年后》,Vingt ans après 法,Twenty Years After 英,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所作长篇小说,是《三个火枪手》的续集。《二十年后》,从书名便能知道,写的是距离《三个火枪手》结束时的一六二八年二十年以后发生的事

  • 伤寒九十论·许叔微

    一卷。宋许叔微撰。此书为作者自述医案集结而成。书中载各种疑难之证医案九十则,每则先述病例及治疗经过,然后剖析评说。作者在理论上以张仲景学说为指导,凡脉证与张氏之说相合者,用其正法,有不尽相合者,则参证仲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