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年

(戊辰)五年清同治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初一日,庚戌。詣仁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仍受賀,頒赦。

敎文若曰:惟時撫辰,邦籙迓大來之運,太歲在戊,慈齡回載夙之期。播告之修,擧欣然喜。恭惟孝裕獻聖宣敬正仁慈惠弘德純化文光元成大王大妃殿下,上元以,母萬物太極、爲宗三才。服襲於詩禮忠貞而慶衍襃紀,本原乎孝敬勤儉而治贊攝堯。資陰功而高出百王,自生民未有盛。發濬祥而永奠萬世,至今日式克休。其在予小子初元,實遵先太母故事,定大策於綿眇,岌岌安危,鞏神基於靈長,煌煌樹立。似續妣祖,勖志事於肯構、肯堂,飭勵官師,嚴黜陟於在位、在服。凡厥軍國機務、陰雨備禦,悉經稟裁,亦粤畎畝艱難、寒暑怨咨,盡入嫗煦。猗歟,殷憂之啓聖!大哉,燕謨之裕昆!釋宵旰之勤勞,欣頌漢長樂頤養;基夙夜之宥密,永享箕九疇康寧。純嘏,誕膺於三明,遐筭,始啓於七袟。介豳堂眉壽之祝,喜深知年,添魯聖耳順之齡,慶錫難老。璜聲彌遠,義理閱而春秋高,寶命方凝,心氣和而天地應。肆微悃,自切愛戴,伊顯號,亟議揄揚。以坤元六五之德兼乾元九五之尊,克登上壽,推正廟乙卯之誠,遵英廟丁卯之禮,追配前光。九冊、晉名,尙繪畫之未盡,一辭齊籲,若卜筮之是孚。第惟聖衷之謙撝,不欲彌文之豫大。報暉之寸忱斯寓,寔出天理人情,連年之鉅典將修,深軫民憂國計。承嘉庥於歲時之首,酌葬獻於物采之間。拚華箋而驩康,誠準東海;擎芝圅而蹈抃,拜獻南山。丹蓂之瑞旭初舒,自今六旬有一,翠萱之春色長駐,奚但萬歲者三?無待金書之焜煌,而駿烈昭著;未挹瓊觴之瀲灎,而鴻渥徧霑。奉溫音而肅將祗歡,溢協氣而丕冒率俾。壽考福祿之以廣,本諸身而徵諸,高明博厚之無疆,有是德則享是。此實祖宗之所默佑,詎無臣民之與共休?自天之景貺玆臻,如春之闓澤普洽。宥非私出刑非入寬,大十行,遷者追回,流者還,鼓舞八域。自本月初一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於戲,惠政敷陽和潤物,群生涵慈化歸仁,同我太平,所助者順,所助者信,錫汝保極,無窮之聞,無窮之基。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藝文提學申錫禧製〉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

賜老人歲饌。

敎曰:「今年卽我東朝周甲之歲也。小子之懽忭慶幸,曷以容喩?其在及老之義,宜有廣慶之擧。文臣侍從、武臣梱、帥、蔭官三品準職、醫、譯嘉善以上,年六十一歲人,各加一資。

陳賀時各差備,施賞有差。禮房承旨李寅命、對擧承旨李奎奭、宣敎官金永奭、左通禮朴齊淵、右通禮具鍾祿,加資。

敎曰:「今番,慶科與法宮重建庭試,合設。

敎曰:「年前江都之變,不須更提,而第以其時事勢言之,兵精,而不能禦乎,糧足,而不能守乎?孤懸海島,倉卒受敵,內無周旋,外絶應援而然耳。論之者以守臣之不死封疆爲罪案,而陪奉御眞,義分攸急,則此,與隱忍苟免,煞有間焉。向來處分,雖出於存事面,今當大慶之會,合施曠蕩之典。薪智島荐棘罪人李寅夔,特爲放送。至於李龍會、李公濂事,別無異同之可言,一體放送。」

院議啓〈右副承旨趙光淳、同副承旨李容佐〉,請寢李寅夔等放送之命。賜批不許。

玉堂聯箚〈副提學鄭健朝、典翰李昌鎬、應敎趙定燮、副應敎沈相穆、校理洪萬植、趙㙌[1]、副校理兪益煥、金裕行、修襈撰李晩耆、副修撰李容萬、洪萬燮〉,請寢李寅夔等放送之命。賜批不許。

1月2日

初二日。以徐衡淳爲開城府留守,曺錫雨爲禮曹判書,趙徽林爲判義禁府事,金在顯爲漢城府判尹。

敎曰:「聞松營之內,私鑄狼藉云。此時曠營,切悶。新除授松都留守,使之明日辭朝,到營後,私鑄禁斷,各別擧行事,招致啓板前分付。」

兩司聯箚〈大司諫尹致聖、司諫趙恒敎、掌令鄭漢朝、持平金復性、李章翊〉,請寢李寅夔等放送之命。賜批不許。

時原任大臣聯箚。〈領府事鄭元容、判府事趙斗淳、判敦寧李景在、領議政金炳學、判府事柳厚祚〉略:「臣等伏見三罪人放送之命,喉院論啓繳還,三司聯章爭難,而終靳反汗。嗚呼,年前江都之變,尙忍言哉?小酋猖獗,而身爲守土之臣,不能先事備禦,望風奔潰,全城蹂躪,此其罪實爲罔赦之斷案也。雖因大慶之會,遽議全釋,有國典憲,何等嚴重,而乃可以曲加容貸乎?王章不振,公憤莫遏,伏惟聖明亟寢成命焉。」批曰:「原其情而定其罪,則諸罪人已施之典,豈非過重乎?況値廣慶覃惠之會,尤不可無此擧。老成之地,庶諒予意也。」

1月4日

初四日。敎曰:「盜鑄禁斷之前後朝令,果何如,而近聞松都、關西,日復熾盛,物價從以高騰,民情去益慌急云?爲其官長則任他冒犯而然乎?所謂鎭營則慢不譏詗而然乎?以之道臣、守臣看作應行而然乎?事在境內,必有耳目之所及,而袖手傍觀,寂無動靜,苟有一分爲國之心,寧容乃爾?象魏在彼,予言不再。禁與不禁,自諒爲之事,自廟堂行會於各道帥、臣及四都,使之留心明察,隨所捉以法從事。」

以李參鉉爲藝文館提學。

1月5日

初五日。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永寧殿春享大祭香、祝。

以林永洙爲司憲府大司憲,洪載順爲司諫院大司諫,朴永輔爲工曹判書,吳取善爲慶尙道觀察使。

1月6日

初六日。詣宗廟、景慕宮,展謁。春謁也。

1月7日

初七日。詣永禧殿,展謁。仍詣儲慶宮,展拜。

敎曰:「永禧殿御眞捲帳時,宗正卿擧行事,著爲定式。」

敎曰:「慶尙一道沿海諸邑砲糧名色,古雖有意設施,今則便作利竇,許多生弊,以至難保云。自今年爲始,永爲革罷,以安沿海之民事,自廟堂行會。」

議政府啓:「卽見全羅監司徐相鼎所報,則以爲:『濟州賑資穀五千石,當爲區劃發運,而沿邑擧皆災荒,民力無以充排,特軫事勢,某檥通變』爲辭矣。該島民情,雖極可悶,本道民力,亦所當念。前此行會五千石中,以道內某樣穀,限三千石區劃,以爲趁時裝發何如?」允之。

1月8日

初八日。注,薦李纘夏、吳長善、崔鳳九、趙漢益、李源逸、朴定陽、李晩奎、李元用。

議政府啓:「卽見鎭撫使李章濂狀啓,則『本府農形失稔,頷顑之狀,極爲可悶。還上三分二,依昨年例,姑爲停退,待豐完捧事,請令廟堂稟處』矣。農形旣如此,民情又如此,還穀停退,姑依狀辭許施,而待豐卽捧,俾充糴簿分付何如?」允之。

1月9日

初九日。以姜蘭馨爲吏曹參判,閔升鎬爲奎章閣直提學。

1月10日

初十日。以李裕奭爲吏曹參議。

慶尙前監司李參鉉狀啓:「金山君守柳致潤、幼學李炳龍等,捐廩出義,納米儲積,名曰『義倉』,晉州前僉使鄭煥升等,同心原納,俾補餉穀。俱爲嘉尙,襃賞之典,令廟堂稟處」事。敎曰:「金山郡守柳致潤之躬先捐廩,義倉設施;鄭煥升,叔姪之出義,辦納餉穀,數爲千包;邑士李炳龍出義助納,竝萬萬嘉尙。該郡守柳致潤,待優窠府使,隨先擬入;前僉使鄭煥升,特許防禦履歷;幼學李炳龍、鄭喆基,竝初仕調用。至於餉穀典守之道,惟在監、兵營措處之如何。此穀,與他有異,枚報廟堂,糶糴捧留之道,定式施行。」

1月11日

十一日。議政府啓:「嶺南砲糧永爲革罷事,命下矣。沿邑民事,階前萬里,德念之懇惻,恩施之曠絶,實不勝欽仰攢頌之至。而第念砲糧自是軍需攸重,則不可無措劃給代之方。以惠廳句管還耗條中,依原數本色上下,儲置條則切勿擧論之意,行會何如?」允之。又啓:「諸道春操稟啓,今已齊到矣。詰戎有國先務,而此時,備豫之方,尤不容不修擧後已。況待春稟旨擧行,旣有昨秋行會,則又復停擱,甚涉姑息之歎。而第念軍器船隻尙有力役之未竣者,徵發赴操,實有行不得之慮,各道、諸都水、陸操及巡歷、巡點,竝姑停止。官、鎭門聚點,苟能著意操鍊,此與行操無異。堤堰處移役,亦兵、農相寓之義也。竝使之毋循例套,期有實效。各樣都試與停退條,按例合設之意,分付。至於鎭撫營及統營兵甲舸艦,次第完備,依秋操例,各其前洋設行。舟司所在新造戰船,趁期下送于沁都,以爲操習之地何如?」允之。

1月12日

十二日。詣景祐宮展拜,歷拜南延君祠宇。仍覲雲峴宮。

1月13日

十三日。以趙啓昇爲司憲府大司憲,林喜鎭爲司諫院大司諫,趙徽林爲漢城府判尹。

1月17日

十七日。進講。

1月18日

十八日。進講。

1月19日

十九日。進講。

1月20日

二十日。進講。

1月21日

二十一日。進講。

1月22日

二十二日。進講。

召見江原監司趙龜夏。辭陛也。

1月23日

二十三日。進講。

以朴永輔爲刑曹判書,任泰瑛爲工曹判書。

1月24日

二十四日。進議。

1月25日

二十五日。進講。

次對。領議政金炳學曰:「三陽泰回,萬祿鼎新,我慈聖殿下寶齡,光躋周甲,我殿下,以知年之誠、愛日之情,元朝昕庭,縟儀誕擧,協氣歡聲,洋溢區宇。此誠我東方千一之會,而殿下備物之孝,益不勝欣頌萬萬。第念帝王之孝不惟在於三朝之禮、千乘之養與夫儀文、物采之間而已,亦惟曰承親志、順親心是焉,則殿下之承我慈聖志、順我慈聖心,恐無過於勤學也、勤政也。夫學屬知,求其明理也;政屬行,擧而措諸事也。理、事、知、行,同條共貫,相爲本末,互兼體用。臣請以進講《論語》中一二句語,略陳之。《學而篇》曰:『學而時習之』,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其進不能自已。若或學矣而不習,則表裏扞格,無以致其學之之道,習矣而不時,則工夫間斷,無以成其習之之功。故旣學矣而又必以時習之,心與理相涵,所知者益精,身與事相安,所能者益固。苟於此勉勉不已,殿下之學,日臻高明廣大之域矣。《爲政篇》曰:『爲政以德』,政之爲言,正也,德之爲言,得也。爲政以德,則天下歸之,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爲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衆。苟慥慥於此,殿下之政,日臻熙洽淳厖之治矣。惟學日進而政日修,繼續光明之效自發於施措、號令之間,以至於丕應徯志,從欲而治。則此所以仰副慈聖勉學之志、克體慈聖施政之心也。伏願懋哉懋哉。」敎曰:「所陳切實,當服膺矣。」炳學曰:「《春官通考》校正堂郞,臨時差出之意,筵稟蒙允矣。兼戶曹判書金炳國、行上護軍金學性、趙然昌、知事金炳㴤、行上護軍南秉吉、禮曹判晝曺錫雨、行大護軍金世均、宗正卿李載冕,竝堂上差下。處所則移定于政府朝房,廳號則稱以《春官通考》校正廳,俾爲分掌印出何如?」允之。又曰:「蔭官之陞資者,寺正通望,則直擬佐、貳、承宣,卽銓格爲然。而曾經牧使與曾經一命之竝擬敦府之衝,亦邇來定典也。選部官人踐歷,居先蔭官之牧使,係是三品準職也。其踐歷之優,不當與一命之官無所區別。臣意則曾經牧使而陞資者,無礙調用於佐貳之任,未始不爲綜核之政。而事係官方,下詢登筵銓臣後,著式施行,恐好矣。」敎曰:「吏判之意何如?」吏曹判書金炳德曰:「大僚所奏,允合於循級振淹之政。臣無容他見矣。」敎曰:「然則以此爲之,可也。」炳學曰:「前兵使白樂莘、申桓,以折衝之階,屢擬亞將之望矣。履歷旣優者之先爲收用,亦係振淹之政,特爲加資,似好。」允之。又曰:「各道戊辰條,身役代錢,特蕩之命,所以廣慶覃施軫念窮蔀之至仁渥澤。而第玆納布之民,未蒙一視之惠,其在『不患寡,患不均』之義,殊涉缺望。故向以區別報來後,分數施行事啓稟,行會於八道四都,卽者湖西、關東,先有報府矣。就戶曹新鑄中,湖西四萬六千兩,關東一萬五千兩,折計下送,使之通共錢木參酌蠲除,期有下究之效。他道則隨其報來,一體劃給後,另具別單,都數啓下何如?」允之。又曰:「卽見京畿監司李宜翼所報,則以爲『豐德府,元還竝丁卯耗,折米爲四千十石零。而去春自松營移來者及逋還徵充條,合爲六百二十九石零,其餘三千三百八十石零,徒擁虛簿,指徵無處。特爲別般措處,俾保民邑』爲辭矣。糶糴,民邑之所不可已者也。今當新設之初,移來舊逋之無所歸屬,誠甚悶然。而旣無從他措處之道,則亦不容不格外變通,流逋三千三百八十石零,特施蠲蕩。以該府、戶、惠、均三衙門丁卯所納條,特爲劃付,使之作穀充還之地,而若於立本之際,或有一包一粒奸弄乾沒之弊,該守令從重勘律之意,嚴加申飭何如?」允之。又曰:「四處史庫所奉《實錄》,三年一次曝曬,卽典式攸在,日前,因史官所奏,已有成命矣。曾以沿路傳廚之弊,多有筵稟退行之例,而每每煩請還涉惶悚,自今爲始,曝曬之節,五年一次定式,似好矣。」允之。總戎使李圭徹曰:「卽接本廳屬前營將南陽府使朴有鵬所報,則以爲:『本府將校之久勤一窠遷轉,爲幾百年,而粤在二去庚戌,本府久勤一窠,移屬於竹山府。而以此,本府每都目遷轉者,與竹山府間次報仕,諸校恒所齎鬱。』中間還屬本府,又於乙丑,援其中變之例,與竹山府間次之意,定式。則竹山府之昔無今有,雖曰幸矣,在本府,豈不冤抑乎?請使之復舊施行。」允之。

敎曰:「《春官通考》校正時總裁官,領議政爲之。」

以李顯稷爲三道水軍統制使。

1月26日

二十六日。進講。

以朴承輝爲工曹判書。

1月27日

二十七日。進講。

1月28日

二十八日。進講。

1月29日

二十九日。進講。

以兪鎭五爲刑曹判書。

京各司、各營,進丁卯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廳、總廳,時在黃金九十八兩五錢二分、銀子八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兩八錢八分六釐、錢丈七百八十萬四千九百八十六兩六錢六分、綿紬九十二同四十疋二十一尺、木二千七十七同一尺四寸五分、苧三十六同一疋二十六尺、布四百七十同三十七疋四尺零、米十二萬九千九百一石九升零、太一萬四千七百五十四石九斗八升零、田米一千五百十一石六斗一升零、皮雜穀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石十四斗、黃密一千四十七斤。〉

二月

2月2日

初二日。以成彝鎬爲吏曹參議。

2月3日

初三日。進講。

詣仁政殿,行社稷春享大祭誓戒。

敎曰:「今日府大夫人晬辰。令都承旨問候以來。」

以金炳德爲吏曹判書,嚴錫鼎爲參判,李僖魯爲參議。

2月4日

初四日。進講。

以尹泰經爲吏曹參議。

2月5日

初五日。進講。

以徐承輔爲吏曹參判。

2月6日

初六日。進講。

2月7日

初七日。召見前江原監司曺錫輿。

2月8日

初八日。命社稷春享大祭,遣大臣攝行。因時原任大臣聯箚,請寢親行也。

2月9日

初九日。公忠監司閔致庠以「私鑄罪人金九奉、崔宗來,梟警」啓。

咸鏡監司李興敏以「私鑄罪人金今福、金致俊、張大云、張之憲、朱太平、崔萬祿、朴培俊等,梟警」啓。

2月14日

十四日。進講。

2月15日

十五日。進講。

2月16日

十六日。進講。

以任應準爲吏曹參議。

2月17日

十七日。進講。

慶尙監司李參鉉狀啓:「順興流來之弊,莫可收拾,故自營、邑各自捐俸,相議矯捄之際,本邑居進士金震洙,錢三千兩出義,以助釐弊之資。衆瘼如洗,誠爲萬幸。宜有激勸之擧,令該曹稟處。」事。敎曰:「金震洙出義助納,萬萬嘉尙。令該曹相當職待窠擬入。」

2月18日

十八日。進講。

以李容熙爲舟師大將。

敎曰:「舟師大將,聚軍日,不待信箭,出往信地,仍留於還宮時事,定式。」

給瑞山郡渰死人恤典。

2月19日

十九日。進講。

以李豐翼爲工曹判書。

2月20日

二十日。進講。

以李鎬俊爲吏曹參判。

議政府啓:「犯逋罪人之施以編配,寔出特貸一縷之意。而徒年照律限滿輒放,則罪旣不輕,法無可施,甚非所以重公穀而嚴國綱也。自今爲始,此等所犯,一竝置之不限年秩,而雖値慶會,勿入放秩。今若有限滿者,亦以不限年施行事,分付該曹及各道道臣處,俾爲著式何如?」允之。

2月21日

二十一日。進講。

召見慶尙監司吳取善。辭陛也。

以沈敬澤爲司憲府大司憲,金琦鉉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22日

二十二日。進講。

召見黃海監司曺錫輿。辭陛也。

2月23日

二十三日。以任承準爲吏曹參議。

2月24日

二十四日。以徐憲淳爲吏曹判書。

2月25日

二十五日。以徐璟淳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27日

二十七日。以金元性爲吏曹參議。

全羅右水使元世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四·表第十五·脱脱
  前汉孝武皇帝纪二卷第十一·荀悦
  卷一百五十五·毕沅
  卷三百八十七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第二百八十三·胡三省
  名山藏卷之八十四·何乔远
  法军侵台档(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卷三十四·朱轼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六·阿桂
  卷十七下·佚名
  卷六上·张廷玉
  卷四十八·黄训
  卷一百二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孤上,云)某姓李名敬,宇仲伯,见授洛阳府判,某有一女,年方十八,末曾许聘于人。今有新除洛阳县尹,是今年新进士,欲招他为婿。一壁厢安排下筵席者。(净上,云)来到洛阳叔父宅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科,云)叔父,受你孩儿两拜。(孤云)孩儿

  • 卷二百九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二冬青类五言律洞灵观冬青       【唐】许 浑雪霰不凋色两株交石坛未秋红实浅经夏绿隂寒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何如西禁栁晴舞玉阑干七言絶句汉宫曲       

  • 淳熙稿卷十一·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一 宋 赵蕃 撰 五言律 立春日自城还县道中作 晴烟生野聚冻雪被山田树树梅花下芊芊麦秀边青春今日立白发此身怜更想痴儿女悲啼忆去年 旧

  • 卷四百四十二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丙寅,詔:「陝西、河東地界近已定議,以知潁昌府【一】、觀文殿學士范純仁知延安府,知延安府、樞密直學士、中大夫趙卨為端明殿學士,仍遷太中大夫、知太原府,特賜銀絹各一千匹兩。」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三·佚名

    卷十三   康熙十四年二月甲午,恤保宁还师。上谕户、兵二部:自保宁归来军士,劳苦已极,深为可悯!赫业、瑚礼布、瓦尔喀、科尔昆等所领兵,着每人赏银十两;其前后所支钱粮俱免算除,仍按月给饷。   命大将军贝勒洞鄂等帅师定秦

  • 卷一经一·何良俊

    经者常也,言常道也。故六经之行于世,犹日月之经天也。世不可一日无常道,犹天地不可一日无日月。一日无日月,则天地或几乎晦矣。一日无常道,则人世或几乎息矣。故仲尼之所以为万代师者,功在于删述六经也。先儒言经术所以经世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八·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二太湖:陆世钥、吴易、吴鉴、孙兆奎、沉自炳(弟自駉、华京、吴旦、赵汝珪、周瑞)、茹略文、李总兵(阙名)(任源邃、吴福之、徐安远)长兴:金有鉴(王士麟、岑元泰)、徐昌明、姚志倬(张起芬)海宁

  • 张畅传·沈约

    张畅,字少徽,吴郡吴人。吴兴太守张邵哥哥的儿子。父亲张礻韦,年轻时有孝行,长期在州府任职,任琅王牙王国郎中令。随琅笽王到了洛陽。回京城后,高祖封了一罐药酒给张礻韦让他偷偷放入毒药,张礻韦受命,回来后在半路上自饮毒酒而

  • 徐忠传·张廷玉

    徐忠,合肥人。承袭父爵为河南卫副千户。屡次随大军北征,俘获颇多,进升为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徐忠镇守开平。燕兵攻破居庸、怀来,徐忠以开平投降。随军攻战于滦河,与陈旭一起攻取其城。李景隆进攻北平,燕兵自大宁回救。

  • 馆阁续録卷四·陈骙

    修纂淳熈五年六月秘书省上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序例一卷【先是淳熈三年十月秘书少监陈骙等言中兴以来馆阁藏书前后搜访部帙渐广循习之乆未曽类次书目致有残缺重复多所讹舛乞依崇文总目就令馆职编撰更不置局五年三月秘书

  • 卷二十一·王溥

    后唐天成三年正月十七日。吏部格式司申:当司先准敕及堂帖指挥,应焚毁告身勘同及坠失文书等,请重给告身,仍先检敕甲。如无敕甲,即取同敕甲告身,勘验同即与出给。若是本朝授官,及同光元年后授官,勘验同即与告身。如是伪朝授官,勘

  • 陰陽義第四十九·苏舆

      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溧之於歲也,若酸堿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聖人之治,亦從而然。天之少陰用於功,太陰用於空。人之少陰

  • 人情·吕坤

      无所乐有所苦,即父子不相保也,而况民乎?有所乐无所苦,即戎狄且相亲也,而况民乎?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已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

  • 修行胜道退分第二·佚名

    胜念已成就,懈怠竟沈没。是则为退像,无堪於所求。不染污无记,起诸脑恼退。垢浊热炎生,由是失正见。振掉或关钥(以灼反),浮飘粗涩滑。是五退减相,修行应分别。望远绝所悕,有见已坠落。还顾睹深崄,是皆退减相。长病诵止诤,多业远游

  • 缘起·智旭

    古德云:&ldquo;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rdquo;又云:&ldquo;般若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rdquo;般若其有二乎哉?何一不可入,一可入也?余钝根学佛有年,不独大火聚不能捱身,即清凉池亦无能插足。惟是尝闻《华严.普贤行愿品》有剥

  •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仁岳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序宋霅溪沙门仁岳撰儒家流有终身之忧者。考妣远日之谓也。释氏子岂不然乎。彼所以思生我劬劳之亲。此所以怀度我慈悲之父。其德罔极其孝攸同。观夫叔世出家之徒。具沙门之形。禀释迦之姓。至佛涅槃

  • 乾隆江南通志·黄之隽

    地方合志。清赵弘恩等修,黄之隽等纂。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弘恩,满洲镶红旗人。贡生。雍正间官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之隽,字石牧,号唐堂。安徽休宁人。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痦堂集》和《香屑集》。是书乃雍正七年(1

  • 杨柳青青·张恨水

    《杨柳青青》以北京海淀姑娘杨桂枝与青年军官赵自强及官家子弟甘积之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出悲喜剧。歌颂了下层军官和普通民众的忠贞爱国,鞭挞了某些中上层军官和士大夫的自私虚伪,误国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