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 忤时第十三

  孝和皇帝时,韦、武弄权,母媪预政。士有附丽之者,起家而绾朱紫,予以无所傅会,取摈当时。会天子还京师,朝廷愿从者众。予求番次在后,大驾发日,因逗留不去,守司东都。杜门却扫,凡经三载。或有谮予躬为史臣,不书国事而取乐丘园,私自著述者,由是驿召至京,令专执史笔。于时小人道长,纲纪日坏,仕于其间,忽忽不乐,遂与监修国史萧至忠等诸官书求退,曰:

  仆幼闻《诗》、《礼》,长涉艺文,至于史传之言,尤所耽悦。寻夫左史,是曰《春秋》、《尚书》;素王、素臣,斯称微婉志晦。两京、三国,班、谢、陈、习阐其谟;中朝、江左,王、陆、干、孙纪其历。刘、石僣号,方策委于和、张;宋、齐应箓,惇史归于萧、沈。亦有汲冢古篆,禹穴残篇。孟坚所亡,葛洪刊其《杂记》;休文所缺,谢绰裁其《拾遗》。凡此诸家,其流盖广。莫不赜彼泉薮,寻其枝叶,原始要终,备知之矣。若乃刘峻作传,自述长于论才;范晔为书,盛言矜其赞体。斯又当仁不让,庶几前哲者焉。

  然自策名仕伍,待罪朝列,三为史臣,再入东观,竟不能勒成国典,贻彼后来者,何哉?

  静言思之,其不可有五故也。何者?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鲁、汉之丘明、子长,晋、齐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诸名山。未闻藉以众功,方云绝笔。唯后汉东观,大集群儒,著述无主,条章靡立。由是伯度讥其不实,公理以为可焚,张、蔡二子纠之于当代,傅、范两家嗤之于后叶。今者史司取士,有倍东京。人自以为荀、袁,家自称为政、骏。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其不可一也。

  前汉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后汉公卿所撰,始集公府,乃上兰台。由是史官所修,载事为博。爰自近古,此道不行。史官编录,唯自询采,而左、右二史阙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状。求风俗于州郡,视听不该;讨沿革于台阁,簿籍难见。虽使尼父再出,犹且成于管窥;况仆限以中才,安能遂其博物!其不可二也。

  昔董狐之书法也,以示于朝;南史之书弑也,执简以往。而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门,深居九重,欲人不见。寻其义者,盖由杜彼颜面,访诸请谒故也。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无闻〈齿责〉舌。傥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笔未栖毫,而搢绅咸诵,夫孙盛实录,取嫉权门;王韶直书,见仇贵族。人之情也,能无畏乎?其不可三也。

  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夫《尚书》之教也,以疏通知远为主;《春秋》之义也,以惩恶劝善为先。《史记》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汉书》则仰忠臣而饰主阙。斯并曩时得失之列,良史是非之准,作者言之详矣。顷史官注记,多取禀监修,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其不可四也。

  窃以史置监修,虽古无式,寻其名号,可得而言。夫言监者,盖总领之义耳。如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叙事,则事有丰约。或可略而不略,或应书而不书,此刊削之务也。属词比事,劳逸宜均,挥铅奋墨,勤惰须等。某袟某篇,付之此职;某传某志,归之彼官。此铨配之理也。斯并宜明立科条,审定区域。傥人思自勉,则书可立成。今监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无遵奉,用使争学苟且,务相推避,坐变炎凉,徒延岁月。其不可五也。

  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时谈物议,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比者伏见明公,每汲汲劝诱,勤勤于课责,或云"坟籍事重,努力用心。"或云"岁序已淹,何时辍手?"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勤,虽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悬金之赏,终不可得也。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所以比者布怀知己,历抵群公,屡辞载笔之官,愿罢记言之职者,正为此尔。

  抑又有所未谕,聊复一二言之。比奉高命,令隶名修史,而其职非一。如张尚书、崔、岭二吏部、郑太常等,既迫以吏道,不可拘之史任。以仆曹务多闲,勒令专知下笔。夫以惟寂惟寞,乃使记事记言。苟如其例,则柳常侍、刘秘监、徐礼部等,并门可张罗,府无堆案,何事置之度外,而使各无羁束乎!

  必谓诸贤载削非其所长,以仆鎗鎗铰铰,故推为首最。就如斯理,亦有其说。何者?仆少小从仕,早蹑通班。当皇上初临万邦,未亲庶务,而以守兹介直,不附奸回,遂使官若土牛,弃同刍狗。逮銮舆西幸,百寮毕从,自惟官曹务简,求以留后。居台常谓朝廷不知,国家于我已矣。岂谓一旦忽承恩旨,州司临门,使者结辙。既而驱驷马入函关,排千门谒天子。引贾生于宣室,虽叹其才;召季布于河东,反增其愧。明公既位居端揆,望重台衡,飞沈属其顾盼,荣辱由其俯仰。曾不上祈宸极,申之以宠光;佥议搢绅,縻我以好爵。其相见也,直云"史笔阙书,为日已久;石渠扫第,思子为劳。"今之仰追,唯此而已。

  抑明公足下独不闻刘炫蜀王之说乎?昔刘炫仕隋,为蜀王侍读。尚书牛弘尝问之曰:"君王遇子其礼如何?"曰:"相期高于周、孔,见待下于奴隶。"弘不悟其言,请问其议。炫曰:"吾王每有所疑,必先见访,是相期高于周、孔。酒食左右皆餍,而我余沥不霑,是见待下于奴隶也。"仆亦窃不自揆,轻敢方于鄙宗。何者?求史才则千里降追,语宦途则十年不进。意者得非相期高于班、马,见待下于兵卒乎!

  又人之品藻,贵识其性。明公视仆于名利何如哉?当其坐啸洛城,非隐非吏,惟以守愚自得,宁以充诎撄心。但今者黾勉从事,挛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礼。求诸隗始,其义安施?傥使士有澹雅若严君平,清廉如段干木,与仆易地而处,亦将弹铗告劳,积薪为恨。况仆未能免俗,能不蒂芥于心者乎?

  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仆既功亏刻鹄,笔未获麟,徒殚太官之膳,虚索长安之米。乞已本职,还其旧居,多谢简书,请避贤路。唯明公足下,哀而许之。

  至忠得书大惭,无以酬答,又惜其才,不许解史任。而宗楚客、崔湜、郑愔等,皆恶闻其短,共仇嫉之。俄而肖、宗等相次伏诛,然后获免于难。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姚思廉
  卷五 节义传·刘向
  卷五十六·毕沅
  ●卷一百五十八·徐梦莘
  ●卷三·黎庶昌
  卷十一·舒赫德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九·杨士奇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通志卷三十·郑樵
  仇士良传·欧阳修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五·允禄
  卷三·雍正
  杨文忠三録巻八·杨廷和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七·彭定求

        卷607_1 【翰林作】刘邺   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浮生渐老年随水,   往事曾闻泪满巾。已觉远天秋色动,不堪闲夜雨声频。   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卷607_2 【待漏院吟】刘邺  

  • 中州集巻首·元好问

    △圣制○显宗二首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大定辛酉承华殿书]黄阁今姚宋青宫旧绮园绣絺归里社冠葢画都门善训怀师席深仁寄寿尊所期河润溥余福被元元阙题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此诗山

  • 越南进贡表文·佚名

    同治十二年,越南国王遣使上表进贡,表文用俪体,选词颇佳,兹备录之:“越南国王臣阮福时稽首顿首谨上言:兹仰见萱阶日煦,桂甸风清,仰天闾而葵藿遥倾,瞻王会而梯航恐后。谨奉表上进者,伏以皇畴建五,庶邦翘安劝之仁;使驿重三,下国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五)·陈寅恪

    关于湖上草赠诸文人之诗,虽为酬应之作,不必多论,然有一特点,即牧斋所称河东君半野堂初赠诗“语特庄雅”者是也。(见东山训和集壹第贰诗题。)夫以河东君当日社会之地位,与诸男性文人往来酬赠,若涉猥俗,岂不同于溱洧士

  • 八二 学希腊文·周作人

    在伍合居住的期间,还有两件事值得记述,其一便是在这年(一九〇八)的秋天,我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其二则是太炎先生叫我给他译印度的“邬波尼沙陀”(Upanishad),——可惜终于因为懒惰,没有实现。那时日本学校里还没有希腊文这一科目,

  •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河,旋授

  •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徐世英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陈平的传记。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之一,多次替刘邦出谋划策,为刘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写了陈平的一生,但突出刻画的是他的谋略。司马迁将最能体现陈平智谋的言行重点地加以描绘,显示出

  • 贺瑰传·欧阳修

    贺瑰字光远,濮州人。在郓州朱宣部下当都指挥使。梁太祖到兖州攻朱瑾,宣派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人率兵万人救兖州,瑰进攻待宾馆,想断绝梁的饷道。梁太祖在中都得降卒说瑰等进兵待宾馆的消息,占卜,得“斩关”卦,认为大吉,选精兵连

  •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脱脱

    完颜赛不是金始祖弟弟保活里的后代。他的相貌伟岸,为人深沉忠厚而很有谋略。起初,完颜赛不当了亲卫军,到章宗时,被选为护卫。明昌元年(1190)八月,由宿直将军任宁化州刺史。不久,他又升迁为武卫军副都指挥使。泰和二年(1202)

  • 卷八 檀弓上第三·郑玄

    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具,葬之器用。子柳,鲁叔仲皮之子,子硕兄。○硕音石。)子柳曰:“何以哉?”(言无其财。)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粥,谓嫁之也。妾贱,取之曰买。○鬻,本又作“粥”,音育,卖也,注同。)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

  • 仲尼·胡宏

      胡子曰:仲尼之教,犹天地造化万物,生生日新,无气之不应,无息之或已也。我于季路而见焉。或曰何谓也?曰: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质美矣。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进之以仁也。季路终身诵之,力行乎仁矣。孔子曰

  • 尚书考异卷一·梅鷟

    明 梅鷟 撰史记儒林传伏生者济南人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徃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蔵之其后兵大起流亾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

  • 卷六·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六宋 张洽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妾敬嬴之子公子遂弑大子恶而立之谥法善问周逹日宣】元年春王正月【宣公受弑贼之立而居其位其辠同于桓公而十八年之间皆书王与桓公不同者法己举于前矣天理不

  • 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教授教诫初业菩萨。令其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佛告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後无。然一切法非有非无。无自性无他性。先既非有後亦非无。自性常空无所怖畏。应当如是

  • 卷二百六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平等性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平等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

  • 卷六十八·道世

    △业因灾第七十八(此有五部)▲述意部第一夫涉其流者,则澄爱河而清五浊;失其宗者,则震邪山而起三障。静言兹理,岂虚也哉!是知善由信发,恶由邪开。所以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念之善,能除累劫之殃。是故善须雕琢自勉,可有心师之训

  • 佛学与文化·太虚

    ──三十三年在重庆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讲──一、佛学与世界人类文化  文化,可以说是人类之产品,人类将自然万有,依人类需要而改造以适合人生,及其所得成果等,均谓之文化。由此广义文化言,世界人类文化,均由人类改变自然而

  • 女界鬼域记·蹉跎子

    小说叙述女校学生莺娘、沈鱼为求标新立异而作出的腐败言行。作者意在求“全国女同胞腐败者及早改良,文明者益图锐进,淬精励神,共勉为完全无缺,高尚优美之好学生”。《最新女界鬼域记》是一部不大为人注意的讽世小说,讽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