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内篇 书事第二十九

  昔荀悦有云:"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干宝之释五志也:"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则书之,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于是采二家之所议,征五志之所取,盖记言之所网罗,书事之所总括,粗得于兹矣。然必谓故无遗恨,犹恐未尽者乎?今更广以三科,用增前目:一曰叙沿革,二曰明罪恶,三曰旌怪异。何者?礼仪用舍,节文升降则书之;君臣邪僻,国家丧乱则书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于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阙。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但自古作者,鲜能无病。苟书而不法,则何以示后?盖班固之讥司马迁也,"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又傅玄之贬班固也,"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寻班、马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弹射,递相疮痏。夫虽自卜者审,而自见为难,可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已事之已拙。上智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苟目前哲之指踪,校后来之所失,若王沈、孙盛之伍,伯起、德棻之流,论王业则党悖逆而诬忠义,叙国家则抑正顺而褒篡夺,述风俗则矜夷狄而陋华夏。此其大较也。必伸以纠摘,穷其负累,虽擢发而数,庸可尽邪!子曰:"于予何诛?"于此数家见之矣。

  抑又闻之,怪力乱神,宣尼不语;而事鬼求福,墨生所信。故圣人于其间,若存若亡而已。若吞燕卵而商生,启龙漦而周灭,厉坏门以祸晋,鬼谋社而亡曹,江使返璧于秦皇,圯桥授书于汉相,此则事关军国,理涉兴亡,有而书之,以彰灵验,可也。而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录,其事非要,其言不经。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盘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又自魏、晋已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驱蝇而践笔,毕卓沈湎,左持螯而右杯,刘邕榜吏以膳痂,龄石戏舅而伤赘,其事芜秽,其辞猥杂。而历代正史,持为雅言。苟使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固异乎记功书过,彰善瘅恶者也。

  大抵近代史笔,叙事为烦。榷而论之,其尤甚者有四:夫祥瑞者,所以发挥盛德,幽赞明王。至如凤皇来仪,嘉禾入献,秦得若雉,鲁获如麕。求诸《尚书》、《春秋》,上下数千载,其可得言者,盖不过一二而已。爰及近古则不然。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瑞弥多,政逾劣而祥逾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而为丰;刘、石应符,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征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非无别。其烦一也。

  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擅雄伯,自相君臣。《经》书某使来聘,某君来朝者,盖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国之大事,不可阙如。而自《史》、《汉》已还,相承继作。至于呼韩入侍,肃慎来庭,如此之流,书之可也。若乃藩王岳牧,朝会京师,必也书之本纪,则异乎《春秋》之义。夫臣谒其君,子觐其父,抑惟恒理,非复异闻。载之简策,一何辞费?其烦二也。

  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著书,止列司徒、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著于一乡,行无闻于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何则?始自太上,迄于中古,其间文籍,可得言焉。夫以仲尼之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皞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黄能之祟。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五羖大夫,假赵良而见识。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梼杌之记,其所缺略者多矣。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而多别,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斯又言满五车,事逾三箧者矣。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惟夫博雅君子,知其利害者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卷七十二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1913──中華民國二年癸丑·郭廷以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十一·王当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纪昀
  通志卷一百三十八·郑樵
  四三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派分发敎职回籍访查违碍书籍折·佚名
  高道穆传·魏收
  卷一百三·杨士奇
  卷四十九·佚名
  卷二百五十·佚名
  礼三九·徐松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吕思勉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二·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二明 李蔉 编赵抃九首【清献在当时不以诗名余家偶有其集就中拈数首如此然亦足观也已】洞真观木老岩坰冷泉飞月殿寒栖真无一事清啸倚阑干挽黄洞灵洞古坛基烟萝接翠防日西春又晚不见羽人归横

  • 卷九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八玉帛空青赋          【梁】江 淹夫赤琼以照燎为光碧石以葳蕤为色咸见珍于东国竝被贵于西极况空青之丽宝挺山海之不测其所处则峻巘层石穴龙壁素岸成云赪砂如碛外隐青苔

  • 奉别张岳州说一·张说

    (一作答张燕公岳州宴别)王熊长沙辞旧国,洞庭逢故人。 薰兰敦久要,披雾转相亲。 岁月空嗟老,江山不惜春。 忽闻黄鹤曲,更作白头新。

  • 第九十一回 赖直谏太子得承基 宠正宫词臣同抗议·蔡东藩

      却说元帝寝疾,逐日加剧,屡因尚书入省,问及景帝立胶东王故事,即汉武帝。尚书等并知帝意,应对时多半支吾。原来元帝有三男,最锺爱的是定陶王康,系傅昭仪所出,见前文。初封济阳,徙封山阳及定陶,康有技能,尤娴音律,与元帝才艺相

  • ●卷十二·陶宗仪

      ◎园池记  唐南阳樊宗师,字绍述,所撰《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涩,读之往往昧其句读,况义乎哉?韩文公谓其文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观此记,则诚然矣。宋王晟、刘忱,尝为解释,今不复有,偶得滦阳赵仁(字伯昂)笺注本,句分字析,词理焕

  •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五·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春秋年表三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二六九谕同治九年十二月九日一一七○一--九·佚名

    淡水分府陈,谕饬明善堂绅董:将浮出大枋变卖,充为修整土城及起盖炮台之用特授澎湖分府、署淡水分府陈为谕饬变价,以充公用事。案据香山港口书杨义合禀称:「香山港口浮出大枋贰块,无人管理,现在民人争夺纷

  • 李材传·张廷玉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尚书李遂的儿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任命为刑部主事。平素跟随邹守益讲学,自以为学业未成,恳求告假回乡,访学于唐枢、王畿、钱德洪,相互解答疑难。隆庆中回到朝廷。由兵部郎中逐渐升为广东佥事。罗

  • 襄公·襄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九月辛酉,天王崩。邾子来朝。

  • 禅要经全文·佚名

    失译人名在後汉录△诃欲品第一行者求道欲修定时。尔时法师应随根相行四摄道。示教利喜广净信戒。净信戒已次除六欲。所谓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著上五欲。令观可得不净之相。著人相欲。令观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复次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

  • 第六十五則 外道問世尊·胡兰成

    第六十五則外道問世尊舉:外道問世尊: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讚歎云: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津,令我得入。外道去後,阿難問世尊: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云: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世尊良久,是欲言未言,示以天地將發之機。

  • 大乘义章 第十五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五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十智义 十一智义 十一净义 十二头陀义 十二巧方便义 十三住义 十四离垢业义 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 十四化心义)十智义八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体性

  • 佛制比丘六物图·元照

    大宋元丰三年夏首余杭沙门元照于天宫院出初明三衣为三物(此衣九品且示)僧伽梨大衣(上品余准减作)郁多罗僧七条安陀会五条比见乐学戒者。欲置法服。不知所裁。既昧律仪。多承妄习。然其制度。遍在诸文。故撮其大要。兼

  • 卷第三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余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

  • 杨子折衷·湛若水

    六卷。明湛若水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