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 暗惑第十二

  夫人识有不烛,神有不明,则真伪莫分,邪正靡别。昔人有以发绕炙误其国君者,有置毒于胙诬其太子者。夫发经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经时,无复杀害。而行之者伪成其事,受之者信以为然。故使见咎一时,取怨千载。夫史传叙事,亦多如此。其有道理难凭,欺诬可见。如古来学者,莫觉其非,盖往往有焉。今聊举一二,加以驳难,列之于左。

  《史记》本纪曰:瞽叟使舜穿井,为匿空旁出。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瞽叟、象喜,以舜为己死。象乃止舜宫。

  难曰:夫杳冥不测,变化无恒,兵革所不能伤,网罗所不能制,若左慈易质为羊,刘根窜形入壁是也。时无可移,祸有必至,虽大圣所不能免,若姬伯拘于羑里,孔父阨于陈、蔡是也。然俗之愚者,皆谓彼幻化,是为圣人。岂知圣人智周万物,才兼百行,若斯而已,与夫方内之士,有何异哉!如《史记》云重华入于井中,匿空而去,此则其意以舜是左慈、刘根之类,非姬伯、孔父之徒。苟识事如斯,难以语夫圣道矣。且案太史公云:黄帝、尧、舜轶事,时时见于他说。余择其言尤雅者,著为本纪书首。若如向之所述,岂可谓之雅邪?

  又《史记·滑稽传》:孙叔敖为楚相,楚王以霸。病死,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象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为寿,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欲以为相。

  难曰:盖语有之:"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禀之自然,得诸造化。非由仿效,俾有迁革。如优孟之象孙叔敖也,衣冠谈说,容或乱真,眉目口鼻,如何取类?而楚王与其左右曾无疑惑者邪?昔陈焦既亡,累年而活;秦谍从缢,六日而苏。顾使竹帛显书,古今称怪。况叔敖之殁,时日已久,楚王必谓其复生也,先当诘其枯骸再肉所由,阖棺重开所以。岂有片言不接,一见无疑,遽欲加以宠荣,复其禄位!此乃类中行事,岂人伦所为者哉!

  又《史记·田敬仲世家》曰:"田常成子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难曰:夫人既从物故,然后加以易名。田常见存,而遽呼以谥,此之不实,明然可知。又案《左氏传》,石碏曰:"陈恒公方有宠于王。"《论语》,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礼乎?"《史记》,家令说太上皇曰:"高祖虽子,人主也。"诸如此说,其例皆同。然而事由过误,易为笔削。若《田氏世家》之论成子也,乃结以韵语,纂成歌词,欲加刊正,无可厘革。故独举其失,以为标冠云。

  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既殁,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商瞿年长无子,母为取室。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应。弟子起曰:"有子避,此非子之坐也!"

  难曰:孔子弟子七十二人,柴愚参鲁,宰言游学,师、商可方,回、赐非类。此并圣人品藻,优劣已详,门徒商榷,臧否又定。如有若者,名不隶于四科,誉无偕于十喆。逮尼父既殁,方取为师。以不答所问,始令避坐。同称达者,何见事之晚乎?且退老西河,取疑夫子,犹使丧明致罚,投杖谢愆。何肯公然自欺,诈相策奉?此乃儿童相戏,非复长老所为。观孟轲著书,首陈此说;马迁裁史,仍习其言。得自委巷,曾无先觉,悲夫!

  又《史记》、《汉书》皆曰:上自洛阳南官,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所封皆故人亲爱,所诛皆平生仇忌。此属畏诛,故相聚谋反尔。"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谁最甚者?"上曰:"雍齿。"留侯曰:"今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置酒,封雍齿为侯。

  难曰:夫公家之事,知无不为,见无礼于君,如鹰鹯之逐鸟雀。案子房之少也,倾家结客,为韩报仇。此则忠义素彰,名节甚著。其事汉也,何为属群小聚谋,将犯其君,遂默然杜口,俟问方对?倘若高祖不问,竟欲无言者邪?且将而必诛,罪在不测。如诸将屯聚,图为祸乱,密言台上,犹惧觉知;群议沙中,何无避忌?为国之道,必不如斯。然则张良虑反侧不安,雍齿以嫌疑受爵,盖当时实有其事也。如复道之望、坐而语,是说者敷演,妄溢其端耳。

  又《东观汉记》曰:赤眉降后,积甲与熊耳山齐云云。

  难曰:案盆子既亡,弃甲诚众。必与山比峻,则未之有也。昔《武成》云:"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孔安国曰:盖言之甚也。"如积甲与熊耳山齐"者,抑亦"血流漂杵"之徒欤?

  又《东观汉记》曰:郭伋为併州牧,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始到,喜,故奉迎。"伋辞谢之。事讫,诸儿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到还?"伋使别驾计日告之,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难曰:盖此事不可信者三焉。案汉时方伯,仪比诸侯,其行也,前驱竟野,后乘塞路,鼓吹沸喧,旌棨填咽。彼草莱稚子,龆龀童儿,非唯羞赧不见,亦自惊惶失据。安能犯驺驾,凌襜帷,首触威严,自陈襟抱?其不可信一也。又方伯案部,举州振肃。至如墨绂长吏,黄绶群官,率彼史人,颙然伫候。兼复扫除逆旅,行里有程,严备供具,憩息有所。如弃而不就,居止无恒,必公私阙拟,客主俱窘。凡为良二千石,固当知人所苦,安得轻赴数童之期,坐失百城之望?其不可信二也。夫以晋阳无竹,古今共知,假有传檄它方,盖亦事同大夏,访知商贾,不可多得。况在童孺,弥复难求,群戏而乘,如何克办?其不可信三也。凡说此事,总有三科。推而论之,了无一实,异哉!

  又《魏志注》:《语林》曰:匈奴遣使人来朝,太祖领崔琰在座,而已握刀侍立。既而,使人问匈奴使者曰:"曹公何如?"对曰:"曹公美则美矣,而侍立者非人臣之相。"太祖乃追杀使者云云。

  难曰:昔孟阳卧床,诈称齐后;纪信乘纛,矫号汉王。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故权以取济,事非获己。如崔琰本无此急,何得以臣代君者哉?且凡称人君,皆慎其举措,况魏武经纶霸业,南面受朝,而使臣居君座,君处臣位,将何以使万国具瞻,百寮佥瞩也!又汉代之于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复略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如辄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复何以怀四夷于外蕃,建五利于中国?且曹公必以所为过失,惧招物议,故诛彼行人,将以杜滋谤口,而言同纶綍,声遍寰区,欲盖而彰,止益其辱。虽愚暗之主,犹所不为,况英略之君,岂其若是?夫刍荛鄙说,闾巷谰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而裴引《语林》斯事,编入《魏史注》中,持彼虚词,乱兹实录。盖曹公多诈,好立诡谋,流俗相欺,遂为此说。故特申掎抚,辩其疑误者焉。

  又魏世诸小书,皆云文鸯侍讲,殿瓦皆飞云云。

  难曰:案《汉书》云:项王叱咤,慑伏千人。然则呼声之极大者,不过使人披靡而已。寻文鸯武勇,远惭项籍,况侍君侧,固当屏气徐言,安能檐瓦皆飞,有逾武安鸣鼓!且瓦既飘陨,则人心震惊而魏帝与其群臣焉得岿然无害也?

  又《晋阳秋》曰:胡质为荆州刺史,子威自京都省之,见父十余日,告归。质踢绢一匹,为路粮。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

  难曰:古今谓方牧二千石者,以其禄有二千石故也。名以定体,贵实甚焉。设使廉如伯夷,介若黔敖,苟居此职,终不患于贫绥者。如胡威之别其父也,一缣之财,犹且发问,则千石俸,其费安施?料以牙筹,推之食箸,察其厚薄,知不然矣。或曰观诸史所载,兹流非一。必以多为证,则足可无疑。然人自有身安弊缊,口甘粗粝,而多藏镪帛,无所散用者。故公孙弘位至三公,而卧布被,食脱粟饭。汲黯所谓齐人多诈者是也。安知胡威之徒其俭亦皆如此,而史臣不详厥理,直谓清白当然,谬矣哉!

  又《新晋书·阮籍传》曰:籍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葬,食一蒸〈犭屯〉,饮二斗酒。然后临穴,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复吐血数斗。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难曰:夫人才虽下愚,识虽不肖,始亡天属,必致其哀。但有苴绖未几,悲荒遽辍,如谓本无戚容,则未之有也。况嗣宗当圣善将殁,闵凶所钟,合门惶恐,举族悲咤。居里巷者,犹停舂相之音;在邻伍者,尚申匍匐之救。而为其子者,方对局求决,举杯酣畅。但当此际,曾无感恻,则心同木石,志如枭獍者,安有既临泉穴,始知摧恸者乎?求诸人情,事必不尔。又孝子之丧亲也,朝夕孺慕,盐酪不尝,斯可至于癯瘠矣。如甘旨在念,则筋肉内宽;醉饱自得,则饥肤外博。况乎溺情〈犭屯〉酒,不改平素,虽复时一呕恸,岂能柴毁骨立乎?盖彼阮生者,不修名教,居丧过失,而说者遂言其无礼如彼。又以其志操本异,才识甚高,而谈者遂言其至性如此。惟毁及誉,皆无取焉。

  又《新晋书·王祥传》曰:祥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年垂耳顺,览劝之,乃应召。于时,寇贼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时人歌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年八十五,太始五年薨。

  难曰:祥为徐州别驾,寇盗充斥,固是汉建中徐州未清时事耳。有魏受命凡四十五年,上去徐州寇贼充斥,下至晋太始五年,当六十年已上矣。祥于建安中年垂耳顺,更加六十载,至晋太始五年薨,则当年一百二十岁矣。而史云年八十五薨者,何也?如必以终时实年八十五,则为徐州别驾,止可年二十五六矣。又云其未从官已前,隐居三十余载者,但其被檄时,止年二十五六,自此而往,安得复有三十余年乎?必谓祥为别驾在建安后则徐州清晏,何得云"于时,寇贼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乎?求其前后,无一符会也。

  凡所驳难具列如右。盖精《五经》者,讨群儒之别义。练《三史》者,征诸子之异闻。加以探赜索隐,然后辨其纰缪。如向之诸史所载则不然,何者?其叙事也,惟记一途,直论一理,而矛盾自显,表理相乖。非复牴牾,直成狂惑者尔!寻兹失所起,良由作者情多忽略,识惟愚滞。或采彼流言,不加铨择;或传诸缪说,即从编次。用使真伪混淆,是非参错。盖语曰:君子可欺不可罔。至如邪说害正,虚词损实,小人以为信尔,君子知其不然。又语曰:尽信书不如无书。盖为此也。夫书彼竹帛,事非容易,凡为国史,可不慎诸!

猜你喜欢
  曲笔第二十五·浦起龙
  卷四百四十一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序·赵翼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佚名
  ●复斋日记卷上·许浩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八 列传十八·纪昀
  五九一 翻书房为催付《清文鉴》正副草本事致蒙古堂移付·佚名
  四七一 湖广总督三宝奏三次查获应毁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章冲
  钱道戢传·姚思廉
  耶律涤鲁传·脱脱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七·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应诏·姚茂良

    【菊花新】〔生上〕赏春宴罢醉颜酡。蜀锦征袍喜暂脱。兵甲洗天河。待一统中原方可。勇出万人敌。威风不可当。功因多难立。身为太平闲。昨日分付两个孩儿教场操演人马。想必回矣。【前腔】〔小生扮岳云上〕少年威武

  • 卷二十·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二十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暗惑【第十一○十四条前後有序跋】夫人识有不烛神有不明则真伪莫分邪正靡别昔人【一无人字】有以髪绕炙误其国君者有置毒於胙诬其太子者【一有矣字】夫髪经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冬十月甲子朔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孙觌提举江州太平观以集英殿修撰新知温州席益代之觌不为吕颐浩秦桧所喜故引疾而有是命 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宋<日奂>复朝请大夫<日奂>庠曾孙庠安陆人皇祐中宰相蔡攸

  • 卷二百二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五月戊辰朔○辛未 命行在兵部凡使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回还官旗二次至四次者俱升一级于是升龙江左卫指挥朱真为大宁都指挥佥事掌龙江左卫事水军右卫指挥使唐敬为都指挥佥事余升如例△夜有星如碗大赤色光烛地起

  •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六月己酉朔升盛京户部理事官戴都里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官员及远近士民、赴畅春园恭请皇上允受神圣文武大德广运尊号。上谕曰

  •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佚名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谨奏,为酌议具奏事。据御史祝德麟条奏,详校三分全书请准该员等携归私宅,昼夜校勘,一切收发章程交总理

  • ·请变通船政书·丁曰健

    昔刘晏曰:“成大事者,不惜小费;置船场执事者,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诚古今之通论也。曩者,台地船工,道、府有余项,价宽则易完;舟师有口粮,物用则不腐。是以一船得一船之实用也。查船厂所需

  •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经籍考子【兵家】宋史艺文志兵书类三百四十七部一千九百五十六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兵书类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

  • 卷一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八兵部十三守卫国初置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又以亲军诸卫分番守卫而改都镇抚司为留守五卫时常巡察後差官点闸其法渐密今悉载之若大明律所具者见刑部律令项下计各卫分定地方皇城四门自午门左至阙

  • 卷第七·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七 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 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大足彦忍代別天皇。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日葉洲媛命。丹波道主王之女也。★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卅七年(戊申八)立爲皇太子。★九

  • 六年·佚名

    (庚申)六年清康熙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卯,流星出東方,入巽方。1月2日○壬辰,以李正英爲判義禁,李萬封爲正言。1月4日○甲午,太白晝見,是後屢見。流星出織女星下,入東方。1月5日○乙未,流星出太微西垣內,入軫星下。○以南垕爲

  • 卷十九·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九周颂清庙之什四之一颂四诗序曰颂者羙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眀者也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赋也于叹词穆静

  • 卷之四·张居正

    商书商,是成汤有天下之号。这书,记商家一代的事,故名为商书。汤誓这是成汤伐桀誓师之辞,故名为汤誓。【原文】王曰:&ldquo;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直解】格字,解做来字。台字,解做我字。称

  • 宗镜录卷第九十一·延寿

    夫凡圣之道。同一法身。彼此俱亡。物我咸绝。则心内无得。身外无余。如何起应化之身。摄机宜之众。答。只为众生不了自他唯心。横生彼此。若自达真空。则诸佛终不出世。菩萨亦无功夫。古德问云。若言自他俱是自心现。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六·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此一卷是悔众教罪法尔时具寿邬陀夷故泄精。犯僧伽伐尸沙罪。半月覆藏。时邬陀夷即以此缘。白诸苾刍。具寿。我邬陀夷故泄精。犯僧伽伐尸沙罪。半月覆藏。我于今者欲何所作。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

  • 健全的思想·霍尔巴赫

    副标题为《和超自然观念对立的自然观念》。法国霍尔巴赫著。1772年假托米拉波(Jeam Baptiste de Mirabaud)所写,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封面署“伦敦”。1774年被巴黎法院判决销毁,但以后却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主要

  • 修真后辩·刘一明

    庄子谓大道不称,大辩不言。盖以道本无名,有何可称?道本无形,有何可言?称且不可,言且不可,更何可辩?然世有称道者,有言道者。一自有称,则是非混杂,而道不真矣;一自有言,则邪正相争,而道有假矣。称道不真,言道有假,不是称道,反是谤道;不是

  •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佚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