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尧山堂外纪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历来受到重视,近人任讷还将这部分内容辑为《尧山堂曲纪》,作为《新曲苑》的第九种。仅以论曲家部分而言,其中关于元代以贯云石(酸斋)与徐再思(甜斋)并称的记载,不见于他书,而且对于论列元曲流派也颇有启示性;但也有称张可久名为张伯远这类有张冠李戴之嫌的提法,很令人生疑。正因为它的内容庞杂,《四库全书》编者对它评价不高,认为“雅俗并陈,真伪并列,殊乏简汰之功。至以明诸帝分编入各卷之中,尤非体例矣”(《四库全书总目》),仅将其列名于“子部杂家类存目”。本书传本较少,有明代原刻本传世。

《尧山堂外纪》全部章节目录

(1)尧山堂外纪颠末
(2)卷一·黄、虞、三代
(3)卷二·列国
(4)卷三·汉
(5)卷四·汉
(6)卷五·汉
(7)卷六·汉
(8)卷七·汉
(9)卷八·三国(魏)
(10)卷九·三国(蜀吴)
(11)卷十·六朝(晋)
(12)卷十一·六朝(晋)
(13)卷十二·六朝(晋)
(14)卷十三·六朝(宋)
(15)卷十四·六朝(齐)
(16)卷十五·六朝(梁)
(17)卷十六·六朝(梁)
(18)卷十七·六朝(陈)
(19)卷十八·六朝(前赵、后赵、前凉、秦、燕、后凉、北凉)
(20)卷十九·六朝(北魏)
(21)卷二十·六朝(北齐、周)
(22)卷二十一·六朝(隋)
(23)卷二十二·唐
(24)卷二十三·唐
(25)卷二十四·唐
(26)卷二十五·唐
(27)卷二十六·唐
(28)卷二十七·唐
(29)卷二十八·唐
(30)卷二十九·唐
(31)卷三十·唐
(32)卷三十一·唐
(33)卷三十二·唐
(34)卷三十三·唐
(35)卷三十四·唐
(36)卷三十五·唐
(37)卷三十六·唐
(38)卷三十七·唐
(39)卷三十八·五代(梁、唐、晋、汉、周)
(40)卷三十九·五代(吴、越、荆南、湖南)
(41)卷四十·五代(前后蜀)
(42)卷四十一·五代(南唐)
(43)卷四十二·宋
(44)卷四十三·宋
(45)卷四十四·宋
(46)卷四十五·宋
(47)卷四十六·宋
(48)卷四十七·宋
(49)卷四十八·宋
(50)卷四十九·宋
(51)卷五十·宋
(52)卷五十一·宋
(53)卷五十二·宋
(54)卷五十三·宋
(55)卷五十四·宋
(56)卷五十五·宋
(57)卷五十六·宋
(58)卷五十七·宋
(59)卷五十八·宋
(60)卷五十九·宋
(61)卷六十·宋
(62)卷六十一·宋
(63)卷六十二·宋
(64)卷六十三·宋
(65)卷六十四·宋(辽金)
(66)卷六十五·宋(金)
(67)卷六十六·宋(金)
(68)卷六十七·宋(金)
(69)卷六十八·元
(70)卷六十九·元
(71)卷七十·元
(72)卷七十一·元
(73)卷七十二·元
(74)卷七十三·元
(75)卷七十四·元
(76)卷七十五·元
(77)卷七十六·元
(78)卷七十七·元
(79)卷七十八·国朝
(80)卷七十九·国朝
(81)卷八十·国朝
(82)卷八十一·国朝
(83)卷八十二·国朝
(84)卷八十三·国朝
(85)卷八十四·国朝
(86)卷八十五·国朝
(87)卷八十六·国朝
(88)卷八十七·国朝
(89)卷八十八·国朝
(90)卷八十九·国朝
(91)卷九十·国朝
(92)卷九十一·国朝
(93)卷九十二·国朝
(94)卷九十三·国朝
(95)卷九十四·国朝
(96)卷九十五·国朝
(97)卷九十六·国朝
(98)卷九十七·国朝
(99)卷九十八·国朝
(100)卷九十九·国朝
(101)卷一百·国朝

猜你喜欢
  满洲实录·佚名
  梁公九谏·佚名
  靖康朝野佥言·佚名
  唐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谏逐客书·李斯
  资治通鉴纲目·朱熹
  大事记续编·王祎
  清史列传选·佚名
  国宝新编·顾璘
  中兴小纪·熊克
  南明史料·佚名
  前汉书·班固
  蓬山密记·高士奇
  五权宪法·孙中山
  孙毅庵奏议·孙懋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348_1 【公子行】陈羽   金羁白面郎,何处蹋青来。马娇郎半醉,躞蹀望楼台。   似见楼上人,玲珑窗户开。隔花闻一笑,落日不知回。   卷348_2 【古意】陈羽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人言此是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千年计策为谁忧。儿孙自有儿孙

  • 卷五·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五 七言古诗 观猎           黄 卿 长风吹林原野濶浅雪出草晴漠漠峱山射手纷较猎双弧飞鞚携缯缴老鹰半空跃??健犬起立复蹲缩狐骇兎蹶泽雉藏四驰斜路穿丛谷儿童狂呼满山阿白髪旧

  • 奉答燕公·张说

    王琚郡远途且艰,宜悲良自得。 胡为心独尔,惠好在南国。 亦既清颜披,冏然良愿克。 与君兰时会,群物如藻饰。 烟景惜欢赏,云山起翰墨。 接艺奇思微,偶谈玄言直。 永日不知倦,逾旬犹谓亟。 如何酌离尊,移棹巴城侧。 浦口劳长望,舟

  •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范晔

    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东平宪王苍 子任城孝王尚 阜陵质王延 广陵思王荆 临淮怀公衡 中山简王焉 琅邪孝王京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彊、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

  • 列传第十 王窦·欧阳修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徙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耨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历怀、汴二州长史。生世充,豺声卷发,忌刻深阻。涉书传,喜兵法,通龟策、推步。以廕为左翊卫,迁御府直长、兵部员外郎。从杨素北伐

  • 卷五·本纪第五·脱脱

        太宗二   二年春正月丙辰,以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右补阙刘蒙叟通判济州,起居舍人韩俭通判沂州。乙丑,赐德恭、德隆常奉外支钱三百万。   二月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戊申朔孟夏享太庙遣遂安伯陈伟代○大学士方从哲奏昨接辽东塘报达贼犯抢辽阳决在旦夕 皇上未肯临朝召群臣面商备御倘辽阳一失则广宁以西处处皆危而京师随之彼时 宗庙 社稷及 祖宗陵寝将何如安置无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八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再奏洪武陵冢蹋陷褶·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十二日,臣家人赍报明陵摺子回南,伏蒙御批:此事奏闻的是,尔再打听,还有甚麽闲话,写摺来奏。钦此钦遵。该臣细访得彼时民间讹称,洪武冢陷下深广十馀丈

  •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三皂头役萧嘉,具立认充结状具认充结状人萧嘉,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蒙准接充三皂头役额缺,所有应收缴红白契、钱粮、正供等款公项,及遇保内命盗各案,宜当极力办理,不敢玩误、非为情弊。如有非为情弊,愿甘

  • 钦定元史语解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八【按元以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源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职官【按元太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内外之官而官名多从古制

  • 卷23·陈邦瞻

    真宗天禧三年六月,以寇准同平章事,丁谓参知政事。先是,准与谓善,尝荐其才于李沆,沆不用,准问之,沆曰:“谓诚才,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当思吾言。”准终不以为然。谓既因准

  • 正道·黄石公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太虚

      佛法一味,所谓“内证离言,应机巧说妙法味”。而一味之佛法,从一种方式以言之,可别为教理与观行之二门。由教理门以言之皆教理也,由观行门以言之皆观行也。今且就观行门略论之。  观行门可大别为真空观行门与假相观行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本)·窥基

    经。佛欲重宣此义(至)有一大宅赞曰。下颂。总有一百六十五颂。分之为二。初八十四行半颂。颂前法喻。后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即是父。下有八十行半颂。是第三大段。劝信解于此经。欣当成之佛智。初中有三。初六

  • 总次·朱时恩

    佛祖纲目总次全部纲目内所载。虽西方圣人为大千教主。实遵东土帝王花甲。编年纪号。自序文起至末卷助赀姓氏。止分列四十一卷。共成十二策开后。第一策 董序 (黄引许跋) 自序 凡例 宋序  七佛偈 首卷至十八卷

  • 卷第十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十一侍者深知编偈阅法华经作偈七首赠 法师眉光普现尘沙界今古全彰顷刻时权挂垢衣来作佛却披珍御复名谁三车出宅群儿喜一色机忘我独知法法从来皆实相何劳更举轹中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