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三国(蜀吴)
【庞德公】 〔南郡,襄阳人,庞士元从父也。隐居岘山南。司马德操年小十岁,兄事之,故呼庞德公。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床下,公初不令止。后携妻子入鹿门山。〕
庞德公有于忽操三章,其一曰:“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师旷之耳,聋者亦有尔。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前行险既以覆兮,后逐逐其犹来!虽目盻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委绳墨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其二曰:“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椽栌桷榱之累重,顾柱小之奈何?方风雨之晦阴,行者艰而莫休,居者坐而笑歌。不知压之忽然兮,其谓安何?”其三曰:“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谓鸡斯飞,谁得而羁?谓豕斯突,何取于缚?是皆以食而得之,吾于饥而后噫。鸡兮豕兮,死以是兮!”
【司马徽】 〔字德操,有知人之鉴,庞德公尝谓诸葛孔明为卧龙,从子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
司马德操括囊畏谨,有以人物问者,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疑于君,君一皆言佳,岂咨君之意乎?”答曰:“如君言,亦复佳。”
【诸葛亮】 〔字孔明,封武乡侯。其先葛氏,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诸葛,因为氏。兄弟并有盛名,各在一国,瑾仕吴,亮仕蜀,诞仕魏。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黄彦承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诸葛亮躬耕垅亩,好为梁父吟,其辞曰:“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晏子春秋》: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无礼,晏子言于公,馈之二桃曰:“三子计功而食桃。”公孙捷曰:“吾再拜隐虎,功可以食”田曰:“吾杖兵而御三军者再,功可以食”。古冶子曰:“君当济河,龟衔左骖,冶潜行水底,逆流百步,从流九里,得龟颈,功可以食。”二子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刎颈而死。冶曰:“二子死之,冶独不逮”。又刎颈而死。汉末,曹操既杀孔融、杨修,又送祢衡于荆州,假乎黄祖。三子,皆天下之望也。武侯梁父吟殆为此设。)
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情深克,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
【张裕】
张裕饶鬓须,蜀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郡,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先主无须,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后迁为涿令,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坐绝倒。
【马良】 〔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蜀中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季常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河南西四十里,涧、谷、洛三水之交,有五门。子孙旧传,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此地,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主养猪卖豚,故名为之语曰:“苑中三公,馆下二卿,五门欢欢,但闻豚声。”
【秦宓】 〔当时以博识称。诸葛孔明呼为学士。〕
吴使张温聘蜀,温问秦宓曰:“天有头乎?”宓曰:“有”。温曰:“在何方?”宓曰:“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诗云:‘天步艰难。’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姓刘。”“何以然?”曰:“其子姓刘,是以知之。”
秦宓“远游诗”曰:“远游何所见?所见貌难纪。岩穴非我邻,林麓无知己。虎则豹之兄,鹰则鹞之弟。困兽走环冈,飞鸟警巢起。猛气何咆厉,阴风起千里。远游长太息,太息远游子。”
【支谦】 〔吴高僧。〕
吴主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有支谦者,本月支人,来游汉境,传览经籍,莫不精究,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周瑜】 〔字公瑾,舒人,初孙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瑜与策同年而小一月,便推结分好。策得乔公两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周公瑾,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公瑾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诸葛恪】 〔字元逊,瑾之子,少有才名,吴主权见而奇之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及立登为太子,妙选师友,乃以张昭子休、顾雍子谭、陈武子表与恪并为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待以布衣之礼,谓之四友。〕
诸葛瑾为豫州,语别驾向台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比往诣恪,恪不相见。后于张辅吴(昭)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恪因嘲曰:“豫州乱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贤,未闻其乱。”恪曰:“昔唐尧在上,四凶在下。”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于是一坐大笑。(瑾面长似驴,吴主权使优人牵驴入,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时恪亦侍宴中,请笔,于题下添写“之驴”二字。吴主羡其明敏,即以驴赐恪。又使太子嘲恪曰“诸葛元逊食马矢一石。”恪答曰:“臣得戏君,子得戏父乎?”吴主曰:“可。”恪曰:“乞太子食鸡卵三百枚。”吴主问恪曰:“人令君食马矢,卿令人食鸡卵,何也?”恪答曰:“所出同耳。”吴主大笑。)
吴主权引蜀使费饮,使诸葛恪监酒,恪以马鞭拍褂背,甚痛,启吴主曰:“蜀丞相比之周公,都护君侯比之孔子,今有一儿,执鞭之士。”恪启曰:“君至大国,傲慢天常,以鞭拍之,于义何伤?”众皆大笑。
吴主权尝燕见费,逆敕群臣:“使至,伏食勿起。”至,权为辍食,而诸人不起。讳调之曰:“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诸葛恪应声答曰:“爰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曾有白头鸟集吴殿前,吴主权问群臣曰:“此何鸟也?”诸葛元逊对云:“此名为白头翁。”张辅吴自以坐中最老,疑元逊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鸟名白头翁者,试使恪复求白头母”。元逊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试使辅吴复求鹦父。”张不能答,一坐大笑。(吴主大会将佐,命元逊行酒,次至张辅吴前,张先有酒色,不时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元逊曰:“卿但令张公辞屈,乃当饮耳。”元逊即难张曰:“昔尚父九十,秉旄伏钺犹未告老,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前,何谓不养老?”张卒无辞,遂为尽爵。)
吴主亮初即位,以诸葛恪为太傅,时公安有白鼍鸣,童谣曰:“白鼍鸣,龟背平,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鼍有鳞介,甲兵之象也。“南郡城可长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恪败,弟融镇公安,亦见袭,融刮金印龟,服之而死。
吴建兴初,又童谣曰:“吁汝恪,何若若,芦苇单衣篾钩络,于何相求成子阁。”及诸葛恪死,果以苇席裹身,篾束其腰,投之石冈。”“钩络”,钩带也;“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后听恪故吏收葬,求之此冈云。
【薛综】 〔字仲文,莹之父,其先田丈封薛,因以氏焉。吴主皓追叹综遗文,命莹继作,莹献诗三百余言。〕
蜀使张奉于吴主权前列阚泽姓名调泽,泽不能答,时薛综为选曹尚书,下行酒,因劝奉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独),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耶?”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奉无以对。
【张纯】 〔字元基。同郡张俨,字子即,朱异,字季文。吴郡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张纯少有清才,与张俨、朱异俱童少,尝同诣骠骑将军朱据。据闻三人才名,欲试之,因语曰:“老鄙相闻,饥渴甚矣。夫以迅骤为功,鹰隼以轻疾为妙,其为吾各赋一物,然后乃坐”。纯赋席曰:“席以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俨赋犬曰:“守则有严,出则有获。韩卢宋鹊,书名竹帛。”异赋弩曰:“南狱之干,钟山之铜。应机命中,获隼高墉。”三人皆随日立成,据大欢悦。
【韦昭】 〔字弘嗣,史为晋讳,改名曜。少好学,能属文,官中书仆射。撰吴鼓吹曲十二曲。吴人多言祥瑞,吴主皓问昭,昭曰:“此家人筐箧中物耳。”后竟杀昭。〕
吴鼓吹曲有云《焱精缺》者,言汉室衰,孙坚奋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迹始乎此也。当汉《朱鹭》。其曲曰:“焱精缺,汉道微。皇纲弛。政德违。众奸炽,民罔依。赫武烈,越龙飞。陟天衢,耀灵威。鸣雷鼓,抗电麾。抚乾衡,镇地机。厉虎旅,骋熊罴。发神听,吐英奇。张角破,边、韩羁。宛颍平,南土绥。神武章,渥泽施。金声震,仁风驰。显高门,启皇基。统罔极,垂将来。”
《吴鼓吹曲》有云《汉之季》者,言孙坚悼汉之微,痛董卓之乱,兴兵奋系,功盖海内也。当汉《思悲翁》。其曲曰:“汉之季,董卓乱。桓桓武烈应时运,义兵兴,云旗建。厉六师,罗八阵,飞鸣镝,接白刃。轻骑发,介士奋。丑虏震,使众散。劫汉主,迁西馆,雄豪怒,元恶偾。赫赫皇祖功名闻。”
《吴鼓吹曲》有云《伐鸟林》者,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命将周瑜逆击之于乌林而破走也。当汉《上之回》,其曲曰:“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逐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吴鼓吹曲》有云《克皖城》者,言魏武志图并兼,而令朱光为庐江太守,孙权亲征光,破之于皖城也。当汉《战城南》。其曲曰:“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击阻奸慝。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战兵革。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
《吴鼓吹曲》有云《章洪德》者,言孙权章其大德,而远方来附也。当汉《将进酒》。其曲曰:“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
【贺邵】 〔字兴伯,会稽人,晋司空循之父。元帝尝与循言及吴时事,问:“孙皓烧锯截一贺头是谁?”循未得言。元帝自忆曰:“是贺邵。”循流涕曰:“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元帝愧惭,三日不出。〕
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吴主皓,然后得释。
【末主皓】 〔字元宗,一名彭祖。大皇帝孙,为晋所灭。〕
吴主初从步阐之请,迁都武昌,扬州之民,诉流供给,甚苦之,时有童谣曰:“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邺死,不止武昌居。”陆抗以闻,乃还都建邺。
吴主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使者因以丹书献曰:“楚九州诸,吴九洲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矣。”皓闻之,曰:“从大皇帝至朕四世,太平之主,非朕复谁!”恣虐逾甚。
吴主天纪中,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叶)。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晋武帝闻之,以语羊祜,祜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时益州刺史王浚,小字阿童,乃加浚龙骧将军。及征吴,江西众军无过者,而浚先定秣陵。
晋既平吴,武帝引见孙皓,帝问皓:“闻南人好作尔汝诗,颇能为否?”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劝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晋平吴后,江南有童谣云:“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吴当复。”又有云:“宫门柱,且莫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又有云:“鸡鸣不拊翼,吴复不用力。”于时吴入皆谓在孙氏子孙,故窃发为乱者相继。按“横目”者,“四”字,自吴亡,至晋元帝兴,几四十年,皆如童谣之言,元帝懦而少断,“局缩肉”,盖直斥之云。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班固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一·焦竑 第一百四十六回 吴佩孚派兵入四川 熊克武驰军袭大足·蔡东藩 卷二 淫十九案·丁耀亢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陈序·陈乃干 卷二十一·吕中 皇甫绩传·魏徵 韩麒麟传·李延寿 “皇甫四杰”传·张廷玉 枣林杂俎中集·谈迁 瑞异一·徐松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