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六朝(宋)

【武帝裕】  〔小字寄奴。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后伐荻新洲,遇大蛇,击伤之。明日至,闻有杵臼声,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捣药。帝问:“何为?”答曰:“吾王为刘寄奴所伤。”帝曰:“王神何不杀之?”儿曰:“寄奴王者,不死。”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以傅金创,无不立验,后人遂名此药为“刘寄奴”。〕

初,武帝引谢诲为太尉主簿,从征关洛。帝于彭城大会,命纸笔赋诗,晦恐帝有失,起谏帝,即代作曰:“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于是群才并作。

武帝将北伐,登城属咏,谢晦诵王粲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焉伤心肝。”不觉流涕,因之辍驾。

武帝《丁都护歌》云:“都护北征时,侬亦恶闻许。原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又云:“都护北征去,相送落星墟。帆樯如芒柽,都护今何渠。”丁都护,即丁午也。骁勇有力,帝每欲除异己,必令午拉杀之。时人语曰:“莫跋扈,付丁午(齐高帝欲除异己,亦然,其所任者桓康也。时人亦语曰:“莫张,付桓康。”二事既同,而字亦对,又皆协韵,甚奇)。

【文帝义隆】  〔武帝第三子,初封宜都王。〕

元嘉十七年,文帝袁皇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其歌曰:“红蓝与芙蓉,我色与欢敌。莫案石榴花,历乱听侬摘。”又曰:“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余花任郎摘,慎莫摆侬莲。”又曰:“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又曰:“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又曰:“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末成,那能就郎抱。”又曰:“怜欢敢唤名,念欢不呼字。连唤欢复欢,两誓不相弃。”又曰:“五鼓起开门,正见欢子度。何处宿行还,衣被有霜露。”又曰:“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原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又曰:“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又曰:“种莲长江边,藕生黄蘖浦。必得莲子时,流离经辛苦。”又曰:“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曰:“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

元嘉十七年,帝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时临川王义庆为江州,相见而哭,帝闻而怪之徵还。义庆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及旦,改南兖州刺史,因此作歌,其词云:“笼葱窗不开,乌夜啼,夜夜望郎来。”盖谓其妾也。(后世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歌云:“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曙。无故三更啼,欢子冒暗去。鸟生如欲飞,飞飞各自去,生离无安心,夜啼至天曙。”)

隋王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歌曰:“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上水郎担篙,下水摇双橹。四角龙子幡,环环江当柱。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乐录》有《碧玉歌》,亦宋曲也,一名千金意。碧玉,汝南王妾名,其词曰:“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谢晦】  〔字宣明。与檀道济同从武帝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

初,武帝疾甚,谢晦、傅亮等同被顾命。及少帝废,徐羡之以晦为荆州刺史,令居外为援。文帝即位,诛羡之等,欲并讨晦。晦举兵,及军败被执,从子世基坐从。将刑,世基为诗曰:“伟哉横海鲸,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谢灵运】  〔玄之孙。小时寄养于杜明禅师,杜明夜梦东南有贤人相访,因建梦谢亭。晋时袭封康乐公。尝半日吟诗百篇,顿落十二齿。每文竟手自写之,书法兼妙,文帝称为“二宝”。与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太山羊璇之及谢惠连,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游,时人谓为“康乐四友。”。〕

谢灵运守永嘉,游石门洞,入沐鹤溪,泊舟溪旁,见二女浣沙,颜貌娟秀,非尘俗态,以诗嘲之曰:“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沙娘,箭从何处落。”二女邈然不顾。又嘲之曰:“浣沙谁氏女?香汗湿新雨。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良苦。”俄而,二女微吟曰:“我是潭中鲫,暂出溪头食。食罢自还潭,云踪何处觅。”吟罢不见,康乐遂回。过二三里,其弟亦来访,与偕回。后人以康乐回处曰大郎回,其弟回处曰小郎回。

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云:“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又云:“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刘禹锡《泰娘歌》,“月堕云中”之句,盖本于此。)

谢惠连十岁能属文,康乐赏爱之,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曰:“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区惠恭,本胡人,为颜师伯干,颜为诗笔,辄偷定之。后造《独乐赋》,语侵给主,被斥。及大将军修北第,差充作长。时谢惠连兼记室参军,惠恭时往共安陵嘲调,末作双枕诗以示谢,谢曰:“君诚能,恐人未重。且可以为。”谢法曹造遗大将军,见之,赏叹,以锦二端赐谢。谢辞曰:“此诗公作长所制,请以锦赐之。”)

谢灵运《别字离合》诗云:“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离口字)。加我怀缱绻,口咏情亦伤(离力字)。剧哉归游客,处子勿相忘。”(离‘刂’字,‘口’‘力’‘刂’合成‘别’。此离一字偏旁为两句,而六句凑合为一字。)

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惊骇,谓是山贼。及知灵运,乃安。又要太守使进,不肯。灵运赠诗曰:“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会稽守孟顗,事佛精恳。每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公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又与王弘之诸人出千秋亭饮酒,倮身大呼,顗遣信相闻,灵运大怒曰:“身自大呼,何与痴人事!”顗益恨之,遂表灵运有异志。帝惜其才,不罪,以为临川内史。在郡游放,不异永嘉,复为有司所纠,乃遣使收之,灵运兴兵叛逸。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禽送廷尉,论斩。帝以谢玄勋宜宥,降死,徙广州。再为有司所奏,乃诏于广州弃市。临刑,作诗曰:“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后霜柏,网网冲风菌。邂逅竟无时,修短非所愍。恨我君子志,不得岩下泯。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惟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垣寺维摩诘像须。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端午斗草,欲广其物,驰驿取之,又恐为他所得,乃剪弃其余。)

【颜延之】  〔字延年。与谢灵运齐名。性偏激,号颜彪。有爱姬荡之坠床,其子竣怒,杀姬,延之大痛,坐灵床哭曰:“贵人杀汝,非我杀汝。”忽见姬排屏风压之,惧而坠地,因病卒。〕

颜延年疏涎好酒,不能取容当世,刘湛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延年甚怨愤,乃作五君咏。咏嵇康曰:“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咏阮籍曰:“物故不可论,途穷无能恸。”咏阮咸曰:“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咏刘伶曰:“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此四句,盖自叙也。独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不在五君之列。湛及义康以其词旨不逊,大怒,欲黜远郡。于是延之屏居,不与人间者七载。(文帝尝召延之,频日寻觅不值,帝曰:“但酒肆中求之。”依旨访觅,果在酒肆,裸身自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往。)

文帝问颜延之以其诸子才能,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得臣义,跃得臣酒。”何尚之嘲曰:“谁得卿狂?”曰:“其狂不可及。”尝遇何偃于途,偃遥呼曰:“颜公。”延之怪其轻脱,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何长瑜】  〔司空无忌族也。谢方明使教惠连读书,灵运以为当今仲宣,载之去。〕

何长瑜为临川王记室参军,尝于江陵寄书与族人何勖,以韵语序临川州府僚佐,有云:“陆展染白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如此五六句,轻薄少年演而广之。一时人士并为品目,尽加剧言苦句。临川怒,以白文帝,除为广州增城令。

徐湛之产业甚厚,室宇、园池、伎乐之妙,冠于一时,门生千余,皆三吴富人子,资质端美,衣服鲜丽。每行游,涂巷盈满,雨日,悉以后车载之。文帝每嫌其侈纵。时安成公何勖,无忌之子,临汝公孟灵休,是昶之子,并名奢豪,与湛之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都下语曰:“安成食,临汝饰。”湛之特兼何、孟之美。

何勖与殷淳之子孚共食,孚羹尽,勖曰:“益殷莼羹。”孚徐辍箸曰:“何无忌惮!”

江夏王义恭,性爱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徵索不已,何甚不平。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还,以箱擎送之,笺曰:“承复须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犊鼻。”

【王歆之】。〕

王歆之尝为南康刘邕相,素轻邕。后歆之与邕俱与元会,并坐。邕谓歆之曰:“卿昔见臣,今能见劝一杯酒否?”歆之因效孙皓歌答之曰:“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亦不愿汝年。”(邕,穆之之孙也,性嗜疮痂,以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床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邕答曰:“性之所嗜。”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取以贻邕。邕去,灵休与何勖书曰:“刘邕向顾见啖,遂举体流血。”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与鞭,疮痂常以给膳。)

【范晔】  〔字蔚宗。母如厕而产,头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文帝朝,拜太子詹事。〕

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鲁国孔熙先以范晔志意不满,说晔弑帝立彭城王义康,晔犹豫未决。熙先曰:“文人奕叶清通,不得连姻帝室,人以犬豕相遇,文人曾不耻乎?”晔门无内行,故熙先以此激之。晔反意乃决。谋泄被收。帝有白团扇甚佳,送晔,令出诗赋美句,晔揽笔书曰:“去白日之昭昭,袭长夜之悠悠。”上为循览凄然。

范詹事在狱,为诗曰:“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在生已可知,来缘忄画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岂论东陵上,宁辨首山侧。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及临刑,晔母至市,涕泣责晔,晔色不怍。姝及妓妾来别,晔悲涕流连。晔甥谢综曰:“舅殊不及夏侯色。”晔收泪而止。

【袁淑】  〔字阳源,丹阳尹豹少子也。文帝朝,为太子左卫率。太子劭谋为逆,淑切谏,左右引之出,曰:“此何事而可罢。”劭竟杀淑,遂弑帝。〕

袁淑尝诣彭城王义康,义康问其年,答曰:“邓仲华拜衮之岁”,义康曰:“身不识也。”又曰:“陆士衡入洛之年。”义康曰:“身不读书,君无为作才语见向。”

袁阳源不附刘湛,大相乖忤,阳源赋诗曰:“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楚少别玉人,门非种兰所。”寻以久病免官。

袁淑戏作《庐山公九锡文》,曰:“若乃三军陆迈,粮运艰难,谋臣停算,武夫吟叹,尔乃长鸣上党,慷慨应官,崎岖千里,荷囊致餐,斯实尔之功也。音随时兴,晨夜不默,仰契玄象,俯叶漏刻,虽挈壶著称,未足比德,斯复尔之智也。若乃六合昏晦,三辰幽冥,犹忆天时,用不应声,斯又尔之鸣也。青春绛身,长颊广额,修尾后垂,巨耳双磔,斯又尔之形也。嘉麦既熟,须精面,负磨回衡,迅若转电,惠我众庶,神祗获荐,斯又尔之能也。尔有济师旅之勋,而加之以众能,是用遣中大夫闾丘庐,加尔使衔;勒大鸿胪班脚大将军宫亭侯,以扬州之庐江、江州之庐陵、吴国之桐庐、合浦之朱庐封尔为中驴公。”

袁淑又戏作《大兰王九锡文》,曰:“大亥十年九月乙亥朔十三日丁亥,北燕伯使使者豪册命大兰王曰:‘恣惟君禀太阴之沉精,摽群形于玄质,体肥盾而洪茂,长无心以游逸,资豢养于人主,虽无爵而有秩。此君之纯也。君昔封国殷商,号曰豕氏。叶隆当时,名垂于世。此君之美也。白彰于《周诗》,涉波应乎隆象,歌咏垂于人口,经千载而流响。此君之德也。君相与野游,唯君为雄,顾群数百,自西徂东。俯喷沫则成雾,仰奋鬣则生风。猛毒必噬,有敌必攻。长驱直突,阵无全锋。此君之勇也。其封尔为大兰王。’”

【鲍昭】  〔字明远。王子顼镇荆楚辟为参军,遂筑室黄梅。今邑治即昭宅也。文帝好文章,自谓人莫及。昭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昭本名照,武后时讳“照”,唐人因以昭名之。〕

鲍参军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作诗戏买者曰:“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安知理字采,岂识质明温。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宁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照初谒临川王义庆,犹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名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大丈夫岂可遂韬知能,使萧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于是奏诗。义庆大奇之,赐帛二十匹。)

汤惠休初入沙门,孝武帝命使还俗。赠鲍参军菊诗曰:“玳枝兮金英,绿叶兮金茎。不入君玉杯,低彩还自荣。想君不相艳,酒上视尘生。当令芳意重,无使盛年倾。”鲍答诗云:“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样,何为心独愁?”

鲍参军作《数目诗》云:“一身仕关西,宗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壮辉长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祖帐扬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奇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鲍参军《井字谜》云:“一形二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一八”者,井字八角也;“五八”者,拆“井”字而四之,则其为十者四也。“五八”即四十也。)又《土字谜》云:“乾之一九,只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又龟字谜云:“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刀,左边属双牛。”

鲍参军有妹名令晖,歌痔往往断绝清巧,《寄行人》诗云:“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照常答孝武帝云:“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耳。”

【王玄谟】  〔元嘉未,首建北伐之谋。文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王玄谟御下少恩,时宗越为将,尤严酷,好刑诛。将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

孝武帝狎侮群臣,各有称目。柳元景、桓护之虽并北人,而王玄谟独受老伧之目,尝为玄谟作四时诗曰:“董茹供春膳,粟浆充夏餐。<瓜包>酱调秋菜,白差解冬寒。”

【沈庆之】  〔字弘先。为建威将军,大破山蛮,群蛮皆稽颡。庆之著狐皮帽,群蛮号曰苍头公。〕

沈庆之目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孝武尝欢饮群臣,逼令作诗,庆之请颜师伯执笔,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称美。(萧斌等尝笑庆之曰:“沈公乃更学问。”庆之曰:“众人虽知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

【孝武帝骏】  〔文帝第三子,小字道民。初封武陵王。自晋氏渡江以来,宫室草创,至帝始大修之,土木俱被锦绣。〕

徐干《室思》曰:“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一逝不可归,啸歌久踟蹰。人离皆复会,我独无反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孝武帝拟之曰:“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环昼夜生。”一时诸贤共赋,遂以“自君之出矣”为题。

孝武帝用“悲”“客”“他”“方”四方字离合杂言云:“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离‘非’字)。意气悄以无乐,音尘寂而莫交(离‘心’字,‘非’、‘心’合成‘悲’)。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以戎昭(离‘宀’字)。阁盈图记,门满宾僚(离‘各’字,‘宀’、‘各’合成‘客’)。仲秋始戒,中园初凋(离‘亻’字),池育秋莲,水灭寒漂(离‘也’字,合‘他’)。指归涂以易感,日月逝而难要(离‘二’字)。分中心而准寄,人怀念而必谣(离‘刀’字,‘二’、‘刀’合成‘方’)。”

【谢庄】  〔字希逸。子五人:、朏、颢、崧、落、世谓庄名子以风、月、景、出、水。自庄及朏至览孙温,六代五人,皆为吏部尚书。〕

元嘉中,南平王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袁阳源文冠当时,赋毕,赍示谢希逸。时希逸赋亦竟,其文云:“云移霞峙,霰委雪翻。陆离渐,容与鸿轩。跃林飞岫,焕若轻电激银汉;集场栖圃,晔若夭桃被玉园。”袁见而叹曰:“江左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孝武帝尝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延之对曰:“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帝召庄,以延之答语语之,庄应声曰:“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别离,没为长不归’。”帝抚掌笑曰:“人好嘲谑,未有不遇其敌者。”

谢庄代颜竣为吏部尚书,竣容貌严毅,常有不可犯之色。庄风姿温美,有喧诉者,常欢笑答之。时人语曰:“颜吏部嗔而与人官,谢吏部笑而不与人官。”

【王】  〔字景文,与明帝名同,故称字。孝武选侍中四人,并以风貌,王、谢庄为一双,阮韬、何偃为一双。唐诗“云仍王、谢并,风貌阮、何双。”。〕

明帝以王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帝虑晏驾后,皇后临朝,景文或有异图,遣使赍手敕并药赐死,景文正与客棋,叩函看已,复置局下,神色不变。局竟,敛子纳奁毕,徐曰:“奉敕见赐以死。”方以敕示客,乃作墨启致谢,饮药而卒。)

【何偃】  〔安仲弘。父尚之,元嘉中为丹阳尹,立宅南郊外,设学以聚生徒,谓之南学。偃子戢,戢子惠景,惠景子昌禹,昌禹子敬容,五世为吏部尚书。偃侄点、胤、求并栖遁世,号点为“太山”、胤为“小山”、求曰“东山”,是谓何氏三高。〕

王绚,之长子,是何尚之外孙。年六岁,聪颖非常,尚之特加赏异。尝教读《论语》,至“郁郁乎文哉”,尚之戏曰:“可改为‘耶耶乎文哉!’”绚捧手对曰:“尊者之名,安得为戏!亦可道‘草翁之风必舅’?”(吴蜀之人呼父为耶。翁即指尚之,舅指偃。)

【晋熙王昶】  〔字休道,文帝第九子。〕

废帝立,以昶为徐州刺史。人间言昶有异志,帝欲加诛讨。昶即起兵,统内数郡无应者,知事不捷,乃弃母、妻奔魏,惟妾一人骑马自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人甚怜之。(昶后甚为魏孝文所礼重,使都督吴、越、彭、楚诸军事,镇徐州,卒谥曰明。)

【丘灵鞠】  〔迟之父,初领骁骑将军,丘不乐武位,谓人曰:“我应还东掘顾荣冢。江南地方千里,士子风流皆出此中。顾荣忽引诸伧渡江,妨我辈涂辙。”后入梁为祭酒,曰:“人居官愿数迁,使我终身为祭酒,不恨也。”尝在沉深坐,见王俭诗,深曰:“王令文章大进。”笑曰:“何如我未进时。”。〕

孝武帝殷贵妃亡,灵鞠献挽歌三首,有云:“云横广陌暗,霜深高殿寒。”帝摘句咨嗟赏之,即转为北平参军。(帝与群臣上贵妃墓,令医术杨志哭之,怎甚呜咽。人问:“卿那得此副急泪?”志曰:“我自哭亡妾耳。”)

丘灵鞠尝诣褚渊,渊不起,曰:“比脚疾,不复能起。”灵鞠曰:“脚疾亦是大事,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饣束。”

【袁粲】  〔字景倩,淑兄子,世称袁尹。疏放好酒,尝步糜白杨郊野间,道遇一士人,便呼与酣饮。明日,此人谓被知遇,诣门求通,袁曰:“昨日饮酒无偶,聊相邀尔,勿复为烦。”。〕

宋末萧道成弑其主昱而立安成王准,中书监袁粲、尚书令刘秉谋诛之。褚渊发其谋,粲兵败遇害,渊独辅政。于时百姓语曰:“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

刘侯,彦节子也。尝赋诗云:“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后彦节与袁景倩谋诛萧道成不克死,侯亦被害。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达奚武 子震 侯莫 陈顺 豆卢宁 宇文贵 杨忠 王雄·令狐德棻
  杂传第四十一·欧阳修
  第八十六回 赵中丞荡平妖寇 杨都谏纠劾权阉·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乾隆
  卷九十七·国朝·蒋一葵
  第六卷·况周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卷之七十八·佚名
  皇王大纪卷三十九·胡宏
  樊子鹄传·魏收
  耶律俨传·脱脱
  四○、魏文侯礼贤考·钱穆
  卷一百五·佚名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纪事二·冯金伯

    陈尧佐词皇中,吕夷简致仕。仁宗问:“卿去,谁可代者。”夷简荐陈尧佐,上遂召还大拜。吕生日,陈携酒连之,作踏莎行词曰:“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

  • 卷十四·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十四岑参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天宝中进士歴安西闗西节度判官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杜甫荐之转左补阙起居郎累迁侍御史出为嘉州刺史杜子美尝荐参于朝表云参识度清逺议论雅正佳名早上时辈所仰又诗

  • 诗女史纂卷之十一·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李清照清照姓李氏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幼有才藻能文辞明诚者东武人清献丞相中子也明诚着金石録其妻与之同志乃共考究而成由是名重一时其打马图赋叙云予性専博昼夜毎忘食事南渡金华侨居陈

  • 卷一百十四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起仁宗景祐元年盡是年閏六月   春正月甲子,遣使督江、淮漕米,以賑京東饑民。   許京兆府立學,賜九經,仍給田五頃。   丙寅,詔開封府界諸縣作糜粥以濟饑民,諸路災傷州軍亦如之。   命龍圖閣待制燕肅、天章閣待制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三·王祎

    唐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圣【以新旧纪修】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戊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己未立豫王旦为皇帝居别殿妃刘氏为皇后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八月庚午朔。以故辅国公纳墨孙之子镇国将军讷图、袭爵。  ○升浙江金衢严道祖业弘、为江苏按察使司按察使  ○癸酉。予故甘肃巡抚乐拜、祭葬如例  ○甲戌封和硕恒亲王允祺之女为郡主。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逆臣传辽○辽 耶律希达【德勒台】 耶律华格萧翰耶律瑠格【璸都】 耶律察克耶律德哷耶律朗耶 律隆科耶律哈里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尼噜固】萧格 萧呼图克萧德勒岱库 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萧塔拉耶律希

  • 卷三·佚名

    安童谏尽杀阿里不哥叛党【[中统]】 四年,反者平,执叛党千余人,论之如法。上问曰:「朕欲悉死此党, 【[何如]】 ? 【此处应有发问语辞,兹据《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安童传》补。】 【[王]】 时年十六,对曰

  •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不仅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而且在后来对匈奴的作战中也是重要的将领。他的发迹是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在汉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

  •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陈国历史发展的兴亡过程,同时简要记载了杞国的世系源流,篇末兼及概括简介了十一位尧舜之际著名历史人物后裔的下落。在本篇中,太史公首先充分表现了中国史家强调

  • 卷一百二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丧礼山陵】宋哲宗元佑三年八月翰林学士苏轼上奏曰臣近准钤辖教坊所关到秋燕致语等文字臣谨按春秋左氐传曰昭公九年晋荀盈如齐卒於戏阳殡於绦未葬晋平公饮

  • 朱福仪·周诒春

    朱福仪 字志鹏。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初学于上海南洋中学及南洋公学。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电气工程。民国三年。得电气工程师学位。为美国电气工程师会会员。民国三年回国。任汉阳钢铁厂工程

  • 序·何休

    汉司空掾任城樊何休序(○陆氏《音义》曰:“掾,弋绢反。”)[疏]“汉司空掾”。解云:汉者,巴汉之间地名也。于秦二世元年,诸侯叛秦,沛人共立刘季以为沛公。二年八月,沛公入秦,秦相赵高杀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冬十月为汉元年,子婴降

  • 提要·赵汸

    【臣】等谨案春秋金锁匙一卷元赵汸撰汸有春秋师説左氏补注诸书已着于録是书撮举圣人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而申明其正变葢合比事属辞而一之大防春秋之初主于抑诸侯春秋之未主于抑大夫中间

  • 卷二·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二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灯余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

  • 外科正宗·陈实功

    外科著作。明陈实功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

  • 辍锻录·方贞观

    诗话著作。清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字贞观,一字履安,以字行,号南堂,桐城(今属安徽)人。诸生。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同邑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隶旗籍,十年始放归。工诗善书,晚年益造平淡之

  •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在祇园。应供于长者婆私腻迦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残食与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见佛。与舍利弗及文殊师利菩萨问答,明生以不生生为生义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