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年

(甲子)二年大明天啓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丙辰,白虹貫日。

○命革罷淮陽府使所兼防禦使。因本道暗行御史陳啓,備局請罷故也。

1月2日

○丁巳,政院以元朝日變陳啓,請盡寅畏之實。上嘉納。

1月3日

○戊午,以李曙爲京畿監司,金時言爲副修撰,尹煌爲應敎,召開城留守李貴,爲議政府右贊成。

○憲府啓曰:「聖上深念民瘼,減損御供,而大妃殿進供之物,一無裁減,臣等固知聖意之有在,而其中供上紙爲弊最巨,且不切於日用,稟達蠲減,固無損於聖上盡孝之道,而其於便民則多矣。請限西邊事定,一體蠲減。」上以慈殿進供之物,不可裁減,不從。

1月4日

○己未,戶曹啓曰:「今春等頒祿,當用米一萬五百餘碩,豆四千六百餘碩,而目今廣興倉見儲之數,米僅八百八十碩,豆二百三十碩而已。不得已以別營米二千餘碩,除出參用,而百官祿俸,皆減半題給之意,敢啓。」上曰:「知道。」

○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

1月5日

○庚申,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特進官李貴曰:「臣曾往松京時,得拜元子,金聲玉質,逈出尋常,而必使左右前後,皆正人然後可以輔養。若一番講學而卽入深宮,則恐有十寒之漸也。」承旨金自點曰:「今雖未及准封,不可不豫爲輔養,必使如金長生、張顯光、朴知誡等,常常輔導可也。」貴又曰:「版曹郞僚,必須一一得人,分授責成,然後可以辨事。宜令判書,自擇郞官,分掌八道,參判、參議,各掌四道。且魚鹽之利,不可虛棄。宮家堤堰限三年盡屬國用何如?知事鄭曄亦曰:」官家所占魚鹽蘆田,竝宜限年革罷,以補國用。「不許。貴又曰:」中朝將有行査之擧,君父受誣辨白之擧,何可少緩!「曄曰:」光海時,只以捨兄立弟爲言,而卽爲之洞辨。今此反正之擧,正大光明,萬世有辭,而特以孟推官之搆捏,至有科道之言,不可不急急洞辨也。「上曰:」問于大臣,處之。「備邊司回啓曰:」此事至重,固當有專价奏辨之擧,而繼聞天朝閣臣該部,論議已定,事勢已順,故姑寢其議矣。及見奏聞使狀啓,則孟推官搆捏不測之言,極爲痛惋。今日奏辨,在所不已。請專差重臣,齎大妃殿奏文、政府申文,趁速發送。「上從之。

1月6日

○辛酉,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知事吳允謙曰:「請於《大學》進講,參觀《或問》,以爲講究旨義之資。」又曰:「成運褒贈之事,曾已陳達,而至今寥寥。運是高蹈之士,操行卓異,一生足跡,不出山門,累徵不就。儒臣李滉以爲:『高於曺植遠矣。』宣廟特加禮遇,及聞病革,醫問交道,先朝優賢之意,可見矣。」參贊官李廷馦,亦以爲合有褒贈。上許之。

○全南道暗行御史張維復命,條陳大同新法利害及民役、海防、驛路、魚鹽、立案、內奴、抄兵等事。備局覆啓,而事多不行。

1月7日

○壬戌,下觀象監當直官員于義禁府。本月初三日夜一更,西方有赤氣,狀甚殊常,人皆見而驚駭,而當直官員,不爲登臺候察,故領監事啓請治罪。

○弘文館上箚,請遇災修省。上嘉納之。

○時毛都督軍兵,遍滿西路,禍及鷄犬,朝廷恐有意外之變,請令伴使李尙吉,懇諭毛將,令除出其不合戰用者,入送登州。從之。

○日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白氣一道,起自艮方,圜天而指南方,良久乃滅。夜一更,東方、巽方、西方,有氣如火光。四更,南方有氣如火光。

1月8日

○癸亥,夜三更,巽方有氣如火光,四更五更,艮方巽方坤方,有氣如火光。

1月9日

○甲子,夜,木星犯軒轅大星。

1月10日

○乙丑,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

1月11日

○丙寅,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

○諫院啓曰:「凡臺諫受耳目之寄,國家秘密之事,宜無不與聞,而近來凡軍國大小刑獄之事,全不聞知。雖欲隨事紏劾,亦不可得。請令注書,撮要書,送于兩司城上所,如有慢不擧行者,從重懲治。」從之。又啓曰:「新歲省覲,雖出於情禮之不可已,而承旨、史官未入之處,或有族屬私謁之弊,納侮之漸,不可不防。如有敢行干謁者,摘發治罪。」上答曰:「族親雖令入侍,有何納侮之失乎?親親之道,固不可廢也。」又啓曰:「統制使具仁垕,爲子弟營造家舍於鶩島,至發於御史書啓中,所當恭竢朝廷處置,而乃敢偃然狀啓,飾辭自明,有若與御史爭辨者然。其縱恣無忌之罪,不可不懲,請命罷職。」答曰:「因御史書啓辭職,似無所失矣。」

1月12日

○丁卯,上省覲于啓運宮。

○備邊司啓曰:「頃日李貴守松京時,募兵多至二百六十餘人,稱以禦營軍,人皆樂趨,而李貴未幾遞任,非但已募之兵還散可惜,本府當爲異日親督駐蹕之地,治練軍兵,尤不可忽。請以李貴仍稱御營使,而新留守趙存性稱爲副使,仍依李貴約束,更加募集其所募軍兵,留守親自領率,作隊操練,以備緩急。」上從之,而不許御營使事。

○副提學鄭經世應旨上箚,請寬民力,以悅天心。

其一,大同創設之後,各邑出役,尙如前日,有異於立法本意。宜一遵事目,所納綿布升尺,旣已定式,宜禁斷其過濫者。且步兵價布,當此木花大無,不可遵行舊規。亦令兵曹,減定升尺,以便貧民。其二,講節用之策,行薄斂之政,上自祭享御供,下至百官廩祿,幷宜裁減。至於各衙門軍官,亦令權罷。其三,諸般逋欠,令諸道悉加蕩滌。其四,西戍之兵,宜專責兩四,姑停徵發南方。

上嘉納之。仍下廟堂議處。廟堂請行其言,惟各衙門軍官,不可輕罷,宜量裁支給之數。從之。

1月13日

○戊辰,太白晝見。

○以趙誠立爲司諫。

1月14日

○己巳,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

○京畿監司李曙上箚,請申飭宮城內外,以重侍衛。且明賞罰,以嚴軍律。上嘉納之。仍下該曹,兵曹回啓曰:「伏見京畿監司李曙箚辭,無非憂國之血忱。三營布置之策,極爲詳盡。本曹與扈衛大將相議,一依箚子事宜,施設爲當。」上從之。

○憲府啓曰:「凡奴婢決訟,掌隷院主之,而近來內需司,別作詞訟衙門,任意處決,直爲入啓,種種弊端,職由於此。請自今專委該院,無令內司干預。」上從之。

○月有交暈,白氣如虹貫暈。

1月15日

○庚午,上晝講《大學》于文政殿。

○日暈兩珥,白氣如虹,太白犯牽牛第四星。

○文化人張後翼僞造扈衛大將印信,被捉於捕盜廳。命梟示。

○特命以李時彦爲右贊成。先是,吳允謙白於筵中曰:「右參贊李時彦,年今八十,淸白一節,鮮有其比。頃在先朝,選淸白吏四人,而今獨李元翼及此人在耳。年八十陞秩,自有法典,而必其家子弟呈疏乞恩,然後有恩命。時彦則必不使子弟陳乞也。」上曰:「如此淸白之人,錄用其子孫可矣。」允謙曰:「時彦無嫡子,只有孽産矣。」參贊官李廷馦曰:「光海營建宮闕之時,士夫家無不使奴立役受價,而時彦則曰:『縱不能止之,其忍助而成之耶?』雖値屢空,而終不爲之矣。」上曰:「凡人,少時雖淸白,至老不變難矣。」廷馦曰:「上敎是矣。許潜初雖被抄於淸白,晩節頗有人言云。」上曰:「予曾聞之,時彦在行朝,爲臺諫時,守令有贈扇者,至發於避嫌中云。非徒年高,其淸白可尙,欲擢拜右贊成,如何?」允謙力贊之,故有是命。

1月17日

○壬申,前敎授文晦、許通李佑、前僉使權聄、前參奉鄭邦說、忠義尹安亨、許通韓訢等,詣闕上變。卽推鞫於闕內。晦供稱:「尹仁發,以臣父死非命,心必怨國,上年七月間,語臣以自中陰謀曰:『武人成佑吉首事,而吾輩五六儒生鄭焞、鄭燦、成伯耉、鄭邦說等,托以隷業,聚會于仁城君隣家,夜則入謁謀議,語及推戴,則頗爲遜避曰:「君輩第成大事。」云。』臣問大將爲誰,則曰:『李适擧義之日,還家憤慨,至於乘淚曰:「吾爲人所欺,乃作此事。」自是有不軌之志,與韓明璉三父子及鄭忠信同謀。其子栴,與鄭焞、鄭燦,稱以遊山,周行外方,締結同事之人。安邊倅丁姓人,亦知其事云。』臣卽密告于諸勳臣,以往復書札爲證。仍求見其同黨則曰:『李栴方以事下鄕,從當相見。』且令臣措備戰服所用虎紋叚,臣傾家買數十匹,以副其願。未幾,仁發下往忠州,留書相勖,旋聞仁發,朝霧中,遇盜死於利阜峙。此人旣死,更無詗知之路,欲見鄭焞等,更加探問,尋往其家,則其父仁榮遇之甚款,多發怨時之言。其後諱而不見,蓋疑臣覺其情也。臣曾知李佑,與鄭焞、鄭邦說等相熟,往見李佑,細言仁發凶謀及見欺仁榮之狀,使之探得其謀爲,佑卽許之,與邦說潛相往來。一日携邦說來宿臣家,邦說作怨時之詩,使佑足成。旣而,疑臣與李佑有上變之意,故臣等恐事泄,先告云。」李佑供稱:「爲文晦所敦迫,頻頻往見邦說,故爲亂言以誘之,則遂盡吐其情曰:『李适、韓明璉、鄭忠信、李榏等,方連結擧兵,而前秋有人,投書于洪承旨家,言李适、鄭仁榮、柳慶宗謀反,而洪承旨示其書於慶宗,故适等大懼,反謀益堅云。』又有韓濬哲者,希吉之孫,素與相善,招臣同宿於尹安亨家,語臣以謀計,要與同事,臣卽陽許,遂招安亨等會議,而使權聄、文晦參聽。安亨曰:『奇自獻自反正初,與李時言已爲此謀,使李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七·宋濂
  卷第二百二十二·胡三省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三·陈厚耀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八·佚名
  二六 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奏谢特旨征取先父胡煦遗书暨现在办理情形折·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六·沈佳
  十国春秋卷七十·吴任臣
  孙逖传(附孙成等传)·刘昫
  刘志选传·张廷玉
  王锡爵传·张廷玉
  公式例·佚名
  卷五·佚名
  王仁辅·周诒春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六·徐世昌

    杜堮杜堮,字石樵,滨州人。嘉庆辛酉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谥文端。问渡问渡燕郊去,风声沙岸头。浮云连紫塞,旭日乱春流。土齧将穿石,桥编不系舟。守臣怀利济,何以赞良谋。望夷齐庙连山西

  • 卷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八 诗 石鼓诗【十章】 【风雅逸篇曰石鼔诗周宣王猎碣也於诗体属小雅或以为周成王时诗以左传成有岐阳之蒐证之亦一说也○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於佛

  • 卷十二·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十二     宋 喻良能 撰五言排律 桐汭 东汭波吞岸西桐水见沙祠山千古盛州宅四时嘉前直三峰峻旁连大洞呀黄南清港曲织女小桥斜野店篱为户春山茧作花乌羊难入馔青菓颇宜茶【土人谓猪为乌羊

  • 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柯劭忞

      伯帖木儿 玉哇失 哈答孙 塔海 乞台 哈赞赤 答答呵儿 答失蛮 曷剌 不花 明安 忽林失 彻里   伯帖木儿,钦察人。至元中,充哈剌赤,入备宿卫,以忠谨,授武节将军、佥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二十四年,从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

  • 卷三百二十八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六月盡其月   秋七月辛巳,廣西經略司言:「知宜州王奇與賊鬥失利,賊兵退守大江回穴。諜知溪峒蒙承想萬餘人欲攻思立寨,已戒和斌據險拒之。」詔:「就差知沅州、西上閤門使謝麟經制宜州溪峒事,宜州軍在行

  •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蔡东藩

      却说顺帝时代的名吏,却也不少,除张纲抚定广陵外,尚有洛阳令任峻,冀州刺史苏章,胶东相吴祐。峻能选用人才,各尽所长,发奸如神,爱民如子,洛阳大治。章为冀州刺史,有故人为清河太守,贪赃不法,俟章行巡至郡,当然迎谒,章置酒与宴,畅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一)·陈寅恪

    牧斋“有美诗一百韵”不独为东山酬和集中压卷之作,即初学有学两集中亦罕见此希有之巨制,可知其为牧斋平生惨淡经营、称心快意之作品。后来朱竹垞“风怀诗”固所不逮,求之明代以前此类之诗,论其排比铺

  • 六一 鱼雷堂·周作人

    我们北京考试的成绩都是及格的,那么就算是考取了,在派遣出国以前暂时仍旧在学堂里居住。这一群人中间差不多有一大半是本地人,他们乐得回家去,剩下来的也只有十一二人了,不过人数虽少,在学堂方面应付也颇有困难,因为他们虽是

  • 榕村语录卷十七·李光地

    春秋三晋人之执宋仲几传称归于京师未尝不归于王也不请专执故虽归王不书耳【自记 定公元年】凡盟必日之拔之盟不日而且不月又夫子当时之事非遗失也无亦非鲁以大夫盟邾君故去月日以见慢欤厥后句绎则如常书【自记 定公

  • 卷十四·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四     宋 刘敞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谷梁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按此实有事者以见隐公让故不书公即位尔何谓无事乎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谷梁曰及者内为志焉尔非也及齐高傒盟及晋处父盟

  • 甫田·佚名

    ——真诚地强装豁达【原文】无田甫田①,维养骄骄②。无思远人,劳心忉忉(3)。无田甫田,维莠舛舛④。无思远人,劳心恒怛⑤。婉兮娈兮(6),总角丱兮(7)。未几见兮,突而弁兮(8)。【注释】①无田:没有力量耕种。甫

  • 卷三·佚名

    尔时世尊,告普勇菩萨言:汝今谛听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前。值遇十二俱胝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同名宝上我於尔时修勇施行。即以饮食衣服殊妙庄严珍宝璎珞及诸华鬘涂香等。一一供养彼等诸佛。时诸如来。皆与我授阿耨多罗

  •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对行为派心理学,余尝两次讨论,发表于海潮音月刊上。但心理一名,扩充之可成“唯心理论”;行为一名,扩充之可成“唯行为论”。然固各有其立场之处,从其立场之处以区别焉,则心理自心理,行为自行为,固有秩然不可相滥者。今为便于立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一·澄观

    第八回向。疏从所依立名义通能所者。但言真如相即是所依善根。一合如故义通能所。此中有五。一上正释。二故本业下引证。言常照者。以有能所况一合相。复有二义。一有无不二即一合相以同如故。二智与境冥绝能所故。则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四上·智顗

    ○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下。广明开三显一。凡七品半文为三。一为上根人法说。二为中根人譬说。三为下根人宿世因缘说。亦名理事行。例如大品亦为三根(云云)。今以十义料拣。一有通有别。二有声闻无

  • 郁洲遗稿·梁储

    十卷。明梁储撰。梁储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广东顺德人,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擢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著有《郁洲遗稿》。此集为梁储之子梁子挹所编,初名《郁洲集》,香山黄佐序。

  • 须摩提女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