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
春正月
1月2日
○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
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
答曰:「古今異宜,安危不同。卿須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時事。」
1月3日
○辛丑,百官行元日賀禮。以仁順王后忌辰在初二日故也。上命用權停例。
○憲府連啓,請罷慶平君及利城縣監李益,上不從。
○諫院啓曰:「嘗聞銓曹澄汰之規,各司官員,則或講以《大典》,問以所掌;臺監、郞職,則亦因臺論,竝有澄汰之擧,則其時銓曹堂上,豈皆不識政體之人,而不憚於自除自汰乎?凡注擬中人,未必皆銓官目見之者,或聞其名而用之,或因人所薦而擬之,何以盡識其才,而一番除拜之後,都不省察乎?蓋臺諫之所劾者,風聞也。風聞之所不及者,則該曹親見而汰之,使百執事,無冗雜苟充之弊,豈非事理之當然,而該曹不察前例,費辭沮遏,事甚未妥。請吏曹當該堂上推考。慶山縣令具長源,曾爲守令,有不治之狀,及爲訓鍊都監郞廳,亦有不謹之誚。請罷職。」答曰:「吏曹啓辭,似當不必推考。具長源遞差。」
○備局啓曰:「平安兵使李浣,年少驟陞,不能彈壓,方欲啓達,而閫外重任,不可以道路流傳之言,輕易遞改,故姑待御史回啓,欲得實狀而處之。今見監司狀啓,邊將褒貶,旣不同議,移文詰責,亦不回報。閔聖徽至於自請鐫罷,浣不可仍在其職。」上命遞差。
1月4日
○壬寅,憲府啓曰:「宗廟春享親祭肄儀時,堂下執禮內贍正李後天,終不來參,不得已以他員代行。怠慢之失,不可不徵,請罷其職。」上從之。又啓曰:「樂安郡守鄭元弼,爲人愚濫,性且嗜酒,長醉於土豪之家。請罷職。」上不從。
○平安監司閔聖徽,請移咨軍門,具陳島衆無益於綴虜,而貽弊於小邦,自相廢置,變亂屢起之狀。朝廷欲以此移咨,而未得其便。會,游擊宋有倉,漂到我境,還向軍門,朝廷將密付咨文於有倉。戶曹參議李明漢上疏曰:
椵島之無益於中朝,而有害於我國久矣。今若因此,能使撤歸,則幸莫大焉,若不得準請,則徒見疑於中國,而終結怨於島衆,非計之得也。一島飢民之衆,何關於綴虜,而天朝於隔海之事,不能盡察,猶冀有一分之益。在我之道,惟當忍耐,坐待天朝之處置而已。若遽移咨,則安知不疑我厭於接待,又安知不疑我私虜而忌島乎?至於咨文之秘傳,尤非國家事體。臣恐愈秘而愈見疑也。旣不得準請,而徒受其疑,則向來竭力接濟,見稱於天下者,終歸於一簣之虧,豈不惜哉!請加商量,俾無後悔。
疏下備局,備局以李明漢之言爲是,遂不移咨。
1月6日
○甲辰,太白見。
○持平李行健引避曰:「曾忝言地,處事顚倒,厚招物議,重被論劾,自分廢斥,況此新命出於夢寐之外。風憲重地,不敢冒處。」憲府處置曰:「事在旣往,不必深咎,而職非庶官,物議猶峻,請遞差。」從之。
1月8日
○丙午,上行春享大祭于太廟。
○憲府啓曰:「麻田縣監朴希賢,專事肥己,徵斂無藝,請命罷職。」上從之。
○諫院啓曰:「山陰縣監李
猜你喜欢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列传第五十三 王神念 羊侃 羊鸦仁·李延寿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卷二百一·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纪昀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神武娄后传·李百药 裴蕴传·李延寿 魏王李继岌传·薛居正 卷二十·楼昉 卷五十二·宋敏求 二十四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