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

春正月

1月2日

○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

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

答曰:「古今異宜,安危不同。卿須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時事。」

1月3日

○辛丑,百官行元日賀禮。以仁順王后忌辰在初二日故也。上命用權停例。

○憲府連啓,請罷慶平君及利城縣監李益,上不從。

○諫院啓曰:「嘗聞銓曹澄汰之規,各司官員,則或講以《大典》,問以所掌;臺監、郞職,則亦因臺論,竝有澄汰之擧,則其時銓曹堂上,豈皆不識政體之人,而不憚於自除自汰乎?凡注擬中人,未必皆銓官目見之者,或聞其名而用之,或因人所薦而擬之,何以盡識其才,而一番除拜之後,都不省察乎?蓋臺諫之所劾者,風聞也。風聞之所不及者,則該曹親見而汰之,使百執事,無冗雜苟充之弊,豈非事理之當然,而該曹不察前例,費辭沮遏,事甚未妥。請吏曹當該堂上推考。慶山縣令具長源,曾爲守令,有不治之狀,及爲訓鍊都監郞廳,亦有不謹之誚。請罷職。」答曰:「吏曹啓辭,似當不必推考。具長源遞差。」

○備局啓曰:「平安兵使李浣,年少驟陞,不能彈壓,方欲啓達,而閫外重任,不可以道路流傳之言,輕易遞改,故姑待御史回啓,欲得實狀而處之。今見監司狀啓,邊將褒貶,旣不同議,移文詰責,亦不回報。閔聖徽至於自請鐫罷,浣不可仍在其職。」上命遞差。

1月4日

○壬寅,憲府啓曰:「宗廟春享親祭肄儀時,堂下執禮內贍正李後天,終不來參,不得已以他員代行。怠慢之失,不可不徵,請罷其職。」上從之。又啓曰:「樂安郡守鄭元弼,爲人愚濫,性且嗜酒,長醉於土豪之家。請罷職。」上不從。

○平安監司閔聖徽,請移咨軍門,具陳島衆無益於綴虜,而貽弊於小邦,自相廢置,變亂屢起之狀。朝廷欲以此移咨,而未得其便。會,游擊宋有倉,漂到我境,還向軍門,朝廷將密付咨文於有倉。戶曹參議李明漢上疏曰:

椵島之無益於中朝,而有害於我國久矣。今若因此,能使撤歸,則幸莫大焉,若不得準請,則徒見疑於中國,而終結怨於島衆,非計之得也。一島飢民之衆,何關於綴虜,而天朝於隔海之事,不能盡察,猶冀有一分之益。在我之道,惟當忍耐,坐待天朝之處置而已。若遽移咨,則安知不疑我厭於接待,又安知不疑我私虜而忌島乎?至於咨文之秘傳,尤非國家事體。臣恐愈秘而愈見疑也。旣不得準請,而徒受其疑,則向來竭力接濟,見稱於天下者,終歸於一簣之虧,豈不惜哉!請加商量,俾無後悔。

疏下備局,備局以李明漢之言爲是,遂不移咨。

1月6日

○甲辰,太白見。

○持平李行健引避曰:「曾忝言地,處事顚倒,厚招物議,重被論劾,自分廢斥,況此新命出於夢寐之外。風憲重地,不敢冒處。」憲府處置曰:「事在旣往,不必深咎,而職非庶官,物議猶峻,請遞差。」從之。

1月8日

○丙午,上行春享大祭于太廟。

○憲府啓曰:「麻田縣監朴希賢,專事肥己,徵斂無藝,請命罷職。」上從之。

○諫院啓曰:「山陰縣監李

猜你喜欢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列传第五十三 王神念 羊侃 羊鸦仁·李延寿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卷二百一·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七 佞幸传二·纪昀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神武娄后传·李百药
  裴蕴传·李延寿
  魏王李继岌传·薛居正
  卷二十·楼昉
  卷五十二·宋敏求
  二十四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475_1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李德裕   磬筦歌大吕,冕裘旅天神。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卷4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与前场同时。地点 秦宅书房。人物 秦伯仁 顾师孟 老田哥 铁子 秦叔礼 秦仲义 顾秀才 秦老太太〔幕启:伯仁夫妇的神色都不很好。伯仁想镇定,可是不由地显出点慌恐。师孟也想镇定,可也失败了。顾师孟 告诉

  • 卷三·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三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三七言絶句题鹰兔图天外苍鹰双眼疾草间狡一心忙平生却笑营三窟临事孤身不解藏杨柳杨柳条长翠缕悬东风吹拂欲生烟清明切莫家家折留取飞花送客船汉丁公两贤当日不回戈隆

  • 宛陵羣英集巻十一·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排律】宋陈天麟送太守李公乱花翻阵雨飞絮转轻毬别思昏如醉征鞍挽不留职循今列郡秩视古诸侯当代人争仰惟公政最优洋川佳景物胜迹旧经游未定中原扰犹怀傍塞忧九重爰锡命千里借承流徳逐祥雪

  • 卷一百三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十九弓类四言古良弓铭         【汉】李 尤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诗妙称顔高巧发晋师不争之美亦以辨仪五言古我有          【元】张 宪我有骍

  • 卷六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七吴融春归次金陵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趂晚程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一作去】不离莺迹踈冠盖兼无梦地近郷园自有情更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一作杏】出

  • 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张廷玉

        万士和 王之诰 吴百朋 刘应节 王遴 毕锵舒化 李世达 曾同享辛自修 温纯 赵世卿 李汝华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父吉,桐庐训导,有学术。士和成嘉靖二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父丧除,乞便养母,改南京

  • 第一三三保状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一一三一四—八·佚名

    户房书王海,保户书(即一皂馆记)陈荣欠缴契税分期缴清具保状人台下户房书王海,今当大老爷台下,承保得户书陈荣所欠周前主税契公款银壹百八十六元八角七瓣三尖一周七末,兹光备缴银三十元,其余的限于四月终

  • 王正言传·薛居正

    王正言,郓州人。父亲王志,任济阴令。王正言早年丧父贫穷,跟从和尚学佛,擅长写诗,密州刺史贺德伦令他还俗,担任郡职。贺德伦镇守青州,推举他为推官,贺德伦移镇魏州后,王正言改任观察判官。庄宗平定魏博后,王正言仍任旧职,小心谨慎

  •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晏婴

    景公之时,荧惑守于虚,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晏子曰:“虚,齐野也。且天之下殃,固

  • 东溪日谈录卷十四·周琦

    史系谈下西晋魏晋王司马炎汉亡废魏元帝为陈留王遂簒其位而为晋武帝者其志起于司马懿之将蜀司马师之废立司马昭之称公取蜀所致也故即位之初追祖懿为宣帝伯父师为景帝父昭为文帝而报本焉或曰禅然乎以愚观之炎世臣魏也非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四复次总嗢拖南曰总义等光等受等最为后别嗢拖南曰总义自类别似转后三求当知诸界略有二种。一住自性界。二一习一 增长界。住自性界者。谓十

  • 卷第一百八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八如说我弟子中大迦叶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罗少病节俭具净戒行。此二何差别。答尊者大迦叶波所得饮食。若粗若妙

  • 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一云何世第一法。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中佛世尊说。若有一类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隋三藏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络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

  • 凡例·佚名

    径山滴乳集凡例 是书乃东林先师所汇集者。缘诸方灯录。於临济正宗。断桥下诸祖。或隐或现。多有仅存传法偈而法语机缘阙如者。因是博考祖录。参以传记。合成全书。集未竣。而先师辞世。存稿[(林/月)*支]失过半。(云)

  • 拉贝日记·约翰·拉贝

    《拉贝日记》(英文:The Diaries of John Rabe)作者是德国人约翰·拉贝。该书是作者的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1997年,《拉贝日记》出版。在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60周年的时候,这部被长期尘封且具

  • 大般涅槃经(北本涅槃经)·佚名

    亦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原经一般认为是在公元3~4世纪之间(或说2~3世纪),产生于克什米尔地区。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以及涅槃、常乐我净等大乘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