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年

(辛未)九年大明崇禎三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乙亥,上行正朝望闕禮。

1月3日

○丁丑,上以太僕馬,賜東昌尉權大恒。大恒嫌其馬不良,令換他馬以來,上聞而許之。大恒猶不愜,笞其吏,諫官以此劾之,上不從。

1月6日

○庚辰,閔聖徵馳啓曰:「本道各邑校生,自經亂後,未暇讀書,在在皆然。請過三年後,考講汰定。」上從之。

1月7日

○辛巳,去冬十一月,咸鏡道大雪,深至丈餘,人畜多死,鏡城以北,道路不通。

1月8日

○壬午,以趙絅爲吏曹正郞,李行遠爲應敎。

1月10日

○甲申,上賜黃柑于太學諸生,因令試取,生員李昌立爲第一,生員郭聖龜、南老星爲第二三,而昌立所製文,犯先王舊諱,上命削昌立,賜聖龜、老星等直赴殿試,其餘給分有差。

○前兵曹參判李命俊卒。命俊,故宰相濟臣子也。宣廟朝擢魁科,爲人剛直廉潔,凡所履歷,皆以淸白著名。居無第宅,常乏甔石之儲。光海時,株累於孽弟之獄,竄于盈德。及反正,以掌令召還,特立敢言,朝廷爲之肅然。嘗以宮人金、趙事,上疏諫,言甚切直,上嘉之,特授大司諫。後以兵曹參判,退居陽川村舍以卒。臨終,遺命薄葬。上聞之,嗟悼不已,下敎曰:「李命俊盡心官事,有意格王,不幸卒逝,予甚惜之。其令該道,題給石灰及造墓軍,以表其忠。」

1月11日

○乙酉,上遣承旨,存問李元翼,因下敎于承旨曰:「其氣力何如,所居家舍亦如何?予欲詳知,一一書啓。」回啓曰:「元翼羸悴已極,氣力薾然,轉側坐臥,必須人扶。且其所居,只草屋數間,不蔽風雨。雖居累世先塋之下,而無一畝之田,數口之臧獲,擧家只以月俸,僅得餬口云矣。」答曰:「爲相四十年,數間茅屋,不蔽風雨,其淸白,古所無也。予之平生敬慕,非特功德,李公之淸簡,百僚師之,則何憂乎民生之困悴也?其儉德,亦不可不表而著之,令該道,營造正堂,又令該曹,賜以布被素褥,以遂其所尙。」元翼遂上疏辭第,上溫諭不許,仍命功臣奴婢,依他例准給。蓋元翼曾錄先朝扈聖之勳,而未受賜牌故也。

1月12日

○丙戌,正朝問安官到椵島,劉興治言曰:「我票下家丁三十餘人,到中和,太半被殺。這人原是天朝赤子,而麗人打殺如草芥。爾等傳報于布政司,査得殺人者,綁送島中。今後,我人之無票文擾害麗地者,切勿打殺,綁送本島,則事甚便當。」且聲言以其麾下金聲運、李見等出陸,査得殺人者,西民洶懼。

1月14日

○戊子,北兵使李沆馳啓曰:「吉州、明川、鏡城、富寧、會寧、鍾城、穩城、慶源、慶興皆有列堡,凡三十餘所,而城堞、器械,擧皆殘缺,脫有大賊來侵,難免崩潰。必皆合守主鎭然後,庶可相保,而臨急撤入,則相距絶遠,牛馬財畜,皆將委棄,扶老携幼,勢且不及。請限解氷間,依舊例合守。」上從之。

1月15日

○己丑,利川幼學金益銑上疏,請亟定追崇之禮,上不報。

○諫院啓曰:「管餉使爲任極重,而新除授朴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七·宋濂
  卷八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四·宋濂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柯劭忞
  观周第十一·王肃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一·汪楫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三·佚名
  二百一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四节宗教·佚名
  通志卷一百六十五·郑樵
  一四○六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苟颓传·魏收
  刘孝绰传·李延寿
  楚宣王问群臣曰·佚名
  卷一百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郑用锡

    七言律诗(下)七言律诗(下)盂兰盆词落叶白梅花五雅吟游金山寺送述安司马入郡碧纱幮家恬波茂才(祥和)纳姬园居遣兴如兰、如金二侄入泮,书以勖之读书飓风乙卯秋、姻丈陈昙轩封翁(克劝)八十初度,余偕子妇赴祝,今秋复寄双孔雀赠之玉兔

  • 卷六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 权德舆【字载之】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夜於亮上人院会宿 摄山标胜絶暇日谐想瞩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 歳时杂咏卷三十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秋上【今诗】中秋见月寄东坡 苏 辙西风吹凉天益髙明月耿耿分秋毫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杯中绿酒一

  • 卷二百二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九牧类五言古牧童词         【唐】储光羲不言牧田逺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隠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岁次壬午 金世宗雍大定二年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上在镇江时钦宗几筵在临安府行宫百官当入临留守汤思退以吉月议罢之权礼部侍郎黄中力争得不罢己巳遣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虞允文先往建康措置

  • 第二○二札光绪十四年二月三日一一四○八—一·佚名

    督办台北盐务总局,札饬新竹县:典史津贴前由包商从盐课内划给,自光绪十四年二月起,改由竹堑盐馆拨领札新竹县钦命布政使衔、军械处存记、督办台北盐务总局、福建遇缺题奏道、裴凌阿巴图鲁陈,为札饬事。

  • 李谔传·魏徵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

  • 卷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靖康初欧阳彻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时中书舍人高季辅上封事言得失辞旨切至上善之赐锺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

  • 卷五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给舍上上太宗论封駮故事    柴成务臣等昨奉敇命差臣等同知给事中事制敕如不便依故事封駮臣等寻检会到门下省故事并合起

  •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五经籍考集【诗集上】【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以无文而独有诗及有文而诗仍独行者别为诗集一类今所采録悉仍其例宋史艺文志不立诗集类辽金元

  • 第八章·王夫之

    章句于舜用中,说个&ldquo;行之至&rdquo;,&ldquo;至&rdquo;字微有病,似只在身上说,未及于天下。则是舜行道而道因以行矣。至颜子,却作三节说,又于 &ldquo;择乎中庸&rdquo;上,加&ldquo;真知&rdquo;一层。愚意中庸引夫子说,既只

  • 卷十九·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九      婺源江永撰補服    凶禮二補【黄氏曰補服有五有見本經傳記者有見它記者有見注疏者又有心喪有弔服悉類而分之以補經文之缺】父卒為祖後者服斬【詳見不杖期章為君之父母妻長

  • 祭义·姚际恒

    此秦人之笔,以篇中「黔首」二字知之,乃儒家之诸子也。虽少有疵处,然大段自醇正。此篇不专言祭,其首言祭,故名祭义尔。(卷八○,页一)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春禘」与郊特牲同,而与王制祭统「春礿」异,礼言不同也

  •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二(正传十七人附见十人)  华亭昭庆寺沙门释法宁传一  释法宁因住沂州马^7□山故号马^7□山。东密州莒县李氏子也。初依沂州天宁妙空明和尚得度。参侍既久尽得云

  • 东方文化正名·太虚

    ──十九年作──东方一名,盖随用处而不同义。我国古来,大概以对于印度或西域诸国,而自称东方;但在古来之日本,则以东方自居,而指我国为西方,甚至以我国为极西。故某日皇致我隋帝书,自称日出处天子,而称隋帝为日没处天子。然在

  • 诊家枢要·滑寿

    脉学著作。1卷。元·滑寿撰,约成书于1359年(至正19年)。本书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包括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诊脉之道等内容。其中“诊脉之道”一节,滑氏阐述持脉的要领及察脉法等,颇多

  •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五二面三一、二○○字)系选自「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雍正朝对于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此一朝(一七二二~三五),时当朱一贵变乱之后,清廷对台湾始渐引起警觉与注意。建元之年,析诸罗县北半线地方另设彰化一县

  • 斥谬·佚名

    佛教论著。宋善熹著。一卷。针对当时将《圆觉经》与《华严经》等视为“别教一乘”的倾向,引澄观、宗密、师会等人著作加以驳斥。书中着重指出,“一一圆融”、“主伴无尽”、“性起”等说只是《华严经》所讲,非《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