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之伟传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其家世代研习儒学,专门修治《三礼》。父亲杜规,为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陽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情深厚。

之伟幼时精明敏捷,才智出众。七岁时,学习《尚书》,稍习《诗》、《礼》,粗通其学。十五岁时,通览文史典籍及仪礼掌故,当时的名流之辈称他少年早成。仆射徐勉曾览其文章,推重他文笔甚工。中大通元年(529),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敕令徐勉制定礼仪,徐勉认为朝内先无此礼,命之伟草拟仪礼。便启请补为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人誊写编撰书典,分门别类。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是之伟作序。到了湘陰侯萧昂为江州刺史,让之伟掌管记室。萧昂死,庐陵王续代其位,又亲自下书召请他,之伟坚决推辞不应命,护送萧昂丧柩回京都。接着侍临城公读书。不久任扬州议曹从事,南康嗣王墨曹参军,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于国学举释奠之祀,当时乐府没有孔子、颜子登哥词,尚书参议令之传制述其文,乐人们传习,以为是原词。转补为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调任刑狱参军。之伟资历浅薄,只因他博闻强记才智出众,在当时颇有名气,吏部尚书张缵很了解他,认为他有大臣的才能。

侯景谋反,之伟避乱山林。高祖为丞相后,久闻其名,召补他为记室参军。迁任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任命他为鸿庐卿,其他官职如故。之伟启奏请求解除著作一职,说:“臣绍泰元年以来,愧居中书侍郎,掌国史,至今已达四年。臣本贫庸浅陋之人,承蒙您不弃提拔我,思量回报恩德,不敢懈怠。已是改朝换代了,回过头来补写前朝帝王纪传记言记事之官,未易其人,著作之人才,更应该从众人中加以选拔。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有的文字清丽笔力过人,有的博闻强记精通典籍,司马迁、董狐之任,确实应属于有才能的人,臣无颜再留官场,妨碍选用贤士之路。尧时有谦让之风,实在难以远追,因才施用,陈书希望免职。”宽旨不许。不久调任大匠卿,迁任太中大夫,又敕令撰梁史。永定三年(559)离世,时年五十二岁。高祖十分哀痛惋惜,诏令追赠通直散骑常侍,赐给钱五万、布五十匹、棺一具以办丧事,择日举哀。

之伟写文章,不崇尚辞藻华丽,而主张文雅不俗旁征博引。所著大多遗失,只保存了十七卷。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六·赵尔巽
  卷十九 本纪十九·赵尔巽
  卷四百七十三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越绝卷第四·袁康
  卷八·张预
  卷五·庞元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三百·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佚名
  ●卷上·吴伟业
  附录·谢蕡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上·袁枢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一六 杂谈翻译·许寿裳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五·彭定求

        卷345_1 【郓州谿堂诗】韩愈   帝奠九廛,有叶有年。有荒不条,河岱之间。及我宪考,   一收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冤不问,   不得分愿。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梅鼎祚

    第二十一齣 杭海【神仗儿】〔生冠带持节领衆军上〕行边列队。行边列队。飞尘曡骑。歎关山迢递。随处烽烟四起。啣玉命。下彤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自家奉命参军平卢。兼访范阳消息。

  • 蜀碧卷一·彭遵泗

    ──起戊辰、止癸未戊辰崇禎元年冬十有二月,陝西賊大起。陝西連歲大祲,平涼、延安間饑民相聚為盜。首亂者王子順、苗美、張聖、姬三兒、王嘉胤、黃虎、小紅狼、一丈青、龍得水、混江龍、掠地虎、上天猴、闖王、孟良、劉

  • ●江南闻见录·佚名

    乙酉五月初十日,连日警报叠至。是日,赵忻城有演放大炮之示,不果。夜分,北风甚急,北兵渡江。由七里港进迫神京。时日将哺,宏光计无所出,召内官韩赞周问策。韩云:此番势既汹涌,我兵单力弱,守和无一可者;不若御驾亲征,济则可以保社稷

  • 卷二十八刑法志二·黄遵宪

    第三节 证据凡于法律不得以被告事件之大概推测而定其罪,其被告人供招及官吏验证文凭,又证据物件、或证人陈告、鉴定人申禀、自余诸色征凭,并任从裁判官所判定。第百四十六条,谓断罪虽须征凭,而不必执一条所揭为断定,必T对问

  • 隋纪八 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617)·司马光

    隋纪八 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 [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 [1]六月,己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阳。 [2]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

  •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 [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 [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

  • ●晋政辑要卷之四·海宁

    土盐蒙盐(并附案) 盐归巡抚 河东盐法 盐商借帑 勘修盐池 例更盐商(并附案) 城税归抚(并附案) 常平仓谷 社仓谷石 义仓谷数 ○土盐蒙盐(并附案) 河东额引虽行于山西通省而盐池在安邑县地居西偏其行盐之区有远莫能至者如太原汾

  • 第三节 商 业·吕思勉

    古代之市,皆别为一区,而设官加以管理,后世此制渐坏,然其遗意犹存。隋制:司农市统平准署。署有令二人。京市有肆长四十人。州有市令、丞,郡县亦皆有市令。缘边交市监,置监、副各一。畿内者隶司农,自外隶诸州。炀帝改交市监曰互

  • 通變論弟四·谢绛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  【客問:二物相合,其中尚有一物可分而見者乎?主答:言既相合,則不可分也。】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  【二既合爲一,則不能分左右矣。】  曰:右可謂二

  • 第十三章 26·辜鸿铭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辜讲孔子说:“聪明人显得高贵但不骄傲;愚蠢的人显得高傲而不高贵。”

  • 卷四十·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礼四杂仪古人上下之际虽是严而情意甚相通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首之类到汉以来皇帝见丞相在坐为起在舆为下赞者曰皇帝为丞相起尚有这意思到六朝以来君臣逐日相

  • 卷八·道世

    ○千佛灾第五(此有十五部)△七佛部第一(此别九部)▲述意部第一盖闻九土区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业难基。久复爱河,长流苦海。不生意树,未启心灯。故三明大圣,八解至人,总法界而为智,竟虚空以作身。形无不在,量极规矩之外;智无不

  •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摩呵薩埵第九   摩呵薩埵   問曰.云何名摩呵薩埵。答曰.摩呵[一]名大.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爲大事不   退不還大勇心故名爲摩呵薩埵。復次摩呵

  • 佛说佛名经卷第九·佚名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是贤劫千佛名者。必见弥勒世尊及见卢至。远离诸难。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妙胜佛 南无波头摩幢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沉水香佛 南无大

  • 二谛义中卷·吉藏

    胡吉藏撰释二谛名者。此义极难。解二谛名者。俗是浮虚义。真是真实义。从来久解。今未知那得二谛名而欲释耶。解此问者。我家明二谛有两种。一教二谛。二于二谛。如来诚谛之言。名教二谛。两种谓情。名于二谛。此则就

  • 我的大学·高尔基

    自传体长篇小说。高尔基著,1922年初动笔,1923年春完稿,陆续发表在1923年《红色处女地》杂志第2至4期上。胡明最早译成中文,1949年光明出版社出版,1950年光华出版社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1978年和1983年出版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