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扬鞭集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10月北新书局出版。分为上、中二卷,其中1917年至1920年的诗作编入上卷,1921年至1925年的诗作编入中卷。刘半农是“五四”新诗坛上破旧立新的一位拓荒者。他提出“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破坏旧韵,重建新韵”和“增多诗体”。反映到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新诗,有民歌,有小诗、散文诗,也有新格律诗。这种创新精神还表现为诗人将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内容的革新相结合。《扬鞭集》的诗篇都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彩,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图景。作者以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和受剥削受凌侮的不幸者为对象,唱出了人世间的疾苦和不平,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与罪恶。《游香山》第10首写如狼似虎的公差将只欠五斗租的老农捕走;《相隔一层纸》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社会的不平,阶级的差异,为亿万穷苦百姓鸣不平;《学徒苦》描写学徒的非人生活。这一类诗在《扬鞭集》中占了大部分,表现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痛恨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体现了浓厚的阶级反抗意识。还有一部分诗是宣扬劳工神圣,赞美劳动人民的淳朴美德和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的。如《老牛》表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胸怀坦荡的品德,《铁匠》则以开朗热情的笔调,勾勒出淳朴勤劳创造新社会的劳动者的形象。另一部分诗抒发爱国情怀,写实、写景,感怀抒情,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小农家的暮》用抒情的笔调描绘出普通农家的甘苦生活,《教我如何不想她》以恋歌的形式表现了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成为广为流传的抒情诗。此外,《扬鞭集》中的《山歌》、《拟儿歌》、《拟拟曲》等,以其新颖活泼的内容和形式,为新诗坛吹进了清新的风,增添了新的活力。刘半农的诗作,以白描手法见长,并采用传统的对比、比兴等手法,使得诗风活泼、生动、晓畅易懂。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如《窗纸》、《老牛》、《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诗篇,又显得诗意盎然,意蕴隽永。

《扬鞭集》全部章节目录

(1)自序
(2)游香山纪事诗
(3)相隔一层纸
(4)题小蕙周岁日造像
(5)其实……
(6)案头
(7)丁巳除夕
(8)窗纸
(9)拟古二首
(10)学徒苦
(11)听雨
(12)无聊
(13)晓
(14)大风
(15)沸热
(16)拟儿歌
(17)他们的天平
(18)老牛
(19)E弦
(20)桂
(21)中秋
(22)落叶
(23)铁匠
(24)卖菜
(25)民国八年的国庆
(26)拟装木脚者语
(27)猫与狗
(28)血
(29)一个失路归来的小孩
(30)三十初度
(31)牧羊儿的悲哀
(32)饿
(33)稿子
(34)夜
(35)雨
(36)爱它?害它?成功!
(37)静
(38)教我如何不想她
(39)一九二一年元旦
(40)病中与病后
(41)奶娘
(42)一个小农家的暮
(43)稻棚
(44)回声
(45)在一家印度饭店里
(46)歌
(47)山歌
(48)母的心
(49)耻辱的门
(50)我们俩
(51)巴黎的秋夜
(52)卖乐谱
(53)无题
(54)战败了归来
(55)小诗
(56)小诗
(57)小诗
(58)秋风
(59)两个失败的化学家
(60)老木匠
(61)织布
(62)荒郊
(63)诗神
(64)三十三岁了
(65)柏林
(66)江南春暮怨词
(67)劫
(68)巴黎的菜市上
(69)我竟想不起来了
(70)梦
(71)在墨蓝的海洋深处
(72)别再说……
(73)忆江南
(74)尽管是……
(75)秧歌
(76)记画
(77)母亲
(78)熊
(79)三唉歌
(80)面包与盐
(81)山歌
(82)拟儿歌
(83)侬家
(84)阵雨
(85)拟拟曲
(86)归程中得小诗五首
(87)拟拟曲
(88)小诗五首
(89)小诗二首记老友申无量语
(90)小诗三首
(91)疯人的诗
(92)卖萝卜人
(93)敲冰
(94)呜呼三月一十八
(95)序

猜你喜欢
  哀永逝文·潘岳
  彊村词剩·朱祖谋
  光宣诗坛点将录·汪国垣
  鲸背吟集·宋无
  小栖霞说稗·平步青
  雁门集·萨都剌
  樗庵类稿·郑潜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
  陆居仁诗集·陆居仁
  耕烟草堂诗钞·戴梓
  大雅集·赖良
  姑溪词·李之仪
  孏窟词·侯寘
  北江诗话·洪亮吉
  乐府群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吴益·唐圭璋

      宋人名吴益者甚多,不知此吴益为何人。   玉楼春   寿尊长   玉楼春信梅传早。三八芳辰阳复后。称觞喜对一椿高,莱庭双桂森兰茂。   惭无好语为公寿。富贵荣华公自有,请歌诗雅祝遐龄,永如松柏如山阜。

  • 跋·王鹏运

    有清嘉道以後詞人蔚興溯源,兩宋體格始尊。鶩翁晚出,益昌厥緒。寄幽眇於沈鬱,融情景於比興,奇音振響,卓爾名家。並時彊村先生聯鑣詞苑,同稱劬嗜,嘗共唱喁。猶曰從學五十年來風流未沫,倚聲之士,頌為宗匠。顧所遺作流播未廣,初在京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八·徐乾学

    元纪二十六【起彊圉作噩七月尽着雍阉茂十二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十七年秋七月丙子徐逹率兵攻常熟张士徳出挑战先锋赵徳胜麾兵而进擒士徳送建康遂徇望亭甘露无锡诸寨皆下之【考异明太祖实録既书擒张九六于丙申之七月

  • 卷三十二·佚名

    八月二十一日(丙辰),常青、恒瑞同奏言:外委段昭明、沉贤賫回奏折,随同大兵前往诸罗,至老店被贼所害,折亦遗失。又魏大斌等禀称:『十二日夜接柴大纪札云「带领之兵,何日可抵诸罗?我闻炮即带兵接应」。是以,于十三日即带兵二千七百

  • ◎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恽逸群

    蒋介石最大的政治资本是黄埔系,没有黄埔军校就不能成为军事“领袖”,没有军权就不能成为独裁者。所以他第一位重视的势力是军事。一般所说的黄埔系,又可分为二部份,一是黄埔教官,一是黄埔学生。在两者之间,蒋介石尤其偏重于

  • 绎史目録·马骕

    世系图年表太古计十卷【卷一至卷十】卷一开辟原始卷二皇王异说卷三太皥纪【女娲附】卷四炎帝纪卷五黄帝纪卷六少皥纪卷七髙阳纪卷八高辛纪卷九陶唐纪卷十有虞纪三代计二十卷【卷十一至卷三十】卷十一禹平水土卷十二夏

  • 永昌·周绍良

    №永昌001【盖】大唐故亡宫三品人金氏之柩【志文】亡宫三品婕妤,十一月廿六日亡,十二月廿二日斩草,一月十三日葬。文。婕妤位三品,年六十四,不知何姓氏。淑贞姝□,预良家之选;令德柔婉,视列卿之秩。恩宠斯洽,仁

  •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赵季译注【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

  • 卷一百九·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宋 宋敏求 编政事禁约下禁断锦绣珠玉勅禁断腊月乞寒勅禁别宅妇人诏禁止街坊轻浮言语勅禁杀害马牛驴肉勅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条贯立戟勅禁天文

  • 卷二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二宋 徐天麟 撰乐下乐章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廷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七始华始肃倡和声神来宴娭庶几是听粥粥音送细齐人情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 三传辨疑卷十七·程端学

      昭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  谷梁但知继正之为正而不知不请于王之为非正也是以以正许昭公焉  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  左

  • 春秋大全卷二十三·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成公中【丙简王子元年】六年【晋景十五齐顷十四衞定四蔡景七郑悼二卒曹宣十陈成十四桓五十二宋共四秦桓二十楚共六呉子寿梦元年】春王正月公至自防【汪氏曰二年防蜀盟蜀不书至者以望国之君屈于荆楚之大

  • 卷三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礼乐书第三晋车服飨礼晋文公图伯定襄王于郏【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勿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文公不敢请受

  • 卷第十三·宗密

    圆觉道场修证广礼赞文卷第十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九上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身。作无上医王。於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却。炼治法药。已得成就修学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咒力。皆到彼岸。善能除灭一切众生诸烦恼

  • 伊则吉尔老婆子·高尔基

    短篇小说,高尔基著,一八九五年发表在《萨马拉日报》,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的代表作。高尔基对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体现在对民间传说的情节和形象的借用上。而他对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则是通过塑造具有高尚理

  •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

  • 性情集·周巽

    元诗别集。6卷。周巽撰。原书久已亡佚,而且很少为人所知,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重辑出《性情集》6卷。卷1—2为《拟古乐府》,并有周巽写于明洪武九年(1376)的自序1篇。据自序,《拟古乐府》原有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一卷。全称《雪堂行和尚拾遗录》,又作《禅门拾遗录》、《雪堂行拾遗录》、《雪堂道行禅师拾遗录》。宋代雪堂道行编。辑录黄龙悟新、翠岩圆玑、黄龙恭、文殊宣能、白杨法顺、张无尽、黄山谷等禅林缁素三十余人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