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织布

随机推荐

  • 卷十一·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十一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老杜诗南陌既留欢此山亦深登

  • 卷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目录山水类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宋苏轼】读东坡叠嶂图【宋张九成】秋烟叠嶂图【元刘因】米元章云烟叠嶂【元刘因二首】题赵子昂叠岫图【元戴表元二首】题烟江叠嶂图【元王恽二首

  •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六十八·柯劭忞

      李冶 朱世杰 杨恭懿 王恂 郭守敬 齐履谦   李冶,字仁卿,真定藁城人。本名治,后改今名。登金进士第,辟知钧州事。大兵入钧州,冶北渡河侨寓忻、崞诸州。   世祖在潜邸,闻其紧,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

  • ●卷六·徐锡麟

    康熙四十年七月,圣祖驾幸索尔哈济。有喇里达番头人进彩鹞一架,青翅蝴蝶一双。上问:“此二物产于何地?”头人回奏云:“生于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鸟。”上赐以金而遣之。长洲惠砚溪周惕、子士奇、孙栋

  • 第六回 鸾舆·德龄

    现在让我们再为皇太后的“鸾舆”写一些记事。其实“鸾舆”这两个字,只是一个习用的名称,那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舆”,只是一辆藤轿而已。  无论在哪一队的仪仗中,或是在哪一次的大典中,这辆藤轿总是占着一个极重要的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目录·佚名

    太宗皇帝第一函太宗皇帝天聪元年正月至十二月第一册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8051.天聪汗率诸贝勒大巨庆贺元 ………&

  • 史记集解卷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太史公曰匈奴絶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征【毛诗传曰应当也郑曰征艾】齐桓越燕伐山戎武

  • 颜延之传·沈约

    颜延之字延年,山东琅王牙郡临沂县人,曾祖父颜含官至右光禄大夫;祖父颜约,官至零陵太守;父亲颜显,官至护军司马。延之少失双亲,家境贫寒,他住在城郭边上,房屋简陋。但颜延之却很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在当时算首屈

  • 吕诲传·脱脱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任太宗、真宗朝的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普通大臣大多上书互相攻击、揭发,吕诲说“:台省谏官有权上告各种事

  • 八年·佚名

    (壬寅)八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庚戌,以徐憙淳爲兵曹判書。1月2日○辛亥,以李憲球爲刑曹判書,朴永元爲漢城府判尹。1月4日○癸丑,中批,以金左根爲吏曹判書。○給晋州牧渰死人,恤典。1月7日○丙辰,復拜趙寅永爲領議政,以

  •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且婴闻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

  • 榕村语录卷四·李光地

    下论徳行一节纒绕不及门从患难穷愁聚散离合上説是陋之至者夫子説皆不及门亦是偶然不在眼前作悲凉太甚语便不相干然是由此説起毕竟还该照应须説诸人以这般学行尽可各自竒燿名却依栖一终日皇皇的孔子濒于死而不去无他

  • 佛法宗派大概·李叔同

    佛法宗派大概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 ,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四·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而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海意。于汝意云何。彼二

  •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延寿

    夫既无我。亦无于人。乃至众生寿者。十六知见等。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如说名色系缚众生。名色若灭。则无众生。离名色已。无别众生。离众生已。无别名色。亦名名色系缚众生。亦名众生系缚名色。师子吼言。世尊。如眼

  • 序·知玄

    御制水忏序夫三昧水忏者。因唐悟达国师知玄。遇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为濯积世怨仇。知玄遂演大觉之旨。述为忏文。普利将来甚盛心也。其为福德莫可涯涘。所谓三昧者。正受之名也。不受诸受乃为正受。真空寂定此心不动

  • 伽耶山顶经·佚名

    全一卷。有四种译本,均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一)姚秦鸠摩罗什译之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又称伽耶山顶经。(二)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伽耶山顶经。(三)隋代毗尼多流支译之佛说象头精舍经。(四)唐代菩提流志译之大乘伽耶山顶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