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少保尚书【臣】蒋溥谨奏为恭刻圣制以光文治事乾隆十四年二月发出御制诗四十四卷自丙辰至丁卯一纪所作四千有奇命翰林诸臣中字画端楷者分卷抄录仍藏之内殿不令付梓特制序文於卷首盖圣德谦冲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意至 
-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据御史莫瞻菉所奏此次详校三阁书册,签出错谬甚多,请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应升各员,概行注销,其已经升用之员,分别 
- 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继续在抄碑,别的什么事都不管,但在这事件以后,渐渐发生了一个转变,这事他自己说过,是由金心异的一场议论起来的。金心异即是林琴南送给钱玄同的别名,鲁迅文中那么说,所以这里也沿用了,虽然知道的人或者并不 
- 孙兴祖,濠州人。跟从太祖渡江,累积功劳担任都先锋。攻打龙江,晋升为统军元帅。攻破瑞昌八阵营,提升为天策卫指挥使。兴祖沉毅而有谋略,大将军徐达十分欣赏他。攻克泰州,因徐达的请求,命他镇守海陵。海陵是张士诚的部队入淮的 
- 卫绍王大安三年秋九月,元兵薄中都,中都戒严。崇庆元年夏五月,河东、陕西大饥,斗米钱数千,流莩满野。命南京留守布萨端为河南、陕西安抚使,提控军马。至甯元年春二月,诏招抚辽东。宣宗贞祐二年夏四月乙未朔,因元兵退,以布萨安贞 
- 张积中,奇男子也,以讲学聚徒至数千人,肉食者诬以叛逆以死,今四十余年,无人敢道其姓名。夫磊落奇伟之士,处专制政体之下,非特当时不能独行己志,即身后之名,亦几与真叛逆者等,不肯挂诸齿颊,可不哀哉!余乃本诸旧闻,复博采私家记载,而为 
-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为楚怀王左徒。【正义】:盖今左右拾遗之类。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集解】:史记音隐曰:“音闲”。於辞令。入则与王图 
- 起雍熙四年九月,尽十二月九月辛酉朔潍州进嘉禾御制嘉禾合穗五七言诗 二首赐宰相李昉等壬戍赐殿前承旨徐半千同进 士出身仍赐绿袍及钱十万以其上章言时政也癸 亥以文思使薛继昭领峦州刺史知江陵府以右拾 遗任仲华直史馆 
- 夫圣经。天下国家之心要也。大学一书。又诸经之心要也。蕅益大师大学直指。又大学之心要也。得此心。则天下国家治且安。失此心。则天下国家乱且危。其关系之重何如乎。而其致力之本。则在于修身。修身之本。在于正心 
- 宋 洪咨夔 撰文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隐以摄不书即位庄闵僖以继弑不书即位桓弑立偃然行即位之礼故书之以成其志声其恶非正也公继世得其正其书即位正矣而有大恶寓焉三年之通防不行人君卒哭则除服素冠之刺不特一国为 
-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四   宋 李如圭 撰聘礼聘遭丧入竟则遂也郑注遭丧主国君薨也入竟则遂国君以国为体士旣请事已入竟矣关人未告则反释曰春秋传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谓此礼不郊劳郑注子未君也释曰 
-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三宋 杨复 撰地示 祭礼七天子祭天地岁徧【疏曰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仑之神于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只于北郊二也或 
-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四     宋 易袚 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舞有小大大舞见于大司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防大夏大大武是已此乐师所教止于小舞小舞小学也古者国 
-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告諸苾芻曰.從今已去汝諸苾芻凡有來
求善說法律情樂出家及受近圓者.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應與出家及受近圓。時諸苾
芻不知有幾阿遮利耶幾鄔波馱耶.佛言. 
- 疏。统收所计不出四见下。第二统收十一为四计。即百论意。于中二。先正明计。后若计一下。对因果明。皆广如百论疏。虽多不同下。第三结归二因。即收上十一宗计。乃至九十五种。皆不出二因。无而忽有。是曰无因。所计 
- 本书讲述了以小五郎的少年助手小林为团长的少年侦探团团员中先是相川泰二被人催眠回来偷走了父亲的机密文件,此后又有几名团员相继失踪等许多怪事,小五郎为此展开了艰难而危险的调查的故事。 
- 述真空,劝人对境忘境、灭心现性。内容与《太上大通经》同,后者有元李道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