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汉兴,吕娥句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后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后宫人子为子。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然无益也。

高后崩,合葬长陵。禄、产等惧诛,谋作乱。大臣征之,天诱其统,卒灭吕氏。唯独置孝惠皇后居北宫。迎立代王,是为孝文帝,奉汉宗庙。此岂非天邪?非天命孰能当之?

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

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

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馀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馀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他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孝文帝崩,孝景帝立,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前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窦太后从昆弟子窦婴,任侠自喜,将兵,以军功为魏其侯。窦氏凡三人为侯。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儿。臧儿者,故燕王臧荼孙也。臧儿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男蚡、胜。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先是臧儿又入其少女儿句,儿句生四男。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1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

景帝崩,太子袭号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儿句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太后长女号曰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

盖侯信好酒。田蚡、胜贪,巧于文辞。王仲蚤死,葬槐里,追尊为共侯,置园邑二百家。及平原君卒,从田氏葬长陵,置园比共侯园。而王太后后孝景帝十六岁,以元朔四年崩,合葬阳陵。王太后家凡三人为侯。

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拢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后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1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陈皇后求子,与医钱凡九千万,然竟无子。

卫子夫已立为皇后,先是卫长君死,乃以卫青为将军,击胡有功,封为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封为列侯。及卫皇后所谓姊卫少儿,少儿生子霍去病,以军功封冠军侯,号骠骑将军。青号大将军。立卫皇后子据为太子。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

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王。王夫人蚤卒。而中山李夫人有宠,有男一人,为昌邑王。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协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他姬子二人为燕王、广陵王。其母无宠,以忧死。

及李夫人卒,则有尹婕妤之属,更有宠。然皆以倡见,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问习汉家故事者锺离生。曰:王太后在民间时所生一女者,父为金王孙。王孙已死,景帝崩后,武帝已立,王太后独在。而韩王孙名嫣素得幸武帝,承间白言太后有女在长陵也。武帝曰:“何不蚤言1乃使使往先视之,在其家。武帝乃自往迎取之。跸道,先驱旄骑出横城门,乘舆驰至长陵。当小市西入里,里门闭,暴开门,乘舆直入此里,通至金氏门外止,使武骑围其宅,为其亡走,身自往取不得也。即使左右群臣入呼求之。家人惊恐,女亡匿内中床下。扶持出门,令拜谒。武帝下车泣曰:“嚄!大姊,何藏之深也1诏副车载之,回车驰还,而直入长乐宫。行诏门着引籍,通到谒太后。太后曰:“帝倦矣,何从来?”帝曰:“今者至长陵得臣姊,与俱来。”顾曰:“谒太后1太后曰:“女某邪?”曰:“是也。”太后为下泣,女亦伏地泣。武帝奉酒前为寿,奉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以赐姊。太后谢曰:“为帝费焉。”于是召平阳主、南宫主、林虑主三人俱来谒见姊,因号曰脩成君。有子男一人,女一人。男号为脩成子仲,女为诸侯王王后。此二子非刘氏,以故太后怜之。脩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

卫子夫立为皇后,后弟卫青字仲卿,以大将军封为长平侯。四子,长子伉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贵幸。其三弟皆封为侯,各千三百户,一曰阴安侯,二曰发干侯,三曰宜春侯,贵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1

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柰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

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巠娥,众人谓之“巠何”。巠何秩比中二千石,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后。

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传曰:“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美女者,恶女之仇。岂不然哉!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1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1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

猜你喜欢
  九州春秋全文·司马彪
  东汉会要卷九·徐天麟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卷之六·祁韵士
  钦定辽史语解卷九·佚名
  许敬宗传·刘昫
  五·钱穆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八·长孙无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五 张无为【龙虎山人天师四十三代孙】 次韵苏素庵先生杂诗 微月生东海明河澹疎星露华集灌木衰草隂蛩鸣虚襟坐长夜抚慨摅余情万有等埃腐云胡劳死

  • 卷五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六王建【二】近体诗【二】故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説?宗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羮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宫词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

  • ●武陵春·沈泰

    (楚黄时泉许潮撰西湖孟英沈士俊评海阳长吉黄嘉惠、荩臣程羽文阅) (〔正末扮桃源主人上〕问予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老夫秦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东夷玄德,龙去鼎湖;西方美人,鹤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九·汪楫

      崇禎四年八月   ○崇禎四年八月   辛未八月壬寅朔帝升殿   遣御史戴相廵按廣西   以四川參政張魯唯為湖廣按察司   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疏奏財賦為守邦之本今日耗財之路多端朘民之術太盡求所為上下

  • 卷四十五·佚名

    十一月十二日(乙亥),李侍尧奏言:接奉上谕:『即使府城难支,或竟有疏虞之事,亦不难再为收复』等因。现在府城一两月以来,并无贼扰。常青遣丁朝雄前往收复东港,虽南路贼匪复思煽动,其党伙决不能如逆爽之多。诸罗虽被围困,昨接柴大纪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弘治九年六月丙子朔遣内官祭中霤之神○升太仆寺少卿宋琮为本寺卿○吏科给事中胡易言近因灾变迭见奉旨令文武群臣痛加修省群臣职务臣未暇悉论姑举不职之甚者言之如户部侍郎黄杰南京户部侍郎李益南京大理寺卿章格南京太

  • 耶律吼传·脱脱

    耶律吼,字曷鲁,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之后代。正直诚谨,乐善好施,不事治理产业。太宗对他给以特别的倚重和任用。会同六年(943),任南院大王,处事清正而不苛细,人们都不敢因他年少而小看他。时逢晋主石重贵上表不称臣,言辞之间颇

  • 卷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礼部三十九祠祭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祭祀一国朝天地太庙社稷山川诸神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祭告若先农城隍旗纛马祖五祀太厉京仓先贤

  • 明会典序·佚名

    明会典序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籍以垂久远其见於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着为诸司职掌提挈纲

  • 卷二·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二元 袁俊翁 撰论语二夫子一贯之防何以独语参赐二子曾子平日所学盖已随事精察但未知其体之一耳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故一呼其名而直语之以此子贡平日所见盖已能识多学但未知所本之一耳

  • 卷四十八·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八昭公三年春王正月【附録左传】三年春王正月郑游吉如晋送少姜之梁丙与张趯见之【二子晋大夫】梁丙曰甚矣哉子之为此来也【卿共妾葬过礼甚】子大叔曰将得

  • 孟子卷七·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复次善现,我清净即四念住清净。四念住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四念住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清净。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清净即我

  • 卷十五·佚名

    (七○)复次善分别者,乃至国土广大诸事备足。知其苦恼舍离而去。我昔曾闻。世尊昔为菩萨时。作大国王。贫穷乞丐有来索者一切皆与。为苦厄者能作拥护。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智慧聪猛又处王位。时邻国王将诸军众欲来交战。时

  • 卷第三十三·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律藏 述曰:&ldquo;毗尼一藏,元不局于声闻,但大必兼小,小不兼大。今约当分,且属声闻,实则大小两家之所共学。而菩萨比丘,绍佛家业,化他为务,尤

  • 卷第四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思纳息第八之三如契经说。若起欲寻恚寻害寻。或自害。或害他。或俱害。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佛告苾刍

  • 诸蕃志·赵汝适

    中外交通著作。南宋赵汝适撰。二卷。汝适,宋太宗八世孙,嘉定至宝庆间官福州路市舶提举。为志海国事,亲为采访,于宝庆元年(1225)写成此书。约二万八千字。卷上所记占城(今越南中)、真腊(今柬埔寨)、三佛齐、苏吉、南毗

  • 金光明经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