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说。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

惠侯卒,子釐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釐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顷侯立。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郑侯立。郑侯三十六年卒,子缪侯立。

缪侯七年,而鲁隐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

庄公十二年,齐桓公始霸。十六年,与宋、卫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温,立惠王弟穨为周王。十七年,郑执燕仲父而内惠王于周。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晋文公为践土之会,称伯。三十一年,秦师败于殽。三十七年,秦穆公卒。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岁晋灭三郤大夫。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公立。懿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六年,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悼公七年卒,共公立。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晋公室卑,六卿始彊大。平公十八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十九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二年卒,献公立。晋赵鞅围范、中行于朝歌。献公十二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献公卒,孝公立。

孝公十二年,韩、魏、赵灭知伯,分其地,三晋彊。

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湣公立。湣公三十一年卒,釐公立。是岁,三晋列为诸侯。

釐公三十年,伐败齐于林营。釐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彊。

文公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说文公。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1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

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及即位,疑毅,使骑劫代将。乐毅亡走赵。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死,燕兵引归,齐悉复得其故城。湣王死于莒,乃立其子为襄王。

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拔中阳。十三年,秦败赵于长平四十馀万。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1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于鄗。乐乘破卿秦于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六年,秦灭东周,置三川郡。七年,秦拔赵榆次三十七城,秦置大原郡。九年,秦王政初即位。十年,赵使廉颇将攻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猜你喜欢
  卷二百·志第一百五十三·刑法二·脱脱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礼志三(军仪)·脱脱
  皇清开国方略巻十·阿桂
  ●甲编·姜侠魂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国旗绣鞋·李定夷
  第十三卷 宋·缪荃孙
  一二三九 谕内阁签出《读画录》等书违碍字句之详校官着交部议叙·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六·佚名
  学史卷七·邵宝
  史记集解卷六十五·裴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王彦章传·薛居正
  三三 深夜被捕·邹韬奋
  卷二十 礼十五(凶礼 )·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于·唐圭璋

      待考。   鹧鸪天   寿   去日清霜菊满丛。归来高柳絮缠空。长驱万里山收瘅,径度层波海不风。   阴德遍,岭西东。天教慈母寿无穷。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   又   阿母蟠桃下记春。长沙星里寿星

  • 卷六·秦四·佚名

    秦取楚汉中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曰:“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

  • 卷第一百七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七〔起强圉作噩(丁酉),尽屠维大渊献(己亥),凡

  • 提要·邢凯

    《坦斋通编》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说郛》题曰宋邢凯撰,亦不详。其爵里时代所纪,有淳熙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孝宗时又有庆元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近见《杨诚斋易传语》,则是书成于宁宗以后。又纪干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五·陈厚耀

    魏安厘王安厘王元年秦防我两城二年又防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防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叚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叚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正德十一年五月辛巳朔○壬午礼部尚书毛纪以灾异求去位 上曰卿职掌邦礼学行素著宜用心供职以副委任母再辞○户部覆科道官周金钱如京等论奏织造太监史宣崔通及差往乌思藏太监刘允皆宜停止允所乞盐课宜革罢其织造盐斤止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甲子朔孝肃皇后忌辰遣官往 裕陵行礼○缓浙江织造岁运从浙江抚按之请也先是万历三十三年题派各项袍叚二万余疋料价三十八万三千余两计三分派办户四工六共办二十五万五千四百余两该省自办十二万七千七

  •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乾隆五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奴才琳宁、福保谨奏,为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奏祈圣鉴事。本年二月礼部侍郎刘权之等奉命详校书籍前来,奴手等业将办理收发书籍事

  • 房法寿传·魏收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房法寿幼年时父亲去世,年轻时喜爱射猎,轻率而勇敢,聚结群小而进行偷盗。他的从叔房元庆、房范镇等都因房法寿犯事而被州群有司深加责罚,日长月久,宗族的人对他都感到忧惧。房法寿二十岁时,州里召

  • 萧近高传·张廷玉

    萧近高,字抑之,江西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职中书舍人,提拔礼科给事中。刚上任,就上疏议论罢免矿税、释放囚犯、起用旧臣三件事,声明诏书已颁布,不可以中途停止。皇帝不高兴,剥夺俸禄一年。不久,疏论江西税使潘相擅

  • 庭闻录卷一·[清]刘健

    乞师逐寇南昌刘健述吴三桂字月所,先世由徽州至高邮,流寓辽东,因家焉。父骧;母祖氏,祖大寿之同怀也。三桂自少为边将,勇而敢战。尝逐一骑,射之,骑堕地佯死,三桂下马欲取其首,骑挥佩刀刃之。桂中鼻,血流被面;卒斩其首,携之归。总监高

  • 如意馆的画·齐如山

    如意馆这个名词,现在也相当陌生了,从前也曾发扬过若干年,到道光以后,就渐渐的衰微下来了。按明清两代,宫中所有的机关衙门,都归太监统领,其官衔便名曰总管太监。在紫禁城内,不归太监管的,只有三个衙门:第一是内务府,专管

  • 心晦卷七·杨慎

    【原文】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鼎革之余,天下荒残,如人患羸疾,不堪繁剧,以晦徐徐调养方可。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夫士莫不以出处为重,详审而后决。出

  • 卷一·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一      元 朱倬 撰 国风 十五国风诗中开卷第一义也敢问其次第何以分邶鄘卫何以次二南之後且邶鄘入卫诗皆为卫而作何以犹存邶鄘之名郑自有风矣桧诗皆为郑作何以犹谓之桧唐风晋风也何

  •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  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  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得生

  • 小城三月·萧红

    现代短篇小说。萧红著。初载1941年7月1日香港《时代文学》杂志第1卷第2号。香港海洋书屋1948年1月初版,1948年11月再版。为“万人丛书”之一。作品描写一农村少女的爱情悲剧。主人公翠姨是“我”的亲戚。她没有读过书,

  • 蒙隐集·陈棣

    宋诗别集。2卷。陈棣著。陈棣生当南北宋之间,其父陈汝锡曾有诗为黄庭坚所赏识,而陈棣之诗却不同于江西诗派。其诗多写山林风物,风格清幽。《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说:“棣诗乃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盖其足迹游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佚名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