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1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1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校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其明年,齐败魏兵于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1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1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1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猜你喜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一·佚名
  第一卷 驿铺·缪荃孙
  卷十四·张守节
  第六章 从淮军的教习到武右军的兵·冯玉祥
  二〇二 拾遗寅·周作人
  高句丽传·魏收
  郭逵传·脱脱
  原序·楼昉
  卷九·孔毓圻
  咸丰九年三月十六日·曾国藩
  虞振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三回 假小娘句句如真·陈端生

    第十四卷第五十三回假小娘句句如真诗曰:几度香音几度空,心神潦倒病深宫。岐黄有药非真味,伉俪无缘是苦衷。飞絮落花魂欲断,巫云楚雨梦难通。卢医便得将何益,直待银河七夕中。岁暮时光正季冬,晴明天气日瞳。闲庭未扫留残雪

  • 消息·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双龙似的双虹,显现在雾霭中,夭矫,鲜艳,生动,——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什么!又是一阵打雷,——在云外,在天外,又是一片暗淡,不见了鲜虹彩,——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 卷一百五十一·志第一百四·舆服三·脱脱

        ◎舆服三   ○天子之服 皇太子附 后妃之服 命妇附   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

  • 卷之六十六·佚名

    洪武四年六月壬午朔太白昼见○颍川侯傅友德拔汉州初夏人闻王师伐蜀命丞相戴寿太尉吴友仁等悉众守瞿塘以厄三峡之险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寿等乃与友仁分瞿塘守兵还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而友德舟师已逼汉州向大亨悉兵战于

  • 卷一百四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三月甲戌朔○乙亥以贵州布政司所辖思南思州两宣慰司地方分隶八府都坪峨异溪都素二蛮夷长官司黄道溪施溪二长官司隶思州府蛮夷长官司水德江沿河祐溪思印江三长官司并婺川县及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场局隶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正德十年八月乙卯朔○丁巳释奠先师孔子命大学士杨一清行礼○戊午祀 大社 大稷遣新宁伯谭佑代行礼○己未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朱应登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命大同前卫指挥佥事赵镇守备大同左卫城○庚申给永和王府故镇国将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十五兵志五海军·黄遵宪

    日本古无海军,安政二年六月,和兰人始献蒸气船,德川将军家定遣矢田崛景、藏胜麟太郎等于长崎就和兰人学操汽船术,复遣梗本釜次郎、赤松太三郎等往和兰国习海军法,又购观光舰于和兰。其后相踵购幡龙、咸临、朝阳、富士山、开

  • 京镗传·脱脱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考中进士。龚茂良出任地方长官,见到京镗,感到他不凡,赞叹说:“你真是朝廷的人才。”等到龚茂良出任执政,马上举荐京镗至朝廷任职。孝宗诏令亲信侍从举荐优秀县令任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

  • 张淳传·张廷玉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永康县的一些奸诈吏民曾连续控告使朝廷先后罢黜七个县令。淳到任后,日夜审阅公文,前来投诉的有数千人,淳迅速判决,吏民大为佩服,从此诉讼之事渐少。此后,淳对于投诉皆能立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六歌颂六【大臣五】敬颂万寿诗【五言排律十二韵】原任经筵讲官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致仕【臣】仇兆鳌元后星周始阳和大庆频海山呈瑞异郡国集臣邻耳顺聪逾达心澄悟入神经筵实学懋黼座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六 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己酉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云南沅江府、四川东川府并诸州宣慰司土官来朝,贡马。 甲寅,享太庙。 乙卯,暹罗斛国苏门邦王昭禄群膺遣使贡方物,贺正旦,赐其使人钞

  • 197.花石纲·林汉达

    高太后掌了八年权死去,由宋哲宗亲政。年轻的宋哲宗对他祖母重用保守派,本来就不满意。等到他亲自执政,就重新起用变法派。但是后来的变法派不像王安石那样真心实意改革朝政,内部纷争不休。一批投机分子打着变法的幌子,趁机

  • 卷五·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微卷五宋 孙复 撰僖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諡也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威自灭遂二十年用师征伐皆称人者以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未着微之也案庄三十二

  • 身心之病及其医药·太虚

    ──十五年三月在江苏省立医科大学讲──现在所提出来的题目,因为、我觉得佛学与医学有相通之点。但是命题所包括之范围极为广泛,于此短小时间不能细为分析,只好撮其概要,共诸君略作讨论。通常有一譬喻,佛陀如医师,佛教徒─

  • 三法度论卷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问前说由者具方便果。于中已说具方便。云何果。答果者佛辟支佛声闻。佛辟支佛声闻者。此三是果。问为谁果。答戒上止智。问今说由。由者是道。云何果亦是道耶。答此果说是有余

  •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通志•艺文略》、《晁志》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现存《参同契》最佳注本之一。书前有作者自序,概述魏伯阳撰《参同契》之旨意。宣

  •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佚名

    本书集刊清季台湾文武机关官印一百六十三颗,用红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类,计有印十八颗、关防一百二十五颗、钤记十八颗及戳记二颗;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从此种官印,可以窥见当时一部分机关之性质或其特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