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68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1),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2)。

是谓不争之德(3),是谓用人之力(4),是谓配天,古之极也(5)。

【题解】

本章讲战略战术。对将帅所提出的这些要求———不逞强,不激怒,避免正面冲突,利用别人的力量,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等等,在军事学上,都有很大的价值。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同,惟前有“故”字。傅、范与景龙、敦煌唐写本、道藏龙兴碑,前有“古之”二字。宋刊河上本与诸王本,皆同马王堆本甲本,无“故”字及“古之”二字。傅本“不武”下有“也”字。敦煌唐写本,“善战”以下无“者”字。

(2)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甲本“与”字损掩,依乙本补。宋刊河上本与诸王本皆如此,同马王堆本,惟“弗”字作“不”。敦煌唐写本,无二“者”字。“弗与”,傅、范与景龙、开元、敦煌六朝写本,作“不争”。“为之下”,今河上本与景龙、景福、敦煌唐写本,俱省“之”字。奚侗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故云不与;以我临物曰与。见《易》杂卦传,‘或与或求’注。”张松如《校读》:“《周易》杂卦第十一:‘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注曰:‘以我临物故曰与,物来观我故曰求。’此‘弗与’,盖谓不以我图攻取也。”

(3)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甲本“是”字损掩,“争”字增作“诤”;乙本“之”字损掩,今依两本校补写定如上。河、王、傅、范及诸通行本并同。惟顾欢《道德真经注疏》“谓”作“以”。

(4)河、王、傅、范及诸通行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皆无“之力”二字。景龙本,“谓”作“以”。严遵本,无“是谓”二字。

(5)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傅、范及景福、敦煌六朝写本、唐人写本、《道德真经》诸本,大致相同。河上本、诸王本,无“也”字。“是谓配天”,河上注:“能行此德者,德配天也。”“古之极”,河上注:“是乃古之极要道也。”

【今译】

善于作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容易被敌人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跟敌人硬拼,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很谦虚。这叫做不与人相争的美德,这叫做善于利用别人的力气,这叫做配合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猜你喜欢
  正经第九·桓谭
  卷三 鬼神·黎靖德
  黄书 全文·王夫之
  知圣篇·廖平
  卷二十六·魏了翁
  偶会篇第十·王充
  卷之四十三·邵经邦
  性善辩第一·孟子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无得无说分第七·朱棣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八·德辉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用和·隋树森

    胡用和,天门山(在浙江奉化县境)人。由元入明,其生平不详 套数 【南吕】一枝花 隐居 左右依两壁山,横竖盖三间屋。高低田五六亩,周围柳数十株。活计萧疏,偏容俺闲人物。两般儿亲自取:不用买江上风生,谁要请

  • 参寥子诗集卷三·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再赋温泉赭落峯前与世分溶溶汤井翳深云月生滋穴流寒影风入华清皱碧纹暗引石池波宛转暖蒸苔壁气氤氲解衣盘礴南窓下骨肉都融到日曛次韵莘老逰龙洞曈昽杲日破林坰杖策相将马暂停路与猿猱争险磴身随鸿鹄入

  • 小引·卢若腾

    诗之多,莫今日之岛上若也。忧愁之诗、痛悼之诗、愤怨激烈之诗,无所不有,无所不工。试问其所以工此之故?虽当极愁、极痛、极愤激之时,有不自禁其哑然失笑者,余窃耻之!岛居以来,虽屡有感触吟咏,未尝作诗观,未尝作工诗想;如痛者之呻

  • 卷十一·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一    宋 吕本中 撰食笋 穷乡未寂寥五月当笋茁近山新得雨此物晚亦发初看数寸出意有千尺抜长条不成鞭乃以美见伐锦綳罢骈头玉指已不韈坐令藜藿口如受滫瀡滑连年江海病未免鱼蟹罚甘津

  • 卷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八谷类五言古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谿桥荒村惟古木寒花疎寂歴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李老谷         【元】纳 延

  • 四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坠马(众引末上)【引】杏园春早,星散文光耀。珠帘高卷会羣仙,绣幙低垂列管弦。琼林胜处风光好,别是人间一洞天。下官礼部尙书吉天祥是也。今日新科状元游街,赴宴琼林,圣上命我陪宴。左右打道。(众应合)【水底鱼】朝省尙书

  • 卷八十四 后凉录四·崔鸿

    吕纬 吕纬纂之弟也封陇西公镇北城初秃髪傉檀率众袭姑臧纬固守北城兵不得入及纂为超等所害或说纬曰超陵天逆上士众不附明公以介弟之亲仗大义之名投戈而起且姜纪焦辩在南城杨桓田诚在东苑皆吾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佚名

    万历四十年十二月庚寅朔大学士叶向高奏臣窃观 皇上神圣聪明于国家大计无不留心事到穷极无不施行即如 福藩之国人望最切者亦已有旨令各衙门料理一切事务矣此皆独断神谟非臣等所能仰赞惟是阁臣员缺上关国家之安危下系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干宝传·房玄龄

    干宝,字令升,新蔡县人。祖父干统,是三国东吴的奋武将军、都亭侯。父干莹,做过丹杨县丞。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凭才气被征召为佐著作郎。因平定杜..有功,赐给关内侯的爵位。东晋建立初期,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

  • 张琼传·李百药

    张琼,字连德,代地人氏。年轻时强壮健康,有武艺,魏朝时从荡寇将军升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作乱,荣败,尔朱荣拜他做了都督。因征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慰劳大使,封行唐县子,食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

  •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善男子汝若未了此事。当更为汝略说往昔因缘本事。善男子尔时上首重告恒伽言。过去有佛号栴檀华至真等正觉。国名栴坛香。彼佛于中成等正觉。国王名宝栴檀。其王有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五之余  复次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宣说诸部法三昧成就教理。  谓先通说一切如来法三昧

  • 卷第六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六世云门澄禅师法嗣绍兴府东山尔密明澓禅师会稽王氏子。薙发开元。服勤於贞白珊者数载。性相二

  • 总目·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总目 卷首 序(广录林之蕃序 内集曹谷序 外集陈管序 最后语道霈序) 卷第一 住福州鼓山涌泉禅寺语录  住泉州开元禅寺语录 卷第二 住杭州真寂禅院语录  住剑州宝善庵语录 卷第三 再住鼓山语录 卷第

  • 柏斋集·何瑭

    诗文集。明何瑭(1474—1543)撰。十一卷,文十卷, 诗一卷。嘉靖己酉(1549)郑王所刻。其论学以格致为 宗,这一思想集中在《送湛若水序》中,谓:“甘泉以存心 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 良知之说,

  • 庄列十论·佚名

    庄列十论,原题「太学教授李元卓著」。李元卓即宋人李士表。《宋史•艺文志》着录作「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全书包括十篇短论,即〈庄周梦蝴蝶论〉、〈庖丁解牛论〉、〈藏舟山与壑泽论

  • 发财秘诀·吴趼人

    又名《黄奴外史》。中篇小说。清末吴趼人撰。十回。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叙广东穷汉区丙,因穷困而到香港卖“料泡”(又称“滴滴冻”)及窑货小人。外国人争相购买,转瞬间变为富翁。又在香港开食杂店,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