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馀,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战胜暴子,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而讲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必见欺。’此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癕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睿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毕沅
  ●卷二十七·赵翼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卷三十·陈均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上·袁枢
  史记集解卷一百五·裴骃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林献堂
  皇甫绩传·魏徵
  杜让能传·刘昫
  花茂传·张廷玉
  左史吕公家传·吕午
  卷一百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阮阅

      《郴江百咏》一卷,宋阮阅撰。阅字闳休,舒城人。赵希弁《读书附志》称其建炎初以中大夫知袁州。其事迹则未详也。所撰有《松菊集》。今佚不传。此《郴江百咏》,则其宣和中知郴州时作也。其诗多入论宗,盖宋代风气如是。

  • 声调谱卷三·赵执信

    ○乐府怨诗行【曹植】明月照髙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思愁妇,悲叹有余哀【一觧】。借问叹者谁,自云荡子妻,夫行踰十载,贱妾常独栖【二觧】。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君作髙山柏,妾为浊水泥【三觧】。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心中

  • 卷352 ·佚名

    苏颂 留台蔡资政见示嘉章且有花时之约忽蒙除代恨阻亲依因抒鄙怀仍依元 清羸躬现疾,出处道还周。 当轴谐人望,谋边缓主忧。 庄环聊造适,伊鼎待烹羞。 见约高斋会,将行尚少留。 苏颂 六月六日访晁美

  • 卷一百八十七 表二十七·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表略

  • 卷十六·黄以周

      哲宗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   1、六月(案:《宋史·本纪》:是月丙申朔。) 乙巳,左正言陈瓘言:“伏见龙图阁待制、新知荆南邢恕,昨者自谓亲闻司马光所说北齐宣训事,谓光等有凶悖之意,遂以其语告於章惇,而光及范祖禹等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八·杨仲良

      哲宗皇帝   差役   元丰八年八月丙子,户部言:『见准朝旨,修完诸路役书。其诸色役人多寡,合行添减,并支酬雇直,重轻未均,并据逐路相度到事理修人。所有免役额钱逐处支用外,自来约宽剩,各不过二分,系是准备,非泛阁入增添役

  • 援江西篇第十·王闿运

    直省分疆,同于一统,而其私财力也甚于列国,利害不相及故也。自张芾、蒋文庆委祸江南,而寇难踵至,或死或困。智者鉴之,则曾国藩治水陆军,以应江忠源,胡林翼竭湖北以事九江、安庆,肫肫乎其忠乎,燀々乎其威也,不求功名,功名固成。然自

  • 卷六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 吴臣 诸葛恪【聂友】 滕胤 孙峻【孙綝华融】 濮阳兴孟仁 丁固 范慎 诸葛恪字元逊大将军瑾长子也少有儁才机辩警速嘲谑如流

  • 世家卷第十四 高丽史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三。○(乙未)十年春正月壬申朔放朝贺。癸酉宴辽横宣使于干德殿。乙亥宴落起复使于干德殿。丙子辽遣观察使高庆顺来贺生辰。戊寅宴辽

  • ·会擒首逆沿途搜捕凯旋赴郡到任摺·丁曰健

    奏为自彰化宝斗街会擒首逆后拔队南下,沿途搜捕;至嘉义县城,督县妥筹善后事宜;并凯旋赴郡到任日期:恭摺驰报,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十二月十三日,派主事周懋琦、参将田如松、绅士军功范义庭等各带兵勇赴宝斗街会剿;

  • 奕赫抵雅尔丁传·宋濂

    奕赫抵雅尔丁,回族人,父亦速马因在元朝官至大都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奕赫抵雅尔丁自幼聪明好学,有过目不忘之才,尤其精通蒙古语言。初为中书省官员,后出任江西行省员外郎,回朝任吏部主事,然不到两月就辞职了。后起用,升刑部

  •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物异考恒雨宋理宗宝庆二年三月久雨 三年七月久雨 绍定五年五月积隂霖霪历夏徂秋 瑞平三年七月霖雨害稼 嘉熙二年七月霖雨不止烈风大

  • 朱子抄释卷一·吕柟

    明 吕柟 撰朱子曰学问是人合理防底事学者须是切己方有所得不理防学问与蚩蚩横目之氓何异【释学只是以人治人不然便是人不如鸟也】凡学字便兼行字意思如讲明义理学也效人做事亦学也【释知行兼进是学】古人为学大率体

  • 书呆子与空想家·孔子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通“悯”,迷罔,无知的样子。殆: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惆,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读解】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

  • 般若无知论第三·僧肇

      夫般若虚玄者。盖是三乘之宗极也。诚真一之无差。然异端之论。纷然久矣。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者。少践大方。研机斯趣。独拔于言象之表。妙契于希夷之境。齐异学于迦夷。扬淳风于东扇。将爰烛殊方而匿籴凉土者。所

  • 箴 新 僧·太虚

    ──十四年四月作──予朝五台过京赴甬,沿途若南京、常州、无锡等,稍事游行,与各地缁素佛子相谈,纷纷议及新僧。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忧虑者。赞成者浅薄,反对者顽陋,而忧虑者之意颇可感,引为箴:一、予之整理僧伽制度论,最重者即

  • 卷六·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六楚雄门人宗煓编历代祖图真赞始祖释迦牟尼佛王宫非不贵爱彼雪岭月可惜烂冬瓜杂此乾矢橛曹山说不如济北何曾别洞水既逆流一翳着不得遥指殿里的笑杀称麻伯引

  • 丁香花·孟森

    《丁香花》,是 “辨伪”之作,欲辨之伪,乃是当时哄传龚自珍与绘贝勒夫人顾春的“婚外恋”。流言即以1839年自珍至北京接眷南下而自己不进京城为借口,说他正因为害怕贝勒报复而不敢进城。孟森将其他有涉暧昧的举证破除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