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亲?”孝王曰:“弗如也。”安国曰:“夫太上、临江亲父子之间,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阳。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其明年,则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馀万骑,入武州塞。

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李息、李广别从代主击其辎重。于是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1乃引兵还。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命尉史为“天王”。塞下传言单于已引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

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擅引兵罢也。恢曰:“始约虏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接,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今单于闻,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禔取辱耳。臣固知还而斩,然得完陛下士三万人。”于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当斩。恢私行千金丞相蚡。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马邑事,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于是恢闻之,乃自杀。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岁馀,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出上谷,破胡茏城。将军李广为匈奴所得,复失之;公孙敖大亡卒:皆当斩,赎为庶人。明年,匈奴大入边,杀辽西太守,及入雁门,所杀略数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击之,出雁门。卫尉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徒安国益东,屯右北平。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壶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为汉相,会遂卒。不然,壶遂之内廉行脩,斯鞠躬君子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柯劭忞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入穴虏名王·蔡东藩
  卷第二百一十四·胡三省
  东汉会要卷四·徐天麟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六百九十八·佚名
  第二十九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七十三·吴任臣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怡峰传·令狐德棻
  寇彦卿传·薛居正
  王都中传·宋濂
  冯保传·张廷玉
  附录·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俨夫·唐圭璋

      俨夫字公望,号桃渚,平阳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第一。淳祐十二年(1252),著作郎兼礼部郎官、兼沂靖惠王府教授,除秘书丞。   西江月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归来。空有落梅香在。   花底三更过雨,酒

  • ◆庄节先生韩性(五云漫稿)·顾嗣立

    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性深于先儒性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每值风日清美

  • 巻二·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二      宋 黄升 辑宋词欧阳永叔名修号六一居士朝中措【送刘原父守扬州】平山栏槛倚晴空楼阁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蝶恋

  • 卷三百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丘丹丘丹苏州嘉兴人诸暨令历尚书郎隐临平山与韦应物鲍防吕渭诸牧守往还存诗十一首忆长安四月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巵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

  • 52.戴叔伦:七言歌行二首·施蜇存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榖。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

  • 卷八 本纪八·赵尔巽

      ◎圣祖本纪三   四十一年壬午春正月壬寅,诏修国子监。丙午,诏系囚经缓决者减一等。以雅尔江阿袭封简亲王。庚戌,上巡幸五台山。   二月庚申,次射虎川。士民请于菩萨顶建万寿亭祝釐。不许。丁卯,上巡视子牙河。  

  •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却说石虎还至中途,遇着燕兵追来。燕将叫作慕容恪,乃是慕容廆的第四子。恪为皝妾高氏所生,高氏无宠,恪亦失爱。及恪年十五,容貌雄毅,谋虑精详,皝始目为奇童,授以孙吴兵法,至是统兵追虎,部下不过二千骑,却击败赵兵十余万人。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正德元年秋七月戊寅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己卯调甘肃西路右参将吴鋐分守庄浪以凉州参将苏泰代鋐庄浪右副总兵把琮代泰以总制都御史杨一清言庄浪要害今副总兵鲁麟已死其子经名位尚轻缓难倚在择分守以抚驭之因

  • 孟珙传·脱脱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金人进犯襄阳,驻扎在围山,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率兵抵御金人。孟珙估计金人一定会窥伺樊城,向孟宗政献计由罗家渡过河,孟宗政采纳。

  •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  宋 卫湜 撰大学第四十二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录属通论河南程氏曰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或问伊川先生

  • 卷二百四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八刑部尚书秦?田撰凶礼三荒礼后汉书顺帝本纪永建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地陷裂甲午诏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嵗以上钱人二千魏书宣武帝本纪延昌二年夏四月

  • 卷十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七      宋 苏辙 撰 荡之什       大雅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 荡之所以为荡由诗有荡簜上帝也毛诗之序以为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则其所以名篇非其诗之意矣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

  • 思玄庸言一卷·桑悦

    海盧桑悅民懌道者四德之總名分之其目有四合之其理則一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蓋以道為大仁義為小而不知道卽仁義也本性無着養於氣質得木則能養仁得金則能養義得火則能養禮得水則能養智得土則能養信五五相參謂之聖人五薄籠

  • 第三十二則 臨濟佛法大意·胡兰成

    第三十二則臨濟佛法大意舉:定上座問臨濟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濟下禪床擒住,與一掌便托開。定佇立。旁僧云:定上座何不禮拜。定方禮拜,忽然大悟。臨濟的佛法是生龍活虎之姿。這擒住,打一掌,便托開,是中國武術的極致。擒住是陽,打

  • 三洞珠囊·王悬河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

  • 马自然金丹口诀·马自然

    内丹学著作。简称《金丹口诀》,宋·马自然撰。为一首七言古诗。自言云游海上,未遇明师,盲修瞎炼六十四年无成,后幸遇刘海蟾,始得金丹口诀。诀谓“玉液还丹人人有”,“本在人身休外觅”,“送在西南坤地上”,“只在泥丸

  • 三国志补注·杭世骏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强记,对经史词章无

  • 月上女经·佚名

    梵名Candrottara^ -da^rika^-paripr!ccha^ 。凡二卷。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印度古代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月上’受记之经过。月上出生未久,忽而如八岁童女,姿容端丽,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