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5年后充国史馆纂修官,仕途坎坷。嘉庆十年(1805)被发戍伊犂,历时3年。晚年先后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在保定主讲莲池书院。除编纂了本书及《西陲总统事略》外,还著有《皇朝藩部要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西域行程记》、《万里行程记》等。本书120卷。卷1—16为表,卷17—120为传。包括清朝前期之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回疆诸部、西藏的重要人物近300人,仿《史记》的记传体例,“先以年月编次,条其归附之前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是作者仿《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皇朝藩部要略》相为表里的姊妹篇。本书翻译检阅了存放于国史馆的大批满文档案资料和满文标注地图。由于资料翔实、考订严谨一直为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也波及国外。苏联蒙古史学家В.Ф.符拉基米尔佐夫(ВЛАДИЦМИРЦОВ)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认为此书“对16—17世纪蒙古情况的研究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全部章节目录

(1)卷首
(2)目录
(3)卷之一
(4)卷之二
(5)卷之三
(6)卷之四
(7)卷之五
(8)卷之六
(9)卷之七
(10)卷之八
(11)卷之九
(12)卷之十
(13)卷之十一
(14)卷之十二
(15)卷之十三
(16)卷之十四
(17)卷之十五
(18)卷之十六
(19)卷之十七
(20)卷之十八
(21)卷之十九
(22)卷之二十
(23)卷之二十一
(24)卷之二十二
(25)卷之二十三
(26)卷之二十四
(27)卷之二十五
(28)卷之二十六
(29)卷之二十七
(30)卷之二十八
(31)卷之二十九
(32)卷之三十
(33)卷之三十一
(34)卷之三十二
(35)卷之三十三
(36)卷之三十四
(37)卷之三十五
(38)卷之三十六
(39)卷之三十七
(40)卷之三十八
(41)卷之三十九
(42)卷之四十
(43)卷之四十一
(44)卷之四十二
(45)卷之四十三
(46)卷之四十四
(47)卷之四十五
(48)卷之四十六
(49)卷之四十七
(50)卷之四十八
(51)卷之四十九
(52)卷之五十
(53)卷之五十一
(54)卷之五十二
(55)卷之五十三
(56)卷之五十四
(57)卷之五十五
(58)卷之五十六
(59)卷之五十七
(60)卷之五十八
(61)卷之五十九
(62)卷之六十
(63)卷之六十一
(64)卷之六十二
(65)卷之六十三
(66)卷之六十四
(67)卷之六十五
(68)卷之六十六
(69)卷之六十七
(70)卷之六十八
(71)卷之六十九
(72)卷之七十
(73)卷之七十一
(74)卷之七十二
(75)卷之七十三
(76)卷之七十四
(77)卷之七十五
(78)卷之七十六
(79)卷之七十七
(80)卷之七十八
(81)卷之七十九
(82)卷之八十
(83)卷之八十一
(84)卷之八十二
(85)卷之八十三
(86)卷之八十四
(87)卷之八十五
(88)卷之八十六
(89)卷之八十七
(90)卷之八十八
(91)卷之八十九
(92)卷之九十
(93)卷之九十一
(94)卷之九十二
(95)卷之九十三
(96)卷之九十四
(97)卷之九十五
(98)卷之九十六
(99)卷之九十七
(100)卷之九十八
(101)卷之九十九
(102)卷之一百
(103)卷之一百一
(104)卷之一百二
(105)卷之一百三
(106)卷之一百四
(107)卷之一百五
(108)卷之一百六
(109)卷之一百七
(110)卷之一百八
(111)卷之一百九
(112)卷之一百十
(113)卷之一百十一
(114)卷之一百十二
(115)卷之一百十三
(116)卷之一百十四
(117)卷之一百十五
(118)卷之一百十六
(119)卷之一百十七
(120)卷之一百十八
(121)卷之一百十九
(122)卷之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
  辽史·脱脱
  列女传·刘向
  啸亭杂录·昭梿
  吴逆始末记·佚名
  壬午功臣爵赏录·都穆
  历代贡举志·冯梦祯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佚名
  闽事纪略·华廷献
  张献忠陷庐州记·余瑞紫
  历代甲子考·黄宗羲
  中华民国宪法·佚名
  宋太宗实录·钱若水
  通制条格·拜住
  太常续考·佚名
  古事记·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曹彦约·唐圭璋

      彦约字简甫,号昌谷,都昌人。生绍兴二十七年(1157)。淳熙八年(1181)进士。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历湖南、江西安抚,迁宝章阁学士,提举崇福宫。绍定元年(1228)卒。有昌谷集,自永乐大典辑出。   满庭芳   寿妻

  • 歴代诗话卷五十二·吴景旭

      庚集下之上  唐诗  行马  韵语阳秋曰李商隐九日诗曽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尊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得再窥盖令狐楚与商隐素厚楚卒子绹位致通

  • 歴代诗话卷三十三·吴景旭

      戊集下之下  汉魏六朝  无絶  困学纪闻曰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古诗为题见于此  呉旦生曰刘越石胡姬年十五沈休文江蓠生幽渚出自晋宋在梁前矣文苑英华辨证云兰泽多芳草诗春兰本无艶初学记作无絶按楚辞春

  • 卷三百七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斋集赵孟坚字子固海盐人宋宗室也寳庆初登进士第入元隐居不仕兄子昻尝往之登堂良久絶不与见既去急呼童取水洗其坐处其为人孤介如此书画亦大有名

  • 名山藏卷之九十五·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宦者杂记◆宦者杂记王振汪直刘瑾(张彩焦芳刘宇曹元附)王振汪直刘瑾(张彩焦芳刘宇曹元附)○王振王振者宣府人初侍英宗东宫及即位掌司礼数以武导上上使阅武于将台振试骑射殿最之所举首辄超

  • 卷之五十一·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三月。甲寅。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张鸣岐等、据电奏审明戕杀前署将军孚琦之凶犯温生才。请旨即行正法等语。温生才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电寄  ○实授张鸣岐为两广总督。现月  ○以留办防疫出力

  • ●平闽纪卷之十三·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告示示沿边各营示营盘并泉州城门禁兵丁赌博示泉州水门示谕伪官兵目示各营汛示谕东豫兵丁示泉州四门示兴化、惠安等处晓谕海岛居民示海澄县出示石码等处严禁私宰耕牛示泉州府示泉城兵民示双门等处示双门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愽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已

  • 陈新甲传·张廷玉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做了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进入朝中当上刑部员外郎,又升为郎中,调任宁前兵备佥事。宁前是山海关外的重地,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四年,大凌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

  • 自序·查继佐

    自序左尹字非人,别号东山钓史。祖籍,系〔周灵〕王九年鲁襄公会吴於查之地。□□□□,伯禽苗裔。初,惠王时积功封□□□□於诸侯曰东安公,即今山东□□□□是也。历汉武帝元鼎中西□□□阳伯,何;历隋工部尚书、唐高祖武〔德中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六职官考【十】武职领侍卫府国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周庐环卫之列统以勲戚大臣视周官虎贲旅

  • 孝至卷第十三·扬雄

    孝,至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父母,子之天地与?无天何生?无地何形?天地裕于万物乎?万物裕于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孝子有祭乎?有齐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齐也

  • 卷二百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四复次善现,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言兵事疏·晁错

    又名“上书言兵事”,西汉晁错任太子家令时,给汉武帝的奏疏。内容以边事为主,兼议政事。晁错认为戍边的关键在于择用良将。在战争中,取胜主要条件是:“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战备方面,主张利用矛盾,破坏其联盟,

  • 酒德颂·刘伶

    晋刘伶撰。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既以脱略形骸见称,更以善饮著名。本篇即表达了为酒所沉醉的“大人先生”藐视一切的气概。在“大人先生”眼中,一切都充满了主观的色彩,而这都源于驾驭外物、追求永恒的精神欲求。在他

  • 兜率龟镜集·弘赞

    凡三卷。清代弘赞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乃汇集有关弥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见闻,及选自经论中相关之传记所成者。本书之编述,旨在收集有关弥勒兜率往生名贤之行谊德业,以作为后世学人之指南。卷上为应化垂迹,卷中记

  • 维摩经抄·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首尾齐全。自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疏释至《见阿閦佛国品第十二》。分序文及释文两部分。在序文中,作者认为大乘可分法相宗、破相宗(指般若空宗)与法性宗。《维摩经》

  • 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所宣扬的药王菩萨信仰,应本自《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讲述药王菩萨本生故事。药王菩萨在过去为了“一切众生”,自念“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遂燃身以供佛。佛说若听闻《药王菩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