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于诸侯。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闚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着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脱脱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脱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卷之三十一·祁韵士
  外集卷十六·宋名臣言行录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五·佚名
  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周作人
  二 东昌坊口·周作人
  李含传·房玄龄
  ●卷三外篇·何孟春
  卷二百十五·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卷103·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戴复古妻·唐圭璋

      戴复古妻,武宁偿知其姓氏。三台词录作金伯华。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

  • ●焚香记目录·王玉峰

    第一齣 统略第二齣 相决第三齣 闺歎第四齣 访姻第五齣 允谐第六齣 设谋第七齣 赴试第八齣 逼嫁第九齣 离间第十齣 盟誓第十一齣 藩篱第十二齣 饯别第十三齣 登程第十四齣 立志第十五齣 看榜第十六齣 

  • 离骚草木疏卷一·吴仁杰

    (宋)吴仁杰 撰荪荃荃不察余之中情兮王逸注荃香草以喻君也恶数指斥尊者人君被服芬香故以香草为喻洪庆善曰荃与荪同庄子得鱼忘荃崔音孙云香草可以饵鱼疏曰荪荃也九歌荪桡荪壁皆一作荃荪不察余之中情荪何为兮愁苦数惟荪之

  • 第二十一歌 小小里横河一条带·刘半农

    小小里横河一条带, 河过边小小里青山一字排。 我牛背上清清楚楚看见山坳里, 竹篱笆里就是她家格小屋两三间。小小里=小小的。 过边=那边=彼岸。 (以上一九二四年作,一九二六年加入)

  • 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十八·赵尔巽

      佟养性孙国瑶 李永芳 石廷柱 马光远弟光辉 李思忠子荫祖荫祖子鈵 金玉和子维城 王一屏 一屏子国光 国光子永誉 孙得功张士彦 士彦子朝璘 金砺   佟养性,辽东人。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氏。有达尔哈齐者,入明边为

  • ●卷十·邵伯温

      文潞公庆历间以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公年未四十,成都风俗喜行乐,公多燕集,有飞语至京师。御史何郯圣从,蜀人,因谒告归,上遣伺察之。圣从将至,潞公亦为之动。张俞少愚者谓公曰:“圣从之来无足念。”少愚因迎见于汉州。同郡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 列传四十·纪昀

    列传唐 【四十】○唐四十房管崔圆苗晋卿裴冕裴遵庆【向枢】吕諲房管崔圆苗晋卿裴冕裴遵庆吕諲△房管房管字次律河南河南人父融武后时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贬死高州管少好学风度沈整以荫补弘文生与吕向

  • 毛胜传·张廷玉

    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朝右丞相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年间归附,后来以参加“靖难”之功升到都指挥同知。他没有儿子,毛胜的父亲安太继承为羽林指挥使,传给儿子济,济没有儿子,毛胜继承他的职位。给济记征北之功时,毛胜进升

  •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丁传靖

    王元之子嘉 言曾孙汾 崔遵度 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即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间讲学。一日太

  •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八经籍考子【杂家下杂纂 杂编】宋张鎡仕学规范四十卷鎡字公甫其先成纪人徙居临安官奉议郎直秘阁卧游録一卷旧题吕祖谦撰祖谦见经类【臣】等谨案是书出陈继儒普秘笈中凡四十五则

  • 史凤宝女士·周诒春

    史凤宝女士 字梧卿。生于江苏昆山。永久通信处。上海西藏路四号。初学于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医学校。任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景海女塾教员。又任上海天足女学校副校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纽约私立学校。习

  • 十三年·佚名

    (丁卯)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六年 二月2月4日○壬子,奉朝賀宋時烈疏論大義,且陳攻斥尹宣擧之狀,仍請待尹拯如初。上賜優批。〈原疏批旨見上。〉禮論以前,時烈所以待賊鐫時何如也?進善之擬,諉之以迫於時議而已,不成說矣。至於責《中

  •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释此愿文大分为二:初题目、二入文。题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发愿”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发,“愿”之一字为能发,“发”字具兼能所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五·通奇

    住華亭船子法忍寺嗣法門人行謐等編示眾通玄。示眾:「大眾,現成公案不用參詳,等閒起坐乃正覺場。汝等諸人還委悉麼?若委悉得,受用無窮。如未委悉,『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示眾。以拄杖卓一卓,云:「者事本自現成,不

  • 日本访书志·杨守敬

    目录书。杨守敬著。清光绪二十三年杨氏邻苏园刊本。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清代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精地理、金石。杨氏自幼嗜书,光绪六年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邀,赴日充随员。一年后黎庶昌继任驻日公使,至光绪十

  • 铁汉·朱贞木

    这桩故事发生当口,正值深秋寒风砭骨之际。有一夜,天上一钩凄清的月色,和满空闪烁的寒星,笼罩着黄土高原上的金台观。观中几个香火道士,大约为了发生那桩流血故事的影响,已逃得一个不剩。观外一对巍然对峙的铁华表上,却挂着许

  • 经学启蒙·陈淳

    宋代陈淳所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人。是朱熹晚年得意门生,性至孝,于书无所不读。陈淳较关心儿童教育,除此书外,还撰有《小学诗礼》。他从儒家经典中,辑出关于人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用三字韵语的形式,编成此书

  • 达摩多罗禅经·佚名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