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国新疆发现梵文残片。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经典内容还是经文编排方面都比前者更有系统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经有受大乘思想影响的痕迹。《长阿含经序》记《杂阿含经》有四分十诵,但现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经文多有重复,似译出后未作系统整理。《大智度论》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说佛所说”、“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道品”、“结集”等四分之说,与现行刻本大体相同,但顺序略异。现代佛学家吕澂依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作《杂阿含刊定记》,调整后的四分十诵次第是:①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有六诵,即五取蕴诵、六处诵、缘起诵、食诵、谛诵、界诵;②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有二诵,即佛弟子所说诵和佛所说诵;③道品分为念住等诵。④结集分有八众诵。

《杂阿含经》全部章节目录

(1)杂阿含经卷第一
(2)杂阿含经卷第二
(3)杂阿含经卷第三
(4)杂阿含经卷第四
(5)杂阿含经卷第五
(6)杂阿含经卷第六
(7)杂阿含经卷第七
(8)杂阿含经卷第八
(9)杂阿含经卷第九
(10)杂阿含经卷第十
(11)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12)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13)杂阿含经卷第十三
(14)杂阿含经卷第十四
(15)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16)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17)杂阿含经卷第十七
(18)杂阿含经卷第十八
(19)杂阿含经卷第十九
(20)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21)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22)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23)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24)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25)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26)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27)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28)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29)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30)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31)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32)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33)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34)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35)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36)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37)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38)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39)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40)杂阿含经卷第四十
(41)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42)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43)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44)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45)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46)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47)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48)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49)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50)杂阿含经卷第五十

猜你喜欢
  别译杂阿含经·佚名
  大乘顶王经·佚名
  佛说八大人觉经·佚名
  顿悟入道要门论·大珠慧海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智旭
  义足经·佚名
  十地经·佚名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善月
  观音义疏记·知礼
  心经随喜·胡兰成
  八大灵塔梵赞·佚名
  金刚錍·湛然
  三宝感应要略录·非浊
  阿育王刻文·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今诗话 七·李颀

      二七一、陈抟赠张咏诗   张忠定少年游华山,谒陈图南,〔遂欲隐华山,谓图南曰:"欲就分先生(华)①山(一)②半住可否?"图南曰:"他人即不可,如公者吾当分半山相奉。然公方有宦职,未可释此,其势如家人张筵,笙歌鼎沸,忽庖中火起,待公救

  • 卷七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李密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以父寛荫为左亲侍宇文述劝令学因谢病读书尝乘一黄牛被以蒲鞯挂汉书一帙於角上一手捉靷一手翻卷越公杨素见而异之语其子玄感倾心结纳及玄感举兵迎密为谋主兵

  •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泰定帝二·宋濂

        ◎泰定帝二   三年春正月丙午朔,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王章,遣使奉方物,贺正旦。播州宣慰使杨燕里不花招谕蛮酋黎平庆等来降。戊申,元江路总管普双叛,命云南行省招捕之。诸王薛彻秃、晃火帖木儿来朝,赐

  •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赵尔巽

      军机大臣年表一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着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

  • 卷四十九·黄以周

      徽宗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1、正月(案:《宋史·本纪》及李〈上直下土〉《十朝纲要》正月系癸酉朔,钱氏《四史朔闰考》同。) 丙申,金国贺正旦使、卢州观察使孛堇高居夔,副使太中大夫、守大理卿杨意见於紫宸殿

  • 卷二十五 前燕录三·崔鸿

    慕容皝下 咸康六年春正月高句骊王钊遣世子来朝初段辽之败也建威将军翰奔于宇文逸豆归自以威名夙振终不保全乃阳狂恣酒被发歌呼归信而不禁以故得周游自任至于山川形便攻战要路莫不练之皝遣商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闰八月乙巳朔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言臣等今早入朝闻昨夜传有吕贵暂留提督织造之旨臣等不胜惊骇夫使织造必须内官或内官织造无累于百姓抚按二臣岂不欲相安无事以明敬共之谊乃刘成在事而袍叚反拖欠挨迟刘成物

  • 二百三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米价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目下大麦俱巳收完,小麦尚望雨水接济,日内若得霖雨,则丰收可必。谨将麦样并三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窃臣钦奉谕旨,饬查逆犯王锡侯妄作《字贯》并违碍书籍

  • 第二十一章 宗敦思想之弥漫【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钱穆

    代表魏晋、南北朝长时期之中国衰落情态者,有一至要之点,为社会宗教思想之弥漫,同时又为异族新宗教之侵入,即印度佛教之盛行於中国是也。一、古代宗教之演变古代的中国人信仰上帝,可说是一种“一神教”。【或说是

  • 食货六六·徐松

    身丁钱题下原批:「起建炎三年,讫开禧三年。」【宋会要】高宗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访闻两浙人户岁出丁盐钱,每丁钱纳钱二百二十七文,后来并令折纳绢一尺、绵一两,已是太重。近年以来,户口减耗,丁盐钱额未尝蠲除,至有一丁认

  •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朱熹

     凡十章。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王,去声。陈代,孟子弟子也。小,谓小节也。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枉尺直寻,犹屈己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者

  • 错币第四·桓宽

    大夫曰:“交币通施,民事不及,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民有饥者,谷有所藏也。智者有百人之功,愚者有不更本之事。人君不调,民有相万之富也。此其所以或储百年之余,或不厌糟糠也。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

  • 法言義疏二·汪荣宝

      或問「進」。曰:「水。」或曰:「為其不捨晝夜與?」曰:「有是哉!滿而後漸者,其水乎?」〔注〕水滿坎而後進,人學博而後仕。或問「鴻漸」。曰:「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漸猶水乎!」〔注〕鴻之不失寒暑,亦猶水之因地制行。「請問木

  • 卷七·袁俊翁

    <经部,四书类,四书疑节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巻七元 袁俊翁 撰孟子一史记谓孟子与其徒自著书韩子又曰孟子殁后其徒记之史记列传谓孟子退自齐梁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书七篇韩子乃谓孟轲之书非轲自着轲既

  • 读诗私记卷三·李先芳

    (明)李先芳 撰○邶墉卫考【卫自顷公首壊王制并邶墉入卫】卫自康叔受封武庚之地与邶墉并为三国后邶墉入于卫故三风皆载卫事大全云緑衣燕燕等诗荘姜自作共姜作柏舟桑中作于卫国而或系邶或系墉泉水载驰竹竿皆作于外国而一

  • 十过·韩非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候,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

  • 法句譬喻经尘垢品第二十六·佚名

    昔有一人无有兄弟。为小儿时父母怜爱。赤心慺慺欲令成就。将诣师友劝之书学。其儿憍蹇永不用心。朝受暮弃初不诵习。如是积年无所知识。父母呼归令治家业。其儿憍诞不念勤力。家道遂穷众事妨废。其儿放纵无所顾录。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