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八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比丘。我说心正解脱。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说。

(一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眼当正思惟.观察无常。所以者何。于眼正思惟.观察无常故。于眼欲贪断。欲贪断故。我说心正解脱。耳.鼻.舌.身.意。正思惟.观察故。欲贪断。欲贪断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比丘。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眼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正尽苦。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诸比丘。于眼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正尽苦。于耳.鼻.舌.身.意。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正尽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眼若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耳.鼻.舌.身.意。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诸比丘。于色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于耳.鼻.舌.身.意。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眼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正尽苦。于耳.鼻.舌.身.意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正尽苦。诸比丘。若于眼色离欲。心解脱者。彼堪任正尽苦。于耳.鼻.舌.身.意离欲。心解脱者。堪任正尽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眼.色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于耳.鼻.舌.身.意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诸比丘。若于眼.色离欲。心解脱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于耳.鼻.舌.身.意离欲。心解脱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眼生喜者。则于苦生喜。若于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于苦。于耳.鼻.舌.身.意生喜者。则于苦生喜。于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于苦。

诸比丘。若于眼不生喜者。则于苦不生喜。于苦不生喜者。我说彼解脱于苦。于耳.鼻.舌.身.意不生喜者。则于苦不生喜。于苦不生喜者。我说彼解脱于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若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于彼生厌。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经。如是苦.空.无我。亦如是说。

(一九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云何一切。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如是耳.鼻.舌.身.意识。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解脱。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解脱。我说彼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说一切无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一切虚业法.一切破坏法.一切生法.一切老法.一切病法.一切死法.一切愁忧法.一切烦恼法.一切集法.一切灭法.一切知法.一切识法.一切断法.一切觉法.一切作证.一切魔.一切魔势.一切魔器.一切然.一切炽然.一切烧。皆如上二经广说。

(一九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阇尸利沙支提。与千比丘俱。皆是旧萦发婆罗门。

尔时。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

神足示现者。世尊随其所应。而示现入禅定正受。陵虚至东方。作四威仪。行.住.坐.卧。入火三昧。出种种火光。青.黄.赤.白.红.颇梨色。水火俱现.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圆四方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作种种神变已。于众中坐。是名神足示现。

他心示现者。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识。彼应作如是念.不应作如是念.彼应作如是舍.彼应作如是身证住。是名他心示现。

教诫示现者。如世尊说。诸比丘。一切烧然。云何一切烧然。谓眼烧然。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如是耳.鼻.舌.身.意烧然。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以何烧然。贪火烧然.恚火烧然.痴火烧然。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火烧然。

尔时。千比丘闻佛所说。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内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善哉。罗睺罗。能问如来甚深之义。

佛告罗睺罗。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罗睺罗。作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罗睺罗。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者。罗睺罗。是名断爱浊见。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亦如上说。

(一九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云何知.云何见。于此识身及外一切相。无有我.我所.我慢使系著。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当为汝说。诸所有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正观。罗睺罗。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罗睺罗。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罗睺罗。如是比丘越于二。离诸相。寂灭解脱。罗睺罗。如是比丘断诸爱欲。转去诸结。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入。如是外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广说。

(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已。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持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以授人五受阴未。

罗睺罗白佛。未也。世尊。

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五受阴。

尔时。罗睺罗受佛教已。于异时为人演说五受阴。说已。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说五受阴。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为人说六入处未。

罗睺罗白佛。未也。世尊。

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六入处。

尔时。罗睺罗于异时为人演说六入处。说六入处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为人演说六入处。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问罗睺罗言。汝已为人说尼陀那法未。

罗睺罗白佛言。未也。世尊。

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尼陀那法。

尔时。罗睺罗于异时为人广说尼陀那法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复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未熟。广说乃至告罗睺罗言。汝当于上所说诸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

尔时。罗睺罗受佛教敕。如上所闻法.所说法思惟称量。观察其义。作是念。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尔时。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于如上所闻法.所说法独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其义。知此诸法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

尔时。世尊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罗睺罗言。罗睺罗。一切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如上无常广说。

尔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尔时。罗睺罗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纯修梵行。乃至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次第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当正观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当观无常。耳.鼻.舌.身.意当观无常。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尽有漏。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比丘所说经。若差别者。云何知.云何见次第尽一切结。断一切缚.断一切使.断一切上烦恼.断一切结.断诸流.断诸轭.断诸取.断诸触.断诸盖.断诸缠.断诸垢.断诸爱.断诸意.断邪见生正见.断无明生明。比丘。如是观眼无常。乃至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无明断。明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欢喜已。作礼而去。

(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欢喜已。作礼而去。

(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能断一法者。则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演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有异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无明。离欲明生。

佛告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无明。离欲明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于眼当如实知.如实见。若眼.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如实见。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彼如实知.如实见已。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厌已不乐。不乐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说一切优陀那偈已。告尊者阿难。眼无常.苦.变易.异分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苦.变易.异分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得解脱。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彼亦解脱。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城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于何如实知显现。于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此诸法无常有为。亦如是如实知显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量三摩提。精勤系念。所以者何。修无量三摩提。精勤系念已。则如实显现。于何如实显现。于眼如实显现。如是广说。乃至此诸法无常有为。此如实显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眼无常。况现在眼。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眼。不欣未来眼。于现在眼厌.不乐.离欲.向厌。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苦.空.无我。亦如是说。

如内入处四经。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四经.内外入处四经。亦如是说。

(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触入处。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沙门.婆罗门于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去我法.律远。如虚空与地。

时。有异比丘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我具足如实知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

佛告比丘。我今问汝。汝随问答我。比丘。汝见眼触入处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此眼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脱。是名初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法永不复起。所谓眼识及色。汝见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以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谓意识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莫乐莫苦。所以者何。有六触入处地狱。众生生彼地狱中者。眼所见不可爱色.不见可爱色。见不可念色.不见可念色。见不善色.不见善色。以是因缘故。一向受忧苦。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见不可爱.不见可爱。见不可念.不见可念。见不善法.不见善法。以是因缘故。长受忧苦。

诸比丘。有六触入处。其有众生生彼处者。眼见可爱.不见不可爱。见可念色.非不可念色。见善色.非不善色。以是因缘故。一向长受喜乐。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所识法。可爱非不可爱.可念非不可念.见善非不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禅思思惟。自心多向何处观察。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我观多逐过去五欲心已。极生方便。精勤自护。不复令随过去五欲功德。

我以是精勤自护故。渐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诸比丘亦复多逐过去五欲功德。现在.未来亦复微少。汝今亦当以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故。增加自护。亦当不久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所以者何。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故。比丘。于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

佛说当觉六入处。言已。入室坐禅。时。有众多比丘。世尊去后。作此论议。世尊为我等略说法要。不广分别。而入室坐禅。世尊说言。当觉六入处。若彼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我等今日于世尊略说法中犹故不解。今此众中。谁有慧力。能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广为我等演说其义。

复作是念。唯有尊者阿难。常侍世尊。常为大师之所赞叹。聪慧梵行。唯有尊者阿难堪能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演说其义。我等今日皆共往诣尊者阿难所。问其要义。如阿难所说。悉当奉持。

尔时。众多比丘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白尊者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为我等略说法要。如上所说。具问阿难。当为我等广说其义。

尊者阿难语诸比丘。谛听。善思。于世尊略说法中。当为汝等广说其义。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入处。有余当说故。言眼处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入处灭。法想则离。世尊略说此法已。入室坐禅。我今已为汝等分别说义。

尊者阿难说此义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为一切比丘说不放逸行。亦非不为一切比丘说不放逸行。

不向何等像类比丘说不放逸行。若比丘得阿罗汉。尽诸有漏。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正解脱。如是像类比丘。我不为说不放逸行。所以者何。彼诸比丘已作不放逸故。不复堪能作放逸事。我今见彼诸尊者得不放逸果。是故不为彼说不放逸行。

为何等像类比丘说不放逸行。若诸比丘在学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隐。向涅槃住。如是像类比丘。我为其说不放逸行。所以者何。以彼比丘习学诸根。心乐随顺资生之具。亲近善友。不久当得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所以者何。彼眼识所可爱乐.染著之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不赞叹.不染.不系著住。以不喜.不赞叹.不染.不著住故。专精胜进。身心止息。心安极住不忘。常定一心。无量法喜。但逮得第一三昧正受。终不退灭随于眼色。于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等演说二法。谛听。善思。何等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若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是非二者。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彼自以意说二法者。但有言说。闻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缘触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种贪欲身触.种嗔恚身触.种戒取身触.种我见身触。亦种殖增长诸恶不善法。如是纯大苦集皆从集生。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说如上。

复次。眼缘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于此诸受集.灭.味.患.离如是知。如是知已。不种贪欲身触.不种嗔恚身触.不种戒取身触.不种我见身触.不种诸恶不善法。如是诸恶不善法灭。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眼.色因缘生眼识。彼无常.有为.心缘生。色若眼.识。无常.有为.心缘生。此三法和合触。触已受。受已思。思已想。此等诸法无常.有为.心缘生。所谓触.想.思。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

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云何灭炽然。云何不待时。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见。云何缘自觉。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色已。觉知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富留那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深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身.口.意业。如是贪.恚.痴.老.病.死。亦如是说。如五根三经.六根三经。亦如是说。

(二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海大小水耳。眼是人大海。彼色为涛波。若能堪色涛波者。得度眼大海竟。于涛波回澓诸水.恶虫.罗刹女鬼。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声.香.味.触.法为涛波。若堪忍彼法涛波。得度于意海竟。于涛波回澓恶虫.罗刹女鬼。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大海巨涛波恶虫罗刹怖

难度而能度集离永无余

能断一切苦不复受余有

永之般涅槃不复还放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苦集道迹.苦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苦集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集道迹。

云何苦灭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苦灭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涅槃道迹。云何为涅槃道迹。谓观察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涅槃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似趣涅槃道迹。云何为似趣涅槃道迹。观察眼非我。若色.眼识.眼触因缘生受。若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观察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似趣涅槃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趣一切取道迹。云何为趣一切取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所取故。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取所取故。是名趣一切取道迹。

云何断一切取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如是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知一切知法.一切识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一切知法.一切识法。诸比丘。眼是知法.识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是知法.识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说一法不知.不识而得究竟苦边。云何不说一法不知.不识而得究竟苦边。谓不说于眼不知.不识而得究竟苦边。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亦复不说。不知不见而得究竟苦边。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欲法应当断。云何一切欲法应当断。谓眼是一切欲法应当断。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欲法应当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说一法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云何不说一法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谓不说眼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不说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断一切计。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不计。谓不计我见色。不计眼我所。不计相属。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不计乐我.我所。不计乐.相乐。不计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如是不计者。于诸世间常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上所说。眼等不计。一切事不计亦如是。

(二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计者是病。计者是痈。计者是刺。如来以不计住故。离病.离痈.离刺。

是故。比丘欲求不计住。离病.离痈.离刺者。彼比丘莫计眼我.我所。莫计眼相属。莫计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莫计是我.我所.相在。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比丘。如是不计者。则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眼等所说。余一一事亦如是。

(二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增长法.灭法。云何增长法。谓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是名增长法。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增长法。

云何灭法。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损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增长.损减。如是起法.处变易法.集法.灭法。亦如上说。

(二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云何有漏法。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世俗者。是名有漏法。

云何无漏法。谓出世间意。若法.若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八

猜你喜欢
  贤愚经卷第五·佚名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十·法藏
  宗镜录卷第九十九·延寿
  卷十九·佚名
  印度之佛教理论与实际之调合·梁启超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卷二·佚名
  兜率龟镜集目录·弘赞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佚名
  与过圣严居士书(三通)·太虚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一·慧思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卷·李通玄
  卷第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古今体一百十首【庚辰二】上元前二日万夀山赐亲藩及诸囬部宴诗以纪事万寿山光隔岁看初韶行庆驻鸣銮朱琴仪凤调伶史翠釜供羊出大官诗孰蔡襄咏嘉佑节同景德宴蒲端何期戎索兹开拓敬保金瓯永乂

  • 新倩籍·徐祯卿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多所博通。不为章句,属文务精思,气最峭厉。尝负凌轶之志,庶几贤豪之踪,侥仰顾眄,莫能触怀。家赀微羡,而餍习优汰,不能自裁,曰以单瘠,跼然处困,衔杯对友。引镜自窥辄悲,以华盛时荣,名不立,俟河

  • 卷十三·沈德符

      ○礼部【国初荫叙】洪武中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礼部官,议荫叙之法凡五。其一曰:用荫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残废,则嫡长之子孙,以逮曾玄,无则嫡长之同母弟,以逮曾玄;又无则继室及诸妾所生者;又无则傍荫其亲兄弟子孙;又无则傍荫其伯

  • 第一九一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一四○六—一·佚名

    新竹县户粮总书朱明等,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禀请知县寻款济置案下户粮税总书朱明、吕洲,禀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甚巨,现岁暮在即,完欠难移,恳恩逾格,寻款济置,以均苦乐事。缘自三月,蒙宪谕,饬派书随办保甲,并

  • 一二七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七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脱脱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氵名州人,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当初,哲宗成人后,宣仁高太后遍选官宦世家女儿百余人入宫。皇后年十六岁,宣仁高太后及钦圣向太后都喜爱她,教给她女仪。元..七年(1092),谕令宰相“

  • 杜本、张枢传·宋濂

    杜本字伯原,祖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杜本博学能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得到他递交的建议书《救荒策》,很赏识他的见解。及忽剌..进京任御史大夫,便向武宗力荐杜本。杜本被武宗召至京师。但不久,便回武

  • 一零一、韩始称王考·钱穆

    《史记 秦本纪》:“惠文君四年,齐、魏为王。(《索隐》云:“齐威王、魏惠王”是也。《年表》作齐宣王,误。)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梁氏《志疑》云:“魏惠称王在惠文四年,此《纪》已书之

  •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钱穆

    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在战国、秦、汉年间彻底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地位,几乎已成为变相的封建了。 一、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东汉士族地位的获得,本由当时的察举制度。三

  • 卷四 墬形训·刘安

    墬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

  • 卷下·王诩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

  • 近思录集注卷六·江永

    【朱子曰此卷齐家之道】伊川先生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学文非为己之学也【永按不修其职而学文虽诗书六艺犹为务外为人况习为浮华妍巧之词乎经解】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也未尝以曽子之孝为有余也葢子之身所能

  • 洪范明义卷下之下·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庶徴章第十八庶徴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徴曰肃时雨若曰又时旸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徴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

  •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等空於诸法无所作。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为众生作四恩耶。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空者亦无有作亦无不作。若众生知空者无有如来及佛境界。不动於空度诸吾我有四大相。

  •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太虚

    ──十八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讲──“学僧”、是指现时已受佛教教育的一班僧伽而言的;其范围限于中国,故名中国学僧。今中国的教育与实际生活不合宜,已经识者道破。原因是以前中国所有的教育制度,太偏于阶级观念:教育的出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五·佚名

      南无无畏世界普胜如来 南无十方名称世界智称如来 南无地世界山王如来 南无地功德世界波头摩轮境界胜王如来 南无然灯轮世界善住如来 南无普庄严世界大庄严佛境界如来 南无倚世界作一切功德如来 南无欢喜世

  • 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总摽纲要分第一  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萨。为显大乘体大故说。谓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一者所知依殊胜殊胜语。二者所知相殊胜

  • 袋鼠·劳伦斯

    主要讲的是作为诗人和作家的萨梭默斯与妻子哈里埃特从英国本土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所经历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他们结识了退伍军人俱乐部的袋鼠、杰瑞、杰兹,以及社会主义者斯特劳瑟斯。萨梭默斯的魅力和思想征服了他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