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六四○)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此摩偷罗国。将来世当有商人子。名曰掘多。掘多有子。名优波掘多。我灭度后百岁。当作佛事。于教授师中最为第一。阿难。汝遥见彼青色丛林不。

阿难白佛。唯然。已见。世尊。

阿难。是处名为优留曼茶山。如来灭后百岁。此山当有那吒跋置迦阿兰若处。此处随顺寂默最为第一。

尔时。世尊作是念。我若以教法付嘱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嘱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间人民则无有受法者。我今当以正法付嘱人.天。诸天.世人共摄受法者。我之教法则千岁不动。尔时。世尊起世俗心。

时。天帝释及四大天王知佛心念。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天帝释及四大天王。如来不久当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我般涅槃后。汝等当护持正法。

尔时世尊复告东方天王。汝当于东方护持正法。次告南方.西方.北方天王。汝当于北方护持正法。过千岁后。我教法灭时。当有非法出于世间。十善悉坏。阎浮提中。恶风暴起。水雨不时。世多饥馑。雨则灾雹。江河消灭。华果不成。人无光泽。虫村鬼村悉皆磨灭。饮食失味。珍宝沉没。人民服食粗涩草木。

时。有释迦王.耶槃那王.钵罗婆王.兜沙罗王。众多眷属。如来顶骨.佛牙.佛钵安置东方。西方有王。名钵罗婆。百千眷属。破坏塔寺。杀害比丘。北方有王。名耶槃那。百千眷属。破坏塔寺。杀害比丘。南方有王。名释迦。百千眷属。破坏塔寺。杀害比丘。东方有王。名兜沙罗。百千眷属。破坏塔寺。杀害比丘。四方尽乱。诸比丘来集中国。

时。拘睒弥国有王。名摩因陀罗西那。其王生子。手似血涂。身似甲胄。有大勇力。其生之日。五百大臣生五百子。皆类王子。血手胄身。

时。拘睒弥国。一日雨血。拘睒弥王见此恶相。即大恐怖。请问相师。相师白王。王今生子。当王阎浮提。多杀害人。生子七日。字曰难当。年渐长大。时。四恶王从四方来杀人民。摩因陀罗西那王闻则恐怖。

时。有天神告言。大王且立难当为王。足能降伏彼四恶王。时。摩因陀罗西那王受天神教。即舍位与子。以髻中明珠冠其子首。集诸大臣。香水灌顶。召五百大臣同日生子。身被甲胄。从王出征。与四恶王大众战。胜。杀害都尽。王阎浮提。治在拘睒弥鞞国。

尔时。世尊告四大天王。巴连弗国。于彼国当有婆罗门。名曰阿耆尼达多。通达比陀经论。彼婆罗门当纳妻。彼时。中阴众生当来与其作子。入母胎中时。彼母欲与人论议。彼婆罗门即问诸相师。相师答云。是胎中众生当了达一切论。故令母生如是论议之心。欲将人论议。如是日月满足。出生母胎。以为童子。了达一切经论。恒以经论教授五百婆罗门子。及余诸论教授余人。以医方教医方者。如是有众多弟子。有众多弟子故。名曰弟子。次当从父母求出家学道。乃至父母听其出家。彼即于我法中出家学道。通达三藏。善能说法。辩才巧妙。言语谈说。摄多眷属。

又复。世尊告四大天王。即此巴连弗邑国中。当有大商主。名曰须陀那。中阴众生来入母胎。彼众生入母胎时。令母质直柔和。无诸邪想。诸根寂静。

时。彼商主即问相师。相师答曰。胎中众生极为良善。故令母如是。乃至诸根寂静。至月满足。便生童子。名曰修罗他。年纪渐长。乃至启白父母。求出家学道。父母即听。于我法中出家学道。勤行精进。修习道业。便得漏尽。证阿罗汉果。然寡闻.少欲.知足及少知。旧居在山薮林间。山名揵陀摩罗。

时。彼圣人恒来为难当王说法。彼父王当无常。无常之日。难当见父过世。两手抱父尸。悲号啼哭。忧恼伤心。时。彼三藏将多眷属来诣王所。为王说法。王闻法已。忧恼即止。于佛法中生大敬信。而发声唱言。自今以后。我施诸比丘无恐畏。适意为乐。而问比丘。前四恶王毁灭佛法有几年岁。诸比丘答云。经十二年。王心念口言。作师子吼。我当十二年中。当供养五众。乃至办诸供具。即便行施。行施之日。天当降香泽之雨。遍阎浮提。一切实种皆得增长。诸方人众皆持供养。来诣拘睒弥国。供养众僧。

时。诸比丘大得供养。诸比丘辈食人信施。而不读诵经书。不萨阇为人受经。戏论过日。眠卧终夜。贪著利养。好自严饰。身著妙服。离诸出要.寂静.出家.三菩提乐。形类比丘。离沙门功德。是法中之大贼。助作末世坏正法幢。建恶魔幢。灭正法炬。然烦恼火。坏正法鼓。毁正法轮。消正法海。坏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

时。彼天.龙.鬼神.夜叉.乾闼婆等。于诸比丘所生恶意。毁訾诸比丘。厌恶.远离。不复相亲。异口同音。呜呼。如是恶比丘。不应于如来法中。而说偈言。

非吉行恶行行诸邪见法

此诸愚痴人打坏正法山

行诸恶戒法弃诸如法行

舍诸胜妙法拔除今佛法

不信不调伏乐行诸恶行

谄伪诳世间打破牟尼法

毁形习诸恶凶暴及千行

依法诳世人忿恨自贡高

贪著求名利无恶业不备

如佛所说法法没有是相

今者悉已见智者所轻贱

此法今出已牟尼正法海

不久当枯竭正法今少在

恶人复来灭毁坏我正法

时。彼诸天.龙.神等皆生不欢喜心。不复当护诸比丘。而同声唱言。佛法却后七日灭尽。号啕悲泣。共相谓言。至比丘说戒日。共相斗诤。如来正法于中而灭。如是诸天悲恼啼泣。

时。拘睒弥城中有五百优婆塞。闻诸天之言。共诣诸比丘众中。谏诸比丘斗诤。而说偈言。

呜呼苦剧岁愍念群生生

其法今便灭释师子王法

恶轮坏法轮如是尽金刚

乃能不即坏安隐时已灭

危险法已起明智人已过

今见如是相当知不复久

牟尼法断灭世间无复明

离垢寂灭口牟尼日今没

世人失伏藏善恶无差别

善恶无差已谁能得正觉

法灯今在世及时行诸善

无量诸福田此法今当灭

是故我等辈知财不坚牢

及时取坚实

至十五日说戒时。法当没。今日五百优婆塞。一日之中。造五百佛塔。时。诸优婆塞各有余务。不复来往众僧众中。

尔时。住揵陀摩罗山修罗他阿罗汉观阎浮提。今日何处有众僧说戒。见有拘睒弥国如来弟子说戒为布萨。即诣拘睒弥。

时。彼僧众乃有百千人。中唯有一阿罗汉。名曰修罗他。又复有一三藏。名曰弟子。此是如来最后大众集。尔时。维那行沙罗筹。白三藏上座言。众僧已集。有百千人。今为说波罗提木叉。时。彼上座答言。阎浮提如来弟子皆来集此。数有百千。如是众中。我为上首。了达三藏。尚不学戒律。况复余者而有所学。今当为谁而说戒律。而说偈言。

今是十五日夜静月清明

如是诸比丘今集听说戒

一切阎浮提众僧最后集

我是众中上不学戒律法

况复余僧众而有所学习

何能牟尼法释迦师子王

彼戒谁有持是人乃能说

尔时。彼阿罗汉修罗他立上座前。合掌白上座言。上座。但说波罗提木叉。如佛在世时。舍利弗.目揵连等大比丘众所学法。我今已悉学。如来虽灭度。于今已千岁。彼所制律仪。我悉已备足。而说偈言。

上座听我说我名修罗他

漏尽阿罗汉僧中师子吼

牟尼真弟子信佛诸鬼神

闻彼圣所说悲哀泣流泪

低头念法灭从今去已后

无有说法者毗尼别解脱

不复在于世法桥今已坏

法水不复流法海已枯竭

法山已崩颓法会从今绝

法幢不复见法足不复行

律仪戒永没法灯不复照

法轮不复转闭塞甘露门

法师不在世善人说妙道

众生不识善不异于野兽

尔时。佛母摩诃摩耶夫人天上来下。诣诸众僧所。号啕啼泣。呜呼。苦哉。是我之子经历阿僧祇劫。修诸苦行。不顾劳体。积德成佛。今者忽然消灭。而说偈言。

我是佛亲母我子积苦行

经历无数劫究竟成真道

悲泣不自胜今法忽磨灭

呜呼智慧人尔今何所在

持法舍诤讼从佛口所生

诸王无上尊真实佛弟子

头陀修妙行宿止林薮间

如是真佛子今为何所在

今者于世间无有诸威德

旷野山林间诸神寂无言

施戒愍群生信戒自庄严

忍辱质直行观察诸善恶

如是诸胜法今忽都已尽

尔时。彼上座弟子作是念言。彼修罗他比丘自言。如来所制戒律。我悉备持。尔时。上座有弟子。名曰安伽陀。起不忍之心。极生忿恨。从座起。骂辱彼圣。汝是下座比丘。愚痴无智。而毁辱我和上。即持利刀。杀彼圣人。而说偈言。

我名安伽陀失沙之弟子

利剑杀汝身自谓我有德

尔时。有一鬼名曰大提木佉。作是念言。世间唯有此一阿罗汉。而为恶比丘弟子所害。执持金刚利杵。杵头火然。以此打破彼头。即便命终。而说偈言。

我是恶鬼神名大提木佉

以此金刚杵破汝头七分

尔时。阿罗汉弟子见彼弟子杀害其师。忿恨不忍。即杀三藏。尔时。诸天.世人悲哀啼泣。呜呼。苦哉。如来正法今便都尽。寻即此大地六种震动。无量众生号啕啼泣。极为愁恼。呜呼。今日正法不复现世。作是语已。各各离散。

尔时。拘睒弥国五百优婆塞闻已。往诣寺中。举手拍头。高声大哭。呜呼。如来愍念世间。济诸群生。无有巨细。谁当为我说法义。今者。人.天解脱不复可得。众生今日犹在闇瞑。无有引导。长习诸恶。以此为欢。如诸野兽。不闻牟尼妙法。身坏命终。堕在三涂。譬如流星。世人从今已后。无复念慧.寂静.三昧.十力妙法。

尔时。拘睒弥王闻诸比丘杀真人阿罗汉及三藏法师。心生悲恼。惋慨而坐。尔时。诸邪见辈诤竞打破塔庙。及害比丘。从是佛法索然顿灭。

尔时。世尊语释提桓因。四大天王。诸天.世人于我灭度之后。法尽之相。如上所说。是故汝等。今者不可不以勤力加于精进。护持正法。久令在世。

尔时。诸天.世人闻佛所说。各各悲颜。以手挥泪。顶礼佛足。各自退去。

(六四一)

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

阿育王于如来法中得大敬信。时。王问诸比丘言。谁于如来法中行大布施。

诸比丘白王言。给孤独长者最行大施。

王复问曰。彼施几许宝物。

比丘答曰。以亿千金。

王闻已。如是思惟。彼长者尚能舍亿千金。我今为王。何缘复以亿千金施。当以亿百千金施。

时。王起八万四千佛塔。于彼诸塔中复施百千金。复作五岁大会。会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于彼僧众中。第一分是阿罗汉。第二分是学人。第三分是真实凡夫。除私库藏。此阎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施与圣僧。四十亿金还复赎取。如是计挍。用九十六亿千金。乃至王得重病时。王自知命欲终尽。

时。有大臣名罗陀崛多。时。王宿命是施佛土时同伴小儿。时。彼大臣罗陀崛多见王重病。命垂欲尽。稽首以偈问王。

颜貌常鲜泽百千婇女绕

譬如诸莲华蜜蜂当聚集

今睹圣王颜无有诸鲜泽

王即以偈答。

我今无所忧失财及王位

此身及余亲及诸种种宝

我今所愁者不复睹贤圣

四事以供养我今唯念此

颜色有变异心意无所宁

又复。我常所愿。欲以满亿百千金作功德。今愿不得满足。便就后世时。计挍前后所施金银珍宝。唯减四亿未满。王即办诸珍宝。送与鸡雀寺中。

法益之子。名三波提。为太子诸臣等。启太子言。大王将终不久。今以此珍宝送与寺舍中。今库藏财宝已竭。诸王法以物为尊。太子今宜断之。勿使大王用尽也。时。太子即敕典藏者。勿复出与大王用之。

时。大王自知索诸物不复能得。所食金器送与寺中。时。太子令断金器。给以银器。王食已。复送与寺中。又断银器。给以铜器。王亦以此送与寺中。又断铜器。给以瓦器。

时。大王手中有半阿摩勒果。悲泪告诸大臣。今谁为地主。

时。诸臣启白大王。王为地主。

时。王即说偈答曰。

汝等护我心何假虚妄语

我今坐王位不复得自在

阿摩勒半果今在于我手

此即是我物于是得自由

呜呼尊富贵可厌可弃舍

先领阎浮提今一旦贫至

如恒河驶流一逝而不返

富贵亦复然逝者不复还

又复。如佛偈所说。

凡盛必有衰以衰为究竟

如来神口说真实无有异

先时所教令速疾无有阂

今有所求索无复从我教

如风阂于山如水阂于岸

我今所教令于今已永绝

将从无量众击鼓吹贝螺

常作诸伎乐受诸五欲乐

婇女数百众日夜自娱乐

今者都永尽如树无花实

颜貌转枯尽色力亦复然

如花转萎悴我今亦复尔

时。阿育王呼侍者言。汝今忆我恩养。汝持此半阿摩勒果送鸡雀寺中。作我意。礼拜诸比丘僧足。白言。阿育王问讯诸大圣众。我是阿育王。领此阎浮提。阎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顿尽。无有财宝布施众僧。于一切财而不得自在。今唯此半阿摩勒果。我得自由。此是最后布施檀波罗蜜。哀愍我故。纳受此施。令我得供养僧福。而说偈言。

半阿摩勒果是我之所有

于我得自在今舍于大众

缘心在于圣更无济我者

怜愍于我故纳受阿摩勒

为我食此施因是福无量

世世受妙乐用之无有尽

时。彼使者受王敕已。即持此半阿摩勒果。至鸡雀寺中。至上座前。五体著地作礼。长跪合掌。向上座而说偈曰。

领于阎浮提一伞系一鼓

游行无所碍如日照于世

业行报已至在世不复久

无有王威德如日云所翳

号曰阿育王稽首礼僧足

送此布施物谓半阿摩勒

愿求来世福哀愍彼王故

圣众愍彼故受是半果施

时。彼上座告诸大众。谁闻是语而不厌世间。我等闻是事。不可不生厌离。如佛经所说。见他衰事。应生厌离。若有识类众生者。闻是事岂得不舍世间。而说偈曰。

人王世中最阿育孔雀姓

阎浮提自在阿摩勒为主

太子及诸臣共夺大王施

送半阿摩勒降伏憍财者

使彼生厌心愚夫不识施

因果受妙乐示送半摩勒

时。彼上座作是念言。云何令此半阿摩勒。一切众僧得其分食。即教令研磨。著石榴羹中。行已。众僧一切皆得周遍。

时。王复问傍臣曰。谁是阎浮提王。

臣启王言。大王是也。

时。王从卧起而坐。顾望四方。合掌作礼。念诸佛德。心念口言。我今复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随意用之。而说偈曰。

今此阎浮提多有珍宝饰

施与良福田果报自然得

以此施功德不求天帝释

梵王及人主世界诸妙乐

如是等果报我悉不用受

以是施功德疾得成佛道

为世所尊仰成得一切智

世间作善友导师最第一

时。王以此语尽书纸上。而封缄之。以齿印印之。作如是事毕。便即就尽。

尔时。太子及诸臣.宫人.婇女.国界人民。兴种种供养葬送。如王之法而阇维之。

尔时。诸臣欲立太子绍王位。中有一大臣。名曰阿[少/(兔-、)]罗陀。语诸臣曰。不得立太子为王。所以者何。大王阿育在时。本誓愿满十万亿金作诸功德。唯减四亿。不满十万。以是故。今舍阎浮提施与三宝。欲令满足。今是大地属于三宝。云何而立为王。

时。诸臣闻已。即送四亿诸金。送与寺中。即便立法益之子为王。名三波提。次复太子。名毗梨诃波低。为绍王位。毗梨诃波低太子。名曰毗梨诃西那。次绍王位。毗梨诃西那太子。名曰沸沙须摩。次绍王位。沸沙须摩太子。名曰沸沙蜜多罗。次绍王位。

时。沸沙蜜多罗问诸臣曰。我当作何等事。令我名德久存于世。

时。贤善诸臣信乐三宝者。启王言。阿育大王是王之前种姓。彼王在世。造立八万四千如来塔。复兴种种供养。此之名德。相传至今。王欲求此名者。当造立八万四千塔。及诸供养。

王言。大王阿育有大威德。能办此事。我不能作。更思余事。

中有恶臣。不信向者。启王言。世间二种法传世不灭。一者作善。二者作恶。大王阿育作诸善行。王今当行恶行。打坏八万四千塔。

时。王用佞臣语。即兴四兵众。往诣寺舍。坏诸塔寺。王先往鸡雀寺中。寺门前有石师子。即作师子吼。王闻之即大惊怖。非生兽之类。而能吼鸣。还入城中。如是再三。欲坏彼寺。

时。王呼诸比丘来。问诸比丘。使我坏塔为善。坏僧房为善。

比丘答曰。二不应行。王其欲坏者。宁坏僧房。勿坏佛塔。

时。王杀害比丘。及坏塔寺。如是渐渐至婆伽罗国。又复唱令。若有人能得沙门释子头来者。赏之千金。

尔时。彼国中有一阿罗汉。化作众多比丘头。与诸百姓。令送至于王所。令王库藏财宝竭尽。时。彼王闻阿罗汉作如是事。倍复嗔恚。欲杀彼阿罗汉。

时。彼罗汉入灭尽正受。王作无量方便。杀彼圣人。终不能得。入灭尽三昧力故。不伤其体。如是渐进至佛塔门边。

彼所塔中。有一鬼神。止住其中。守护佛塔。名曰牙齿。彼鬼神作是念。我是佛弟子。受持禁戒。不杀害众生。我今不能杀害于王。又复作念。有一神名曰为虫。行诸恶行。凶暴勇健。求索我女。我不与之。今者为护正法故。当嫁与彼。令其守护佛法。即呼彼神语言。我今嫁女与汝。然共立约誓。汝要当降伏此王。勿使兴诸恶行。坏灭正法。

时。王所有一大鬼神。名曰乌茶。威德具足。故彼神不奈王何。时。牙齿神作方便。今日王威势自然由此鬼神。我今诱诳共作亲厚。如是与彼神作知识。极作知识已。即将此神至于南方大海中。

时彼虫神排挡大山。推迮王上。及四兵众。无不死尽。众人唱言。快哉。快哉。是世人相传。名为快哉。彼王终亡。孔雀苗裔于此永终。是故世间富乐不足为贪。阿育大王有智之人。觉世无常。身命难保。五家财物亦如幻化。觉了彼法。勤行精进。作诸功德。乃至临终。系心三宝。念念不绝。无所吝惜。唯愿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八·佚名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僧伽吒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十三·寒松智操
  卷三十四·佚名
  ○净修三业第三·玄觉
  大乘义章 第十卷·慧远
  卷第五十四·李通玄
  卷首题词并序·印光
  佛说天公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卷十四·彭绍升
  瑜伽论记卷第十三(之上)(论本第五十一至五十二)·遁伦
  为东亚佛教大会答记者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曲亨屯第四十·王骥德

      迂愚叟之志牡丹也,有荣辱籍焉。夫曲曷尝不藉所遇为幸不幸哉,遇则亨,而不遇则屯也。戏次其事,各得四十则,附志于后,以当好事者一噱。   曲之亨:   华堂、青楼、名园、水亭、雪阁、画舫、花下、柳边、佳风日、清宵、皎

  • 顾贞观·龙榆生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丙午(一六六六)顺天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戊申(一六六八)丁外艰归。丙辰(一六七六)复入京,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性德交契。甲子(一六八四)还里,构积书岩,读书终老。善填词,与吴江

  • 卷四百八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二十 徐威 杂诗 颠倒梦魂中无像成有像无山见夔魖无水见罔象无火毕方横无木枸杞藏无涝商羊奔无旱神马降无病?投肓无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六张说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文明遍禹迹鳏寡逹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朝廷多秀士熔链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圣主赋新诗穆若聼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三时农不夺午夜犬

  • 志第二十 五行一·沈约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理着,九畴序而帝王之应明。虽可以知从德获自天之祐,违道陷神听之罪,然未详举征效,备考幽明,虽时列鼎雉庭谷之异,然而未究者众矣。至于鉴悟后王,多有所阙。故仲尼作《春秋》,具书祥眚,以验行事。是则九畴陈其义

  • 杂传第四十三·欧阳修

    ○刘昫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以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后为定州王处直观察推官。处直为子都所囚,昫兄暄亦为怨家所杀,昫乃避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

  • 卷之六十四·佚名

    洪武四年夏四月癸未朔复召岳州府知府蒋思德为户部尚书以侍仪使韩宽为户部侍郎杨冀安为礼部侍郎○置梧州府守御千户所○甲申享太庙○诏大都督府同知荥阳侯郑遇春佥都督庄龄往临濠开行大都督府○以礼部侍郎秦文绎为户部

  • 卷三十五·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五乾隆二十一年冬十二月戊寅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报擒获逆贼青滚杂卜上谕大学士曰据成衮扎布等奏称参赞大臣纳穆扎尔带兵追捕叛贼和托辉

  • 史记集解卷八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鲁仲连者齐人也好竒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官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厘王使将

  • 土官底簿卷上·佚名

    ○云南云南府安宁州知州董节云南府安宁州人叔祖董赐前本州岛世袭土知州洪武十四年投附十六年备马赴京朝贡十七年正月授鹤庆军民府世袭土知府节授安宁州世袭土知州十八年正月赐赴京谢恩改除云南前卫世袭指挥佥事无子奏

  • 春秋通义·佚名

    春秋者鲁史之所志也时不一世史不一官内事外事载诸方策而已非所谓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能寓褒贬乎其中如圣人之防者也逮孔子之修春秋也因其旧文乘以新义正例笔之常事削之其有缪戾乖刺然后从而正之于是乎王道明

  • 卷一百九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八观象授时大清会典推步法推日躔法用数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律元【江氏永曰律必有元所以为步算之端古术先为日法以今日

  • 书蔡传旁通序·陈师凯

    天道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夫惟其有心也故无为而无不为惟其无为而无不为故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此二帝三王之所以不能不有书也书既有矣凡一动一行一言虽千万世而一日矣然书出于千万世之前而

  • 论语正义卷二·刘宝楠

    爲政第二集解凡二十四章子曰:&ldquo;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rdquo; 【〔注〕包曰: &ldquo;德者无爲,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rdquo;】○正义曰:《说文》:&ldquo;譬,谕也。&rdquo;《墨子&middot;小取篇》:&ldq

  • 念佛品第二·佚名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於此法中云何为恶知识。云何为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馀比丘。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当观身取是身相。所谓不净。当观一切诸有为法皆悉无常。观一切法空无有我。

  • 卷第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

  • 卷第十八·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八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迎待尊宿致谢提纲 石霜圆禅师因同道相访上堂。飒飒凉风景。同人访寂寥。煮茶山上水。烧鼎洞中樵。珍重。 杨岐会禅师杨岐诠长老来上堂。拈花付嘱。有屈当人。

  • 出曜经·佚名

    亦称《出曜论》。佛教经典。后秦竺佛念译。三十卷(或二十卷)。“出曜”,梵文Udana的音译,意译“法句”、“偈颂”。本经共三十四品,由阐述佛教教理的偈颂与譬喻故事两部分组成。这些偈颂相传为古印度法救所撰,譬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