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二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斗战。阿修罗胜。诸天不如。时。天帝释军坏退散。极生恐怖。乘车北驰。还归天宫。

须弥山下道迳丛林。林下有金翅鸟巢。多有金翅鸟子。尔时。帝释恐车马过。践杀鸟子。告御者言。可回车还。勿杀鸟子。御者白王。阿修罗军后来逐人。若回还者。为彼所困。帝释告言。宁当回还为阿修罗杀。不以军众蹈杀众生。于道。御者转乘南向。阿修罗军遥见帝释转乘而还。谓为战策。即还退走。众大恐怖。坏阵流散。归阿修罗宫。

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以慈心故。威力摧伏阿修罗军。亦常赞叹慈心功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修慈心。亦应赞叹慈心功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王舍城中有一士夫。贫穷辛苦。而住佛.法.僧。受持禁戒。多闻广学。力行惠施。正见成就。彼身坏命终。得生天上。生三十三天。有三事胜于余三十三天。何等为三。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诸三十三天见是天子三事特胜。天寿.天色.天名称胜。

余诸天见已。往诣天帝释所。作如是言。憍尸迦当知。有一天子始生此天。于先诸天三事特胜。天寿.天色及天名称。

时。天帝释告彼天子。诸仁者。我见此人于王舍城作一士夫。贫穷辛苦。于如来法.律得信向心。乃至正见成就。身坏命终。来生此天。于诸三十三天三事特胜。天寿.天色及天名称。时。天帝释即说偈言。

正信于如来决定不倾动

受持真实戒圣戒无厌者

于佛心清净成就于正见

当知非贫苦不空而自活

故于佛法僧当生清净信

智慧力增明思念佛正教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王舍城人普设大会。悉为请种种异道。

有事遮罗迦外道者作是念。我今请遮罗迦道天。先作福田。或有事外道出家者。有事尼乾子道者。有事老弟子者。有事大弟子者。有事佛弟子僧者。咸作是念。今当令佛面前僧。先作福田。

时。天帝释作是念。莫令王舍城诸人舍佛面前僧。而奉事余道。求索福田。我当疾往。为王舍城人建立福田。即化作大婆罗门。仪容严整。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众前后导从。持金斗伞盖。至王舍城。诣诸处处大众会中。

诸王舍城一切士女咸作是念。但当观望此大婆罗门所奉事处。我当从彼而先供养。为良福田。

时。天帝释知王舍城一切士女心之所念。驾乘导从。迳诣耆阇崛山。至于门外。除去五饰。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善分别显示一切法彼岸

悉度诸恐怖故稽首瞿昙

诸人普设会欲求大功德

各各设大施常愿有余果

愿为说福田令斯施果成

帝释大自在天王之所问

于耆阇崛山大师为记说

诸人普设会欲求大功德

各各设大施常愿有余果

今当说福田施得大果处

正向者有四四圣住于果

是名僧福田明行定具足

僧福田增广无量逾大海

调人师弟子照明显正法

斯等善供养施僧良福田

于僧良福田佛说得大果

以僧离五盖清净应赞叹

施彼最上田少施收大利

是故诸人者当施僧福田

增得胜妙法明行定相应

供此珍宝僧施主心欢喜

起于三种心施衣服饮食

离尘垢剑刺超度诸恶趣

躬自行启请自手平等与

自利亦利他是施获大利

慧者如是施净信心解脱

无罪安乐施乘智往生彼

时。天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为佛作礼。即没不现。

尔时。王舍城诸人民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受我供养。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王舍城人民知世尊默然受其请已。作礼而归。到诸人会处。具饮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时到。唯愿知时。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著衣持钵。至大会所。于大众前敷座而坐。

王舍城人知佛坐定。自行种种丰美饮食。食讫。洗钵澡漱毕。还复本座。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为王舍城人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一二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广说如上说。差别者。时。天帝释说异偈。而问佛言。

今请问瞿昙微密深妙慧

世尊之所体无障碍知见

众人普设会。偈如上广说。乃至为王舍城诸设会者说种种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一二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闻世尊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自记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人传者。得非虚妄过长说耶。为如说说.如法说.随顺法说耶。非是他人损同法者。于其问答生厌薄处耶。

佛告大王。彼如是说。是真谛说。非为虚妄。如说说.如法说.随顺法说。非是他人损同法者。于其问答生厌薄处。所以者何。大王。我今实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波斯匿王白佛言。虽复世尊作如是说。我犹故不信。所以者何。此间有诸宿重沙门.婆罗门。所谓富兰那迦叶.末迦利瞿舍梨子.删阇耶毗罗胝子.阿耆多枳舍钦婆罗.迦罗拘陀迦栴延.尼乾陀若提子。彼等不自说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得世尊幼小年少。出家未久。而便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王。有四种虽小而不可轻。何等为四。刹利王子年少幼小而不可轻。龙子年少幼小而不可轻.小火虽微而不可轻.比丘幼小而不可轻。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刹利形相具贵族发名称

虽复年幼稚智者所不轻

此必居王位顾念生怨害

是故难可轻应生大恭敬

善求自护者自护如护命

以平等自护而等护于命

聚落及空处见彼幼龙者

莫以小蛇故而生轻慢想

杂色小龙形亦应令安乐

轻蛇无士女悉为毒所害

是故自护者当如护己命

以斯善护己而等护于彼

猛火之所食虽小食无限

小烛亦能烧足薪则弥广

从微渐进烧尽聚落城邑

是故自护者当如护己命

以斯善护己而等护于彼

盛火之所焚百卉荡烧尽

灭已不盈缩戒火还复生

若轻毁比丘受持净戒火

烧身及子孙众灾流百世

如烧多罗树无有生长期

是故当自护如自护己命

以斯善自护而等护于彼

刹利形相具幼龙及小火

比丘具净戒不应起轻想

是故当自护如自护己命

以斯善自护而等护于彼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出城阇维。供养舍利毕。弊衣乱发。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弊衣乱发。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我亡祖母。极所敬重。舍我命终。出于城外阇维。供养毕。来诣世尊。

佛告大王。极爱重敬念祖亲耶。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说。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

佛告大王。正使婆罗门大姓.刹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刹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于诸敌国无不降伏。终归有极。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以如是比。大王当知。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辄死。终归磨灭。无不死者。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

恶业堕地狱为善上升天

修习胜妙道漏尽般涅槃

如来及缘觉佛声闻弟子

会当舍身命何况俗凡夫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云何为自念。云何为不自念。复作是念。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念。若复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念。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独一思惟。作是念。云何为自念。云何为不自念。复作是念。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念。若复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念。

佛告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念。彼虽自谓。为自爱念。而实非自念。所以者何。无有恶知识所作恶不念者。所不念不爱者。所不爱所作如其自为自己所作者。是故斯等为不自念。

若复。大王。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念。斯等自谓。不自爱惜己身。然其斯等实为自念。所以者何。无有善友。于善友所作念者。念作爱者。爱作如自为己所作者。是故斯等则为自念。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谓为自念者不应造恶行

终不因恶行令己得安乐

谓为自念者终不造恶行

造诸善业者令己得安乐

若自爱念者善护而自护

如善护国王外防边境城

若自爱念者极善自宝藏

如善守之王内防边境城

如是自宝藏刹那无间缺

刹那缺致忧恶道长受苦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如是念。云何自护。云何不自护。复作是念。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护。若复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护。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而作是念。云何为自护。云何为不自护。复作是念。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护。若复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护。

佛告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护。而彼自谓能自防护。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以自防护。虽谓自护。实非自护。所以者何。虽护于外。不护于内。是故。大王。名不自护。大王。若复有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护。彼虽不以象.马.车.步四军自防。而实自护。所以者何。护其内者。名善自护。非谓防外。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善护于身口及意一切业

惭愧而自防是名善守护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是念。世少有人得胜妙财利能不放逸。能不贪著。能于众生不起恶行。世多有人得胜妙财利起于放逸。增其贪著。起诸邪行。作是念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念。世间少有人得胜妙财。能于财利不起放逸。不起贪著。不作邪行。世多有人得胜妙财而起放逸。生于贪著。多起邪行。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世少有人得胜妙财利能不贪著。不起放逸。不起邪行。世多有人得胜妙财利。于财放逸。而起贪著。起诸邪行。大王当知。彼诸世人得胜财利。于财放逸。而起贪著。作邪行者。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大王。譬如猎师.猎师弟子。空野林中张网施罥。多杀禽兽。困苦众生。恶业增广。如是。世人得胜妙财利。于财放逸。而起贪著。造诸邪行。亦复如是。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狂乱不自觉犹如捕猎者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于正殿上自观察王事。见胜刹利大姓.见胜婆罗门大姓.见胜长者大姓因贪欲故。欺诈妄语。即作是念。止此断事。息此断事。我更不复亲临断事。我有贤子。当令断事。云何自见此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为贪欲故。欺诈妄语。

时。波斯匿王作是念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殿上自断王事。见诸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为贪利故。欺诈妄语。世尊。我见是事已。作是念。我从今日。止此断事。息此断事。我有贤子。当令其断。不亲自见此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缘贪利故。欺诈妄语。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彼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因贪利故。欺诈妄语。彼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大王当知。譬如渔师.渔师弟子。于河溪谷截流张网。残杀众生。令遭大苦。如是。大王。彼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因贪利故。欺诈妄语。长夜当得不饶益苦。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于财起贪欲贪欲所迷醉

狂乱不自觉犹如渔捕者

缘斯恶业故当受剧苦报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多财巨富。藏积真金至百千亿。况复余财。世尊。摩诃男长者如是巨富。作如是食用。食粗碎米.食豆羹.食腐败姜。著粗布衣.单皮革屣。乘羸败车。戴树叶盖。未曾闻其供养施与沙门.婆罗门。给恤贫苦.行路顿乏.诸乞丐者。闭门而食。莫令沙门.婆罗门.贫穷.行路.诸乞丐者见之。

佛告波斯匿王。此非正士。得胜财利。不自受用。不知供养父母。供给妻子.宗亲.眷属。恤诸仆使。施与知识。不知随时供给沙门.婆罗门。种胜福田。崇向胜处。长受安乐。未来生天。得胜财物。不知广用。收其大利。大王。譬如旷野湖池聚水。无有受用.洗浴.饮者。即于泽中煎熬消尽。如是。不善士夫得胜财物。乃至不广受用。收其大利。如彼池水。

大王。有善男子得胜财利。快乐受用。供养父母。供给妻子.宗亲.眷属。给恤仆使。施诸知识。时时供养沙门.婆罗门。种胜福田。崇向胜处。未来生天。得胜钱财。能广受用。倍收大利。譬如。大王。聚落.城郭边有池水。澄净清凉。树林荫覆。令人受乐。多众受用。乃至禽兽。如是。善男子得胜妙财。自供快乐。供养父母。乃至种胜福田。广收大利。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旷野湖池水清凉极鲜净

无有受用者即于彼消尽

如是胜妙财恶士夫所得

不能自受用亦不供恤彼

徒自苦积聚聚已而自丧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及与亲眷属

随所应给与如牛王领众

施与及受用不失所应者

乘理而寿终生天受福乐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终有无子之财。悉入王家。瞻视料理。致令疲劳。尘土坌身。从其舍来。

佛问波斯匿王。彼摩诃男长者大富多财耶。

波斯匿王白佛。大富。世尊。钱财甚多。百千巨亿金钱宝物。况复余财。世尊。彼摩诃男在世之时。粗衣恶食。如上广说。

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诃男过去世时。遇多迦罗尸弃辟支佛。施一饭食。非净信心。不恭敬与。不自手与。施后变悔。言。此饭食自可供给我诸仆使。无辜持用。施于沙门。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卫国中最胜族姓。最富钱财。以彼施辟支佛时。不净信心。不手自与。不恭敬与。施后随悔故。在所生处。虽得财富。犹故受用粗衣.粗食.粗弊卧具.屋舍.车乘。初不尝得上妙色.声.香.味.触。以自安身。

复次。大王。时。彼摩诃男长者杀其异母兄。取其财物。缘斯罪故。经百千岁。堕地狱中。彼余罪报生舍卫国。七反受身。常以无子。财没入王家。大王。摩诃男长者今此寿终。过去施报尽。于此身。以彼悭贪。于财放逸。因造过恶。于此命终已。堕地狱受极苦恼。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摩诃男长者命终已。入地狱受苦痛耶。

佛言。如是。大王。已入地狱。

时。波斯匿王念彼悲泣。以衣拭泪。而说偈言。

财物真金宝象马庄严具

奴仆诸僮使及诸田宅等

一切皆遗弃裸神独游往

福运数已穷永舍于人身

彼今何所有何所持而去

于何事不舍如影之随形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唯有罪福业若人已作者

是则己之有彼则常持去

生死未曾舍如影之随形

如人少资粮涉远遭苦难

不修功德者必经恶道苦

如人丰资粮安乐以远游

修德淳厚者善趣长受乐

如人远游行岁久安隐归

宗亲善知识欢乐欣集会

善修功德者此没生他世

彼诸亲眷属见则心欢喜

是故当修福积集期永久

福德能为人建立他世乐

福德天所叹等修正行故

现世人不毁终则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普设大会。为大会故。以千特牛行列系住。集众供具。远集一切诸异外道。悉来聚集波斯匿王大会之处。

时。有众多比丘亦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普设大会。如上广说。乃至种种外道皆悉来集。闻已。乞食毕。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普设大会。如上广说。乃至种种异道集于会所。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月月设大会乃至百千数

不如正信佛十六分之一

如是信法僧慈念于众生

彼大会之福十六不及一

若人于世间亿年设福业

于直心敬礼四分不及一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忿诸国人。多所囚执。若刹利.若婆罗门.若鞞舍.若首陀罗.若旃陀罗。持戒.犯戒。在家.出家。悉皆被录。或锁.或杻械.或以绳缚。

时。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闻波斯匿王多所摄录。乃至或锁.或缚。乞食毕。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波斯匿王多所收录。乃至锁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绳锁杻械名曰坚固缚

染污心顾念钱财宝妻子

是缚长且固虽缓难可脱

慧者不顾念世间五欲乐

是则断诸缚安隐永超世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摩竭提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共相违背。摩竭提王阿阇世韦提希子起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来至拘萨罗国。波斯匿王闻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四种军至。亦集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出共斗战。阿阇世王四军得胜。波斯匿王四军不如。退败星散。单车驰走。还舍卫城。

时。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闻摩竭提王阿阇世韦提希子起四种军。来至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起四种军出共斗战。波斯匿王四军不如。退败星散。波斯匿王恐怖狼狈。单车驰走。还舍卫城。闻已。乞食毕。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摩竭提主阿阇世王韦提希子起四种军。如是广说。乃至单车驰走。还舍卫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与摩竭提王阿阇世韦提希子共相违背。摩竭提王阿阇世韦提希子起四种军。来至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倍兴四军。出共斗战。

波斯匿王四种军胜。阿阇世王四种军退。摧伏星散。波斯匿王悉皆虏掠阿阇世王象马.车乘.钱财宝物。生禽阿阇世王身。载以同车。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此是阿阇世王韦提希子。长夜于我无怨恨人而生怨结。于好人所而作不好。然其是我善友之子。当放令还国。

佛告波斯匿王。善哉。大王。放其令去。令汝长夜安乐饶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乃至力自在能广虏掠彼

助怨在力增倍收己他利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及阿阇世王韦提希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自觉证知此法。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是恶知识.恶伴党。作是念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自觉证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世尊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我为善知识。众生有生法者。解脱于生。众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悉令解脱。

大王。我于一时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时。阿难陀比丘独静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作是念已。来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我时告言。阿难。莫作是语。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我常为诸众生作善知识。其诸众生有生故。当知世尊正法。现法令脱于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离诸炽然。不待时节。现令脱恼苦。见通达。自觉证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赞叹不放逸是则佛正教

修禅不放逸逮得证诸漏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后世愿满足.现法后世愿满足不。作是念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作是念。颇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现法后世愿满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世愿满足。谓不放逸善法。不放逸善法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世愿满足。

大王。譬如世间所作粗业。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复如是。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后世愿满足.得现法后法愿满足。如力。如是种子.根.坚。陆水足行。师子.舍宅。亦如是说。是故。大王。当住不放逸。当依不放逸。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当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当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将亦如是。国土人民应当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将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应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则能自护。夫人.婇女亦能自保。仓藏财宝增长丰实。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称誉不放逸毁呰放逸者

帝释不放逸能主忉利天

称誉不放逸毁呰放逸者

不放逸具足摄持于二义

一者现法利二后世亦然

是名无间等甚深智慧者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独静思惟。作是念。此有三法。一切世间所不爱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如是三法。一切世间所不爱念。若无此三法世间所不爱者。诸佛世尊不出于世。世间亦不知有诸佛如来所觉知法为人广说。以有此三法世间所不爱念。谓老.病.死故。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世间知有诸佛如来所觉知法广宣说者。波斯匿王作是念已。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所念。广白世尊。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此有三法。世间所不爱念。谓老.病.死。乃至世间知有如来所觉知法为人广说。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王所乘宝车终归有朽坏

此身亦复然迁移会归老

唯如来正法无有衰老相

禀斯正法者永到安隐处

但凡鄙衰老丑弊恶形类

衰老来践蹈迷魅愚夫心

若人寿百岁常虑死随至

老病竞追逐伺便辄加害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猜你喜欢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佚名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下·佚名
  卷之十七·铁壁慧机
  佛说十地经卷第九·佚名
  说矩里迦(唐作尊敕)龙王像法·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上·周克复
  卷第四十八·佚名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九顶惠泉
  佛说新岁经·佚名
  梅村先生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窥基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二(末)·窥基
  选佛谱卷第五·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¾íÁù°ÙÁùÊ®Áù·彭定求

    ¡¡ ¡¡¡¡¾í666_1 ¡¾±Èºì¶ùÊ«¡¿ÂÞò° ¡¡¡¡ÐÕ×Ö¿´ÇÖ³ßÎåÌ죬·¼·ÆÕ¼¶Ï°Ù»¨ÏÊ¡£ ¡¡¡¡ÂíáͺÃЦµ±Ê±Ê£¬Ðé׬Ã÷»ÊÐÒÊñ´¨

  • 优语录·王国维

    元钱唐王晔日华尝撰优谏录杨维桢为之序顾其书不传余览唐宋传说复辑优人戏语为一篇顾辑录之意稍与晔殊盖优人俳语大都出于演剧之际故戏剧之源与其迁变之迹可以考焉非徒其辞之足以裨阙失供谐笑而已吕本中童蒙训云作杂剧

  • 第三十出 及第·周履靖

    【金钱花】〔生外小旦老旦扮巡逻夫役上众〕从来试法森严。森严。四围列棘成垣。成垣。巡逻瞭望百千般。防巧弊。觅眞贤。要关节。俟神僊。〔生〕你们都是那会场巡逻的夫役。日夜不得安息。好不辛苦。〔外〕说道今日

  • 巻八·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八宋 黄大舆 编瑞鹧鸪         【阙】临鸾常恁整妆梅枝枝仙艳月中开可杀天心故与多端丽那更罗衣峭窄裁 防回瞻覻魂消黯芙蕖匀透双腮好将心事都分付与时暂到小庭来玉砌红芳防緑苔又  

  • 列传第三十六 孝义·萧子显

    崔怀填公孙僧远吴欣之韩系伯孙淡华宝韩灵敏封延伯吴达之王文殊朱谦之萧睿明乐颐江泌杜栖陆绛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人之含孝禀义,天生所同,淳薄因心,非俟学至。迟遇为用,不谢始庶之法;骄慢之性,多惭水菽之享。

  •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帖木儿   帖木儿,巴鲁剌思氏。五世祖哈剌察儿,为太祖八十五功臣之一,封千户。父杜尔凯,与察合台汗宰相杜兰斯窝基士阿奈部喀斯庚汗友善,封以基杜戍、纳克寒克二城。   元统元年,帖木儿生于基杜戍,姿貌雄伟,喀斯庚汗

  •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蔡东藩

      却说监察御史程颢,系河南人,与弟颐皆究心圣学,以修齐治平为要旨。颢尝举进士,任晋城令。教民孝悌忠信,民爱戴如父母。后入京为著作佐郎,吕公著复荐为御史。神宗素闻颢名,屡次召见。颢前后进对甚多,大要在正心窒欲,求言育

  • 卷二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巻二十七雍正九年冬十月乙卯亲王丹津多尔济等大破贼于鄂登楚勒奬赏有差振武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言准噶尔贼人大策零敦多卜小策零敦多卜多尔济丹巴等于八月十一日自华额尔齐斯至索勒毕乌

  • 儒林传序·李延寿

    如今的儒学,本是承继古时的六经之学。以此来弘扬王化匡正风俗,这是王者治国的首要之举。自从秦氏焚书坑儒,儒道因之亡缺。到汉武帝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设置弟子生员,分设科目进行策问,并以官禄相鼓励,因此传习儒学者便越来

  • 元文遥传·李延寿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北魏高祖昭成帝什翼犍的第六世孙子。五世祖为常山王拓跋遵。父亲名元..,恪守孝道。元..的父亲去世,他一直住在墓侧,直到自己去世。文遥做官显贵后,朝廷追赠元..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谥号

  • 卷一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二歌颂四十二【教习进士馆诸臣三】万寿诗【七言律四首】教   习  进  士【臣】张秉亮厚泽涵濡徧万方太平天子庆当阳东皇气协春台暖北斗文增帝座光建极无疆天久大膺图有道日舒长

  • 国蓄第七十三·管仲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

  • 寡见卷第七·扬雄

    吾寡见人之假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假则偭焉。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曰:“不得已也,得已则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

  • 晏子问党·子华子

      晏子见于子华子曰:日者婴得见于公,公恶夫群臣之有党也,曰子将何方以弭之,婴无以应也。吾子幸教以所不逮,虚心以承。子华子曰:嘻,君之及此言也,齐其殆矣乎。游士之所以不立于君之朝,以党败之也。人主甚恶其党,则左右执事之臣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犹大之窗·迪克森·卡尔

    作者约翰·迪克森·卡尔。作者只用十几页篇幅介绍案情,然后迅速转至法庭的审理和辩论过程。亨利·梅利维尔爵士大显身手,使得这一经典的密室故事精彩环生,令人目不暇接,大呼过瘾!约翰·迪克森·卡尔(1906—1977),史上最伟大的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

  •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佚名

    凡三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又称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金刚顶大教王经、金刚顶经、三卷本大教王经、教王经、摄大乘现证经。乃五部秘经之一,为金刚顶经广本十万颂十八会之中,初会六曼陀罗之第一大曼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