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余五比丘。色非有我。若色有我者。于色不应病.苦生。亦不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余五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有三正士出家未久。所谓尊者阿[少/兔]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

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为教诫。比丘。此心.此意.此识。当思惟此。莫思惟此。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比丘。宁有色。若常.不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三正士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何因生忧悲恼苦。云何有四。何故何系著。云何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忧悲恼苦生长增广。

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有色。因色系著色。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而复增长广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已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著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竹园.毗舍离清净.正观察

无常.苦.非我五.三.与十六

(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人为卑下业。种种求财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

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揵茨。有名钵。有名匕匕罗。有名遮留。有名毗悉多。有名婆阇那。有名萨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如是。比丘。有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之何。

比丘。云何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乃至不知不见。色无常.苦.变易法。是为世间世间法。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是名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见。乃至盲无目者不知不见。其如之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著。无所取.无所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则解脱。云何封滞不解脱。比丘。攀缘四取阴识住。云何为四。色封滞识住。受.想.行封滞识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滞。故不解脱。云何不封滞则解脱。于色界离贪。受.想.行.识离贪。乃至清净真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说彼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著。不取则不著。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著。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著。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著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著。摄受心住。住已。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著故。是名取著。

云何名不取不著。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著。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取著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著。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心乱。以不取著故。是名不取著。是名取著.不取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生则系著。不生则不系著。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若生则系著。愚痴无闻凡夫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于色爱喜.赞叹.取著。于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随变异。心随变异故。则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顾念。以生系著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生系著。

云何不生不系著。多闻圣弟子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爱喜.赞叹.取著。不系我.我所而取。以不取故。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变异。心不随变异故。心不系著。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顾念。以不生不著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不生不系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想.行.识受阴。若沙门.婆罗门以宿命智自识种种宿命。已识.当识.今识。皆于此五受阴。已识.当识.今识。我过去所经。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若可阂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阂。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诸比丘。彼多闻圣弟子于此色受阴作如是学。我今为现在色所食。过去世已曾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复作是念。我今为现在色所食。我若复乐著未来色者。当复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作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患.向灭。多闻圣弟子于此受.想.行.识受阴学。我今现在为现在识所食。于过去世已曾为识所食。如今现在。我今已为现在识所食。若复乐著未来识者。亦当复为彼识所食。如今现在。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识。不乐未来识。于现在识生厌.离欲.灭患.向灭。灭而不增。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

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

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著。不系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卑下.种子封滞.五转.七

二系著及觉三世阴世食

(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信心善男子应作是念。我应随顺法。我当于色多修厌离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离住。信心善男子即于色多修厌离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离住。故于色得厌。于受.想.行.识得厌。厌已。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信心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自念。我应随顺法。于色当多修厌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住。信心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于色多修厌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住已。于色得离。于受.想.行.识得离。我说是等。悉离一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信心长者.长者子来问汝言。于何等法知其生灭。汝当云何答乎。

阿难白佛。世尊。若有长者.长者子来问我者。我当答言。知色是生灭法。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世尊。若长者.长者子如是问者。我当如是答。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有诸外道出家来问汝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如是问者。云何答乎。

阿难白佛。世尊。若外道出家来问我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者。我当答言。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世尊教人修诸梵行。为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世尊。若有外道出家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我实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坏.不坏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是不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二)

郁低迦修多罗。如增一阿含经四法中说。

(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于萨罗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

尔时。聚落主大姓婆罗门闻。沙门释种子于释迦大姓。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成无上等正觉。于此拘萨罗国人间游行。到婆罗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又彼沙门瞿昙如是色貌名称。真实功德。天.人赞叹。闻于八方。为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诸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中。大智能自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为世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演说妙法。善哉应见。善哉应往。善应敬事。作是念已。即便严驾。多将翼从。执持金瓶.杖枝.伞盖。往诣佛所。恭敬奉事。到于林口。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安不。却坐一面。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何论何说。

佛告婆罗门。我论因.说因。

又白佛言。云何论因。云何说因。

佛告婆罗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佛告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赞叹于色。染著心住。彼于色爱乐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则大苦聚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婆罗门白佛言。云何为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佛告婆罗门。多闻圣弟子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于彼色不爱乐.不赞叹.不染著.不留住。不爱乐.不留住故。色爱则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恼.苦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灭世间。是名有因有缘世间灭。婆罗门。是名论因。是名说因。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如是论因。如是说因。世间多事。今请辞还。

佛告婆罗门。宜知是时。

佛说此经已。诸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足而去。

(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彼时。毗迦多鲁迦聚落有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却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有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占相吉凶。言有必有。言无必无。言成必成。言坏必坏。瞿昙。于意云何。

佛告婆罗门。且置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婆罗门。于意云何。色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受.想.行.识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汝言我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作如是说。言有必有。言无必无。知见非不实耶。

婆罗门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颇有色常住百岁耶。为异生.异灭耶。受.想.行.识常住百岁耶。异生.异灭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大众说。成者不坏。知见非不异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此法彼法。此说彼说。何者为胜。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此如法说。如佛所说显现开发。譬如有人溺水。能救获彼。能救迷方示路。闇慧明灯。世尊今日善说胜法。亦复如是显现开发。

佛说此经已。毗迦多鲁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礼足而去。

(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嗔恚.愚痴及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有漏是取。彼识能生爱.恚。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诸所有色无漏非受。彼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彼色不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无漏非受。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贪.恚。是名无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信二阿难坏法.郁低迦

婆罗及世间除漏无漏法

(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还持衣钵。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于西方国土人间游行。

时。安陀林中有一比丘。遥见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见已。进诣尊者阿难所。白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

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灭灭少事故。

尔时。世尊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于人所守护林中。住一跋陀萨罗树下。时有众多比丘诣阿难所。语阿难言。今闻世尊住在何所。

阿难答曰。我闻世尊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所守护林中跋陀萨罗树下。

时。诸比丘语阿难曰。尊者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若不惮劳者。可共往诣世尊。哀愍故。阿难知时。默然而许。

尔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卧具。持衣钵。出至西方人间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守护林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置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

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利.喜。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彼触受.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色在我。而见我在色。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不见受是我所。而见受在我。不见受在我。而见我在受。不见我在受。而见想是我。不见想是我。而见想是我所。不见想是我所。而见想在我。不见想在我。而见我在想。不见我在想。而见行是我。不见行是我。而见行是我所。不见行是我所。而见行在我。不见行在我。而见我在行。不见我在行。而见识是我。不见识是我。而见识是我所。不见识是我所。而见识在我。不见识在我。而见我在识。不见我在识。复作断见.坏有见。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阴。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离。云何受.想.行.识味。云何识患。云何识离。

佛告比丘。缘色生喜乐。是名色味。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若缘受.想.行.识生喜乐。是名识味。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于受.想.行.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

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

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穀-禾+卵]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愚痴人。无智明。而作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作无我业。谁当受报。如是所疑。先以解释彼。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见者。是为正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便修厌。厌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阴根.阴即受二阴共相关

名字.因.二味我慢疾.漏尽

杂阿含经卷第二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三·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全文·佚名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北山录卷第五·神清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复邵慧圆居士书·印光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佛学与文化·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七卷·宗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董康

      ○百歲圓   不知何人所作。演司馬光事。謂光父子榮顯。母登百歲。故云百歲圓。種種謬誕。俱齊東野人語。蓋鄙妄人所編也。   劇云。司馬光妻鮑氏。子四人。長康。已中進士。母年九十六。光任龍圖閣■學士。

  • 第二十三章 眞君显圣·屠隆

    【瑞鹤仙】〔外带将卒上〕靑史铮铮者。论英雄义烈。眞倾夷夏。炎精欲灰也。待只手风云。双擎日月。古今正气不消磨。列名天阙。只灵台一点。皈依三宝。莲花座下。三天上将万神钦。仗剑皈依功德林。淘洗得来惟净业。消

  • 诗女史纂卷之三·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苏伯玉妻苏伯玉妻、失其姓氏、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盘中诗以寄之焉、诗云、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

  • ●四声猿·沈泰

    (山阴文长徐渭编公安中郎袁宏道评西湖梦珠张元徵、练江荩臣程羽文阅) 正名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弘治十年五月壬寅朔狭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柳涌坐按伏南山黑城堡再被贼入境掠去孳畜巡按御史问拟边远充军 上以涌情轻律重降一级带俸差操○改山西静乐县闹埿驿隶崞县○癸卯狭西奔右桑人等族番人头目南剌他剌麻肖等来贡

  • 尚史卷九十六·李锴

    志四地理志上夫天地既判人智参通其建标荒度必有由来矣迨乎黄帝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取象涣随舟车致用而后畛域分焉顾时移世短书契阙如所可论拟唯唐虞而已至其九州分合山川附属又易代而推移焉固可按籍而求也述地理志地东

  • 二百零七 上谕李陈常代赔曹寅李煦亏欠理应缴部·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 辰时。上御畅春园内澹宁居听政,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毕。(中略) 尚书赵申乔、侍郎孙柱、傅绅、汤右会等近前,以奉旨所交李陈常、年羹尧、李锡等所奏之事,奏曰:臣等遵旨问李煦,江宁、苏州两处所欠织造

  • 第一三六移光绪十年十二月六日一一三一五—六·佚名

    卸任新竹知县徐,将欠缴奏销册费银之被管押书办林贵,移送于新任知县彭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移交事。案照书办林贵一名,系敝任内欠缴奏销册费番银贰百零壹元,未据照数备缴,业经饬据三皂头役李

  • 嘉定县乙酉纪事·赵曦明

    朱子素九初崇祯十七年甲申春三月丁未,思宗烈皇帝既殉社稷,其年夏五月戊子朔,南京文武诸大臣奉福王监国。壬寅,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乙酉春三月,北兵由河南分道南下。夏四月丁丑,破扬州。五月庚辰,渡江。壬辰,圣

  • 凡指挥使司·朱元璋

    (本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 指挥使 同知 佥事经历司 经历 知事卫镇抚司 镇抚千户所 正千户 副千户所镇抚 镇抚百户所 百户仪卫司 仪卫正(正五品) 仪卫副(从五品) 典仗六

  •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吕思勉

    隋末,群雄剧战,皆在北方。若南方,则虽有若萧铣、杜伏威,据地较广,兵力较强者,亦不逾时而定。可见其时政治之重心,实在北方也。朱粲,亳州城父人。亳州,今安徽亳县,城父县,在亳县东南,今其地名城父村。“初为县佐史。大业末,从军讨长

  • 代序三 赤诚相见之独尊·李宗吾

    近人有个李宗吾,四川富顺自流井地方人,看穿世态,明察现实,先后发布《厚黑学》、《厚黑经》、《厚黑传习录》,着书立说,其言最为诙诡,其意最为沉痛。千古大奸大诈之徒,为鬼为蜮者,在李宗吾笔下烛破其隐。  世间学说,每每误

  • 提要·邵泰衢

    【臣】等谨按檀弓疑问一卷国朝邵防衢撰防衢字鹤亭钱塘人明于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尤多附防乃摘其可疑者条列而论辨之如以脱骖旧馆人为失礼之正以夫子梦奠之事为杳冥茫皆非圣人

  • 卷二·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说卷二     元 敖继公 撰士昬礼第二注曰娶妻之礼以昬爲期因以名之日入三商爲昬于五礼属嘉礼继公谓此篇主言士之适子娶妻之礼娶必以昬者取其近夜也昬礼此不

  • 礼记要义卷第十三·魏了翁

    玉藻一郑谓西都宫室如诸侯制诸儒疑之朝事仪云朝日东郊故东门是国城东郊之门也孝经纬云明堂在国之阳又异义淳于登说明堂在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故知南门亦谓国城南门也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者案考工记云夏后氏丗室郑注

  • 卷第四·佚名

    姚敏学校正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四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四善恶门之余姚中启校方便品如来方便老婆心  杨叶暂止婴儿哭涅槃经云。何为婴儿行。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

  • 抱朴子·葛洪

    东晋葛洪撰著的一部杂家著作。葛洪自号抱朴子,因以名其书。全书共七十卷,其中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言及“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rang)邪却祸之事”,思想内容属道家,是现存体系最完整的“神仙家言”,对道教理论

  • 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金刚手菩萨,为愚众生类。请问诸秘密名义?佛为说之,及略说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