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三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谓见法般涅槃。云何如来说见法般涅槃。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为说见法般涅槃。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云何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彼众生于老死之上出世间道不如实知。即自观察。何缘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观察。得如实无间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缘生故有老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此生。寻复正思惟。无间等起知。缘有故有生。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有。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有取故有有。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取。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观察。取法味著顾念。缘触爱所增长。当知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如缘油炷而然灯。彼时时增油治炷。彼灯常明。炽然不息。如前来叹譬.城譬广说。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毗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皆如是说。

(三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勤方便修习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老死如实显现。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如实显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如实显现。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实显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修无量三摩提。专精系念已。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谓老死如实显现。乃至行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是如实显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及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彼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从三昧觉。说此偈言。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知因缘生法

若知因生苦知诸受灭尽

知因缘法尽则知有漏尽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知有因生苦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知诸受灭尽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知因缘法尽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永离诸疑惑知尽诸有漏

如此诸法生梵志勤思禅

普照诸世间如日住虚空

破坏诸魔军觉诸结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毗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亦如是说。

(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郁毗罗尼连禅河侧大菩提所。不久当成正觉。往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趺坐。正身正念。如前广说。

(三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此四食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谓此诸食爱因.爱集.爱生.爱触。此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谓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触。此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谓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触。此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触。谓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触。六入处集是触集。触集是受集。受集是爱集。爱集是食集。食集故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

如是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食灭。食灭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颇求那复问。为谁触。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

复问。为谁受。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复问。世尊。为谁爱。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缘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

复问。世尊。为谁取。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

复问。世尊。为谁有。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我若说有有者。汝应问言。为谁有。汝今应问。何缘故有有。我应答言。缘取故有有。能招当来有触生是名有。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谓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险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

答曰。不也。世尊。

复问。比丘。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险道与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

云何比丘观察触食。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

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譬如聚落城邑边有火起。无烟无炎。时有士夫聪明黠慧。背苦向乐。厌死乐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无烟无炎。行来当避。莫令堕中。必死无疑。作是思惟。常生思愿。舍远而去。观意思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意思食断。意思食断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诸比丘。云何观察识食。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劫盗。缚送王所如前须深经广说。以彼因缘。受三百矛苦觉。昼夜苦痛。观察识食。亦复如是。如是观者。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则有忧悲.有尘垢。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则无忧悲。亦无尘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纯大苦聚集。譬如楼阁宫殿。北西长广。东西牕牖。日出东方。光照西壁。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如前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如前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譬如。比丘。楼阁宫殿。北西长广。东西牕牖。日出东方。应照何所。

比丘白佛言。应照西壁。

佛告比丘。若无西壁。应何所照。

比丘白佛言。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无贪无喜。识无所住。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纯大苦聚集。譬如。比丘。楼阁宫殿。北西长广。东西牕牖。日出东方。应照何所。

比丘白佛言。应照西壁。

佛告比丘。如是。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如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譬如。比丘。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色。欲妆画虚空。宁能画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虚空者。非色.无对.不可见。

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纯大苦聚集。譬如。比丘。画师.若画师弟子集种种彩。欲妆画于色。作种种像。诸比丘。于意云何。彼画师.画师弟子宁能妆于色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能妆画色。

佛告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集。诸比丘。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有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比丘。譬如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欲离于色有所妆画。作种种像。宁能画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

如是。比丘。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有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鹿野苑中仙人住处。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苦圣谛智当复知。本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苦集圣谛已知当断。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苦集灭。此苦灭圣谛已知当知作证。本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以此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当修。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次。此苦集圣谛已知。已断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复次。苦灭圣谛已知.已作证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复次。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出。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憍陈如白佛。已知。世尊。

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

尊者阿若拘邻知法已。地神举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所未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以义饶益。利安天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

地神唱已。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展转传唱。须臾之间。闻于梵天身。梵天乘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世间闻法未所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以义饶益诸天世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转法轮。是故此经名转法轮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此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修无间等。起增上欲。方便堪能。正念正知应当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当知.当解。于集圣谛当知.当断。于苦灭圣谛当知.当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当知.当修。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则断爱欲。转去诸结。于慢.无明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已终。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无有关键。平治城堑。度诸险难。解脱结缚。名为贤圣。建立圣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无有关键。平治城堑。度诸峻难。名为贤圣。建立圣幢。诸比丘。云何无有关键。谓五下分结已断.已知。是名离关键。云何平治城堑。无明谓之深堑。彼得断知。是名平治城堑。云何度诸险难。谓无际生死。究竟苦边。是名度诸险难。云何解脱结缚。谓爱已断.已知。云何建立圣幢。谓我慢已断.已知。是名建立圣幢。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是名比丘断五支。成六分。守护于一。依猗于四。舍除诸谛。离四衢。证诸觉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清白。名为上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阴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名大医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此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彼亦不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若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无间等当起增上欲。精勤堪能。方便修学。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广说如上。差别者。于四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非沙门数.非婆罗门数。于四圣谛如实知者。是沙门数.是婆罗门数。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不如实知。苦灭圣谛不如实知。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脱苦。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如实知。于苦灭圣谛如实知。于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解脱于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于苦不解脱.解脱。如是舍恶趣不解脱.解脱。堪能舍戒退减。不舍戒退减。能自说得过人法自证。不能自说得过人法作证。能于此外求良福田。不能于此外求良福田。

能于此外求大师。不能于此外求大师。不能越苦。堪能越苦。不堪能脱苦。堪能脱苦。

如是上诸经重说悉继以偈。

若不知苦者及彼众苦因

一切诸苦法寂灭永无余

若不知道迹能思一切苦

心解脱于苦慧解脱亦然

不能越众苦令苦究竟脱

若如实知苦亦知众苦因

及一切诸苦永灭尽无余

若复如实知息苦之道迹

意解脱具足慧解脱亦然

堪能越众苦究竟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日出。明相先起。如是正尽苦亦有前相起。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三九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日月不出世间者。一切众星亦不出于世间。昼夜.半月.一月.时节.岁数.克数.须臾。皆悉不现。世间常冥。无有明照。唯有长夜。纯大闇苦现于世间。若如来.应供.等正觉不出世间时。不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现于世间。世间盲冥。无有明照。如是长夜。纯大闇冥现于世间。

若日月出于世间。众星亦现。昼夜.半月.一月.时节.岁数.克数.须臾。悉现世间。长夜明照。出于世间。如是。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说苦圣谛现于世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现于世间。不复闇冥。长夜照明。纯一智慧现于世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坏诸闇冥。光明显照。如是。圣弟子所有集法。一切灭已。离诸尘垢。得法眼生。与无间等。俱三结断。所谓身见.戒取.疑。此三结尽。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必定正觉。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边。彼圣弟子中间虽起忧苦。听彼圣弟子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不见彼圣弟子有一法不断。能令还生此世者。此则圣弟子得法眼之大义。是故。比丘于此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作是说。我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未无间等。而言我当得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说不应。所以者何。无是处故。

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未无间等。而欲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譬如有人言我欲取佉提罗叶。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无是处故。如是言我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未无间等。而欲得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若复有言我当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无间等已得。复得苦灭道迹圣谛者。斯则善说。所以者何。有是处故。

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无间等已。而欲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有是处。譬如有言我以纯昙摩叶.摩楼迦叶。合集盛水持行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有是处故。如是若言我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无间等已。而欲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则善说。所以者何。有是处故。若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无间等已。而欲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有是处故。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小绵丸.小劫贝华丸。置四衢道头。四方风吹。则随风去向于一方。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于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彼沙门.婆罗门常观他面。常随他说。以不如实知故。闻彼所说。趣说而受。当知此人不宿修习智慧故。

譬如因陀罗柱。铜铁作之。于深入地中。四方猛风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视他面。不随他语。是沙门.婆罗门智慧坚固。本随习故。不随他语。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石柱。长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风吹。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斯等沙门.婆罗门至诸论处。无能屈。其心解脱.慧解脱者。能使余沙门.婆罗门反生忧苦。如是如实知.如实见。皆是先世宿习故。使智慧不可倾动。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人火烧头衣。当起增上欲。急救令灭。

佛告比丘。莫作是说。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加方便。修无间等。何等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修无间等。所以者何。比丘。长夜炽然。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不见极苦。如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未无间等者。是比丘当忍苦.乐.忧.悲。于四圣谛勤加精进。方便修习无间等。应当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年寿百岁。有人语言。士夫若欲闻法。当日日三时受苦。晨朝时受百枪苦。日中.晡时亦复如是。于一日中受三百枪苦。如是日日。至于百岁。然后闻法。得无间等。汝宁能不。

时。彼士夫为闻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于世。长夜受苦。有时地狱。有时畜生。有时饿鬼。于三恶道空受众苦。亦不闻法。是故我今为无间等故。不以终身受三百枪为大苦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得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何等为四。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于此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于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国王于中造福德舍。尔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宿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以我及汝于此苦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修无间等。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常与汝等长夜涉生死

不见圣谛故大苦日增长

若见四圣谛断有大流海

生死永已除不复受后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尔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共至申恕林。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槃。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慧.正觉.正向涅槃故。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时。有众多离车童子晨朝从城内出。至精舍门。持弓箭。竞射精舍门孔。箭箭皆入门孔。

尊者阿难见已。以为奇特。彼诸离车童子能作如是难事。入城乞食。还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著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见有众多离车童子从城内出。至精舍门。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我作是念。此甚奇特。诸离车童子能为难事。

佛告阿难。于意云何。离车童子竞射门孔。箭箭皆入。此为难耶。破一毛为百分。而射一毛分。箭箭悉中。此为难耶。

阿难白佛。破一毛百分。射一分之毛。箭箭悉中。此则为难。

佛告阿难。未若于苦圣谛生如实知。此则甚难。如是。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见。此则甚难。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一毛为百分射一分甚难

观一一苦阴非我难亦然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猜你喜欢
  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五·南石文琇
  马鸣菩萨传·佚名
  禅 兵·太虚
  卷第二十一·佚名
  大方等如来藏经全文·佚名
  卷第四·白岩净符
  卷四十五·性音
  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太虚
  卷第三十一·李通玄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佚名
  与蒋特生居士书(六通)·太虚
  俱舍论疏 第九卷·法宝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提纲·陆采

    【圣无忧】〔副末上〕人世欢娱少。眼前光景流星。靑春不乐空头白。老大损风情。喜遇心闲意美。更逢日丽花明。主人情重须沉醉。莫放酒杯停。【南歌子】淸新乐府唱堪听。遏云行。凤鸾鸣。宫怨闺愁。就裏诉分明

  • 卷九·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九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晁无咎画山水扇 前生阮始平【晋阮咸为始平太守顔延之五君咏曰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盖谓咸也无咎亦数补外云黄鲁直诗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今代王摩诘

  • 卷11 ·佚名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东冈老道友,招我阅子孙。 大儿教以孝,小儿抚以温。 举觞意未畅,已复月挂昏。 兴言还吾庐,更待它日论。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高原收菽麦,下田插禾秧。 田头与地尾,一一

  • 志九 刑法志·薛居正

    案:《刑法志序》,原本阙佚。梁太祖开平三年十一月,诏太常卿李燕、御史萧顷、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共删定律令格式。四年十二月,宰臣薛贻矩奏:“太常卿李燕等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

  • 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脱脱

        卫肤敏 刘珏 胡舜陟 沈晦 刘一止 胡交修 綦崇礼   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以上舍生登宣和元年进士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寻改教授。六年,召对,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肤敏奏曰

  • 卷五十五·宋·蒋一葵

    【徽宗佶】 〔道院上章,册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即位,下诏求直言,及上书与廷试直言者,俱得罪。京师有谑词云:“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自讼监宫并岳庙,都教一

  • ◎汉奸组织下特务机关——七十六号内幕·佚名

    若一提起沪西七十六号,恐怕人人还有些寒心吧?所谓沪西七十六里,是汉奸组织下之特务机关,专门调查暗杀我国同胞志士,而特设之惨酷黑暗机关,我国同胞志士受其毒刑,遭其毒手者,不知凡几,其罪恶比其他汉奸,应加一等。曰本侵略国家,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十景泰二年三月庚子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遣官祭西海河渎娲皇帝尧帝舜商汤王中镇霍山白彪山马跑泉晋祠圣母之神凡九处以山西地方久旱也○帝御奉天门策试举人吴汇等制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

  • 卷之六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二节 封 建·吕思勉

    封建之制,秦、汉而后,久已理不可行,而亦势不能行,而昧者犹时欲复之。其说亦可分二等:晋初之议复封建,犹有为天下之意也,至唐则纯乎视天下为一家之私产而欲保之矣。封建之所以不可复行也,以其势不能,固也。当列国未一之时,国各有

  •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二·李琪

    宋 李琪 撰一列国同姓世纪 蔡蔡周蔡叔子蔡仲之后也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蔡叔既没乃命诸王邦诸蔡仲越九世而宣公考父立宣公二十八年为鲁隠元年春秋终始蔡十二公讫于成公十年由成公以降歴三世而楚恵王灭蔡隐元【

  • 卷十九·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觧卷十九宋 蔡 卞 集觧杂觧衣服觧  木瓜觧衣服觧日月天明星辰天精也此道之成象在上者其施于人也则仁而已仁则静独立而不改者山也仁而动周行而不殆者龙也仁之于道其常体如山其变用如龙其接物

  • 卷二 士昬礼第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    宋 李如圭 撰士昬礼第二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昬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昬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爲昬昬礼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録北皆第二昏礼下达纳采用鴈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复次善现,我清净即四念住清净。四念住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四念住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清净。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清净即我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六·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雜著參禪要語此事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翕也纖塵不立,張也橫亙十方,爍迦明辨無由,佛祖侵欺不得,一切平等,浩然大均,說智、說愚不得,說迷、說悟不得,說理、說事不得,說如、說異不得。所以道: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

  • 永嘉桔录·韩彦直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

  • 锋剑春秋·佚名

    《锋剑春秋》或谓黄淦撰,约作于嘉庆初期,晚出本改名为《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由《秦始皇平话》发展而来。书述天运轮回,生杀有定,嬴秦必将一统六国,生灵难免涂炭。孙膑欲报父兄仇,救燕齐民,逆天而行,与王翦、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