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二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尊者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

又问。何所知。

谓知色无常。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二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少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复云何为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问。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二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

不知何等。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

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二五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共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舍利弗问尊者阿难言。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阿难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舍利弗言。阿难。所谓灭者。云何为灭。谁有此灭。

阿难言。舍利弗。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云何为五。所谓色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如是受.想.行.识。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阿难。如汝所说。此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云何为五。所谓色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如是受.想.行.识。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阿难。此五受阴。若非本行所作.本所思愿者。云何可灭。阿难。以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二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尊者阿难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尊者阿难告诸比丘。尊者富留那弥多罗尼子年少初出家时。常说深法。作如是言。阿难。生法计是我。非不生。阿难。云何于生法计是我。非不生。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识生。生是我。非不生。譬如士夫手执明镜及净水镜。自见面生。生故见。非不生。是故。阿难。色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识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云何。阿难。色是常耶。为无常耶。答曰。无常。

又问。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复计我.异我.相在不。答曰。不也。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为无常耶。答曰。无常。若无常。是苦耶。答曰。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复计我.异我.相在不。答曰。不也。

阿难。是故。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如实观察不。如是观者。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当知。彼尊者于我有大饶益。我从彼尊者所闻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我从是来。常以此法为四众说。非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出家者说。

(二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

时。长老阐陀晨朝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

时。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阐陀复言。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识知。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阐陀过此夜已。晨朝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举卧具。摄卧具已。持衣钵诣拘睒弥国。渐渐游行到拘睒弥国。摄举衣钵。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

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一时。诸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我晨朝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见诸比丘。而请之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我尔时作是念。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时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知识。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不复见我。唯见正法。

时。阿难语阐陀言。汝今得大善利。于甚深佛法中。得圣慧眼。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输屡那三种无明亦有三

无间等及灭富留那.阐陀

(二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国杂色牧牛聚落。

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云何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不修方便随顺成就。而用心求。令我诸漏尽。心得解脱。当知彼比丘终不能得漏尽解脱。所以者何。不修习故。不修习何等。谓不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譬如伏鸡。生子众多。不能随时荫馏。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安隐出[穀-禾+卵]。当知彼子无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隐出[穀-禾+卵]。所以者何。以彼鸡母不能随时荫馏。冷暖长养子故。

如是。比丘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不修习故。不修何等。谓不修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若比丘修习随顺成就者。虽不欲令漏尽解脱。而彼比丘自然漏尽。心得解脱。所以者何。以修习故。何所修习。谓修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如彼伏鸡善养其子。随时荫馏。冷暖得所。正复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诸子自能方便安隐出[穀-禾+卵]。所以者何。以彼伏鸡随时荫馏。冷暖得所故。

如是。比丘善修方便。正复不欲漏尽解脱。而彼比丘自然漏尽。心得解脱。所以者何。以勤修习故。何所修习。谓修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譬如巧师.巧师弟子。手执斧柯。捉之不已。渐渐微尽手指处现。然彼不觉斧柯微尽而尽处现。

如是。比丘精勤修习随顺成就。不自知见今日尔所漏尽。明日尔所漏尽。然彼比丘知有漏尽。所以者何。以修习故。何所修习。谓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譬如大舶。在于海边。经夏六月。风飘日暴。藤缀渐断。

如是。比丘精勤修习随顺成就。一切结缚.使.烦恼.缠。渐得解脱。所以者何。善修习故。何所修习。谓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

说是法时。六十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于禅中思惟。作是念。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耶。

是比丘晡时从禅起。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禅中思惟。作是念。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耶。今日世尊。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颇有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耶。

尔时。世尊手执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见我手中土抟不。

比丘白佛。已见。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则是常.恒.不变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我自忆宿命。长夜修福。得诸胜妙可爱果报之事。曾于七年中。修习慈心。经七劫成坏。不还此世。七劫坏时生光音天。七劫成时还生梵世。空宫殿中作大梵王。无胜.无上。领千世界。从是已后。复三十六反。作天帝释。复百千反。作转轮圣王。领四天下。正法治化。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于四海内。其地平正。无诸毒刺。不威.不迫。以法调伏。

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龙象。皆以众宝庄严而挍饰之。宝网覆上。建立宝幢。布萨象王最为导首。朝.晡二时自会殿前。我时念言。是大群象。日日再反往来。蹈杀众生无数。愿令四万二千象百年一来。即如所愿。八万四千象中。四万二千象百年一至。

灌顶王法复有八万四千匹马。亦以纯金为诸乘具。金网覆上。婆罗马王为其导首。

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四种宝车。所谓金车.银车.琉璃车.颇梨车。师子.虎.豹皮.杂色钦婆罗以为覆衬。跋求毗阇耶难提音声之车为其导首。

灌顶王法领八万四千城。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拘舍婆提城而为上首。

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四种宫殿。所谓金.银.琉璃.颇梨.摩尼琉璃。由诃而为上首。

比丘。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四种宝床。所谓金.银.琉璃.颇梨。种种缯褥.氍氀.毾[登*毛]。迦陵伽卧具以敷其上。安置丹枕。

复次。比丘。灌顶王法复有八万四千四种衣服。所谓迦尸细衣.刍摩衣.头鸠罗衣.拘沾婆衣。

复次。比丘。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玉女。所谓刹利女.似刹利女。况复余女。

复次。比丘。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饮食。众味具足。比丘。八万四千玉女中。唯以一人以为给侍。八万四千宝衣。唯著一衣。八万四千宝床。唯卧一床。八万四千宫殿。唯处一殿。八万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八万四千宝车。唯乘一车。名毗阇耶难提瞿沙。出城游观。八万四千宝马。唯乘一马。名婆罗诃。毛尾绀色。八万四千龙象。唯乘一象。名布萨陀。出城游观。

比丘。此是何等业报。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种业报。云何为三。一者布施。二者调伏。三者修道。比丘当知。凡夫染习五欲。无有厌足。圣人智慧成满。而常知足。比丘。一切诸行。过去尽灭.过去变易。彼自然众具及以名称。皆悉磨灭。是故。比丘。永息诸行。厌离.断欲.解脱。比丘。色为常。无常。

比丘白佛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宁复于中计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比丘白佛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宁复于中计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比丘。于色当生厌离.厌.离欲.解脱。如是于受.想.行.识。当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常念土抟譬教授。独一静处。精勤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见法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尊者亦自知法。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二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阿毗陀处恒河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坚固材。执持利斧。入于山林。见大芭蕉树。佣直长大。即伐其根。斩截其峰。叶叶次剥。都无坚实。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行。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诸行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头。幻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幻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识无坚实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周匝谛思惟正念善观察

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

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

离于三法者身为成弃物

寿暖及诸识离此余身分

永弃丘冢间如木无识想

此身常如是幻为诱愚夫

如杀如毒刺无有坚固者

比丘勤修习观察此阴身

昼夜常专精正智系念住

有为行长息永得清凉处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故。不随识转。不随转故。脱于色。脱于受.想.行.识。我说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诸比丘。譬如狗绳系著柱。结系不断故。顺柱而转。若住.若卧。不离于柱。如是凡愚众生。于色不离贪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轮回于色。随色转。若住.若卧。不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随受.想.行.识转。若住.若卧不离于识。

诸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使染。嗔恚.愚痴使染故。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是故。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诸比丘。长夜心贪欲所染。嗔恚.愚痴所染。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当知。汝见嗟兰那鸟种种杂色不。

答言。曾见。世尊。

佛告比丘。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察思惟于心长夜种种。贪欲.嗔恚.愚痴种种。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如是。比丘。凡愚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于色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色。乐著色故。复生未来诸色。如是凡愚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识。乐著识故。复生未来诸识。当生未来色.受.想.行.识故。于色不解脱。受.想.行.识不解脱。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有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于色。以不乐著故。不生未来色。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故。不染著于识。不乐著故。不生未来诸识。不乐著于色.受.想.行.识故。于色得解脱。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等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河水从山涧出。彼水深驶。其流激注。多所漂没。其河两岸。生杂草木。大水所偃。顺靡水边。众人涉渡。多为水所漂。随流没溺。遇浪近岸。手援草木。草木复断。还随水漂。

如是。比丘。若凡愚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色。言色是我。彼色随断。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故。乐著于识。言识是我。识复随断。

若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于色。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故。不乐著识。不乐著故。如是自知。得般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尽舍离。舍彼法已。长夜安乐。比丘。何等法非汝所应。当速舍离。如是色.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当尽舍离。断彼法已。长夜安乐。譬如只桓林中树木。有人斫伐枝条。担持而去。汝等亦不忧戚。所以者何。以彼树木非我.非我所。

如是。比丘。非汝所应者。当尽舍离。舍离已。长夜安乐。何等非汝所应。色非汝所应。当尽舍离。舍离已。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当速舍离。舍彼法已。长夜安乐。诸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

诸比丘白佛言。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无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比丘。是故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圣弟子观此五受阴非我.我所。如是观时。于诸世间无所取著。无所取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田夫。于夏末秋初深耕其地。发荄断草。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比丘。如人刈草。手揽其端。举而抖擞。萎枯悉落。取其长者。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庵罗果著树。猛风摇条。果悉堕落。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楼阁。中心坚固。众材所依。摄受不散。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一切众生迹。象迹为大。能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阎浮提一切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悉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闇冥。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转轮圣王。于诸小王最上.最胜。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佛说是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曰低舍。与众多比丘集于食堂。语诸比丘言。诸尊。我不分别于法。不乐修梵行。多乐睡眠。疑惑于法。

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往诣佛所。礼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低舍比丘以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唱言。我不能分别于法。不乐修梵行。多乐睡眠。疑惑于法。

佛告比丘。是低舍比丘是愚痴人。不守根门。饮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心不觉悟。懈怠懒惰。不勤精进。不善观察思惟善法。彼于分别法。心乐修梵行。离诸睡眠。于正法中离诸疑惑。无有是处。若当比丘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观察善法。乐分别法。乐修梵行。离于睡眠。心不疑法。斯有是处。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语低舍比丘言。大师呼汝。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前礼佛足。诣低舍所。而作是言。长老低舍。世尊呼汝。低舍闻命。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

尔时。世尊语低舍比丘言。汝低舍。实与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是唱言。诸长老。我不能分别于法。不乐梵行。多乐睡眠。疑惑于法耶。低舍白佛。实尔。世尊。

佛问低舍。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彼色若变.若异。于汝意云何。当起忧.悲.恼.苦为不耶。

低舍白佛。如是。世尊。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彼色若变.若异。实起忧.悲.恼.苦。世尊。实尔不异。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低舍。正应如是。不离贪欲说法。低舍。于受.想.行.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彼识若变.若异。于汝意云何。当起忧.悲.恼.苦为不耶。

低舍白佛。如是。世尊。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彼识若变.若异。实起忧.悲.恼.苦。世尊。实尔不异。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正应如是。识不离贪欲说法。

佛告低舍。于意云何。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彼色若变.若异时。当生忧.悲.恼.苦耶。

低舍白佛。不也。世尊。

如是不异。于意云何。受.想.行.识。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彼识若变.若异。当生忧.悲.恼.苦耶。

低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不异。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低舍。今当说譬。大智慧者。以譬得解。如二士夫共伴行一路。一善知路。一不知路。其不知者语知路者。作如是言。我欲诣某城.某村.某聚落。当示我路。时。知路者即示彼路。语言。士夫。从此道去。前见二道。舍左从右前行。复有坑涧渠流。复当舍左从右。复有丛林。复当舍左从右。汝当如是渐渐前行。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其譬如是。不知路者。譬愚痴凡夫。其知路者。譬如来.应.等正觉。前二路者。谓众生狐疑。左路者。三不善法。贪.恚.害觉。其右路者。谓三善觉。出要离欲觉.不嗔觉.不害觉。前行左路者。谓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前行右路者。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坑涧渠流者。谓嗔恚.覆障.忧.悲。丛林者。谓五欲功德也。城者。谓般涅槃。

佛告低舍。佛为大师。为诸声闻所作已作。如今当作哀愍悲念。以义安乐。皆悉已作。汝等今日。当作所作。当于树下。或空露地.山岩窟宅。敷草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莫令久后心有悔恨。我今教汝。

尔时。低舍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中有少诤事。世尊责诸比丘故。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出。摄举衣钵。洗足。入安陀林。坐一树下。独静思惟。作是念。众中有少诤事。我责诸比丘。然彼众中多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我已长夜于诸比丘生哀愍心。今当复还。摄取彼众。以哀愍故。

时。大梵王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而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责诸比丘。以少诤事故。于彼众中多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世尊长夜哀愍。摄受众僧。善哉。世尊。愿今当还摄诸比丘。

尔时。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许。时。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许。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大梵天王还去未久。即还祇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僉*殳]身正坐。表现微相。令诸比丘敢来奉见。时。诸比丘来诣佛所。怀惭愧色。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发持钵。家家乞食。如被噤咒。所以然者。为求胜义故。为度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究竟苦边故。诸善男子。汝不为王贼所使.非负债人.不为恐怖.不为失命而出家。正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汝等不为此而出家耶。

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为如是胜义而出家。云何于中犹复有一愚痴凡夫。而起贪欲。极生染著。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迷乱。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复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我说此譬。凡愚比丘亦复如是。又复譬如焚尸火栝。捐弃塳间。不为樵伐之所采拾。我说此譬。愚痴凡夫比丘而起贪欲。极生染著。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散乱。亦复如是。

比丘。有三不善觉法。何等为三。贪觉.恚觉.害觉。此三觉由想而起。云何想。想有无量种种。贪想.恚想.害想。诸不善觉从此而生。比丘。贪想.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及无量种种不善。云何究竟灭尽。于四念处系心。住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恶.不善法从是而灭。无余永尽。正以此法。

善男子.善女人信乐出家。修习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已。住甘露门。乃至究竟甘露涅槃。我不说此甘露涅槃。依三见者。何等为三。有一种见如是如是说。命则是身。复有如是见。命异身异。又作是说。色是我。无二无异。长存不变。多闻圣弟子作是思惟。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思惟已。都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我若取色。即有罪过。若取受.想.行.识。则有罪过。作是知已。于诸世间。则无所取。无所取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应说.小土抟泡沫.二无知

河流.祇林.树低舍责.诸想

杂阿含经卷第十

猜你喜欢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卷二十二·性音
  大华严经略策一卷(四十二条)·澄观
  附·宗密
  贤护分观察品第六之一·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八(论本自第二十一至第三十)·窥基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二)·太虚
  论 甘 地·太虚
  卷第六·佚名
  卷第九·佚名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欧阳竟无
  文化与民族及人类的存亡关系·太虚
  卷第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四·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十四 宋 陆游 撰 自立秋前病过白露犹未平遣怀 门冷荒车辙囊空别醉乡嬾行眠亦好倦话默何伤野叟占幽梦山僧送秘方病怀虽忽忽随事答年光 又 饥能坚志节病可养精神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功名

  • 唐臣传第十五·欧阳修

    ○硃弘昭冯?附硃弘昭,太原人也。少事明宗为客将,明宗即位,为文思使。与安重诲有隙,故常使于外。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乃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其监军李严,弘昭大惧,求还京师,璋不许,遂相猜忌,弘昭益开怀待之不疑,璋颇重其为人

  • 卷二百·毕沅

      ◎元纪十八 ∷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六年年   春,正月,丁巳朔,暹罗来贡方物。   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  

  • ◎小掌柜得罪大军阀·宣南吏隐

    冯玉祥因豫东匪患,亲自出巡。在商邱朱集,担搁月余,每日住宿,都不在行署内(冯之行署系一军用帐棚),喜与部下士卒杂居,亦无一定地点,大有甘苦相共之风。会有李鸣钟(冯部下之旅长)部下差弁完婚。冯知其窘乏,亲助银三十元。合卺之夕,冯

  • 第八卷 团练·缪荃孙

    咸丰三年二月,命江苏绅士前赞善赵振祚、编修冯桂芬等办团练捐输。四年三月,以扬州各属村镇自行团练防堵,所费不少,未便再令续捐。五年四月十日,命在籍侍郎潘曾莹办理江苏团练事宜。六年六月,以江南宜兴、荆溪民团剿匪获胜,谕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八 载记五·纪昀

    载记 【五】南汉○南汉刘隐龚玢晟鋹 【附】 龚澄枢李托潘崇彻刘隐刘龚刘玢刘晟刘鋹附△刘隐刘隐蔡州上蔡人祖安仁商贾南海因家焉 【按宋史作仁安仕唐为湖州刺史因家岭表】 父谦 【唐书作知谦】 唐广州牙将 唐干符五年

  • 朱异传·姚思廉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物,将来要光大你家的门庭。”朱异十岁时,喜好

  • 陈规传·脱脱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1194)中词赋科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三年(1215)十一月,上奏章称:“参政侯挚开始因都西立功,得到越级任用,于是自己请求镇守安抚河北。陛下就让他掌理政事,大概想激励他感恩尽力报效。不

  • 泰不华传·宋濂

    泰不华,字兼善,本姓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他现在名字。先祖世居于白野山。父塔不台入宫为宿卫,后任台州录事判官,全家迁于台州。泰不华家贫,好读书,集贤待制周仁荣教养他。十七岁在江浙科举乡试中考第一名。第二年在

  • 卷三·楼昉

    两汉诏令卷三宋 林虙 编西汉三吕后【四】差次功臣【二年春】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地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逺而功名不着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

  • 卷二十 二十之四·孔颖达

    《长发》,大禘也。大禘,郊祭天也。《礼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谓也。○长如字。禘,大计反。王云:“殷祭也。”王者,于况反,又如字。[疏]“《长发》七章,首章八句,次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卒章六句”。○正义曰

  • 卷一三○·邱濬

    ▲将帅之任(中) 《左传》:襄公三年,晋侯(悼也)之弟扬干乱行(乱行陈之次)于曲梁(晋地),魏绛戮其仆,公必杀魏绛。魏绛至,授仆人书,公读其书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使臣为此司马之官)。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集解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四十二卷不着编录人名氏集宋李樗黄櫄两家诗解合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氏释音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着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实夫

  • 卷十二·普济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石霜楚圆禅师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全州李氏子。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隐静寺出家。  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谒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或毁诋

  • 维摩诘经序·太虚

    维摩诘所说经者,开示不可思议解脱者也。其不可思议之处,乃在其即俗事而真理,镕融不二;盖非如是,则舍离尘之出家众,其在家士女将无得预圣流之分。且中华民族宗在人伦文化,注重现世,非示以人事之常即达佛理之极,则舛驰而不能入。

  • 無趣老人語錄序·无趣如空

    夫祖道不可絕繼,風穴於法堂痛哭克家之子難逢、仰山自記再來,莫不以諸佛慧命為懷,度生為急務者也。所以師子有罹難之憂,預傳衣法;達磨忍服毒之苦,得嗣方休。是皆深體祖佛授受之意矣!唯我無趣老人,幼專魯誥,壯博禪宗,道聞雞鳴而悟

  • 多产集·周文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

  • 璇玑图·苏蕙

    璇玑图或称织锦回文诗,杂体诗。十六国时期前秦女诗人苏惠(字若兰)作。是今传最早、最完整的回文诗,在诗歌史上影响较大。惠字若兰,始平武功(今属陕西)人,陈留县令苏道贤弟三女。智识精明,仪容妙丽,善属文,十六岁时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