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五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观此五受阴。是生灭法。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云何色集。云何色灭。云何受.想.行.识集。云何受.想.行.识灭。爱喜集是色集。爱喜灭是色灭。触集是受.想.行集。触灭是受.想.行灭。名色集是识集。名色灭是识灭。比丘。如是色集.色灭。是为色集.色灭。如是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是为受.想.行.识集。受.想.行.识灭。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善哉。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善哉。比丘。不乐于受.想.行.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著于识。所以者何。若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则于色不乐。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乐于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著于识。则于识不乐。心得解脱。若比丘不乐于色。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乐。心得解脱。不灭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

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后际俱见。亦永尽无余。后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前后际俱见。永尽无余。无所封著。无所封著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亦无所求。无所求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

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生我见系著。使心系著而生贪欲。比丘。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此五受阴不为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起贪欲。

云何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于五受阴说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比丘。云何圣弟子有慧有明。不说我系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于五受阴不见我系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

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集起。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起。出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比丘。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增进广大生长。若作是说。更有异法。识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若增进广大生长者。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比丘。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生灭以不乐及三种分别

贪著等观察是名优陀那

(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著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著灭。著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比丘。禅思住。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如是分别.种种分别.知.广知.种种知.亲近.亲近修习.入.触.证二经。亦如是广说。

(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观察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识集。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观察色集.色味.色患.色离故。乐彼色。赞叹爱著。于未来世色复生。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彼色生。受.想.行.识生已。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想.行.识。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观察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乐著色。亦不生未来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故。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聚。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如是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应广说。

(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著彼色。赞叹于色。乐著于色。赞叹色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著色。不赞叹色。不乐著.赞叹色故。爱乐灭。爱乐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云何多闻圣弟子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知彼故不乐著彼识。不赞叹于识。不乐著.赞叹识故。乐爱灭。乐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皆悉得灭。比丘。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缘眼乃至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爱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受与生及乐亦说六入处

一一十二种禅定三昧经

(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灭道。云何有身集趣道。愚痴无闻凡夫。见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色.叹色.著色.住色。乐色.叹色.著色.住色故。爱乐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纯大苦聚生。如是受.想.行.识广说。是名有身集趣道。比丘。有身集趣道。当知即是苦集趣道。

云何有身集灭道。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于色不乐.不叹.不著.不住。不乐.不叹.不著.不住故。彼色爱乐灭。爱乐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灭。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有身灭道迹。有身灭道迹。则是苦灭道迹。是故说有身灭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边。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边。云何有身集边。谓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是名有身集边。云何有身灭边。即此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吐.尽.离欲.灭.寂没。是名有身灭边。是故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吐.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余如是说。差别者。当知有身。当知断有身集。当知证有身灭。当知修断有身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又复差别者。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究竟苦边。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究竟边际。究竟离垢。究竟梵行。纯净上士。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又复差别者。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五枝。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舍诸谛。离诸求。净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

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

(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所知法.智及智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所知法。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所知法。

云何为智。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

云何智者。阿罗汉是。阿罗汉者。非有他世死.非无他世死.非有无他世死.非非有无他世死。广说无量。诸数永灭。是名说所知法.智及智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取担.舍担.担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

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余已.灭已。吐尽.离欲.灭没。

云何担者。谓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余境不复转还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于色所乐.赞叹.系著住。色缚所缚。内缚所缚。不知根本。不知边际。不知出离。是名愚痴无闻凡夫。以缚生。以缚死。以缚从此世至他世。于彼亦复以缚生。以缚死。是名愚痴无闻凡夫。随魔自在。入魔网中。随魔所化。魔缚所缚。为魔所牵。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贪喜色。不赞叹。不系著住。非色缚所缚。非内缚所缚。知根本。知津济。知出离。是名多闻圣弟子。不随缚生。不随缚死。不随缚从此世至他世。不随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随魔所作。非魔所缚。解脱魔缚。离魔所牵。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差别。

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罗汉差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汝等比丘当观察于色。观察色已。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无我。无我者则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当作是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断色欲贪。欲贪断已。则色断。色断已。得断知。得断知已。则根本断。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如是受.想.行.识欲贪断。乃至未来世不复更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色起.住.出。则苦于此起。病于此住。老.死于此出。受.想.行.识亦如是说。比丘。若色灭.息.没。苦于此灭。病于此息。老.死于此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灭寂静。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若无现在色者。多闻圣弟子不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以欲现在色故。多闻圣弟子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苦.空.非我三经。亦如是说。

(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嗔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有离车名摩诃男。日日游行。往诣佛所。时。彼离车作是念。若我早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识比丘皆悉禅思。我今当诣七庵罗树阿耆毗外道所。即往诣彼富兰那迦叶住处。

时。富兰那迦叶。外道众主。与五百外道前后围绕。高声嬉戏。论说俗事。时。富兰那迦叶遥见离车摩诃男来。告其眷属。令寂静住。汝等默然。是离车摩诃男是沙门瞿昙弟子。此是沙门瞿昙白衣弟子。毗耶离中最为上首。常乐静寂。赞叹寂静。彼所之诣寂静之众。是故汝等应当寂静。

时。摩诃男诣彼众富兰那所。与富兰那共相问讯。相慰劳已。却坐一面。时。摩诃男语富兰那言。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有此论。汝为审有此。为是外人相毁之言。世人所撰。为是法.为非法。颇有世人共论.难问.嫌责以不。

富兰那迦叶言。实有此论。非世妄传。我立此论。是如法论。我说此法。皆是顺法。无有世人来共难问而呵责者。所以者何。摩诃男。我如是见.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富兰那所说。心不喜乐。呵骂已。从坐起去。向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向与富兰那所论事。向佛广说。

佛告离车摩诃男。彼富兰那为出意语。不足记也。如是。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有垢。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有垢。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非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恼。摩诃男。若受.想.行.识。非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识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识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恼。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有垢。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色而生厌离。摩诃男。以色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色。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识而生厌离。摩诃男。以受.想.行.识。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知法及重担往诣.观.欲贪

生及与略说法印.富兰那

(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是名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观察。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于何所不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于色不见有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佛言。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观察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为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于色。正观已。于色生厌.离欲.不乐.解脱。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应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于色病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赜藏主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佚名
  弘明集卷第八·僧祐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昙旷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序·行策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唐慧琳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三卷·法宝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白马昙照
  卷第九·李通玄
  第九 森林相应·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一卷·灌顶
  卷六(惟净译)·佚名
  卷第一百三·佚名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佚名
  卷第十四·道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鄱阳护戎女·唐圭璋

      望海潮   云收飞脚,日祛怒暑,新蝉高柳鸣时。兰佩紫囊,蒲抽碧剑,吴丝两腕双垂。闻道五陵儿。蛟龙吼波面,冲碎琉璃。画鼓声中,锦标争处飐红旗。   使君冠盖追。正霞翻酒浪,翠敛歌眉。扇动水,风生玉宇,微凉透入单衣。日暮

  • 第一章 敷演家门·屠隆

    @@〔末上〕高人妙理通弦索。换羽移宫且为乐。请看水底一灯明。照见莲花都不着。【满庭芳】洒落天才。昂藏侠骨。风流千古靑莲。万金到手。一日散如烟。许氏淸虚慕道。与夫君同隶神仙。官供奉淋漓诗酒。傲

  • 第三折·秦简夫

    (陶侃上,云)小生陶侃,多亏母亲指头上讨了些针线钱,今日着我请范老先生。已着人请去了,这早晚怎生不见来?(末扮范先生上,云)满腹文章七步才,绮罗衫袖拂香埃。今生坐享清平福,不是读书那里来?小官范逵是也。五南路采访贤良,来到此

  • 卷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六平湖沈季友编元江翰林汉汉字朝宗防稽人元季客吴中落魄而返经崇德濮氏延为上客明洪武初以文学征授翰林编修应制赋元日早朝诗称防赐绯袍请老归遂家濮院【今析桐乡】与亲知游宴尝着赐袍有月夜清

  • 卷之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百八十一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九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奴才于五月初八日已抵江宁,谨将万岁天恩传告奴才母亲。旷典殊恩,莫能仰报万一,惟有率领全家老幼朝夕顶香,叩祝万寿无疆。江南麦季丰登,禾苗现在及时种插,

  • 附录·王彦威

    清季外交年鉴(节录)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二月北洋大臣直督李鸿章奏:日窥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七月遣郭嵩焘出使英国,许钤身副之。十月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与丹国电报公司议

  • 列传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一百二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三。崔忠献[*(崔)怡*(崔)沆*(崔) ]。○崔忠献初名鸾牛峯人父元浩上将军忠献荫补良 令。 明宗四年元帅奇卓诚击赵位宠闻忠献勇敢选补别

  • 二五 病 死·许寿裳

    终于说到鲁迅的病死了!他因患肺结核而死。这样可怕的病,当初并不以为意,其实是伏根很早,从少年时已然,至少曾发过两次,又曾生重症肋膜炎一次,以致肋膜变厚,不通X光,但当初竟并不医治,且不自知其重病,而自然痊愈者,盖身体底子极好

  • 韩擒虎传·魏徵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粗犷豪迈,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他又喜欢读

  • 耶律涤鲁传·脱脱

    涤鲁,字遵宁。幼时养于宫中,授小将军。重熙初年,历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拜惕隐,改任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请求免除三千二百八十人的军籍。后来因为私自拿走回鹘使者的獭毛裘,又私自取用阻卜的贡物,事情败露,断刑为

  • 第十四章附属动议之顺序·孙中山

    一百十五节顺序之定义在此之“顺序”二字,乃指处分动议之秩序而言。照公例,凡动议之顺序,当以提出之先后为定。其先提出者,得先讨议,得先表决。但有一种之动议出此例外,因其性质之异,其顺序则在当前动议之先。而此

  • 卷十二下 告子章句下·孙奭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者,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也。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谓当孟子之时诸侯及大夫也。诸侯,臣,总谓之

  • 卷六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二祭统第二十五正义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此於别録属祭祀 陈氏祥道曰纲举而万纪皆张统先而衆目必振祭统所以始

  • 卷二百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七十四体国经野蕙田案周礼六官之职皆冠以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而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着其疆域山薮川浸人民畜牧之事最详朱子

  •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有学八智、有学六智,三根十六心行,法假虚实观、受假虚实观、名假虚实观,三空观门,四谛十二缘,无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七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七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三身业云何。谓身表及无表。语业云何。谓语表及无表。意业云何。谓思。善业云何。谓善身语业。及善思。不善业云何。谓不善身语业。及不善

  • 蟹谱·傅肱

    二卷。宋傅肱撰。傅肱,字自翼,自署曰怪山,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蟹谱》。是书前有嘉祐四年自序一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记载有关蟹的故事。卷上,为上篇,前有总论,主要介绍蟹的形态、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