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印度佛教史

全称《印度圣地妙法如何弘传明示如意珠》。觉囊派著名学者多罗那他著,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一部详细论述印度佛教发展史的权威性著作。全书以编年史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印度历史及各个历史阶段中出现的佛教名人的事迹,其中所运用的多数资料在其他史书上难以找到。对于有些历史和传说的叙述,有别于汉藏文及巴利文,如佛死后的历次结集、阿育王的传说、十事非法、大天五事等,都有其独特的记载。全书从佛法形成开始写,直到真言乘起源,概述了千余年中佛教创立发展、各大学派形成、传承关系等,极力推崇以无著为代表的瑜伽唯识学派,宣扬如来藏思想。同时反映了大小乘佛教之间的矛盾和佛教与外道的斗争。历史上此书的版本有觉囊寺版、德格版、拉萨版。国外有多种译本。1869年圣彼得堡出版了西夫讷和瓦西列也夫的德文译本和俄文本。1928年东京出版了寺本婉雅的日译本。英文本是由印度语言学家何利那他·德从藏文翻译的。1970年钦巴喇嘛和卡托帕德哈亚又合译成英文,加尔各答大学卡托帕德哈亚参照俄德两种本子作了校订,在印度出版,书中增加了注释和补充注释。1946年,国内出版了王沂暖的节译本,近年出版了张建木的汉文全译本。

《印度佛教史》全部章节目录

(1)简介
(2)目 录
(3)摄 颂
(4)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
(5)第二章 妙臂王时代
(6)第三章 妙弓王时代
(7)第四章 圣者优婆崛多时代
(8)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
(9)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
(10)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
(11)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时代
(12)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
(13)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
(14)第十一章 大莲华王时代
(15)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
(16)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17)第十四章 婆罗门罗睺罗时代
(18)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
(19)第十六章 佛教首次遇敌及其恢复时期
(20)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
(21)第十八章 马鸣阿阇梨等时代
(22)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
(23)第二十章 正法三次遇敌复又恢复时期
(24)第二十一章 觉方王事业的末期与羯磨旃陀罗王时代
(25)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
(26)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
(27)第二十四章 尼萨伽尸罗王时代
(28)第二十五章 遮罗王与般遮摩僧诃王时代
(29)第二十六章 吉祥法称时代
(30)第二十七章 瞿毗旃陀罗王等时期
(31)第二十八章 瞿波罗王时代
(32)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
(33)第三十章 吉祥达摩波罗王时代
(34)第三十一章 摩苏罗乞多王、婆那波罗王、摩醯波罗大王等时代
(35)第三十二章 摩诃波罗王与沙牟波罗王时代
(36)第三十三章 遮那迦王时期
(37)第三十四章 吠耶波罗王与尼耶波罗王时代
(38)第三十五章 麾摩罗波罗、诃悉提波罗、羼提波罗时代
(39)第三十六章 罗摩波罗王时代
(40)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
(41)第三十八章 毗讫罗摩尸罗首座传承
(42)第三十九章 东方拘基地方教法弘扬时期
(43)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
(44)第四十一章 《华鬘》中所出南方弘法世系
(45)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
(46)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
(47)第四十四章 造像者出生情况
(48)余 论

猜你喜欢
  大方广如来藏经·佚名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佚名
  德护长者经·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一行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佚名
  摩利支天一印法·佚名
  大乘三聚忏悔经·佚名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伏狮祇园禅师语录·祇园行刚
  密行忍禅师语录·密行寂忍
  石关禅师语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六·彭定求

        卷76_1 【仪坤庙乐章·永和】徐彦伯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卷76_2 【仪坤庙乐章·金奏】徐彦伯   阴灵效祉,轩曜降精。祥符淑气,庆集柔

  • 卷一百二·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二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刋词人姓氏宋徽宗讳佶神宗子天才睿敏诗文之外尤工长短句书画入妙世称宣和名笔高宗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博学强记政事之暇寄情

  • 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八七言古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古今乐録王僧防技録平调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旧注王司直时为蜀中御史甫赠友诗官有王司直即其人唐书百官志司直掌纠劾官僚】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世説天

  • 卷九十五 北凉録二·崔鸿

    沮渠茂虔[一作牧犍] 沮渠茂虔蒙逊之第三子也初为酒泉太守后迁炖煌蒙逊病甚国人共议以世子菩提幼弱而菩提之兄茂虔聪颕好学和雅有度量乃立为世子加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及蒙逊卒遂僭即河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岁次庚戌金太宗晟天会八年伪齐刘豫阜昌元年春正月甲辰朔大风御舟碇海中乙巳北风稍劲晚泊台州港口熊克小历甲辰朔上至台州章安镇驻跸盖因日历所书也今从李正民乘桴记 是日午西风忽起敌乘之侵明州

  • ○豹房故智五则·许指严

    乾隆帝游冶娼寮,而有三姑娘之事脍炙人口。至文宗朝则渔色尤甚,故老恒能道其轶事。圆明园四春之部署,固不与焉。相传园之西隅有某僧寮者,乃实秘密欢喜地之所在也。文宗厌满妇之无姿态,辄与某内监耳语,絮絮问都门妇女情状,且尤

  • 卷之七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卷 近代盐法概要·缪荃孙

    清场 区清初沿明旧制,两淮设场三十,曰富安、栟茶、安丰、角斜、梁垛、东台、何垛、小海、草堰、丁溪、白驹、伍佑、庙湾、莞渎、徐渎、板浦、临洪、兴庄、新兴、吕四、余东、余中、余西、金沙、西亭、石港、马塘、掘港

  • 第十二卷 丹徒 丹阳 金坛 溧阳·缪荃孙

    丹 徒 县经 部周易音一卷 晋·徐 邈古文尚书音一卷 徐 邈礼记音三卷 徐 邈毂梁传注十二卷传义十卷音一卷 徐 邈五经音十卷 徐 邈论语音二卷 徐 邈注尚书逸篇三卷 徐 邈论语二卷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纪昀

    列传金 【五】○金五完颜希尹【守道 守贞 守能】乌雅富埒珲持嘉晖大■〈白上大下〉【盘】 洪果达 呼布富察和珍 瓜尔佳沃哩布王伯龙高彪 赵元完颜希尹乌雅富埒珲持嘉晖大■〈白上大下〉洪果达呼布富察和珍瓜尔佳

  • 李安传·李延寿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父李蔚,仕于周朝,任相、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  李安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北周武帝天和年间,袭父爵为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之职。隋文帝为丞相,引之为左右,升任方中大夫。又任李安的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为福建抚臣积劳病故谨胪官迹乞赐谥典并于福州台湾予建专祠折(元年十二月初二日京报) 剿番续信 台湾开煤出示 钦命布政使司衔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夏(献纶)示 上谕(元年十二月二十、

  • 卷三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世职表二十六正黄旗汉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

  •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司马迁

    吕太后者,【集解】:徐广曰:“吕后父吕公,汉元年为临泗侯,四年卒,高后元年追谥曰吕宣王。”高祖微时妃也,【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索隐】:讳雉,字娥姁也。生孝惠帝、【集解】:汉书音义曰:“讳盈。”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

  • 卷一百二十一·陈祥道

    鼓制鼓人掌教六鼔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音聲五聲合和者】教為鼔而辨其聲用以雷鼓鼔神祀【雷鼔八面鼔也神祀祀天神】以靈鼓鼓社祭【靈鼔六面鼔也社祭祭地示】以路鼓鼓鬼享【路鼔四面鼔也】以鼖鼔鼓軍事

  • 三教平心论卷下·刘谧

    静斋学士刘谧撰愈又曰。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盖以佛身之舍利。而比凡庶之朽骨。何其无忌惮。一至此哉。涅槃经曰。尔时世尊。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阇维碎金体成末舍利。以是知佛骨

  • 卷第八·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八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东土旁出诸祖 【增收】波罗提尊者(西天无相宗首)因异见王问。何者是佛。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曰我见

  • 海国四说·梁廷枏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反对英军入城的斗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