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约当第三结集之后,迦腻色迦王去世时,在迦湿弥罗之西与吐货罗邻近的北方阿湿摩波兰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圆满。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请来自西方摩庐国的毗婆沙大德世友与吐货罗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国中。供养三十万比丘十二年。最后发无上菩提的愿,因此成就的象征是献供的花一年之中不枯萎,其间灯不熄,撒出去的旃檀末和花朵著于空中,发生地动和乐器的声音。迦腻色迦王的儿子在布色羯罗伐底宫中对阿罗汉等圣者一百人,此外近一万比丘举行宴会五年。东方华氏城有婆罗门毗度兴造无量三藏经函施给比丘们,每一三藏各有十万颂,这样兴造一千次,每部经函并配合着不可思议的供养物资。

在波咤厘子城有非时解脱阿罗汉圣者阿湿婆崛多,他是入于八解脱定者,由于他说法的缘故,出现了圣者难陀密多罗等若干阿罗汉以及见谛者多人。

西方有罗叉湿婆主出世,他对于佛教也作了大事业。西南方守罗史咤国有婆罗门鸠梨迦,当时听到生于盎伽国的大长老难陀阿罗汉奉持大乘教法,为了听闻大乘就把他请来。在此时期无数宣说大乘的善知识在各地一齐出现,所有这些人各自从圣观世音、秘密主、文殊、慈氏等闻法,纯是证得法流三摩地的。大德阿毗达迦毗伽多罗伽堕阇提毗耶迦罗崛多罗睺罗密多罗阇那多罗和大优婆塞僧伽多罗等说法者约五百人出现。《圣宝积经》十万法门,《大集经》一千,《圣华严经》十万法门一千品,《圣入楞伽经》二万五千,《密严经》一万二千。《法集经》一万二千等一部分经函也由天、龙、乾达婆、罗刹等不同处所——大部分出于龙处——出现,这些阿阇梨大部分也被这位婆罗门所召请。

罗叉湿婆王听到这话大起信心,想要延请这五百位说法者,询问群臣说:“有多少说法的?”答“五百”。“听法的有多少?”答“五百”。国王以为说法的人多而弟子稀少,在阿部山顶造五百伽兰。每座庙延请一位说法者,供给一切资具。国王眷属信心强而智慧锐敏的五百人受命出家听受大乘。之后国王打算录写经卷,询问大乘经藏有多少,答,无法统计数量,但现有的是一千万。国王说:“诚然是多,但应该录写。”于是全部录写以后献给比丘们。之后在晚年将经卷请到吉祥那烂陀寺。那里行大乘的比丘三个五百人都是奉持无量经藏,智慧无碍,证得忍的,而且都是在众人面前稍稍示现神变和神通游戏的。因此,大乘声驰各地,声闻们心不能容,损谤大乘非是佛说。这些大乘人纯是瑜伽行者唯识师,他们从前各各在十八部中出家,通常是与各部同住在好几千个声闻之中大乘人仅有个把人,然而声闻众不能蔽仰。

那时摩揭陀有婆罗门牟陀伽罗瞿民和商羯罗波地兄弟二人,他们供奉种姓之神大自在天,然而都精通内外二道的教义。不过牟陀伽罗瞿民态度犹豫,认为大自在天也好。商羯罗波地只信仰佛陀,受母亲的鼓励修持神足通前往山王盖罗舍,在大自天处看到白色骑者毗瑟纽和采花邬摩天女等,最后看到大自在天坐在狮子座上说法。聚主手取二人置于大天之前,正当五百阿罗汉由意湖飞来时大自在天就敬礼,洗脚供养午斋然后听法。于是才知道佛教之优越,然而又询问,大自在天说:“只在佛道中有解脱,其他没有。”他俩十分欢喜,返回故上,舍弃婆罗门装束,正受优婆塞大德律仪,精习一切乘教法。为了辨别佛教和外道优劣,牟陀伽罗瞿民造《殊圣赞》,商羯罗波地造《天中优胜赞》,在集市和王宫等处称赞,国中一般民众也从而歌唱。牟陀伽罗瞿民兄弟二人在金刚座每个人供给五百声闻比丘的生活,在那烂陀寺各供养五百大乘师。

那烂陀原是圣者舍利弗诞生之地,后来也是舍利弗及八万阿罗汉眷属入涅槃的地方,中间婆罗门村空废,那里有圣者舍利弗塔一座,阿育王大行供养后兴造一个大佛堂。之后,大乘的最初五百阿阇梨商议,见到在圣者舍利弗处宣说大乘,则对于大乘人们有教法极为昌盛的象征、若在目犍连处宣说,则只是有权势增大唯独法不增长的象征。于是由婆罗门兄弟建立八座庙宇,将一切大乘经卷收藏在那里。这样,那烂陀寺的创建人为阿育王,扩大法产的是五百阿阇梨和牟陀伽罗瞿民兄弟,发展的是罗睺罗贤,使之最极发达的是龙树。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宝亮
  卷二十八·赞宁
  卷第三·寒松智操
  服务国家宣扬佛教·太虚
  维持佛教同盟会宣言·太虚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佚名
  第三品 空 品·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上·道宣
  第一义法胜经·佚名
  卷四百七十八·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第七 帝须弥勒经之义释·佚名
  卷四·佚名
  永济融禅师住辽阳永安寺语录卷下·佚名
  提纲录凡例·呆翁行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潮类五言古赋得观潮        【梁】任 昉云容杂浪起楚水漫吴流渐看遥树没稍见碧天浮渔人迷旧浦海鸟失前洲不测沧溟旷轻鳞幸自游五言律淮潮          【宋】

  • 答张燕公翻着葛巾见呈之作·张说

    赵冬曦美酒值芳春,醒余气益真。 降欢时倒履,乘兴偶翻巾。 徐榻思方建,左车理自均。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 六四四 谕温常绶罚俸三个月之处着注于记录抵销·佚名

    六四四 谕温常绶罚俸三个月之处着注于记录抵销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三十日又奏四库全书处记过三次之温常绶,阅校迟延,请照例罚俸三个月一疏,奉谕旨:温常绶罚俸三个月之处,着注于记录抵销。(起居注册)

  • ●弘光实录钞卷一·佚名

    崇祯十七年夏五月庚寅,福王建监国于南京。讳由崧,神宗皇帝之孙也。父常洵,国于雒阳。十六年正月,为流贼所害。北都之变,诸王皆南徙避乱。时晋都诸臣议所以立者,兵部尚书史可法,谓:太子,永、定二王既陷贼中,以序则在神宗之后,而瑞

  • 慕容俨传·李百药

    慕容俨,字恃德,清都成安人氏,慕容蝅的后代。父叱头,魏南顿太守,身高一丈,腰围九尺。武平初年,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持节、都督沧恒二州军事、恒州刺史。俨容貌出众,衣冠俊伟,不爱读书,却学到了诸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

  • 卷二十六 学校下·龙文彬

    ◎书院正统初,翟溥福知南康府。庐山白鹿院废,溥福倡众兴复。(《本传》。 )王恕为扬州知府,作资政书院以课士。(《本传》。 )长沙通判陈钢监吉王府第。工成。王赐之金帛,不受。请王故殿材岳麓书院。王许之。(《陈钢传

  • 金邦正·周诒春

    金邦正 字仲蕃。年三十岁。生于杭州。兄邦平。前农商总长。永久通信处。天津南开学校转。已婚。初学于南京江南格致书院。天津南开学校。北京税务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宣统二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林科。民国

  • 十九年·佚名

    (己卯)十九年清嘉慶二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甲午朔,詣昌德宮璿源殿,行正朝茶禮,王世子衛內隨詣。○召對。○別講。○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乙未,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四十人。1月7日○庚子,詣太廟展拜。○別講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孟子

    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 薄葬篇第六十七·王充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家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

  • 綱領卷下·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綱領卷下宋 李明復 撰縂論論日月時之例曰隂陽消息進退見於日月時正則氣至不失晷度而隂陽節矣故春秋紀日以正月紀月以正時紀時以正年年時月日天道之綱紀也日有子丑甲乙月有晦朔有閏時有春夏秋冬

  • 卷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宋 魏了翁 撰【阙】 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九

  • 在仰光良光寺吊宇屋达马与宇额卡达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七日──师:我曾经得到由道阶法师介绍宇屋达马的来信,他说在缅甸如何的宏扬佛法,如何的改进社会。这次到缅京,听到他已圆寂,所以非常的惋惜!因此今天特来吊唁。我对宇屋达马虽非常的钦佩,但他的生平还未能详细知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九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十·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念七佛品第十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观像心成。次当复观过去七佛像。观七佛者当勤精进。昼夜六时勤行六法。端坐正受当乐少语。除读诵经广演法教。终不宣说无义之语。常念诸佛心心相续。

  • 串雅内外编·赵学敏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

  • 桃花女阴阳斗传·佚名

    内封题“绣像阴阳斗法传”,左右栏分题“周公擅卜神通卦”、“桃花女破解压魂符”。此书传世刻本均为坊刻,最早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联益堂刊,内封题“桃女阴阳斗传”。凡四卷十六回,是清代某无名氏约在道光前后问世的一

  • 朱子年谱·王懋竑

    全书共十卷,《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朱熹之学,归里后杜门著述校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