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

以后羯磨旃陀罗王在位时,觉方王的儿子深方在般遮罗城兴建王宫,掌政近四十年。

迦湿弥罗突厥王之子突厥一切所贵王亲见明王甘露旋,享寿一百五十岁,在位也有一百年左右。他把迦湿弥罗、睹货罗、伽阇尼等地完全收入治下以后,供养三宝。特别是在伽阇尼地方建立佛牙大塔,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一千人实行供养宝塔,塑造无数精良佛像。耆婆迦罗比丘和法僧优婆塞各由眷属比丘或优婆塞五千人环绕,观修般若波罗密多义,成就如来,而生欣喜。还出现了几百个得神通的比丘和优婆塞,使十法行大为增长。

深方王即位后十二年时,羯磨旃陀罗王逝世。他的儿子毗梨叉旃陀罗虽登王位,但权力微弱,欧提沙国王阇律缕诃统制东方大部。这些国王的时代是大比丘阿罗诃多晚年时代与圣者无著利益众生时代,也就是阿阇梨世亲,佛使僧使等的上半世。

龙友阿阇梨享寿长久,他的弟子僧护也出世。在这个时期以前秘密真言无上瑜伽之法并非不流传于有缘分的人们之间。以前大乘法流传不久时出世的千千万万持明者,与乌仗那国得持明位一切人众也大多数依止无上之道。但是这些人由秘密主等向百千有缘分的人同时现身教示真言乘,所有这些人化虹身以后,并未留有教诫。以前众人极力观修但同时保持秘密,所以他们还没有成就持明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秘密真言行者。一旦有了广大神通,腾空或者隐形,然后才知道,“哎唉!他们是真言行者!”因此,阿阇梨对弟子所授的传承的依次教诫也就没有多少。行持事续与行续的真言续的自大乘流行以来虽然很多,但非常秘密地行持,所以除了知道或是行持秘密真言以外,修行什么谁也不知道。因此,作业与悉地等得以无碍成就。萨罗诃、龙树师徒与成就者舍婆梨波之间的师师相传,众所周知,显有其事。

此外在此以前的阿阇梨们归入无上秘密真言的传承的也就不大见了。在《摄行炬》中作为根据的莲花金刚和甘波罗波虽然出现,但前者在印度显然没作过利益众生的事业,而后者的传记则看不到。因此,大婆罗门与龙树师徒等所著无上论典以外的无上真言的注译在此以前也不大有,这些论典也不如中观诸论那样普遍著名。因只交付与得持明位者龙觉,以后在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流行起来。所以圣系(集密龙树派)与“佛顶盖”系出现近传承的原因也在于此。好象西藏正当(定中)出现的法和不虚假的埋藏法等。

大约从此时起,事部行部的真言续在二百年左右之间很是盛行而且公开行持。瑜伽和无上瑜伽诸续虽然在未得悉地以前没有公开行持的,但比以前盛行多了,注译的撰述也有若干出现,著名的成就者也到来。这时阿阇梨马胜大阿阇梨鲁伊波、成道者遮罗波毗波也出现,他们的史迹在他处说明。

阿罗诃多阿阇梨是一位在羯磨旃陀罗王时代奉持三藏的出家人,他修持大宝藏瓶。最后得到成就,在婆罗奈斯地下出现约高一由旬的宝瓶,供给几万僧众的生活。一次忘记守护,当晚被夜叉们偷窃。天明时为了供养僧众,打开一看,空空如也。由有大神通的持明比丘把梵天等一切大神都钩召来,迫使他们。他们将夜叉们钩来,宝瓶复又充满。诸天到来的象征是地动、花雨、妙香、七天以内不断绝,一切人众有目共睹。用这种方法供养僧众近四十年,宝瓶只是对他才出现,旁人掘地才能看到。

圣者无著兄弟的史传如下;以前瞿荼伐陀那王时代有一奉持三藏以观世音作本尊的比丘,有一次同另一个比丘辩论。破斥者与立宗者辩难的时候,由于我慢的过失,轻侮别人为妇人之见,当时观世音说:“你由于这个业,多生之间生为妇女。然而未证正菩提以前,我是你的善知识。”

他在觉方王时代受生,是名叫钵罗迦沙尸罗即极明禀赋女的婆罗门女。她忆持宿世,从小乍见暂闻经论宗义,自然通晓,经常供养观世音,自然住于十善道,菩提心转为力用,认为她是比丘尼是错误的。长大以后,和一个王族结合,生一个具相的婴儿,举行增慧仪式。稍长大时,母亲教会文字、算术、八观察、文法、辩论、医药、工巧、和十八明处等,都很熟练明了。当他询问自己种姓之法时,母亲说:“儿子!你不是为作种姓事业而生,而是为弘扬正法而生,应当出家获得多闻和三摩地。”遵照母言所说出家后,以作亲教师、阿阇梨和僧伽的仆役工作度日,作了一年以后,受了具足戒,五年之内努力读书,每年通达十万颂的一切文义。这样,共同的三藏和大乘的经典都易于了解,但心想难以理解般若波罗密多所诠,并不重复,并不错乱,为了这个专一思虑面见主尊,就在上述阿罗诃多阿阇梨处接受灌顶,掷花投中无能胜(阿逸多)佛。灌顶的恒特罗和中围是什么虽然不清楚,但显然是幻化网的中围。上师班智达说:“这位阿阇梨依止幻化网而作弥勒修法的缘故。”

于是在掘婆山即契经中所称屈屈咤播陀山亦即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修弥勒法,三年中没有出现任何象征,因此心灰外出。看到岩石的表面的鸟巢。上午飞去觅食,晚间回巢。仅以翅膀接触岩面,年深日久岩石消损。心想:“我的努力微小”。又返回修了三年,照样又外出。看到因水滴而岩石消损,又修三年,出外看见一老人用软棉花擦铁作细针,说:“以前也是用棉花擦,铁消耗下去成了这么多针。”说着把装满着针的一个容器给他看。又修三年,这样十二年中未生象征,因而心里厌烦,走了出去,在一个城里一个母狗向人叫咬,下部有蛆。看到之后大起悲心,心想,“若不除去虫子,狗就死;若除去抛掉,虫子要死。应当把自身的肉割下,把虫子放进去、”从阿陈多城取来剃刀,把钵杖作抵押,用刀割自己的股肉,闭目正要取虫时,用手探索一无所得。睁开眼睛,狗和虫都没有了,只见至尊弥勒相好光明。“呜呼护我一慈父!百劳精勤无有果。何故雨云大海聚,暑喝苦渴始降下。我这样修持然而竞不示现圣容!”说着,流下泪来。弥勒说:“如天王降雨,种不成不生,请佛虽出世,无缘善不经。由于自身业障复蔽而不能见,我经常在你面前。由于以前一切念诵明咒的力量,现在由以大悲心割自身的肉的苦行,罪障清净,因而见到。”又说:“现在把我背在肩上显示给城中人众!”显示之后,旁人谁也看不见什么,一个卖酒的女看见背着一条小狗,以后受用无穷;一个以搬运为生的穷人仅仅看到脚尖,也获致三摩地,得到共同成就。

就在那时阿阇梨获得法流三摩地。弥勒说:“你想望什么?”他请求说:“乞求弘扬大乘”。弥勒说:“握住我的衣服边吧!”一握立刻就到了兜率天。这事虽有《地部》(瑜伽师地论)古注说在兜率天住了六个月,又有些人说住了十五人间年等若干说法,但在印度西藏普遍传称说是住了五十人间年。然而印度人说这也是半年算作一年,因此是二十五年。于是在兜率天从无能胜怙主听受所有大乘之法,磬无不尽,通达一切经部义理。在听受弥勒五法时,才听一类一类的义理时,就征得各各不同的三摩地门。复又返回人间,利乐有情,他心通无碍,半月或一月的行程,他偕同眷属走起来,只要一座或一天就可以走到。容颜常住如初见弥勒时,九十多岁时仍旧象从前一样。身有随顺的三十二相等,总之现前具有登地圣者的功德。尤其是在睡梦中也没有自利作意的思想,行于无边三摩地门。决然是很温和而有修养,然而破斥邪说消灭邪行特别锋锐。行持“听闻无餍足,不紊予法施”等一切行。由于诸如此类的多种原因,证得三地。

复次,这位阿阇梨起初在摩揭陀国的比留畔中建寺居住。对八个具足戒律而多闻的弟子解说宣示甚深法义,他们也都因此得忍,为信士示现神通,完全到达经海彼岸,因此该处称为法芽寺。还在此处把弥勒五法写录成文,造《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五地部论》(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释》等通常的论典。

之后,在邻近西方沙竭梨城乌湿摩补梨寺由甘深方王作施主,聚集四方一切僧众。在那里圣者无著适应各各人的理解力说了很多法,讲述声闻三藏和大乘经约五百部,使一切人入于真实义。从而大乘种姓醒觉、对经藏义理智慧增大的超过一千人。复次,以前大乘很盛行,以后时代变迁,智慧衰微,三次遇敌,渐次衰落。在这位阿阇梨出世的开头,站在大乘一方面的比丘虽然很多,但晓得大乘对法的绝对没有。虽然有读诵弘扬各别经典的,然而没有如实通晓经义的,在那里阿阇梨自身和高足八人说法,各地方都称道这样的时期大乘教法从中落而复兴。

那时深方王正诵读《般若波罗密多经》。他想:“这位阿阇梨有圣者和知他心的称眷,如果属实,我也应当歌颂他的功德。如果靠不住,那就是欺骗众人,因而应当当众争辩斥责。”于是与大臣们婆罗门们和亲信人约五百人商议,在宫殿周围的庭院众多人众中迎请阿阇梨及其眷属,供献美满的衣食。在房中藏起涂抹白土的黑水牛,在一个金瓶中灌入各种不净之物,瓶口装满蜂蜜,用布复盖,拿在手里。问道:“这房子里有什么”?“这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无著如实回答了。又想,“这点子事稍加隐秘的也能知道,知道不知道人心呢?”因而在心意中提出六个问题:三个是《般若波罗密多》中文字上的问题,三个是义理上的问题。如其所有答复之后,还著了与之适应的短论《示三自性论》等。

其中三个文字上的问题是:请问菩提萨埵是什么的本原语?答以不随见清净菩提萨埵。岂不是成了无记之见?鸟身极大,有五百由旬,作这等大身体的譬喻,为的是指出什么道理?未见山与森林之相,以为与大海接近,未见相的界限由何而定?答:第一、意在内空;第二、善业力大;第三、世第一法。三个义理上的问题是:阿赖耶识有无实物?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那末无自性是否也没有自性?以说不空性故说不造作一切法空性,所云不造作者与质不造作的空性如何?答:第一、世俗中有实物,胜义了别识义无;第二、在三无性上考虑,无自性性又分有无无自性二者;第三造作空性者的空性乃双遮行相心与造作理趣即先有后无理趣。这样据义答复以后,于是国王和一切众人异常惊奇。阿阇梨已经把这国王真实调伏,便立大乘法产二十五处,每处各有一百比丘和无数优婆塞等。就在此处居住时,也调伏了他的弟弟世亲,以下当说。

那时南方讫里瑟拿罗阇地方有婆罗门婆须那听说圣者无著从无能胜佛受取教法,重兴大乘,在自己眷属约五百婆罗门环侍之下来到中印度,供养八大处宝塔。为令南方的婆罗门和家主们生起善根,请求阿阇梨莅临。正当阿阇梨和同住的二十五人以及婆罗门及其眷属结伴启程时,使者来说婆罗门的母亲生病。于是婆罗门忧心如煎,想赶快到达。阿阇梨说,婆罗门如果希望如此,那末就让他快到。婆罗门也请求这样作。于是上路,当天下午阿阇梨和婆罗门及其眷属到达讫里瑟拿罗阇。讫里瑟拿罗阇是底梨陵伽国内的一部分,据说三个月的行程只走了两座的时间。商主檀那罗乞多从北方乌仗那国邀请时,阿阇梨和商主及其眷属从摩揭陀到乌仗那的全程也只用一天就走到。在讫里瑟拿罗阇和乌仗那两地久住,并且说法,在一切人众间弘扬大乘。在两地各建宝塔一百座,佛寺二十五座,在每一处都建立了大乘法产。照这样在摩揭陀也建立宝塔一百座,法产二十五处。

一次在印度边境阿逾陀城附近为一小王说法时,附近有个葛洛村。阿阇梨正在说法时,葛洛人众兴兵而来。于是教诫听法者生起安忍,一切人众等引而住。所有射来的箭都化作微尘,葛洛的首领用剑砍阿阇梨也没受损伤,剑碎为上百的片段。此外,虽然百般辱骂,仍然住于不动,因此他们也大起信心,作礼而去。因为这位阿阇梨能知他心,一切说法时,弟子有所不知,或者有疑难,他就条分缕析地讲说,因而从这位阿阇梨听法的没有不成为通人的。

在这个时期一般大乘人象是没有不向他请求一两部经的,由于阿阇梨躬自倡导,建立法产一百处。每处修学者至少也有二百人,总之,听法弟子众其数无量。大家很是虔敬,因而对宗义也这样执持,生起登地功德与生起加行道功德的多到几千人。对于经典和宗义并不偏于一方,通过一切门来说法。声闻众此时也非常虔敬,也有很多人听受声闻众的对法和经的。

由于获得犍陀梨明咒的成就,到达兜率天,遥远处也能霎时到达。由于成就阿劫波明咒,了知他心,因此流传“具足尸罗而多闻,成就明咒最希有,不然入于大乘惟有过失。”这样的说法。以前大乘法最兴盛的时期大乘比丘还不满一万,龙树时期僧伽大多数也是声闻,这位阿阇梨时期大乘比丘有好几万人,由于这些原因,称为一切大乘教法宗主。然而,与阿阇梨同住的弟子不过二十五人左右。他们这些人都是具足尸罗、奉持三藏、对于主尊断疑获忍的。晚年在那烂陀住了十二年,冬天每天前来辩难的外道以种种学术破斥各派宗见,为之说法,因而外道出家的将近千人。在任何寺庙中,对一切坏失见地、戒律、行持、仪轨的比丘,如法折服,因此僧伽最极清净。最后在王舍城去世,徒众在其遗址兴建宝塔。

弟弟世亲在西藏有些人认为是圣者无著的孪生兄弟,有人认为是法兄弟,但印度学者并不这样说。他的父亲是个具足三吠陀的婆罗门,世亲在圣者无著出家以后那一年降生,这两位阿阇梨是同母兄弟。从举行增慧仪式以至受嘱多闻并证得三昧情况和乃兄无著类似。于是在吉祥那烂陀出家,精研一切声闻三藏,还要穷究对法义理,决定十八部宗义,通达一切学问之道,前往迦湿弥罗,主要依止众贤阿图梨,精通毗婆沙、十八部的各各论典、各部不同的经律外道六师的所有的学说、一切辩论法术。以后就在该地,多年之间剖析理与非理,并讲说声闻诸藏。以后又在赴中印度的旅途中,盗贼和路上夜叉等不能拦路,抵达摩揭陀。在那里几年间又对众多声闻僧众开示众多极明智的法。那时看到圣者无著所造《五地部论》(瑜伽师地论)的函卷以后,心中不理解大乘,不信是听受于主尊。据说他说:

呜呼无著在林中十二年间修三昧

三昧不成却造作象背负起之宗义

反正是多少说了一些挖苦的话。哥哥无著听到,心想是调伏的时候了,使一个比丘受持《无尽慧所说经》,使另外一个受持《十地经》。到熟习时前学说:“先念诵无尽慧,再念诵十地经。”然后派遣到弟弟跟前。这两个人黄昏时念诵《无尽慧经》后,世亲心想:“这大乘因上是好的,在果上却走了懒散之路了。”黎明时念诵《十地经》以后,世亲心想:“因果二者都好,而加以毁谤,积了大罪业,当该断除毁谤的舌头!”因而寻觅剃刃,那两个比丘说:“何必为此而断舌?你的兄长有忏罪的方法,请到圣者跟前请求。”于是到了圣者无著跟前。此后,据西藏的传说,“阅览一切大乘教法以后,弟兄进行教法的讨论时,弟弟辩才敏捷,哥哥辩才虽不敏捷,但善于对答。弟弟询问其原因,哥哥说请问了本尊然后回答。弟弟也请求示现圣容,哥哥说现在没有缘分,而教以忏罪方法。”但印度人的说法并不是这样,而且显然于理不合。从圣者无著听受大乘经以后而与上师诤论。与没有启白上师,而即阅览书籍,以后就巧妙解说,这两件事,是过去正经人所不为的。既然主张说对众贤不与师长诤论,对圣者无著诤论岂合于理?无著从弥勒受取经教,众所周知,世亲竟不知道是这样而询问,无著也就隐约其辞地向弟弟说:“请问一位本尊。”这都不象合理的话。

因此,印度的传说是这样:接着上面进行下去,请求净罪的的方法,无著询问无能胜佛以后说:“你应当广说大乘教法,注解多种经,念诵十万遍佛顶尊胜明咒。”从兄长听受一切大乘经,才一遍就深入内心,从一位真言行者阿阇梨受得真言门径以后,读诵五百陀罗尼经。念诵秘密主获得成就,忆持真实义,并获得殊异三摩地。因忆持当时存在于人世的一切佛语。所以传称佛涅槃以后绝对没有象世亲阿阇梨这样多闻的。其中声闻三藏中五百部修多罗三十万颂,《宝积经》四十九会合而为一,《华严经》、《大集经》。各算一种,自余《十万般若》等大乘大小经总合为五百、总待真言五百、所有这些经咒的文字义理领会无余。每年念诵一遍,住在芝麻油池中,以连续十五昼夜的功夫,把这些经咒一次念完。每天读诵《八千般若》不过一两个时辰就可完毕。这位阿阇梨归入大乘时奉持声闻藏等学者约五百人归入大乘。

圣者无著入灭之后,他作吉祥那烂陀寺的住持,诵出多种教法异门。每天在不同胜解的人众面前向他人传授出家近圆,并自作出家人和比丘的亲教师和轨范师,矫正各个的堕罪。自己不断地行十法行,并使其他千人每天行全部的十法行,尤其是不间断地讲说不相同的大乘经中的教法二十座。黄昏时摄集诸法心要而予以破立,午夜略作睡眠,从而从主尊闻法,黎明等入真实三摩地。间或著论,并击退外道的诤辩,又为《二万五千般若》、《无尽慧所说经》、《十地经》、《随念三宝经》、《五手印经》、《缘起经》,《经庄严经》,《二辩》(辩中边论与辩法法性论)等大小乘的大小经,释经论等造作注释约五十种,自造颂《钵剌迦罗》八部,念诵佛顶尊胜十万遍,也得到它的明光成就,之后亲见秘密主,得无量三摩地。

这位阿阇梨所造的《缘起经疏》等疏释三种,在此地虽然普遍传说,计入八部《钵剌迦罗》之中,但对文字注释并不用“章”的名称,解说义理也难以用“章”的名称。所谓章乃是宣示一段一段的主要义理的零散的论典,因此对于《经庄严论》这样的大书就不这样称呼,若称呼它的文字的注释更不消说了。在八部钵剌迦罗中一般有章的名称,某些却没有,也是不合理的。

这位阿阇梨不到边远各地,通常只住在摩揭陀,在那里修复略有损坏的旧法产,新设立大乘法产一百零八处,因此法产遍布摩揭陀各地。一度赴东方憍梨,在城中无数人众的集会上讲说了很多经,诸天为之雨金花,每个乞丐区都得到约一大升金花。在此处也建立了一百零八处法产。

欧提毗舍的婆罗门摩企迦召请他,在那里为大乘僧伽一万二千人举行了三个月的宴会,从而在婆罗门的家中发现宝源五处。在此地也使婆罗门、家主、国王等发生信仰,在此也建立了一百零八处法产。

另外,对南方一带众人。阿阇梨也亲自吩咐设置法产,总计大约与上述相等,据说建有法产六百五十四所。大乘僧众此时也比圣者无著阿阇梨时代多,若将各地大乘比丘总计据说约达六万人。与阿阇梨共同行止的比丘大约也有一千人,他们都是具足尸罗并且多闻。凡阿阇梨所住之地都出生非人供养的资具,宝源出现等希有法流不断发生,以一想便知的神通真实授记一切关于善与不善的提问,王舍城失火,由念诵真实力使之息灭,边生城发生疫病,也由念诵真实力而息灭,由明咒力得寿自在等希有的传记连绵不绝。前后斥破外道的辩难约五百次,婆罗门和外道总计约五千人归入佛教。最后阿阇梨在千人环侍之下到尼泊尔,在那里也建立法产,使众多僧伽毫无阻碍地增长起来。据传看见有家室的僧人穿着法衣耕田,因而优念本师教法衰微。于是在僧伽中说法,把佛顶尊胜陀罗尼首尾颠倒念诵三遍,当即入灭。法日暂没,弟子在那里建塔。

若依照西藏的史书,说:“《阿毗达摩俱舍论》本讼著成后送往迦湿弥罗的众贤,他因此欢喜,但呈阅了疏释,他因此不欢喜。为了诤辩来摩揭陀,世亲阿阇梨因而到尼泊尔。”著成俱舍本颂和疏释送与众贤阅览,欢喜不欢喜等虽然并无不合,但在印度并没有众贤来摩揭陀的明显说法。即令曾来也显然在以前时期,因此世亲赴尼泊尔时,众贤显然已去世多年。

圣者无著阿阇梨自出家后作教法事业约七十五年,授记所云生存一百五十年,授记之年是半年。与法腊符合有三十多年利益众生决定是作了,有些印度人也有主张作了四十多年的说法。世亲阿阇梨享年近百岁,即在圣者无著住世之时就已多年大利众生,无著去世后作利生事业约二十五年,这位大阿阇梨据说与西藏工拉朵利年赞同时,这样说是适宜的。

猜你喜欢
  佛说灭十方冥经·佚名
  去除稚僧的几种错误·太虚
  宗镜录卷第四十八·延寿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六·南石文琇
  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卷上·佚名
  论中阴·印光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七·智顗
  卷十六·赞宁
  卷第十五·白岩净符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一卷·佚名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下·雷庵正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三卷·无著
  卷第八·宋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二 蜀下·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二 蜀下李简简,大顺二年为梓州行营都指挥使。后官邛州刺史,卒。 【(《全唐诗》无李简诗,传据《十国春秋》卷四十)】句山遶一城藏古寺,江连二水送孤舟。 【见《锦绣万花谷续集》卷十三「潼川府」引。宋之

  • 鸡肋集补钞·吴之振

    晁补之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壳,百和更生之宝香。秾华纷纷白日暮,红颜寂莫无留芳。人生失意十八九,君心美恶那能量。愿君虚怀广末照,听我一曲关山长。不见班姬与陈后,宁闻衰落

  • 东皋诗钞·吴之振

    戴敏小园小园无事日徘徊,频报家人送酒来。惜树不磨修月斧,爱花须筑避风台。引些渠水添池满,移个柴门傍竹开。多谢有情双白鹭,暂时飞去又飞回。屏上晚眺不能骑马趁朝班,自跨黄牛扣竹关。无德可称徒富贵,有钱难买是清闲。人行

  • 巻一·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一明 李蔉 编廖融三首赠天台逸人移桧托禅子携家上赤城拂琴天籁寂敧枕海涛生雪白寒峯晚鸟歌春谷晴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梦仙謡琪木扶踈系辟邪麻姑夜宴紫皇家银河旌节揺波影珠阁笙箫吸月华翠凤

  • ●卷二十一·邵博

      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名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东坡帅扬州,曾蚊罢州学教授,经真州,见

  • ●卷二 记事第一下·徐时栋

    惠王九年秋,宋人、齐人、鲁人伐我。惠王二十年夏,取舒。襄王七年春,楚人伐我。三月,齐桓公盟诸侯于牡丘,遂次于匡,诸侯之大夫帅师救我。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九月,诸侯归自会。冬十月,及楚师战于娄林,我师败绩。惠之九年,我有

  • 孔希学传·张廷玉

    孔希学,字土行,先圣孔子五十六代孙,世代居于曲阜。祖父孔思晦、父亲孔克坚以及希学,在元代为官,相继袭封衍圣公。洪武元年(1368)三月,徐达攻下济宁,克坚有病,遣希学见徐达,达把他送到京师南京。希学向太祖奏称其父因病不能行。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明 俞汝楫 编精膳司职掌下程王国下程凡亲王之国永乐间厨料酱一百筋香油五十筋椒二十筋乾鱼一百筋腌羊一只子鲚鱼四十筋腌猪一口腌鵞一只腌鹿一只腌麂二只腌鸡九只白麪一百筋茶芽五筋茶叶

  •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科试考三二十五年丙午命左春坊左中允李本右春坊右赞善吴山主顺天试命翰林院侍读郭朴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主应天试二十六年丁未命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为考试官取中

  • 二 北京·林语堂

    二北京1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在朱

  • 卷十三·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三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邶五泉水篇泉水蓝田吕氏曰泉水即今卫州共城之百泉也淇水出相州林虑县东流泉水自西北来注之故曰亦流于淇而竹竿诗言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者

  •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德清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佑釲闻之灵峰素华法师矣。释之於十方三世。无不彻也。此界此时。则始于释迦。继于迦叶阿难等也。其在震旦。则远公造法性论。罗什叹其能知佛理。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二

  • 卷第七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阿僧祇品第三十 【论】将释此品约立四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能问之主三释说法之主四随文释义一释

  • 国际学舍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本书讲述了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间外国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盗窃案。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间外国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盗窃案,这不仅影响了宿舍里学生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

  • 笔记·陈继儒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陈继儒撰。此书内容,大抵抄撮旧籍,取遗闻杂说、山水事物之类。《四库全书总目》指其为“取杂志碎语,抄录成帙,略无伦次”。每一则前都不列标题,篇幅也都不长,从数十字到数百字不等。具

  • 法海观澜·智旭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

  • 摩登伽经·佚名

    二卷,吴竺律炎等译。佛度摩邓伽女及说星宿等。度性女品第一。说一咒护阿难。又说六句神咒。明往缘品第二。帝胜伽欲聘莲华实女为息。示真实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众相问品第四。帝胜伽说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

  • 菩萨藏经·佚名

    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