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安传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父李蔚,仕于周朝,任相、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

  李安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北周武帝天和年间,袭父爵为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之职。隋文帝为丞相,引之为左右,升任方中大夫。又任李安的弟弟李哲为仪同。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当时在京师,与周朝赵王密谋杀害文帝,引诱李哲为内应。李哲对李安说:“此事按下不说是不忠,说出来就是不义,失去了忠和义,凭什么立身于世?”李安说“:丞相,就像父亲一样,怎么可以背叛呢!”就私下告诉了文帝。等到赵王等人被杀之后,文帝将要给李安加官封赏,李安叩首道“:岂能够用叔父的性命来求官位赏赐?”因此就伏地痛哭流涕,悲痛得似乎难以承受。文帝为此而改变面容,说:“我为了你特意让李璋的儿子存活下来。”就命加罪只及李璋一人,文帝亦替李安隐瞒这件事情而不说出来。不久,授李安开府之职,晋封爵位赵郡公,李哲为上仪同、黄台县男。

  隋文帝即位,李安历任内史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平定陈国之战,李安任杨素的司马,兼任行军总管,率领蜀兵顺流而下。当时,陈国屯兵白沙。李安对诸位将官说:“水战不是北方人的特长。如今陈国的军队依据险要停泊船只,必定轻视我们而无防备。夜里袭击他们,可以击败贼兵。”李安率领众兵为先锋,大破陈国军队。诏书慰劳勉励,晋升为上大将军、郢州刺史。转任邓州刺史。李安请求在朝廷内担任职务,文帝两次违背他的意思,任命他为左领左右将军。升任右领军大将军。任命李哲为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兄弟二人都掌管宫禁护卫,深得恩宠信任。开皇十八年,突厥兵进犯边塞,朝廷任命李安为行军总管,跟从杨素打击突厥军队。李安另道出兵长川,正逢上突厥兵渡河,与之交战,击败突厥兵。仁寿元年(601),李安出京任宁州刺史,李哲任卫州刺史。李安之子李琼,李哲之子李玮,自在襁褓之中,就由乳母在宫中养育,至仁寿元年已八九岁,才让他们回到家中。文帝对李氏兄弟亲宠如此。

  文帝曾经言及做丞相的事情,因而怜悯李安兄弟不顾亲情而敬奉国家,于是就下诏书说:“先王设立教化,因大义而断绝恩情,割舍亲戚友爱之情,恪尽侍奉君主之道,因而能够弘扬褒奖临难不苟的节操,实践这些特别公正。当初朕刚开始做丞相时,王业刚刚奠基,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其叔父李璋暗地里与藩王勾结,包藏祸心。李安与弟弟李哲深明逆顺之理,表露赤胆忠心,李璋的凶恶阴谋既然暴露,罪人因而拿获。朕常常念及他们忠诚的节操,一直不停地嘉奖。只是因为事情涉及到他的亲人,还有疑惑,想使李安与名教之方相等齐,自己有地立身。朕经常仔细思考,以至于掩没数年。如今详尽地考察圣人典实,求之于以往的事情,父与子出于天性,忠孝尚且不能并立,还何况叔侄恩义轻薄,情与礼本来就有所减少呢?忘记私情,敬奉国家,很合乎正当的道理。应该记录其旧有的功勋,重新弘扬赏赐。”于是将李安、李哲兄弟都任命为柱国,各赏赐细绢五十匹、马一百匹、羊一千只。任命李哲为备身将军,晋封爵位为顺阳郡公。李安对他的亲戚族人说“:虽然家族得以保全,但叔父遭受大祸。如今奉接此诏,心中是悲痛羞愧交加。”因而痛哭流涕,悲痛感怀,似乎不能自我承受。早先患有水肿病,因此病情加重而死。谥号为怀。儿子李琼袭封爵位。小儿子李孝恭,当时最为知名。

  炀帝时李哲任工部尚书,后来因事受连累而被除去名籍,发配到岭南为戍卒,死于途中。

猜你喜欢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班固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姚思廉
  列传第八十三·李延寿
  卷五·本纪第五·世祖二·宋濂
  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张廷玉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张廷玉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赵尔巽
  卷四百五十三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九·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七十二·张守节
  一、八家后汉书著者传略·周天游
  王旦传·脱脱
  俞叶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七·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小雅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六止】偕偕士子【六止】朝夕从事【七志】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满以反 此章以上去通为一韵】溥天之下【音户】莫非王土【十姥】率土之滨【十七真】莫非王臣【十七真】大夫不均【十八

  • 吕侍中·隋树森

    吕侍中,名字、里籍及生卒年均不详。其套曲〔正宫·六幺令〕一套,曲涉华亭(治所在今上海松江县),由此可推测他可能是江南人,官侍中。 套数 【正宫】六幺令 华亭江上,烟淡淡草萋萋,浮光万顷。长篙短棹一蓑

  • 卷五 今體詩·王士祯

    【清明後三日鄒平西郭賦詩】雨歇西原上,鶯花事事妍。青山環縣郭,白鳥破溪煙。墟落明流外,園林霽景前。永懷蘭渚客,行悵暮春天。【蠶詞四首】青青桑葉映回塘,三月紅蠶欲暖房。相約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馬頭娘。戴勝初來水染藍

  • 卷二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彜尊编吴与弼【三首】与弼字子传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征至京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有康斋集【娄克贞云先生诗本乎情性原于义理发自得之蕴】【静志居诗话山之出由蔡氏未足为山玷

  • 西归集·吴之振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拦街父老不教行,出得东门已一更。一事新来偏可意,梦中闻打放船钲。晨炊只煮野蔬汤,更拣鲜鱼买一双。病眼未能禁晓日,西窗莫闭闭东窗。春旱愁人是去年,如今说着尚心酸。篙师莫遣船迟着,见说苏州好牡

  • 巻十二·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十二    明 宋公传 编七言律寄同年宋吏部【台哈布哈】金镜承恩对紫防锦韀白马耀春晖漫随仙仗朝天去不记宫花压帽归海国风高秋意早关河云冷鴈声稀嗟予巳属明时弃自整纶竿覔钓矶寄李供奉因

  •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柯劭忞

      ○宦者   李邦宁 张仲翥 野先帖木儿 赵伯颜不花 朴不花   蒙古功臣子弟给事内廷,虽间用宦者,不为上所亲信,故弄权病国者无闻焉。至惠宗之世,朴不花始以孽后里,夤缘柄用,遂与奸臣同恶相济,譬之鸩酒,稍濡口吻,而毒已溃

  • ●卷一百六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三。   起绍兴四年九月十九日乙丑,尽其日。   谨裁书献於元帅节下某等窃闻自古皇王不得已而用兵一本於仁义而已推仁义之心而行於征伐之际则坚甲利兵乃非凶器伐叛服柔乃非危事克致师中之吉终成保大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弘治八年正月乙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十国春秋卷五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五列传王处回母昭裔李昊徐光溥范仁恕欧阳廻王处回字亚贤彭城人也性寛厚爱士颇有机畧事髙祖起家中门副使长兴三年髙祖如梓州遘疾时处囘侍左右庖人进食必空器而出以安众心已迁为正使髙祖称尊号擢枢密使

  • 何胤传·李延寿

    何胤字子季,过继给了叔叔何旷,所以改字叫季叔。八岁时,居丧,哀伤超过成人。等长大后,轻薄不羁,很晚的时候才自强好学,以沛国刘王献为师,学习《易》和《礼记》、《毛诗》。又入了钟山定林寺去听内典,其学业都能通晓。而纵情旷放

  • 欧阳询传(附欧阳通传)·刘昫

    欧阳询,谭州临湘县人,陈朝大司空欧阳危页的孙子。父亲欧阳纥,陈朝广州刺史,因谋反被杀。询本会被牵连处罪,不过侥幸获免。陈朝尚书令江总与纥有旧谊,收养了询,教他文字筹算。询虽然面貌很丑陋,却聪颖绝伦,读书即可数行并下,广泛

  • 卷三百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卷十一·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一 明 何楷 撰 周康王之世诗五篇 采菽康王即位召公毕公爲东西二伯率诸侯来朝王锡命之【书康王之诰篇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

  • 卷四·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四邳州知州王植撰神化篇第四补训此以神化名篇首言天道之神化至气有阴阳节乃合在人者言之以下多言人之神化杂引易中庸论语孟子之说以畅发其旨愚按此篇凡三十节自首节以下九节皆明神化之理神化者

  •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多达伽摩尼因耶罗罗[王]毙后而为王,说明此事件,乃次第之说话。(一)天爱帝须王之第二弟名为摩诃那伽,为兄[王]所爱,(二)王之愚妃望欲得己[王]子位,不绝怀有杀害副王之意图,(三)彼造名陀罗奢耶池,[一日]于庵罗[果]涂毒置于庵罗[果]之上向彼送去。

  • 增注唐策·佚名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

  • 孔子家语·王肃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