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
我们的本师正遍知住世以前的诸王世系,出现于毗奈耶教《出家经》中,有些在《方广大庄严经》等里面,这都可以置信。外道典籍中所出圆满时、具三时、具二时、争论时国王与仙人的世系虽然极多,但或多或少掺杂着虚构,难以尽信,而且与正法的历史毫无关连,不符合寻求正理者的需要,因而此处就不录了,至于这些教师的典籍是什么呢?那就是《婆罗多》十多万颂,《罗摩耶那》十万颂,《阿师咤陀舍布罗那》,即所谓十八部住世书十万多颂、诗歌的书《罗怙系谱》八万颂等。
此处要说对于本师教法有所作为的历史。
复次,本师正遍知的教语首次结集的时候,诸天赞叹,一切人世安乐年丰,诸天人等住于安乐。又叫作善见王的阿阇世王以自然福德增长,除了弗栗恃,其余五城不战而服。那时如来和第一双胜(舍利弗、目犍连)以及十六万八千阿罗汉都已入寂,大迦叶也入了涅槃。一切众生大为愁闷,曾经见过本师的比丘中之凡夫众心里想:“佛住世时,我们放逸,因此没有得到殊胜的造诣”。于是对于教法专一精进,有学圣众亦复如是。一些没见过本师的新入比丘心里想,“由于我们没见过本师的面,因而直接约束薄弱,若对教法不努力,将要走入迷途”,于是努力行善行,因此得到四果的与日俱增。圣者阿难时常对四众传授经教,持藏者经常说法,一切出家人生活不放逸。本师付法于大迦叶,迦叶付法于圣者阿难,是有意义的。国王等在家人众以为连福德之力难觅的国王们都不能瞻仰了因而愁闷。以为从前见到正妙福德本师,现在只看到他的一些徒子徒孙,因而对于佛法僧生希有想,恭敬供奉,力行善事,无有斗争。据说在这样情况之下,大约四十年间,世间住于福善。
圣者阿难护持教法达到十五年左右的时候,金色童子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传记详见《金色童子因缘经》,当时阿阇世王想,象金色童子这样的娇生惯养的人都能无阻难地登阿罗汉位,圣者阿难乃是与佛等同的声闻。于是对于圣者阿难等五千阿罗汉,在五年之间,供养一切资具。
这时,有与具害族同族的婆罗门跋罗堕阇从南方的金弥离摩罗城来到摩揭陀,他精通幻术明咒,与比丘等竞赛神变。当着国王等人聚会前面,比现金银水晶琉璃四座山,每座山各有四宝苑,每个苑各有四个莲华池,充满各种羽族。圣者阿难变化了很多凶不可当的大象,吃去莲花,搅乱水池,放出狂风,折断树木,下金刚雨,庭院和山消灭无余,之后,圣者阿难示现大约五百种身相,有的放光,有的下雨,有的在天空作四威仪,有的上身出火下身发水。诸多神变交迭示现,后来又收摄起来。与具害族同族的跋罗堕阇等人众异常敬信,阿难为他们说了很多的法,七天之内跋罗堕阇等五百婆罗门和其他八万人众都证得真谛。
之后,另外一个时期圣者阿难住在逝多林的时候,家主商那和修五年之间盛大宴请众僧伽,终于依从阿难的命令出家,以次受持三藏,证俱解脱阿罗汉位。如是使一万左右的比丘先后依次证得阿罗汉位以后,为了使毗舍离的离车毗族与摩揭陀阿阇世王双方分行遗体,所以在在两地之间的恒河中央。有五百仙人请授具足成。于是在河的中央化现了一个岛。比丘们聚在此处,以神变力在一个时辰之内五百人以次得具足戒,证阿罗汉果,因此称为日中五百师或河中五百师,为首的称为大日中师,即摩诃末田底迦或大河中师。之后在此处涅槃,遗体发火自焚,化为好象宝石的圆块两分,随波逐流,到达两岸。北边的弗栗恃城持去,南边的阿阇世王持去,各在本土建塔供养。
这样阿难护持教法四十年,次年阿阇世王也去世,短期生于地狱,以后死去转生天上。在圣者商那和修前听法,据说证得预流果。
猜你喜欢 金刚三昧经论卷上·元晓 拟寒山诗自叙·中峰明本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佚名 菩萨本缘经卷上·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二·佚名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三·海明 杂毒海卷一·性音 卷第七十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大乘掌珍論卷下·欧阳竟无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