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史

一○七卷。清李锴撰。李锴字铁君,镶白旗汉军,自署襄平,即盛京辽阳州地人,大概为其祖籍所在。康熙中,邹平人马骕作《绎史》,采摭百家杂说,上起鸿荒,下迄秦代,仿袁枢纪事本末之体,各立标题以类编次,凡所引证悉录原文,虽若不相属而实有端绪。李锴以马骕之书为稿本,经过剪裁连络改为纪传体。该书有世系图一卷、本纪六卷、世家十五卷、列传五十八卷、系六卷、表六卷、志十四卷、序传一卷,并在每段之下各注所出书名,而遗文琐事不入正文者,则以类附注于句下。书前自序称著书始于雍正庚戌,成于乾隆乙丑,阅十六年而就。此书一用旧文,剪裁排比,使事迹联属语意贯通,其中也偶有未能精核之处。

《尚史》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尚史卷一
(3)尚史卷二
(4)尚史卷三
(5)尚史卷四
(6)尚史卷五
(7)尚史卷六
(8)尚史卷七
(9)尚史卷八
(10)尚史卷九
(11)尚史卷十
(12)尚史卷十一
(13)尚史卷十二
(14)尚史卷十三
(15)尚史卷十四
(16)尚史卷十五
(17)尚史卷十六
(18)尚史卷十七
(19)尚史卷十八
(20)尚史卷十九
(21)尚史卷二十
(22)尚史卷二十一
(23)尚史卷二十二
(24)尚史卷二十三
(25)尚史卷二十四
(26)尚史卷二十五
(27)尚史卷二十六
(28)尚史卷二十七
(29)尚史卷二十八
(30)尚史卷二十九
(31)尚史卷三十
(32)尚史卷三十一
(33)尚史卷三十二
(34)尚史卷三十三
(35)尚史卷三十四
(36)尚史卷三十五
(37)尚史卷三十六
(38)尚史卷三十七
(39)尚史卷三十八
(40)尚史卷三十九
(41)尚史卷四十
(42)尚史卷四十一
(43)尚史卷四十二
(44)尚史卷四十三
(45)尚史卷四十四
(46)尚史卷四十五
(47)尚史卷四十六
(48)尚史卷四十七
(49)尚史卷四十八
(50)尚史卷四十九
(51)尚史卷五十
(52)尚史卷五十一
(53)尚史卷五十二
(54)尚史卷五十三
(55)尚史卷五十四
(56)尚史卷五十五
(57)尚史卷五十六
(58)尚史卷五十七
(59)尚史卷五十八
(60)尚史卷五十九
(61)尚史卷六十
(62)尚史卷六十一
(63)尚史卷六十二
(64)尚史卷六十三
(65)尚史卷六十四
(66)尚史卷六十五
(67)尚史卷六十六
(68)尚史卷六十七
(69)尚史卷六十八
(70)尚史卷六十九
(71)尚史卷七十
(72)尚史卷七十一
(73)尚史卷七十二
(74)尚史卷七十三
(75)尚史卷七十四
(76)尚史卷七十五
(77)尚史卷七十六
(78)尚史卷七十七
(79)尚史卷七十八
(80)尚史卷七十九
(81)尚史卷八十
(82)尚史卷八十一
(83)尚史卷八十二
(84)尚史卷八十三
(85)尚史八十四
(86)尚史卷八十五
(87)尚史卷八十六
(88)尚史卷八十七
(89)尚史卷八十八
(90)尚史卷八十九
(91)尚史卷九十
(92)尚史卷九十一
(93)尚史卷九十二
(94)尚史卷九十三
(95)尚史卷九十四
(96)尚史卷九十五
(97)尚史卷九十六
(98)尚史卷九十七
(99)尚史卷九十八
(100)尚史卷九十九
(101)尚史卷一百
(102)尚史卷一百一
(103)尚史卷一百二
(104)尚史卷一百三
(105)尚史卷一百四
(106)尚史卷一百五
(107)尚史卷一百六
(108)尚史卷一百七

猜你喜欢
  十六国春秋·崔鸿
  明季南略·计六奇
  东轩笔录·魏泰
  出劫纪略·丁耀亢
  竹叶亭杂记·姚元之
  国史四十四讲·王国维
  复斋日记·许浩
  沈馆录·佚名
  新唐书纠谬[四库本]·吴缜
  从征缅甸日记·周裕
  苏东坡传·林语堂
  纪古滇说集·张道宗
  雍正朱批谕旨·雍正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佚名
  九议·辛弃疾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某·唐圭璋

      失调名   □□□□皆阝□□流垂□断崖依旧横碧。□□独有千古文章,铿鍧炳耀,不与名□□□□□□□□□□□□尽□□远□□□□□□□不□□拳石。举杯相属,坐还有此客。

  • 卷三十三·毕沅

      ◎宋纪三十三 ∷起柔兆执徐七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   秋,七月,甲辰,辽主猎于赤山,以敦睦宫太保陈昭衮兼掌围场事。辽主射

  • 卷第二百一十五·胡三省

    唐纪三十一〔起玄黓敦牂(壬午),尽强圉大渊献(丁亥)十一月,凡五年有奇。〕《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天宝元年〔(壬午、七四二)〕1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楼〔帝于兴庆宫西南隅建二楼:花萼相辉楼在西临街,以燕兄弟;勤政务本

  •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佚名

    卷六   康熙十三年五月甲子朔,设浙江马站。上谕兵部:大兵进剿闽逆,凡奏报军机,止由水路,恐致稽迟;自杭至衢,令设马站七处,置笔帖式、拨什库以便驰递。   戊辰,戒谕往驻兖州蒙古塔布囊等。先是,上命喀喇沁部落四等塔布囊霍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嘉靖十三年十一月癸亥朔先是庆王台□氵□衣□以罪发狭西省城安置至是其母妃薨逝庆世子檙櫍乞宥□氵□衣□还府弘农王台泙亦率阖府宗人奏请 上不许仍下御史逮问辅导等官○以冬至朝贺成国公朱凤当班首致词有疾在告礼部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一乾隆二十一年秋九月丙寅朔命停派阿拉善兵丁赴北路军营上谕军机大臣曰前因擒拏青滚杂卜降防令阿拉善贝子罗卜藏多尔济选兵一二千名听候调

  •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 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

  • 目录·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两汉诏令目录     诏令奏议一【诏令之属】卷一西汉一高祖卷二西汉二惠帝卷三西汉三吕后卷四西汉四文帝卷五西汉五景帝卷六西汉六武帝卷七西汉七昭帝卷八

  • 大学衍义卷三十四·真德秀

    诚意正心之要二戒逸欲盘游之戒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徳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洛水也表外也】十旬弗反有穷后羿【有穷国名也后君也羿其名】因民弗忍距于河【余已具前】臣按太康者大禹之孙而禹之功与天地竝甫及

  • 简介及目录·邵经邦

    弘道录经名:弘道录。明邵经邦撰。五十六卷。底本出处:《续道藏》。目录卷一 仁君臣之仁卷二 仁君臣之仁卷三 仁君臣之仁卷四 仁父子之仁卷五 仁父子之仁智昆弟之智卷六 仁父子之仁卷七 仁夫妇之仁卷八 仁昆弟之

  • 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太虚

    ──八年春作──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固圣教之决定量,佛理之根本义也。就三界依正之总相言之,则曰三界唯心;就诸法体用之别相言之,则曰万法唯识;故唯识宗学,实为大乘之始。自海西科学之功盛,以其所宗依者在乎唯物哲论也──海西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比丘白佛。大德。惟此出生相续缘生。为更别有缘生。佛言。比丘。我说八门缘生。一谓受用世俗者。如眼缘色生眼识。三和有触触缘受如是等。二谓说助持者。缘生如四食作缘。根大得住当有增益。

  •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印光

    世人执空执有,妄生己见,故迷而不觉。世尊设教,即欲令众生破此二见,特设一念佛法门,俾其从有而至空,得空而不废有,则空有二法,互相资助,得益甚大。况仗弥陀愿力,故其力用,超过一切法门,而为一切法门之所归宿也。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人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三·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初篇淫戒第三将释此戒十门同前。初制意者略有十义。一业道重故。谓若是邪十恶业摄。负此重愆不堪入道故须制也。二系缚深故。谓生死狱中爱为枷锁。智论云。淫欲心虽不恼众生。心系缚故为大罪也。三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七·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九十事第二十此是不共戒。尼突吉罗。三众突吉罗。阐那作房。即日成即崩倒。作此大房。用三十万钱。功用甚大。诸比丘为檀越说法。房虽崩倒功德成就。房未坏时。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佛是无上福田

  • 习读仪·佚名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今之人少有自勤非策而勤之则不能精于业也古来学肆春秋长讲令止於夏中以了故事制后三日祈祷毕四日斋前住持启讲又三日首座宜启晚讲五日初去便乃习读挂习讲牌於法堂每至参前上殿后住持令行者打静钟

  • 治河图略·王喜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