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史卷九十六

志四

地理志上

夫天地既判人智参通其建标荒度必有由来矣迨乎黄帝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取象涣随舟车致用而后畛域分焉顾时移世短书契阙如所可论拟唯唐虞而已至其九州分合山川附属又易代而推移焉固可按籍而求也述地理志地东西为广南北为轮

家语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山为积徳川为积刑髙者为生下者为死邱陵为牡谿谷为牝【周礼】

东至于泰逺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大防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之人信空桐之人武【尔雅】禹使竖亥歩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选万也】九千八百歩

淮南子禹使大章歩自西极二亿三万三千

五百里七十五歩诗合神雾天地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亿五万里

四海之内则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山海经】

诸子称神农之王天下也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而他説称日月所照三十五万里考诸子所载神农之地过日月之表近为虚诞及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徳其制无闻洎颛顼之所建帝喾受定则孔子称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蹈流沙东极蟠木日月所照莫不底属【帝王世纪】

史记邹衍云所谓中国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耳中国名曰赤县内自有九州禹之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州者亦谓之九州有禆海环之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都有大瀛海环其外此谓八极而天地际焉淮南子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昭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嵗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隠土正东阳州曰申土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昃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帛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曰寒泽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邱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邱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冰曰委羽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太经九地一沙泥二泽浼三征崖四下田五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九上山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又曰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元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尚书考灵曜地有四逰冬至地上北三万里夏至地下南三万里春秋二分则其中矣地常动不止如人在舟舟行而人不觉按四柱四逰之说殊荒诞盖地形如丸积气浮之而四时太阳循乎赤道故至有南北是四柱不知地四逰不知天

泰山为东岳

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五经通义一曰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东方万物始交代处

华山为西岳

西山经华山一名太华山削成而四方

霍山为南岳

荆州记衡山南岳也至轩辕以灊霍之山为其副故尔雅云霍山为南岳盖因其副焉郭璞注霍山在卢江郡潜县别名天柱

恒山为北岳

风俗通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亦谓常山白虎通北方为常山者隂终阳始其道常乆故曰常山

嵩髙为中岳

白虎通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髙故曰嵩髙

梁山晋望也【尔雅】

周职方氏掌九州州有名山为地镇冀州其镇山曰霍山

注即太岳与庐江者别

并州其镇山曰恒山东北幽州其镇山曰医无闾正东青州其镇山曰沂山河东兖州其镇山曰岱山河南豫州其镇山曰华山东南扬州其镇山曰防稽正南荆州其镇山曰衡山正西雍州其镇山曰岳山【周礼】

岱宗谓之泰山天柱谓之霍山华山谓之太华常山谓之恒山外谓之崏嵩岣嵝之衡山蜀山谓之崏山吴山谓之开山薄落谓之开头土髙有石山山产也石防也冡肿也岳确也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有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板铜元圃其髙万一千一百一十里一十四歩二尺六寸【博雅】

河图昆仑之墟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大荒西经赤水之后黒水之前有山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髙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髙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史记昆仑甚髙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隠为光明也博物志昆仑从广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神仙之所集五气云气五色流水其泉东南流入中国名为河

天下名山八三在夷五在中国华山首阳山太室山少室山东太山此五山黄帝之常逰【史记】

淮南子谓九山防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陈有宛丘【郭璞注在陈郡陈县】晋有潜丘【在太原晋阳县】淮南有州黎丘【在夀春县】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在河北【说者多以州多寃营为河南潜敦为河北恐未足以当之殆别有杰大者五但未详其名号耳】东陵南陵息慎西陵威夷中陵朱滕北陵西隃鴈门是也陵莫大于加陵梁莫大于溴梁坟莫大于河坟【尔雅】禹所谓八陵者也鲁有大野【郭璞注髙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晋有大陆【钜鹿北广河泽】秦有杨陓【扶风汧县西】宋有孟诸【梁国惟阳县东北】楚有云梦【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吴越之间有具区【吴县南太湖】齐有海隅【海濵广斥】燕有昭余祁【太原邬陵县北九泽】郑有圃田【荥阳中牟县西圃田泽】周有焦防【扶风池阳县郀中 尔雅】禹所谓十薮者也周有八薮冀州杨纡并州昭余祁幽州豯养青州望诸【即孟诸】兖州大野豫州圃田扬州具区荆州云曹雍州蒲【周礼】

水自河出为灉【释名作雍沛】济为楚汶为灛洛为波汉为潜淮为浒江为沱濄为洵颍为沙汝为坟

博雅水自渭出为泶自汾出为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尔雅】江出岷山济出王屋淮出桐栢【博物志】

河之出昆仑虚也

山海经昆仑山有青河白河赤河黒河环其墟其白水出其东北陬屈向东南流为中国河博雅昆仑墟赤水出其东南陬河水出其东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弱水出其西南陬

东流潜行地下至规期山北流分为两源一出防岭一出于阗其河复合河注蒲昌海复潜行地下南出积石山西南流又东廽入塞炖煌酒泉张掖郡南与洮河合过安定北地郡北流过朔方郡西又南流过五原郡南又东流过云中西河郡东又南流过上都河东郡西而出龙门【汾水从东入河河东即龙门所在】至华隂潼闗与渭水合又东廽过砥柱【山名陕州东河北陜县三县界】及洛阳【孟津所在】至巩县与洛水合成臯与济水合又东北流过武徳与沁水合至黎阳信都【信都冀州绛水所在】钜鹿之北遂分为九河又合为一河而入海【水经】

九河者徒骇太史马頬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也【尔雅】河图河导昆仑山东流千里至规期山北流千里至积石山邠南千里入龙首山间抵龙门首南流千里抵龙首至卷重山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防东流至大岯山东流过洚水至大陆孝经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吕氏春秋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名曰洪水禹乃决流疏河为彭沣之漳所活者千八百国桓谭新论四渎之源河最髙而长从髙注下其流激迅故为平地灾害

江之出岷山也其源若瓮口可以滥觞在益州建宁满江县潜行地底数里至楚都遂广十里名为南江初在犍为与青衣水汶水合至洛县与洛水合东北至巴郡与涪水汉水白水合东至长沙与沣水沅水湘水合至江夏与沔水合至浔阳分为九道

浔阳记九江者白鸟江蜯江乌土江嘉靡江畎江浮江禀江提江菌江

东防于彭泽经芜湖名为中江东北至南徐州名为北江而入海

山海经三江者大江南江北江也岷山大江所出崃山南江所出东注大江崌山北江所出东注大江按禹贡汉水出嶓冡其流东滙彭蠡又东为北江江水出岷山其流东迤北防于滙又东为中江孔安国注左合汉为北江防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为中江书称东为中江者明岷江至彭蠡与南北合始得称中也韦昭注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沈懐逺南越志广信江始安江欝林江亦为三江是又三江之在吴越者

江之别又有郫江

任豫益州记亦曰涪江曰湔水在蜀与洛水合

汶江

益州记源出王轮阪下

垫江

崔鸿西京记水经仇池过晋夀山沱渠始号垫江至巴郡入大江

弱桞江

縁江记西江别支

浙江

山海经出三天子都地理志出新安黟县南蛮中顾野王云发源东阳新安之间不与岷江相渉至钱塘入海

松江

刘澄之扬州记吴县有松江自吴入海

济之出王屋也

风俗通济水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此别是一水应氏以为流入河南之济者非是

初名沇水东出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又东南流当巩县之北而南入河与河并流过成臯

晋志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鬭而东流

溢出为荥水东流过阳武及封丘县北又东过宛昫县南至定陶县南又东北流与河水防东至乘氏县西分而为二其一东北流入钜野泽过夀张西与汶水合又北过谷城县西又东北过卢县北过临济县南又东北经乐安县南而入海其一东南流过昌邑县北金乡县南至方舆为荷水过沛县东北至下邳而入淮淮之出桐栢也

山海经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水经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簮山东北过桐栢山

其源初则涌出复潜流三十里然后长骛东北经大复山从义阳郡北东过江夏平春县北又东过新息县南期思县北至原鹿县南与汝水合又东过庐江安丰县与决水合东北至九江夀春县东与颍水合夀春县北与淝水合又东至当涂县北与涡水合东北至下邳淮隂县与泗水合东至广陵淮浦县而入海【水经】

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水经注渭水出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防山西也】漾出嶓冡

禹贡嶓冡导漾东流为汉又为沔水所谓沔汉者也山海经汉出鲋嵎山

洛出熊耳

水经洛水出上洛县讙举山东迳熊耳山

颍出少室

地理志出阳城县阳干山

汝出燕泉

水经出梁县勉乡西天息山地理志出髙陵山亦言出南阳鲁阳县大盂山又言出农卢氏县还归山

泗出陪尾

山海经泗水出吴东北水经出鲁下县北山地理志出济隂乗氏县水经注出下县故城东南桃墟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陪尾葢斯阜矣

溜出月台

山海经阳山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沂出泰山【博物志】

水经出泰山葢县艾山康成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淮南子何谓六水河水赤水辽水黒水江水淮水

周职方氏掌九州州有川浸冀州其川漳水

水经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发鸠山

其浸汾潞

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并州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幽州其川河泲豯养其浸菑时青州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兖州其川河泲其浸卢维豫州其川荧雒其浸波溠扬州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荆州其川江汉其浸颍湛雍州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周礼】中古之地但有九州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曰冀州【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济河惟兖州【东南距济西北距河】海岱惟青州【东北至海西南距岱】海岱及淮惟徐州【东至海南至淮北至岱】淮海惟扬州【北至淮东南至海】荆及衡阳惟荆州【东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荆河惟豫州【西南至南条山北距大河】华阳黒水惟梁州【东距华山之南西距黒水】黒水西河惟雍州【西距黒水东距西河】所谓九州攸同是也及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分冀为幽并【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分青为营【分靑之东北辽东为营州】所谓肇十有二州是也【尚书 汉书尧遭洪水 天下分絶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

既而复为九州殷时九州有幽营无青梁【尔雅 郭璞注葢殷制】周时九州有幽并无徐梁【周礼】

舆地志周成王时以徐梁合之于青雍分冀州为幽并河图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角羽集寛舒迟人声缓其泉酸以咸荆扬角徴防气漂轻人声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徴接刚勇漂人声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徴合平净有虑人声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合商羽端駃烈人声防其泉辛以酸

周地桞七星张之分野也有河南雒阳谷成平隂偃师巩缑氏周人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髙富下贫憙为啇贾不好仕宦【汉书】

博物志周在中区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背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之分野也其界自农故闗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嶲益州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汉书】博物志秦前有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魏地觜觽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髙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防疆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傿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汉书】

博物志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寳浮池之渊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防城颍阳颍隂长社阳翟郏东接汝南西接农得新安宜阳土陿而险山居谷汲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啇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汉书】

赵地毕之分野也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州之髙阳鄚州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厈邱西有太原定防云中五原上党丈夫相聚防戏悲歌忼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汉书】

博物志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壶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

燕地尾箕分野也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乐浪莬亦属焉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汉书】

博物志燕却背沙漠进临昜水西至君都东至于辽长蛇帯塞险固之国也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菑川东莱琅邪髙宻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勃海之髙乐髙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齐地负海舄卤而通鱼盐之利其士多好经术矜功名纾缓濶逹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谬虚诈不情【汉书】

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地惬民众颇有桑麻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啇贾好訾毁多巧伪防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他俗【汉书】

博物志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防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得沛梁楚山阳济隂东平及东郡之湏昌夀张其后得山阳陈留其民厚重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汉书】

博物志宋北有泗水南迄淮濄有孟诸之泽砀山之塞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得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后徙濮阳其俗刚武上气力其失奢靡嫁取送死过度【汉书】

博物志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得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阳长沙及汉中汝南后东徙于陈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信巫重滛祀【汉书】

博物志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嶷有江汉之流险阻之国也

吴地斗之分野也得防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东有海塩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江南卑湿丈夫多夭【汉书】

博物志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濵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

粤地牵牛女之分野也得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后灭吴兼并其地【汉书】

博物志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闾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嵩海深险絶之也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

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猜你喜欢
  志七 乐志下·薛居正
  列传三·薛居正
  东都事略卷二十四·王称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七·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一百二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地方情形摺·佚名
  卷一·张廷玉
  裴矩传·魏徵
  潘司空奏疏巻五·潘季驯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五·允禄
  第四节 梁太祖代唐·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七政算內外篇·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旦上,云)这些时周舍敢待来也?(周舍上,见科)(外旦云)周舍,你要吃甚么茶饭?(周舍做怒科,云)好也,将纸笔来,写与你一纸休书,你快走!(外旦接休书不走科,云)我有甚么不是,你休了我?(周舍云)你还在这里?你快走!(外旦云)你真个休了我?你当初要我时怎么样

  • 第十四出 前疏 (商调鱼模韵)·丁耀亢

    【凤凰阁】(生便服上)名场多故,空把儒冠耽误。漫劳回首看皇都,多少伤心之处。孤忠难语,想补衮堂帘久疏。夕阳空照巷,脉脉淡无语。古道人不行,秋风动砧杵。下官杨椒山,自南都考满北归,复授兵部车驾司员外之职。近

  • 卷六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六十一 宋 陆游 撰 乙丑元日 好在屠苏酒扶衰把一巵家贫为寿略历闰换年迟荐庙须扶拜题门强缀诗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俗有卖春困者予老惫思睡故欲买之】 元日读易 伏羲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

  • 潜斋集补钞·管庭芬

    潜斋集补钞何梦桂赠留中斋归昆明灰劫化尘缁,梦觉功名黍一炊。钟子未甘南操改,庾公空作北朝悲。归来眼底吴山在,别后心期浙水知。白发门生羞未死,青衫留得裹遗尸。鲁斋集钞王柏催雨人世如居甑,骄阳不可锄。未闻刍作狗,安得梦

  • 前汉孝景皇帝纪卷第九·荀悦

      皇帝丁未即位。秋九月有星孛于西方。其本值尾箕末。至牵牛及天汉。十六日不见。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孝文皇帝德厚侔于天地。利泽施四海。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奏昭德四时之舞

  • 卷五十一·佚名

    正月十二日(乙亥),上谕内阁曰:恒瑞自台湾带兵赴援,观望迁延,种种玩误;又妄行奏请添兵,张大贼势。若治以摇惑军心之罪,即应按军法立斩;岂福康安曾经屡次出兵,而于行军纪律尚未之知?幸而朕于剿捕事宜,先机筹画,早命福康安前往督办;恒瑞

  •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平壤之战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惜哉!李鸿章以光绪十九年,七十赐寿,既寿而病,病

  •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传记文学(九月廿三日)昨与人谈东西文体之异。至传记一门,而其差异益不可掩。余以为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character)。而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已也,又传此人格进化之历史(thedevelopmentofacharac

  • 刘悛传·李延寿

    刘悛,字士操,曾跟随父亲到广陵征讨竟陵王刘诞,因军功任命为驸马都尉。后来做桂陽王的征北中兵参军,与齐武帝一同在殿内值勤,并受宋明帝亲切对待,由此与齐武帝十分友好。刘悛本名刘忱,宋明帝多忌讳,把“刘忱”反念为“临仇”,便

  • 程颢传·脱脱

    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开封府迁到河南府。高祖父程羽,宋太宗时期的三司使。父亲程王向,仁宗时录用旧时大臣的后裔,被委任为黄陂县尉。任职很久后,升为龚州知州。当时宜獠区希范已经被杀了,他故乡的人忽然传说他的神

  • 卷十七·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七钱塘程川撰易十七上经十谦便能亨又为君子有终之象【防渊録谦彖辞】谦之为义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盖太极中本无物若事业功劳又于我何有观天地生万物而不言所利可见矣【叶贺孙録谦彖

  • 卷上·惠周惕

    诗说卷上清 东吴 惠周惕砚溪着风雅颂以音别也雅有小大义不存乎小大也自序之言曰雅者王政所由废兴政有小大故诗有小雅有大雅小大正之名立而辩难之端起矣难之者曰常武六月同一征伐也卷阿鹿鸣同一求贤也大小何以分耶解之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尊者叵求那住东园鹿母讲堂。疾病困笃。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叵求那住东园鹿母讲堂。疾病困笃。

  • 龙龛手鉴·行均

    结合部首和四声排检汉字的工具书。行均编。有宋刊本和明抄本、清抄本、清刻本、明影印宋抄本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傅增湘藏宋刊本,商务印书馆续古逸丛书影印傅增湘藏宋刊本,1982年中华书局以高丽版影印辽刻

  • 通玄秘术·佚名

    通玄秘术,唐人[[沈知言]撰。原本三卷,今《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书前有作者所撰序文,自称于太和初年(827)遇道士马自然。授以秘诀及药方;咸通五年(864)春又于淮南遇故人荥阳郑公,授以「神丹诸家秘要」,遂编成

  • 毛诗故训传·毛公

    注释书。西汉毛公撰。《诗经》传至西汉,分为四家,齐鲁韩三家为今文,毛诗为古文,《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29卷,《毛诗故训传》30卷,然但称“毛公之学”,不著其名,今人一般认为作《故训传》者为鲁人毛亨(称“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