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

卷六
  康熙十三年五月甲子朔,设浙江马站。上谕兵部:大兵进剿闽逆,凡奏报军机,止由水路,恐致稽迟;自杭至衢,令设马站七处,置笔帖式、拨什库以便驰递。
  戊辰,戒谕往驻兖州蒙古塔布囊等。先是,上命喀喇沁部落四等塔布囊霍济格尔、土默特部落二等塔布囊善达等往驻兖州;至是,将行,上召见谕之曰:昔太祖、太宗定天下时,尔等祖父曾同心效力。朕体祖宗抚爱尔等祖父之意,恩典频加;念尔等生长朔方,以粤西诸路炎蒸,故不遣往。今特命镇守兖州,至彼须节慎饮食;凡有调遣,闻命星驰。朕遣尔等出师原为百姓,尔等亦宜善加爱惜,沿途毋有扰害。至于设巡逻、谨备御,军旅之事凡百加慎,勿得轻视,辄生怠忽。勉之。
  敕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遣兵援岳州。上谕勒尔锦等曰:岳州水陆诸路,兵力单弱;王可于荆州所有甲兵每佐领内酌拨二、三人,以彝陵领兵大臣曾历战阵者一人统之,各备甲冑鞍辔,由水路速援岳州。如尼雅翰、珠满、巴尔布等尚未破敌,须俟援兵到,始可进战;非谓尼雅翰等不能击贼,正欲我军兵多力厚,大败贼众,挫其凶锋耳。范达礼等之兵足守襄阳,可令德业立等之兵暂往荆州驻守。王、贝勒、大臣身在地方,自能谙晓机宜;应行之事,即听尔等裁酌。如已得四川,当分兵三路进取云、贵。若逆贼将士来降,即赦前罪,厚加恩养。其以此播告江南,广为宣谕。至于贼兵各路来犯,分我兵势,又每声言渡江,狡情叵测;我兵日久,恐侦探疏懈,虽无贼之处亦宜加意提防。
  庚午,命察捕奸宄。上谕兵部:逆贼吴三桂虽窃伏常、澧,不日授首;但恐狡贼计穷,潜布奸细惑我愚民,及本地奸宄借三桂之名煽动人心,扰害地方,俱未可知。尔部行文各省督、抚、提、镇,密察严捕;毋得藉端扰害良民,波累无辜。
  辛未,谕平南王尚可喜等战守机宜。可喜奏:孙延龄叛形昭著,且自称安远大将军,移牒平乐、梧州诸府;伏候庙谟指授,协力荡剿,以抒皇上南顾之忧。上命可喜与总督金光祖、提督马雄等会同商酌:如逆贼孙延龄有可剿之势,即议进剿;若未可速进,则俟大兵协力剪灭。并令部臣传谕马雄固守所属,相机灭贼。倘贼盛难御,即率官兵赴广东与平南王、总督等协守,以俟大兵之至。
  壬申,将军赫业奏拔朝天关。赫业等统兵前进,于四月二十八日抵七盘关,贼弃关遁。是月初五日,进至朝天关,伪总兵石存礼等率众万七千余掘濠立栅,连营相拒;我兵力攻三日,贼败走,遂拔其关,斩首七千有奇。
  丙子,命江宁京口等处满、汉官兵习水战。将军王之鼎奏:耿精忠叛乱,贼■〈舟宗〉往来无定;应将分防江阴、瓜州战舰调集天宁洲,令右路总兵官率兵训练,以备战守。上允之,并将军阿密达、华善等以所统满汉军官并习水战。
  丁丑,命给宁夏总兵官陈福世职。时福举首逆书,上嘉其忠,因给拜他喇布勒哈番。
  庚辰,命经略莫洛议进兵机宜。敕谕莫洛曰:朕闻郑蛟麟来降,又闻克复朝天关,深为喜慰,斯皆诸将军谋略。顷者,岳州贼众拥聚,霪雨连绵,大兵不可直前;俟雨霁风顺,即水陆并进。吴三桂果在澧州,乘虚径袭其后,乃今日至要之机。如克复四川,可疾由交水取贵州或径取云南;其可否机宜,尔与诸将帅酌议密奏。
  壬午命副都统拉哈领兵赴浙江。时将军图喇报平阳兵变,总兵官蔡朝佐被执。总督李之芳等又奏:逆贼曾养性至平阳,与叛将司定猷等会兵围瑞安;衢州一路,贼兵屯聚清海湖上,贼■〈舟宗〉出没,内地山寇复起。现在标兵四应不给,乞调近省禁旅弹压,以保万全。上谕:将军赖塔既抵杭州,可与将军图喇、总督李之芳、提督塞白理等会商平阳、衢州等处缓急机宜。犹恐势分力薄,其以驻扎江宁将军阿密达所辖包衣佐领官兵,令副都统拉哈悉领赴浙,听赖塔调度;又以驻扎兖州将军拉哈达所辖喀沁、土默特兵千人,令副都统穆赫林领赴江宁,听阿密达管辖。
  甲申,加甘肃总兵官孙思克、西宁总兵官王进宝职衔。上谕兵部:总兵官孙思克、王进宝俱效力边疆,其优加孙思克三等,授为右都督;加王进宝一等,授为署都督佥事,仍管总兵官事。
  丁亥,平南王尚可喜奏刘进忠以潮洲叛。潮州总兵官刘进忠阴通耿逆,于四月二十日叛变,拥兵与续顺公沈瑞兵战;二十三日,遂引闽贼入城。
  己丑,奖谕平南王下将士及广东官兵。上谕兵部:平南王尚可喜累朝勋旧,久镇岩疆,劳绩懋着。自吴逆等叛后,复能笃守忠贞,殚心筹划,屡抒谋略,保固疆圉;事平优叙,已有前旨。其藩下官兵及粤省文武官员兵士,皆能协力同心、克效忠顺,防御逆贼、劳瘁行间,朕心时切轸念。事平之日,俱从优叙赏。尔部即速传谕,俾咸悉朕意。
  癸巳,命平南王尚可喜等宣谕广西官兵。上谕可喜及总督金光祖、提督马雄曰:叛逆孙延龄奏称督、提二臣诱臣下都统王永年等谋为不轨,暗托腹心掘通城堑,密约日期内外交攻谋杀臣身,并戕害城中百姓,事发兵变,遂将王永年等剪除等语。孙延龄交通逆贼吴三桂反叛,复以巧计离间居臣,饰辞具奏。然延龄虽叛,尔广西所有官兵原隶定南王,先因定南王为国尽节边疆,将所属官兵离散家口收合一处,使之完聚;复因王无袭嗣,以王女配延龄,授为将军,统辖兵马。今延龄虽背恩作乱,念其下官兵原随定南王效力,建功国家,累世豢养;恐大兵一到,概行诛戮,朕心不忍。前有旨如延龄改过来降,宽宥其罪。尔等不可因此遂缓进剿机宜,必延龄果悔罪归诚,尔等乃受降具奏。其所属官兵感念国恩,或杀延龄、或率众来归,俱从优议叙;即只身自投,亦收留恩养。仍出示晓谕定南王下官兵,俾悉此意。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张廷玉
  附表目·连横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七·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七·王恽
  一七四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办理发还遗书缘由折·佚名
  二 屈原和鲁迅·许寿裳
  陆子隆传·姚思廉
  温子升传·魏收
  谯国夫人洗氏传·李延寿
  王纯传·张廷玉
  卷三十二·佚名
  瑞异三·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三·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离騒草木疏卷三·吴仁杰

    (宋)吴仁杰 撰橘后皇嘉植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王逸注言橘生江南徙种北地则化而为枳屈原自比志志如橘亦不可移洪庆善引广异志云橘为木白华赤实皮既馨香又有善味仁杰按山海经荆山多橘櫾櫾与柚同尚书厥包橘柚锡贡孔安

  • 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二·赵尔巽

      吴可读 潘敦俨 朱一新 屠仁守 吴兆泰 何金寿 安维峻文悌 江春霖   吴可读,字柳堂,甘肃皋兰人。初以举人官伏羌训导。道光三十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遭忧去,主讲兰山书院。会撒拉番蠢动,被命佐团练。服阕,起故

  • 第三编 吕思勉、鲁迅讲魏晋南北朝史·王国维

    魏晋南北朝史总论魏时将帅之骄晋人之矫诞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南北朝的始末魏晋南北朝史总论魏晋之际,中国盛衰强弱之大界也。自三国以前,异族恒为我所服,至五胡乱起,而我转为异族所服矣。五胡乱之,起于晋惠帝永兴

  •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七告示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八·佚名

    新竹知县徐告示:遇大差临境,挑夫店、轿夫店须认真办理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出示晓谕事。案据一快站堂役戴传禀称:「窃查本衙门,原设有挑夫、轿夫,以应大宪按临,扛挑物件。兹各站尖宿地方,虽有

  • 同治二年五月廿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忽作呕吐。余向有此病,每数月或半年辄发一次,大约浮热滞于上焦,饮食尚未消化,而后之饮食继至,故烦满而作呕。每次禁腥荤,节饮食,即可痊愈。因病不愿见客,不能治事,与程颍芝围棋三局,又观程与小岑一局。竟日在石床上小睡,令

  • 序·杨士聪

    盖闻载笔善讹,杂摭一时之论;折衷贵当,力祛千古之疑;矧兹感寄兴亡,兼以品分芳秽。事虽已往,鉴在将来;治乱有原,历之始终而皆应;奸贤一定,参以爱憎则婿移。惟随事辄书,第还所本有;因人为纪,不益所本无。如衡斯平,毋度或爽。粤惟寇氛孔

  • ○ 卷下·叶梦得

      杨朴、魏野皆咸平景德间隐士,朴居郑州,魏野居陕,皆号能诗。朴性癖,尝骑驴往来郑圃,每欲作诗,即伏草中冥搜,或得之,则跃而出,适遇之者无不惊。真宗祀汾阴过郑,召朴,欲命之官,即问:“卿来,得无以诗送行者乎?”朴揣知帝意

  • 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曲礼上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於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此言人臣敬君命之礼也人臣不可称主人称主人者对使者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一]復次云何表業。謂略有三種.一染汙二善三無記。若於身語意十不善業道不離現行   增上力故所有身語表業名染汙表業.若卽於彼誓受遠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忍辱波罗蜜多品第八之余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波罗蜜多。所谓自身毕竟忍辱。有我等相非究竟忍。何以故。若他嗔恚来娆恼时及能忍受。于心

  •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释迦牟尼佛  宣说方广大乘典  为诸菩萨而开示  甚深最胜真实教  我今依于大教王  遍照如来成道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九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九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有为相品第七复次已别分别根境无我。今当总辨有为相空。谓色心等诸有为法。具生住灭三有为相生为首故。先当破生。生相既亡。住灭随遣。有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弃乐弃苦者。”问曰:“何谓弃乐弃苦?”答曰:“于四禅定中弃乐心苦心。又言:‘弃名乐名苦也。’”问曰:“乐心苦心于第四禅言,何时得弃?”答曰:“于第四禅定门中弃也。”问曰:“何处身苦灭尽?”答曰:“

  • 孙子荆集·孙楚

    诗文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1卷。孙楚撰,张溥辑。收录诗数首,赋、赞等30余篇。诗大多属残篇,少深意,唯《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属于早期玄言诗。其中有“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等句子,继承道家而来。所作《

  • 珠玉词·晏殊

    词别集。北宋晏殊(991—1055)撰。一卷。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被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使尽读秘阁书。仁宗朝尤加信爱,历居显宦要职, 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培养、提携人才较多,如

  • 六门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救六道之苦,故名为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