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史卷二十九

列传七

周诸臣传【以下战国时】

司寇布【西周】

司寇布事西周武公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无适立司寇布为周最【即武公庶子】谓周君曰君使人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劔公不知善归其劔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言必无告人独知其良耳】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谓君实立果【亦庶子】而让之于最以嫁之于齐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国策】

周最

周最者武公之庶子也

史记公子咎为太子国策楚请立公子咎齐请立最説两存姑阙之

赧王四十五年周君之秦或谓周最曰不如誉秦王之孝也因以原为太后养地秦王太后必喜是公有秦也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欲攻周最谓秦王【昭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敝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俱罢则令不横行于天下矣苏厉为最谓苏子【周臣】曰君不如令王聴最以地合于魏赵故必怒【鲍注苏子怒】合于齐【怒最而反其所合】是君以合齐与强楚吏产子【时齐与楚善合齐则得与楚为与国可至再世产子言易也○按吏产子语义未详鲍解未安也】君若欲因最之事【谓与最同合魏赵此厉本谋也】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最也谓最曰仇赫【宋相】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韩魏齐也】三国不败将与赵宋合于东方【即韩魏齐】以孤秦亦将观韩魏之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则卖宋于三国【言赫不忠于宋不应秦则应三国】公何不令人谓韩魏之王曰欲秦赵之相卖乎何不合周最兼相【使韩魏皆相之】视之不可离则秦赵必相卖以合于王也最既相魏欲之齐客为最谓魏王【哀王】曰秦知赵之难与齐战也将恐齐赵之合也必隂劲之赵不敢战恐秦不已收也先合于齐秦赵争齐而王无人焉不可王不去周最合与收齐而以兵急之则伐齐无固守矣【言不去周最使之合齐而以兵伐之则秦亦必伐齐】谓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贵合于秦以伐齐薛公故主【最尝仕齐故以薛公为故主主者犹孔子适宋主司城贞子之谓也鲍彪以为指齐闵王恐误】轻忘其薛不顾其先君之邱墓【谓田文欲去国以避秦兵】而公独修虚信为茂行明羣臣据故主不与伐齐产以忿强秦【产犹生也谓生此节目也】不可公不如谓魏王薛公曰请为王入齐天下不能伤齐而有变臣请为救之无变王遂伐之【言有变臣救齐无变王伐秦】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于天下不可【言臣为齐如奴事主不可因臣而使王恶于天下鲍注以交谓齐魏恐亦误】王为臣赐厚矣臣入齐则王亦无齐之累也最入齐谓吕礼【齐人】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礼使秦攻齐齐欲免攻故可使相礼】子以齐事秦必无虑矣子因令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齐聴祝弗【齐人】外最或谓齐王【闵王】曰逐周最聴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言秦得齐则益强强则亦不能存齐】夫秦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赵恐秦伐之急兵以攻齐】秦以赵攻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言秦以赵攻齐与趋齐伐赵其实相同以理断之必不据齐以伐赵齐无兵而赵已出兵故也之趋也处据也鲍注以理字为句】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理在受兵于赵也】谓田文【即薛公】曰周最于齐王厚也而逐之聴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秦齐合弗与礼重矣有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赵以秦魏收周最以为后行【后行犹后举言与赵攻秦收最用之以为后举】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前与秦合今与赵攻之反其信也率从之又禁天下使从于齐】齐无秦天下果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言齐不合秦天下果于从齐祝弗必将出走而齐舍田文无与为国矣果为句鲍注以果弗必走为决不趋齐恐误】或为最谓金投【葢赵人之不善齐者】曰秦以周最之齐疑天下【疑天下合而攻已】又知赵之难子【言赵不敢违投】齐人战恐【秦既疑齐投又不善齐故齐惧伐】齐之合必先合于秦秦齐合则公之国虚矣公不如救齐因佐秦而伐韩魏上党长子【并韩地】赵之有已公东收宝于秦南取地于韩魏因以困徐为之东则有合矣【东谓齐言齐赵合也】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与强齐战【负犹失也其失在此也】战胜【谓齐胜秦】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而聴天下之战【言齐胜秦秦收齐而疆理之诸国求地于齐齐不多割则必战此秦弱齐之计】不胜【谓齐不胜秦】国大伤不得不聴秦【言齐不胜秦国必大伤不得不合于秦也鲍注以战胜收齐谓秦胜而疆理齐不胜国大伤谓赵令秦与齐战秦不胜必咎赵赵必大伤详其辞理恐亦误也】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土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覆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国策】

游腾 樊余

游腾樊余并周人秦令樗里疾【秦王弟】以车百乗入周周君迎之以卒甚敬楚王【怀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腾谓楚王曰昔智伯欲伐厹由【夷国】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厹由卒亡无备故也桓公伐蔡也号言伐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乗入周周君惧焉以蔡厹由惑之故使长兵在前强努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之亡国而忧大王楚王乃悦韩魏易地西周弗利樊余谓楚王曰周必亡矣韩魏之易地韩得二县魏亡二县所以为之者尽包于周多于二县九鼎存焉且魏有南阳郑地山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韩兼两上党【逺韩近赵故言两】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故易成之日楚赵皆轻楚王恐因赵兵以止易及秦败楚汉中楚王入秦秦王留之游腾为楚谓秦王曰王挟楚王而与天下攻楚则伤行矣不与天下攻之则失利矣王不如与之盟而归之楚王必不敢背盟背盟王与三国攻之义也【国语】

綦毋恢

綦毋恢周人也秦败魏犀武于伊阙遂进攻周周君之魏求救魏王【昭王】以上党之急【或有韩赵兵】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之也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为君取之反见魏王王曰周君怨寡人乎对曰不怨且谁怨乎臣为王有患也周君谋主也而设以国为王扞秦而王无之扞也臣见其必以国事秦也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粟以攻南阳而两上党絶矣【言赵韩援魏之路絶】魏王曰然则奈何恢曰周君形不好小利事秦而好小利【小利谓温囿言有秦助则无国患乃得游观】今王许戍三万人与温囿周君得以为辞于父兄百姓而私温囿以为乐必不合于秦臣尝闻温囿之利计嵗八十金周君得温囿以其事王者嵗百二十金是上党无患而赢四十金魏王因使孟夘致温囿于周君而许之戍【国策】

宫他 冯雎

宫他周人谓周君曰宛恃秦而轻晋秦饥而宛亡【宛故申伯国秦饥不暇救宛晋灭之】郑恃魏而轻韩魏攻蔡而郑亡【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乃灭之】邾莒亡于齐【邾曺姓国莒盈姓国邾二十九世莒三十世楚灭之葢恃齐也】陈蔡亡于楚【楚王十年灭陈四十二年灭蔡葢恃楚不备也】此皆恃援国而轻近敌也今君恃韩魏而轻秦国恐伤君不如使周最隂合于赵以备秦则不毁魏周肖【鲍注疑即霄】谓他曰子为肖谓齐王【王建】曰肖愿为外臣令齐资我于魏他日不可是示齐轻也夫齐不以无魏者以害有魏者【为魏所重者曰有魏无魏反是】故公不如示有魏公曰王之所求于魏者臣请以魏聴齐必资公矣是公有齐以齐有魏也他有罪亡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有冯雎者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雎使人操金与书间遗他曰告宫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侯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他【国防】

顔率

顔率周人也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顔率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假救于齐率至齐谓齐王【闵王】曰夫秦之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羙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恩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涂之从而致之齐率曰敝邑固窃为王患之夫鼎者非效壶醯醤瓿耳可懐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械器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犹无与耳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率见韩公仲公仲不见率谓谒者曰公仲必以率为阳故不见也公仲好内率曰好士公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亦正言之而已矣谒者以告公仲遽见之【国防】

马犯

马犯周臣也赧王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破魏将芒夘】犯谓周君曰请令梁戍周乃谓梁王【安厘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

正义周王忧惧国破若身之重病

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国防甚作瘉后可而复之者言王病瘉所图不遂请得其后有可之时以鼎入梁也】今王使防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史记】

周累【东周】

周累周人也秦攻韩宜阳周君谓周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韩相】之军二十万景翠【楚将】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消迹于秦秦王不聴羣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翠时援宜阳而有秦私故説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乗其敝也必以寳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乗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効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徳东周【国防】

杜赫

杜赫周人赫欲重楚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之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之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周防 鲍彪注齐策楚防皆有杜赫当齐威王周显王时去此八十年疑杜赫名误 按楚策杜赫曰楚杜赫葢别是楚人而同名氏者】

吕仓 工师借

吕仓工师借者皆周相也事周文君【鲍彪注公后别有此君或公别称淮南子亦有周昭文君】工师借免吕仓为相吕仓见客于周君前相工师借恐客之伤已也因令人为周君曰客者辩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周文君之免工师借相吕仓也国人不説君亦有闵闵之心或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防而民非之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羙也故众庶成强増积如山周君遂不免【谓卒相仓也 国防】

温人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即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国策】

论曰战国之士重舌辩倾危反覆无足取者滙之以见世风之变尔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柯劭忞
  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十六·赵尔巽
  ●卷三·魏泰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四十四·徐乾学
  卷之一千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三·祁韵士
  卷九·吕中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熊方
  宋之问传·欧阳修
  河间王李孝恭传·欧阳修
  ●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丁传靖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欧阳修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慷慨有志尚。第进士,补白水尉。举制科异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作大象,廷珪谏,以为:“倾四海之财,殚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之金为象,然犹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

  • 卷一百三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年八月癸丑朔○宁世子磐烒来朝△是日交阯总兵官英国公张辅驻舟师安谟海口遥见贼舟由大安入神投海旦率都指挥方政等击之贼舟四百余艘亦出神投海外分列为三时北风辅督众冲其中坚贼气锐甚官军奋勇直前与贼联舟刀槊

  • 卷之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九十五·纪昀

    列传元 【四十九】○元四十九韩镛李稷盖苗张桢归旸陈祖仁韩镛李稷盖苗张桢归旸陈祖仁△韩镛韩镛字伯高济南人登延佑五年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帝欲以中书参议 傅岩起为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宋文图恢复宋文帝元嘉七年帝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三月戊子诏简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徳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将精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徳武将兵一万继进后将军

  • 韩擒虎传·魏徵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粗犷豪迈,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他又喜欢读

  • 李若星传·张廷玉

    李若星,字紫垣,河南息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枣强、真定知县。提拔御史,首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黄克缵。巡视国库,陈述祸国病商的四种弊端,请求核察十座国库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杜绝贪污浪费,没有批复。巡按山西,请求撤

  • 法言義疏十七·汪荣宝

      美行,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注〕避秦之亂,隱居商山,不朝高祖,而從太子,帝客禮之。言辭,婁敬、陸賈。〔注〕婁敬說高祖都關中;陸賈說尉佗為漢臣,又作新語,高祖善之。執正,王陵、申屠嘉。〔注〕呂后欲王諸呂,陵執

  • 辨祟篇第七二·王充

    【题解】东汉时期,社会上流行着遇事要择“吉日”,否则就会“触鬼逢神”而遭灾祸的各种禁忌。王充认为,这些迷信禁忌都是从事迷信活动的职业骗子编造出来的,目的在于“惊惑愚暗,渔富偷贫”。它的泛滥是由于

  • 卷二十九·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九易四泰论阴阳各有一半圣人于泰否只为阳说道理看来圣人岀来做须有一个道理使得天下皆为君子世闲人多言君子小人常相半不可太去治他急迫之却为害不然如舜汤

  •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林语堂

    孔德 (26 )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7 )。[语译]大德之人,他一切言语举动的样态,都是

  • 卷第二十八·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八   [宋碑]杭州灵隐山玄本禅师上堂。僧问。蚌含未剖时如何 师云。光从何来。僧问。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未审此意如何 师云。天晴不肯去。问。如何是灵山境 师云

  • 太虚法师语集·太虚

    一吾人所得之异熟报体,由前世善恶业所引,其富贵贫贱贤愚等亦由彼业所命定之,故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性、即人报所得之人同分。率由之即为人道,故曰:“率性之谓道”。就人道而设教,使人修之而全人道,故曰:“修道之谓教”。二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第二十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二十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付菩萨品第五十付天帝释品第五十一法师护品第五十二付菩萨品第五十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其有异施得无量报。如菩萨乘无量无边。此乃诸佛如来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宗密

    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是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寂静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不善品之五◎此三结。几是见几非见。乃至九十八使。几是见几非见。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皆是见性。

  • 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