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六国春秋

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兴兰晖堂百卷本《十六国春秋》问世,该书由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编订而成,仍题北魏崔鸿撰。这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虽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却在百年之后备受质疑与诟病,被斥为伪书。其后,该书虽为世人反复翻刻,大量征引,其“伪作”的定性却在数百年间难有改变。

《十六国春秋》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 前赵录一
(2)卷二前赵录二
(3)卷三前赵录三
(4)卷四前赵录四
(5)卷五前赵录五
(6)卷六前赵录六
(7)卷七 前赵录七
(8)卷八 前赵录八
(9)卷九 前赵录九
(10)卷十 前赵录十
(11)卷十一 后赵録一
(12)卷十二 后赵録二
(13)卷十三 后赵録三
(14)卷十四 后赵録四
(15)卷十五 后赵录五
(16)卷十六 后赵录六
(17)卷十七 后赵录七
(18)卷十八 后赵录八
(19)卷十九 后赵录九
(20)卷二十 后赵录十
(21)卷二十一 后赵录十一
(22)卷二十二 后赵录十二
(23)卷二十三 前燕録一
(24)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
(25)卷二十五 前燕录三
(26)卷二十六 前燕录四
(27)卷二十七 前燕录五
(28)卷二十八 前燕録六
(29)卷二十九 前燕録七
(30)卷三十 前燕録八
(31)卷三十一 前燕録九
(32)卷三十二 前燕録十
(33)卷三十三 前秦録一
(34)卷三十四 前秦録二
(35)卷三十五 前秦録三
(36)卷三十六 前秦録四
(37)卷三十七 前秦録五
(38)卷三十八 前秦録七
(39)卷三十九 前秦録八
(40)卷四十 前秦录九
(41)卷四十一 前秦录九
(42)卷四十二前 秦録十
(43)卷四十三 后燕録一
(44)卷四十四 后燕録二
(45)卷四十五 后燕録三
(46)卷四十六 后燕録四
(47)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
(48)卷四十八 后燕録六
(49)卷四十九 后燕録七
(50)卷五十 后燕録八
(51)卷五十一 后燕录九
(52)卷五十二 后燕录十
(53)卷五十三 后秦録一
(54)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
(55)卷五十五 后秦録三
(56)卷五十六 后秦録四
(57)卷五十七 后秦録五
(58)卷五十八 后秦録六
(59)卷五十九 后秦録七
(60)卷六十 后秦録八
(61)卷六十一 后秦録九
(62)卷六十二 后秦録十
(63)卷六十三 南燕录一
(64)卷六十四 南燕录二
(65)卷六十五 南燕录三
(66)卷六十六 夏录一
(67)卷六十七 夏录二
(68)卷六十八 夏录三
(69)卷六十九 夏録四
(70)卷七十 前凉録一
(71)卷七十一 前凉録二
(72)卷七十二 前凉録三
(73)卷七十三 前凉録四
(74)卷七十四 前凉録五
(75)卷七十五 前凉録六
(76)卷七十六 蜀录一
(77)卷七十七 蜀录二
(78)卷七十八 蜀录三
(79)卷七十九 蜀录四
(80)卷八十 蜀录四
(81)卷八十一 后凉录一
(82)卷八十二 后凉录二
(83)卷八十三 后凉录三
(84)卷八十四 后凉录四
(85)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
(86)卷八十六 西秦録二
(87)卷八十七 西秦録三
(88)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
(89)卷八十九 南凉録二
(90)卷九十 南凉録三
(91)卷九十一 西凉録一
(92)卷九十二 西凉録二
(93)卷九十三 西凉録三
(94)卷九十四 北凉录一
(95)卷九十五 北凉録二
(96)卷九十六 北凉录三
(97)卷九十七 北凉录四
(98)卷九十八 北燕录一
(99)卷九十九 北燕录二
(100)卷一百 北燕录三

猜你喜欢
  新序·刘向
  庄氏史案·佚名
  五代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燕翼诒谋录·王栐
  溪山馀话·陆深
  否泰录·刘定之
  宋九朝编年备要·陈均
  隆平集[四库本]·曾巩
  甲乙日历·祁彪佳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王葆心
  渚宫旧事·余知古
  中国近代条约·佚名
  宋大诏令集·佚名
  蒙古律书·佚名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一·方回

    元 方回 撰述徳述祖徳诗二首谢灵运达人贵自我髙情属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段生蕃魏国展季救鲁人髙犒晋师仲连却秦军临组乍不緤对珪宁肯分恵物辞所赏励志故絶人苕苕歴千载遥遥播清尘清尘竟谁嗣明哲时经纶委讲缀

  • 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姚思廉

    王僧辩,字君才,右卫将军神念之子也。以天监中随父来奔。起家为湘东王国左常侍。王为丹阳尹,转府行参军。王出守会稽,兼中兵参军事。王为荆州,仍除中兵,在限内。时武宁郡反,王命僧辩讨平之。迁贞威将军、武宁太守。寻迁振远将

  • 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二·赵尔巽

      高天喜鄂实 三格 和起 唐喀禄 阿敏道 满福 豆斌 端济布诺尔本   高天喜,甘肃西宁人。天喜本准噶尔人,雍正中为我师所俘。高氏抚为子,因从其族籍。从军,累擢保宁堡守备。乾隆二十二年,副将军兆惠击伊犁,天喜从参将迈斯

  • 读礼通考卷一百九·徐乾学

    丧制二干学案丧何为乎有制自古礼之失始也先王之礼由人心者也礼失而有制不得已而行之者也严氏诗缉曰夷厉之世时人不能行三年之丧故作素冠以刺之葢古礼渐亡非一日矣迨至汉文更制以日易月臣下遵之而丧制又一变东汉以后人

  •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四月初十,遣青嘉努自军中至,报称前往朝鲜之军还,诸贝勒已於初八日渡江等语。是日,蒙古贝勒吉尔布什额驸、西尔呼纳克、达赖、满珠习礼喀驸、恩克森等,叶诸贝勒,先自出征处还家。汗责之曰:“惟

  •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佚名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五日臣阿桂等谨奏,为奏闻事。本月初四日申刻准刑部知会:据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委员苏州府同知曾曰琇,抚标守备王来用管解逆犯殷宝山、赵学

  • ·檄查大湖崇爻山后余孽·丁曰健

    日者郑固就擒,逆谋溃败,南路余擘,将从此永清矣。据供王忠等有党千人在内山大湖崇爻山后;贼口譸张,虽未足据为凭信,然不可以不防也。其令千总何勉、把总康赐由罗汉门大武垄分道并入,直抵大湖,采探有无匪类踪迹,并

  • 陶潜传·沈约

    陶潜字渊明,有人说渊明字元亮,是寻陽柴桑人。他的曾祖陶侃,是晋代的大司马。陶潜青年时期便有非常高雅的志向,曾经写过《五柳先生传》自述,文章说:不知先生是哪里人,更不知姓甚名谁,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便以五柳先生作自己

  • 元颢传·李延寿

    元颢字子明,从小性格慷慨,有胆量。任徐州刺史,不久被御史弹劾,除名。后来敌人统率宿勤明达、叱干骐..等人入侵并祸害幽州、华州等地,于是恢复元颢王爵,兼左仆射、西道行台,讨伐宿勤明达。他连连打败敌人,解除了幽州和华州的包

  • 萧惠传·脱脱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初时因为是中宫亲眷,为大国舅帐下详稳。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力战,破之。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

  •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七刑考徒流【配没】宋宁宗嘉定六年时钞法楮令行告讦繁兴抵罪籍没者衆莫敢上闻起居舍人真德秀奏言自此籍没之产以渐给还奏略曰顷者朝廷以楮

  • 卷二十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祭义春禘秋尝集说王制言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礿夏禘秋尝冬烝注云夏殷之祭名周则春祠夏禴秋尝冬烝也郊特牲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禘读为禴然则此章二禘字亦当读为禴

  • 卷七·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七天官冢宰第一之七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正义郑氏康成曰版谓宫中阍寺之属及其子弟録籍也【贾疏并宫中官之子弟皆属内宰书之於版案注但言阍寺而

  • 卷三十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十六   元 王天与 撰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汉孔氏曰黜殷在周公东征时灭淮夷在成王即政后事相因故连言之○汉孔氏曰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唐

  •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欧阳竟无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二   復次嗢柁南曰.   觸緣.見圓滿. 實.解.不愛樂. 法住智.精進. 生處等爲後。   於一切觸緣受有中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宣說無因惡因論者如前請問此作此受   乃至廣說

  • 显扬圣教论 第十二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二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八释应知多种者。嗢柁南曰体释文义法  起义难次师说众听赞佛  略广学胜利论曰。体者。诸经体性略有二种。谓文及义。当知文是所依。义是

  • 缸荷谱·杨钟宝

    《缸荷谱》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荷花专著,作者为清代上海人杨钟宝(字瑶水),自序题记于嘉庆戊辰(1808)。全书一卷,约2800字。有农学丛书本、艺海一勺本和农荟本。这是我国植物学史和农学史上唯一的一部专门论述缸荷的品

  • 方融玺禅师语录·如玺

    三卷,清如玺说,兴林等编,附净土诗。一卷,天界上堂弘济上堂小参。二卷,云居示众。三卷,机缘室中垂语小佛事行脚垂语佛祖赞歌偈行实附净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