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史卷二十

世家十三

燕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秦始皇二十五年凡九百一年传四十三世】

惠侯 僖侯 顷侯 哀侯 郑侯

燕之先召公奭与周同姓武王灭纣封于北燕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

索隠燕四十二代有二惠侯二僖侯二宣侯二桓侯二文侯葢国史防失本谥

当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惠侯薨子僖侯即位是嵗宣王初立三十六年僖侯薨子顷侯即位顷侯九年宣王崩幽王立二十年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平王立周东迁二十四年顷侯薨子哀侯即位哀侯二年薨子郑侯即位

索隠諡法无郑郑或是名

郑侯三十六年薨【史记世家】

穆侯【七年入春秋】 宣侯 桓侯 庄公 襄公 桓公 宣公 昭公 武公 文公 懿公

穆侯郑侯之子穆侯七年鲁隠公元年也十八年【桓元年】穆侯薨子宣侯即位宣侯十三年【桓十四年】薨子桓侯即位【系本桓侯徙临易古史考系本自宣侯已上皆父子相传桓侯以下并不言属以其难明故也】桓侯元年桓王崩庄王立桓侯七年【庄三年】薨子庄公即位庄公九年【庄十二年】庄王崩僖王立十四年【庄十七年】僖王崩惠王立十六年【庄十九年】王子頽伐周不克出奔温冬卫师南燕师伐周立子頽十七年【庄二十年】郑执南燕伯仲父以惠王归处于栎十八年【庄二十一年】郑伯纳王杀子頽

史记燕与宋卫共伐周惠王出奔温十七年郑执燕仲父而纳惠王 按伐周乃南燕伯仲父非燕庄公奔温乃王子頽非惠王又纳王在十八年非十七年也史并误

二十七年【庄三十年】山戎侵我冬齐人伐山戎【左传】

公送齐侯出境齐侯因割公所至地予我使我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复修召公之法【史记世家】

三十三年【僖二年】公薨子襄公即位襄公六年【僖八年】惠王崩襄王立三十九年【文八年】襄王崩顷王立襄公四十年【文九年】薨桓公即位【古史考系本襄伯生宣伯无桓】桓公五年【文十四年】顷王崩匡王立十一年【宣二年】匡王崩定王立桓公十六年【宣七年】薨宣公即位宣公十五年【成四年】薨昭公即位昭公元年【成五年】定王崩简王立昭公十三年【成十七年】薨武公即位武公二年【襄元年】简王崩灵王立武公十九年【襄十八年】薨文公即位文公六年【襄二十四年】薨懿公即位懿公三年【襄二十七年】诸侯盟于宋四年【襄二十八年】公朝于晋公薨是年灵王崩景王立【左传】

惠公 悼公 共公 平公 简公 献公【十四年春秋终】 孝公 成公 湣公 僖公 桓公

惠公名欵【春秋昭三年书北燕伯欵出奔齐六年书齐侯伐北燕而传曰纳简公是简公名欵也按史简公后恵公四代姑从史】懿公之子也元年【襄二十九年】齐髙止来奔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六年【昭三年】大夫共诛姬宋【索隠宋名或作宗刘氏曰其父兄为执政故大夫共灭之】公惧奔齐我立悼公悼公三年【昭六年】齐侯如晋请伐我晋许之齐遂伐我将纳惠公四年【昭七年】齐侯次于虢【燕寛】我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聴命先君之敝器请以谢罪春二月盟于濡上我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斚耳齐不克纳惠公而还九年【昭十二年】齐髙偃纳惠公于阳

公羊伯于阳者公子阳生也葢以公讹伯子讹于阳下脱生字此説误公子阳生奔鲁不奔燕纳北燕公子阳亦无此书法也縁燕齐俱当悼公时故误又史记六年惠公奔齐四年齐髙偃如晋请伐燕入其君晋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此説亦误葢以齐侯如晋误为髙偃以纳惠公于阳误为至燕而死又上书六年下书四年是脱悼公二字

十年【昭十三年】公薨【史作七年葢上缩恵公出已三年也】共公即位共公五年【昭十八年】薨平公即位平公四年【昭二十二年】景王崩敬王立平公十九年【定五年】薨简公即位简公十二年【哀二年】薨献公即位【纪年简公后次孝公无献公】献公十三年【哀十五年】齐髙无防来奔十四年【哀十六年】孔子卒十六年【哀十八年】敬王崩元王立二十四年元王崩定王立二十八年公薨【左传】

孝公即位孝公十五年薨成公即位成公九年定王崩考王立成公十六年薨湣公即位湣公八年考王崩威烈王立湣公三十一年薨僖公即位【年表作厘侯庄索隠庄衍字】是年三晋列为诸侯

纪年文公二十四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三年三晋命邑为诸侯

威烈王崩安王立二十七年安王崩烈王立三十年伐齐败于林营公薨桓公即位桓公四年烈王崩显王立桓公十一年薨【史记世家】

文公 易王 王哙 昭王 惠王 武成王孝王 王喜

文公【系本作闵公】桓公薨文公即位是嵗秦献公卒秦益彊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説公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秦惠王以其女为太子妇二十九年公薨太子即位是为易王齐宣王因我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説齐使复归我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説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十二年易王薨子王哙即位【史记世家】

或献书于王哙曰燕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善计也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所以为山东苦也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智不如鱼也又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然而山东不知相索者智故不如车士矣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能为也山东主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愿大王之熟虑之也山东相合之主不恶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之犹其也卒猝同】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王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已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攻燕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之伐韩故中山亡【秦不暇救故赵亡之】今秦之伐楚燕必亡【赵亡之】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燕果以兵南合三晋【国防】

是年显王崩慎靓王立与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王哙属国于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聴政愿为臣六年慎靓王崩赧王立子之任政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齐王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市被死以徇按子之乱燕百姓恫恐太子平内顺国人外倚彊齐举事必克何为百姓反攻太子至齐师伐燕而后士卒不战城门不闭乎一子之尔于太子则拒之于齐师则迎之燕民顾若是愦愦哉史迁本于国防恐误

国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恐百姓离志齐王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王哙死子之亡齐大胜燕年表君哙及太子相之子皆死纪年子之杀公子平齐破燕擒子之而醢其身

又二年而国人共立昭王

国防以昭王即为太子平按年表纪年一云平死于乱一云为子之所杀夫平外倚齐援内除国难卒得哙死身立是齐与有力不应懐破燕之耻成报齐之功且平几先举事不克而不死国灭二年而复立理殊不然是太子平与昭王非一人明矣

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逺千里哉于是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徃邹衍自齐徃剧辛自赵徃士争趋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我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寳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不下者唯莒即墨其余皆属燕三十三年昭王薨子恵王即位恵王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及即位疑毅使骑刼代将乐毅亡走赵齐田单击败我军悉复得其故城七年恵王薨

赵世家恵文王二十八年燕相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乐资以为即恵王也

武成王即位韩魏楚共伐我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防中阳十四年武成王薨子孝王即位孝王三年薨子王喜即位王喜四年王命相栗腹约欢赵还报王曰赵可伐也于是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赵使亷颇击破栗腹于鄗破卿秦于代

国防亷颇以二十万遇栗腹于鄗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而史乐毅传谓亷颇破卿秦乐乘于代

亷颇逐之五百余里围我国我请和乃解围去六年秦灭东西周十二年赵李牧攻我防武遂方城我使剧辛将击赵赵击取我军二万杀剧辛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二十七年我见秦王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隂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我二十九年秦攻防我蓟王喜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防辽东虏王喜卒灭燕

赞曰燕周同姓国又君奭之后乃亡宗周之义不与中国防盟邾滕耻为属国而楚秦丑于自夷燕顾何心夷然自外耶昭王末奋若将嗣伯似续不副厥成天也语有之虎皮防羊餧肉于狼君哙子之乃为尧舜禅也

猜你喜欢
  卷三·吴兢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蔡东藩
  提要·鲍应鳌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啁啾漫记·匏夫
  卷八·王当
  第二一○移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一一五○一—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昆虫草木略四·纪昀
  光绪十年·佚名
  三○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等书情形折·佚名
  二五三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续行查出不应存留各书请毁折·佚名
  ·会奏妥筹善后摺·丁曰健
  ●卷一·钱谦益
  贺兰祥传·李延寿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536_1 【春早郡楼书事寄呈府中群公】许浑   两鬓垂丝发半霜,石城孤梦绕襄阳。鸳鸿幕里莲披槛,   虎豹营中柳拂墙。画舸欲行春水急,翠帘初卷暮山长。   岘亭风起花千片,流入南湖尽日香。   卷536_2 【

  • 第二十五出 遣媒·李渔

    〖生查子〗(外上)着意觅佳人,无处探消息;丢去不思量,人又来天际。我江怀一为着杨云友一事,终日访求,再不见一些下落。只说好事成空了,谁想不知不觉又从天上掉下来。闻得他被是空骗去,又央一个残疾男子假做新郎,要带到京里成亲。

  • ◆王左丞懋德(仁父集)·顾嗣立

    懋德,字仁父,高唐人。由中书掾除户部主事,拜南行台监察御史、内台御史、都省左司都事。历河南、燕南两廉访司副使。天历初,召佥中政院,拜左司郎中,升参议,俄拜治书侍御史。久之,迁淮南廉访使,转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召拜御史中丞,寻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秋收之后。地点 蛙儿家外面。人物 仆甲 大姐 二姐 三姐 父亲 母亲 蛙儿〔幕启:景如第一场,但屋子靠后一些。靠近台口,大树数株,左右都有小道。中间一小道,通到蛙儿的家。屋子增加了一间,原有的两间也修理齐整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宋濂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 名山藏卷之五十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二)◆臣林记(洪武臣二)刘基李善长吴良吴祯合传耿炳文廖永忠杨璟郭英○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祖廷槐父爚濠为宋翰林掌书每阴雨积雪登高丘而望其聚突无烟者赈之宋亡林融

  •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孙一元传·张廷玉

    孙一元,字太初,不知何地之人,问他籍贯,他说:“我是秦人。”曾住于太白之巅,故自号“白山人”。有人说他是安化王的宗族,安化王因谋反被诛,他便改姓易名,避难他乡。一元天资聪敏过人,善为诗,风度翩翩,行踪捉摸不定,乌巾白帽,携铁笛鹤

  •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嚏矣,眼跳矣,灯花矣,乌鹊噪矣,蛰雷鸣矣,风满楼矣,涛涌堤矣,积维也纳会议以来三十年之奇怨殊毒,乃孕成欧洲十九世纪第一大纪念之岁。实1848年,于是法都巴黎之二月革命起,阿良朝王统一旦轰毙。路易·拿破仑被举为大统领,而第二次之

  • 卷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宁宗时知澧州曹彦约上奏曰臣伏读正月二十三日诏书求言於搢绅之彦刍荛之微以为厥今百度未厘三边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扬之术民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救此弊端宁无良

  • 唐纪五十二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贞元十七年(辛巳、801)·司马光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 [1]春,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足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入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邪

  • 卷六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七    宋 卫湜 撰鼎俎奇而?豆偶隂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郑氏曰牲阳也庶物隂也黄目黄?也周所造

  • 卷十九·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逹疏小雅 【节南山之什】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笺家父字周大夫也音义【従此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

  • 卷三·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三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相见礼所载不独士礼而统曰士相见何也自卿大夫至于士惟所贽之物及受贽还贽辞让之节相与之辞异而所贽之饰执之之仪以及士见于大夫卿大夫交相

  • 壹言第八·商鞅

    题记:壹言就是论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凡是建立国家,对于制度不能不明白,政策法令不能不慎重研究,国家的政务不可不谨慎处理,国家该从事的根本之业不能不集中。国家的制度合于时势,那么国家的风格就能改变,而民众就遵守服从制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金刚仪轨会。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三十三天杂饰柔软地帝释宫殿大楼阁中。与大菩萨一百六十万俱胝那庾多众。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 古都·川端康成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

  •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窥基

    全一卷。唐代僧窥基撰。略称西方要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旨在劝众往生,内容系阐释往生西方之诸疑难。凡十四段:第一无相有相观念、第二心外心内观佛魔眷属、第三净秽修行胜劣、第四断惑未断念佛、第五静无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