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史卷二十八

列传六

周诸王子传

平桓荘诸子 王子狐 王子克 王子頽王子带【甘成公 甘景公 甘简公甘惮公 甘平公 甘桓公附】

王子狐平王子郑武公荘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左传】

王子克桓王子子仪也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黒肩荘王三年【桓十八年】周公欲弑荘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左传】

王子頽荘王子母曰王姚王姚嬖于荘王故子頽有宠蔿国为之师王二年【荘十九年】王取蔿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王取之又夺子禽祝跪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石速作乱因苏氏奉子頽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頽奔卫卫师燕师伐周立子頽三年【荘二十年】郑伯和王室不克王处子栎秋入于邬四年【荘二十一年】郑虢纳王杀王子頽及五大夫【左传】

大叔带王子食邑于甘谓之甘昭公母曰后大叔带有宠于后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故齐桓公防王大子郑于首止谋宁周也二十四年【僖七年】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明年春诸侯盟于洮襄王定位而后发丧襄王三年【僖十一年】王子带召扬拒泉臯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四年【僖十二年】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子带奔齐十四年【僖二十二年】富辰请召子带王从之子带复归于京师先是王使頽叔桃子【并周大夫】出狄师以伐郑王徳狄人遂以其女为后是为隗氏子带之复也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十六年【僖二十四年】頽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子带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遂出及坎欿国人纳之秋頽叔桃子奉子带复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王使告难于诸侯十七年【僖二十五年】秦伯师河上将谋纳王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右师围温左师逆王王入于王城取子带于温杀之于隰城【左传】

子带之后有甘成公甘景公甘简公简公弟过为甘悼公成公孙防为甘平公平公子为甘桓公桓公党王子朝

灵景诸子 太子晋 王子佞夫 太子夀【儋括附】王子朝

太子晋灵王子灵王二十二年【襄二十三年】糓洛鬭【谷洛二水名鬬者两水格有似于鬬】将毁王宫王欲壅之晋谏曰不可晋闻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夫天地成而聚于髙归物于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唐汚庳以钟其羙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归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是以民生有财用而死有所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饥寒乏匮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圣王唯此之慎昔共工弃此道也欲壅防百川堕髙堙庳以害天下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崈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仪之于民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髙髙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胙以天下胙四岳国命为侯伯若啓先王之遗训省其典图刑法而观其废兴者皆可知也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避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于争明以妨王宫王而饰之无乃不可乎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又曰佐雝者尝焉佐鬬者伤焉又曰祸不好不能为祸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王将防鬬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鬬也其无乃章祸且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夫事大不从象小不従文上非天刑下非地徳中非民则方非时动而作之者必不节矣作又不节害之道也王卒壅之【国语】

晋蚤卒故不立

周书晋侯尚力侵我王畧叔向闻储幼而果贤作太子晋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与之言五称而五穷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平公将归之师旷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师旷见太子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徳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逺人皆得已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与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之谓义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方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王子应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曰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与物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羣谓之君君有广徳分任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师旷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徳不改闻物【阙】 下学以起尚登帝臣乃参天子自古谁王子应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师旷曰善哉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王子曰太师何汝贱我乎自太皥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当时而不伐天何可得且吾问汝之人年长短告吾师旷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夀王子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阙】将及汝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尸子太子晋生八年而服师旷潜夫论太子晋死孔子闻之曰惜哉杀吾君也

王子佞夫亦灵王子灵王崩灵王弟儋季之子儋括欲立王子佞夫佞夫弗知景王二年【襄三十年】儋括作乱围蔿逐蔿邑大夫成愆五月尹言多杀佞夫儋括及其党王子瑕廖奔晋春秋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罪在王也【左传】太子夀景王子母穆后景王十八年【昭十五年】六月夀卒八月穆后崩【左传】

景王无适立遂啓子朝之乱也

王子朝景王之长庶子也景王大子曰夀十八年【昭十五年】夀卒欲立子猛子朝有宠于景王王与其傅宾起説之又欲立子朝二十五年【昭二十三年】夏四月王田北山将杀单穆公刘文公而立子朝【国语是年杀子猛之傅下门子】防王崩子猛立是为悼王五月景王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帅郊要饯【三邑周地】之甲以逐刘文公刘文公奔扬单穆公逆悼王以归王子还【子朝党】夜取王以如庄宫单穆公出奔羣王子追单穆公单穆公杀之子朝奔京已而巩简公甘平公败绩于京单穆公告急于晋十月晋师纳王于王城十一月悼王崩敬王立元年【昭二十三年】晋师还子朝复入于王城二年【昭二十四年】三月晋侯使士弥牟涖问周故弥牟立于干祭而问于介众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四年【昭二十六年】单穆公复如晋告急晋帅师纳王十月王起师于滑十一月晋师克巩召伯盈乃逐子朝子朝遂与其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入于成周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亦曰吾无専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竝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王天不靖周生頽祸心施于叔带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頿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頾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帅羣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规求无度贯渎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狠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奨顺天法无助狡猾以従先王之命母速天罚赦图不谷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徳徳钧以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夀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鲁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逺晋之大以専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十五年【定五年】王人杀子朝于楚【左传】论曰欲知来事视已然事桓王宠克而荘王宠頽恵王宠带景王宠朝创未愈又养痈焉痛之迫身不且甚于已事乎旷林兄弟日寻干戈悼敬之顷旷纪五年周祚之危不啻朽索系队石矣或谓东周无大失道縁迁国以凌夷岂其然哉

王子虎 王叔陈生 【伯舆附】

王子虎者僖王之子也【公谷并以叔服为王子虎】为周太宰【国语○杜预注为卿士】

襄王二十年【僖二十八年】五月晋献楚俘于王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践土要言曰皆奨王室无相害也有沦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其孙无有老幼二十一年【僖二十九年】王子虎盟诸侯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二十八年【文三年】王子虎卒王子虎之子王叔桓公【名未详】为周卿士襄王二十八年【文三年】楚师围江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楚大夫】而还定王五年【宣七年】郑及晋平盟于黒壤王叔桓公临之以谋不睦【左传】

王叔简公周卿士王叔陈生也简王十一年【成十六年】晋克楚于鄢使郤至告庆于周未将事王叔陈生饮之酒交酬好货皆厚饮酒宴语相説也明日又誉诸朝单襄公讥之【国语】

灵王四年【襄五年】戎陵虣周室王使王叔陈生愬戎于晋王叔陈生贰于戎晋人执之以告周九年【襄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説焉不入遂处之河上晋侯使士匄平王室王叔陈生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匄聴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従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士匄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陈生奔晋【左传】伯舆亦周卿士简王六年【成十一年】又有伯与与周公楚争政或曰即伯舆

王孙满 王孙説

王孙满周大夫襄王二十五年【僖三十三年】秦将袭郑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乗者三百乗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灭滑而还晋败秦师于殽定王元年【宣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徳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徳也逺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徳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徳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徳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徳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王孙説周大夫简王八年【成十三年】鲁成公来朝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见王孙説与之语説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鲁执政唯强故不欢焉而后遣之且其状方上而鋭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且财不给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寛亦不主猛毅主徳义而已王曰诺使私问诸鲁请之也王遂不赐礼如行人及鲁侯至仲孙蔑为介王孙説与之语蔑好让説以语王王厚贿之【国语】

周乱臣传

徐偃王

徐偃王徐君子

博物志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滨孤独毋有犬鹄苍衔所弃卵以归覆暖之遂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録取长而仁智袭徐君国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令之徐界中今见狗垄偃王既有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因名为弓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多伏従伏従者三十六国周穆王遣使乗驷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鬭害其民为楚所败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遂名其山为徐山

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后汉书】穆王西巡狩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偃王大破之【史记○后汉书穆王得骥騄之乗使造父御以告楚文王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举兵灭之淮南子作楚荘王○按荘王去穆王逺甚且春秋荘十年荆始见于经杜预注曰荆本楚号后改为楚楚僻陋在蛮夷于此始通上国然则令楚伐徐亦殊谬误也】偃王仁而无权不忍鬭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曰徐山【后汉书】

説苑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必事徐王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对曰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吞小鱼虎之食豚也文王遂伐徐残之徐偃王将死曰吾赖于文徳而不明武备好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荀子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尸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曰偃也又曰徐偃王好怪使人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多列于庭蒍国 边伯 子禽 祝跪 詹父

蒍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并周大夫蒍国字子国为子頽师初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周大夫】蒍国请而免之既而弗报僖王四年【荘十六年】蒍国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及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又取边伯之宫与子禽祝跪詹父田故五大夫因苏氏作乱奉王子頽以伐王不克出奔温卫师燕师伐周立子頽王处于栎三年【庄二十年】郑伯虢公纳王杀王子頽及五大夫

宾起 鄩肹 南宫极 【鄩罗南宫嚚附】

宾起是为宾孟子朝之傅也景王立子猛起説子朝欲立之二十五年【昭二十二年】起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已牺何害【言设使宠人如牺则不宜假人以招祸难使牺在已则无患害喻使早宠子朝】王弗应将立子朝而崩单旗刘狄遂攻起杀之【左传】

鄩肹周大夫南宫极卿士并党王子朝悼王既立王子朝作乱单旗以王如平畤遂如圃车次于皇鄩肹伐皇大败被获焚诸王城之市敬王元年【昭二十三年】晋师纳王王子朝入尹南宫极以成周人戍尹地震极死鄩肹子罗晋师纳王而还六月王子朝复入于王城罗纳诸荘宫南宫极子嚚嚚以甘桓公见王子朝及晋师再纳王克巩王子朝及毛伯召氏尹氏南宫嚚奔楚【左传】

儋翩 儋括

儋翩子朝之余党也敬王十六年【定六年】既杀子朝于楚儋翩率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王处于姑莸以辟其乱十七年【定七年】儋翩遂入仪栗以叛冬十一月单旗刘狄逆王晋人送王入于王城先是有儋括者灵王弟儋季之子也灵王崩儋括欲立王子佞夫佞夫弗知景王三年【襄三十年】儋括围蒍逐成愆【林尧叟注蒍周邑成愆蒍邑大夫】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五子周大夫】杀佞夫儋括奔晋【左传】

论曰古者天子有四邻三公不必备唯其人是故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是故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参职天子任至重也养徳之器而以淫人乗之蔑不败矣蒍国师頽宾起傅朝以淫防惛树之侈心恶得不为衰周之祸哉诸子之乱佞夫最无罪食毒儋括卒陨厥生悲夫

猜你喜欢
  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班固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范晔
  卷一百二·表第三·诸王世表三·张廷玉
  卷第二百五十七·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陈显达传·萧子显
  庞嵩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五十九·佚名
  卷第九十四·佚名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吕思勉
  卷五·戴锡章
  卷第十二·佚名
  北史识小录卷二·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海叟集原序·袁凯

    海叟集云间袁凯氏所着海叟其自号也防稽杨廉夫尝作白燕诗及览叟作惊叹以为不及叟诗法子美虽时有出入而气格韵致不在杨下其耿耿于叟者要非一日矣按集中白燕诗最下最传诸髙者顾不传云间故吴地叟亦不与四杰列皆不可晓者夫

  • 卷三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四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入洛太传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太安

  • 卷一百·志第五十三·礼三等·脱脱

        ◎礼三   ○北郊 祈谷 五方帝 感生帝   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太平兴国以后,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

  • 卷十三·王夫之

    ◎高、李列传(牛万财附) 高必正,初名一功,陕西米脂人,李赤心之母舅也。赤心者,初名过,眇一目,号“一只虎”,李自成之族子。蚤从自成起群盗。自成僭号,以过为权将军,一功为制将军。 弘光元年春,自成再败于秦,由商洛走襄樊,追兵复

  • 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雍正

      编者按:这道谕旨,是对吕留良及其家属的判决,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刑法中灭族这一条的残酷。同时,对吕留良的著作也下令焚毁。但雍正仍惧怕吕留良思想影响仍在,所以在这篇谕旨中又用了一半篇幅去讲道理。最后,还下令让全国各

  • 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三】○唐三十三苏珦【晋】 尹思贞 毕构李杰解琬裴漼【宽 谞冑】郑惟忠 王志愔 卢 从愿李朝隐 王邱严挺之【武绶】苏珦尹思贞毕构李杰解琬裴漼郑惟忠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王邱严挺之△苏珦苏珦雍州蓝

  • 尹伸传·张廷玉

    尹伸,字子求,四川宜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后历任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阿谀逢迎,三任皆是弹劾自己而辞官。天启年间,起任原职,分守贵州威清道。贵

  • 十一年·佚名

    (甲戌)十一年清同治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乙丑。御仁政殿,受賀,仍詣宗廟、永寧殿、景慕宮,展謁。春謁也。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賜老人歲饌。敎曰:「今年卽我仁顯聖后復位之三回甲也。追遠念舊,冞

  • 卷第十七·董仲舒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天地之行美也,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阴阳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以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为刚也;考阴阳,所以成

  • 覈辯第八·徐干

      俗士之所謂辯者,非辯也。非辯而謂之辯者,蓋聞辯之名,而不知辯之實,故目之妄也。俗之所謂辯者,利口者也。彼利口者,苟美其聲氣,繁其辭令,如激風之至,如暴雨之集,不論是非之性,不識曲直之理,期於不窮,務於必勝。以故淺識而好奇者

  • 卷一四·邱濬

    ▲制民之产 《通典》曰:黄帝时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则井田之原其来远矣。臣按:此井田之始。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土白壤(无块曰壤),田中中(第五);兖州土黑坟(色黑而坟起),田

  • 卷五十四【起定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四【起定公元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定公【音义】【陆曰定公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疏】【正义曰鲁世家定公名宋襄公之子

  • 尽心下篇·王夫之

    一父兄者,对子弟之称。若因用兵而多所杀戮,则直谓之杀人耳。人固不可杀,奚论其有子弟而为人父兄与否!杀人亲,重矣,杀鳏寡孤独者独轻乎?缘子弟故而杀之,故曰“杀人之父兄”。此言当时法家置为参夷、连坐之刑,上及父兄

  • 卷五·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五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国风卫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聼其规諌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音义【淇奥上音其下音于六反一音乌报反淇水名奥隈也草木防云奥亦水名相息亮

  • 周礼疑义举要卷四·江永

    婺源江永撰春官序官镈师郑注镈如钟而大国语细钧有钟无镈韦注钟大钟镈小钟当以郑説为正大射礼东方笙钟与笙磬竝陈而鑮在其南西方之鑮亦在颂钟颂磬之南岂非笙钟笙磬颂钟颂磬为编县而鑮为特县与左传郑赂晋侯歌钟二肆及其

  • 见闻录·智旭

    佛教著述。明智旭撰。一卷。约撰于清顺治三年至十一年(1646—1654)间。是宣扬佛教善恶报应说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共收录以明代末年为背景的故事七十九则,其中善报事例三十条。多为作者本人搜集。

  •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为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