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七

圣德【三 孝德】

【臣】等谨按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者诗下武六章推阐孝思丕昭顺德而必极之绳武於祖受祜於天乃以致万年来贺之庥则夫以作求之盛彰笃庆之符理有同原而其量固恢之弥广者耳洪惟我

皇上缵绍

鸿图寅承

宝构钦

垂裕之久持

守成之难继序不忘於今五十余纪欣荷

宗贶佑世茂洽熙衍

国祚之洪长骈

天家之介祉凡皆本

绍闻聪听之蘉用以创制显庸勉

遹追而申

诒燕盖我

皇上克孝之念所为通神明光四海者根乎

至性之自然验诸

大德之必得是以

夀登八袠

嘏锡纯常得万国之欢心而膺长久安宁之嘉福也【臣】

等谨就本年

躬谒隆礼以备遡十载中

大圣人觐扬之笃与夫迪监之殷自是而日引月长允

万?贻庥而勿替者欤

乾隆五十五年

皇上以夀登八旬

躬谒

两陵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初八日

皇上启跸恭谒

两陵  【谕旨分载恩赉门本年东巡】

御制恭谒

孝陵【庚戌】

胜朝运终甲拨反奉

天申

正建成王位贤资公旦臣【我朝定鼎之初  世祖尚在冲龄维时睿亲王摄政一切开国规模俱资辅理】继绳兹四代抚御愿千春祈

佑重三奠铭衷永一寅

御制恭谒

景陵【庚戌】

奉侍才十二春秋逮八旬回思瞬息幻感

顾刻心真自审多惭抱那能副

诲谆痛深

开七庆

成鼎在壬寅

御制躬谒

泰陵【庚戌】

乙卯至今岁五旬有五年倏开八十袠痛拜

鼎湖天扬觐深增愧旰宵朂体乾孜孜待归政屈指佑希?

御制恭谒

泰东陵【庚戌】

欢?二载不尽十方心忽尔八旬到未邀

百岁临更无言可道祗有痛增深孰弗长年

愿可知根亦寻

【臣】等谨按汉唐上陵之仪虽曰礼不可易而非因洽庆以将诚犹循故事云尔我

皇上仁孝诚敬之怀惟景

羮墙於如在是以前次乾隆四十五年五十一年俱有

陵述事之篇本年以

夀登八旬

躬谒

两陵敬吁

恩禧而伸瞻慕谨恭载

御制诗什以昭不匮之思至四十八年

圣驾四莅陪都展礼

珠邱典关

巡幸谨分载本门

勤德类

皇上每岁

亲飨

太庙暨岁暮祫祭礼乾隆五十五年

圣夀八旬

躬举孟冬时享及祫祭如初

御制孟冬时享

太庙礼成述事【庚戌】

孟冬朔值立冬辰【是日立冬】时享钦承年八旬不与祭诚如不祭能躬亲吁更能亲

祖功

宗德仰太室日丽风和霭小春复此五周当致政卜符愿否倍生寅

先是乾隆四十九年孟冬时享

御制述事诗有迩常躬祭值冬烝袷祀恒亲奉豆登之

句盖

皇上自御极以来时享多

躬诣成礼不啻百余次近年自热河

回跸率值孟冬

亲飨惟四十八年

驾诣盛京遣代一次至岁暮祫祭无不

躬行五十三年并

命皇曾孙入班执事是年

御制祫祭礼成诗复有

皇祖来孙兹预礼藐予七世閲亲人句溯

逮事以庆曾元於斯礼实备见之

皇上每岁瞻拜

邸园

神御乾隆五十五年

圣夀八旬

敬谒如礼

御制新正

雍和宫瞻礼【庚戌】

跃龙真福地奉佛永

?宫【此宫为  皇考?邸雍正年间即称此名後有人窃称宜赐和亲王居之者朕以为  皇考旧临御之殿孰可当且和亲王府曾经回禄向若听浮言赐之则此地不可问矣】尚忆初生我忽来八十翁

亲恩宁有极

祖顾感无穷百念一时具难言色即空

御制

永佑寺瞻礼【庚戌】

敬惟

神御奉山庄义起亦惟礼所当讵料凖【噶尔】回【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阿克苏四大城】归版籍新兼安【南】缅甸叙瀛疆

祖功

宗德资凭藉保泰持盈益朂蘉宴赉生身遵

旧惠  【皇祖时凡蒙古生身瞻觐者即不令其入京俱在驻跸山庄之际宴赉以示惠恤远人之意】在天应喜国威扬

右敬録本年

御制首春礼

雍和宫暨

山庄礼

永佑寺二什若

圣驾在

宫瞻拜

夀皇殿在

圆明园瞻拜

安佑宫每岁多至数次若热河之

溥仁寺率於

莅跸拈香又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两次

南巡俱於西湖之

圣因寺恭拜

皇祖神御至岁时

奉先殿飨祀申虔罔间本年

万夀祗告庆节前一日举行谨分载

典礼门祭告类

皇上命重刻

五朝册宝以乾隆四十七年告成尊藏

太庙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奉

上谕前以

太庙尊藏

列朝宝册经随时镌造玉质顔色不能一律整齐特命英亷福隆安将和阗贡玉慎选良工敬造

列朝宝册一分以奉

太庙其旧藏之

宝册恭送盛京

太庙尊藏以昭

宗功德之成於万代意深远也今将

列朝宝册敬谨镌造完成朕维我国家受

天庥命

列圣相承玉检金绳虔申

对越自朕躬继序以来仰荷

上苍眷佑中外蒙庥迄今年逾古稀日理万几孜孜不倦

无日不以敬

天勤民为念皆秪承

宗之彛训永维

余庆笃念

前徽所有此次镌成

宝册本年孟冬时享閲视版祝之日着礼部堂官敬谨安设中和殿俟朕亲加閲视後次日于行礼以前先派宗室亲王賫捧供奉其旧藏一分

宝册於明岁敬诹吉日简派皇子恭送盛京

太庙尊藏以志文谟武烈显承佑启之盛

御制重刻

五朝册宝尊藏

太庙礼成谕【壬寅】

朕承

上苍眷佑

列圣垂庥平伊犁定回部辟疆二万余里回子伯克尽为臣仆和阗良玉充贡内廷敬维

太庙尊藏

五朝册宝系随时镌造玉色长短未能一律用是选择精璆特派大臣董率敬造

五朝册宝全分以今岁孟冬时享恭奉入

庙旧有

册宝送至盛京

太室尊藏玉检金绳虔申

对越聿昭我

宗功德之成於万禩甚钜典也所有恭造余存未镌各分朕亲加检閲其玉色与

五朝册宝相符者均编为庙字号嗣後有举行册宝入庙之事槩用此玉以昭画一其玉色较白而未能一律者另编为喜字号将来朕归政後嗣位之皇子崇上尊称即将此玉成造册宝并嗣後皇孙皇曾孙辈有承事东朝尊崇徽号者皆以此等喜字号玉一体呈用永为定制洪惟我

列祖

列宗荷

天之龙重熙累洽勤求治理不敢康宁用克上协天心暨於朕躬缵绪承庥抚有方夏弗懈益虔克集大勲版图式廓迄今年逾古稀犹日孜孜益不敢不敬天益不敢不勤民自新疆底定以来伊犁将军及驻劄大臣尽皆恪遵功令抚绥安辑仰体朕一视同仁德意新疆万里无不安居乐土効悃抒忱即有一二滋事之臣如素诚高朴者皆不旋踵而败露治罪不动声色力加整饬俾享安全是以回部伯克纳如色提巴尔第鄂斯满等久在乾清门行走竭诚供役与内地臣民无异其派令采玉者亦皆欢欣踊跃共效子来我子孙继序绳承敬瞻

册宝益当凛

天命之难谌知守成之不易聨内外以同心设或稍存怠忽所用非人以致抚驭失宜则和阗珍产未必能源源而至又或意存徵索苛求苦累则不惟玉不可得而且别启事端其所関系甚大思艰图易可不慎乎可不戒乎用是谆切训谕面命耳提我子孙当以朕此心为心凝承

鸿贶笃念

前徽永存无疆之恤以保无疆之庥庶无负朕反覆教诫之至意此旨着录三通一存内阁一存尚书房一存内务府其敬承无斁钦哉

御制孟冬时享适重刻

五庙册宝告成恭奉尊藏敬成长律志事【有序壬寅】

文谟武烈

列圣所以观成玉检金绳

在天于焉对越贲龙章於

太室

册宝重陈镌

鸿绩以和阗球图式焕精微德产致吉蠲於四十七载以前孝享灵承殷启迪於亿万斯年而後於时日惟甲子干枝徵长发之祥祀展孟冬函牒丽方新之象祗膺

余庆言奉

陪京庶几

陟降於绍庭

思文光配允矣照临於时夏

景命同昭用告升禋虔摅长句

五庙重陈册宝虔珍球精刻致和阗方长色质同一律【册宝皆随时敬造玉色长短率未能相符兹赖  祖功  宗德全有回部和阗产玉之区选致良材一律造成册宝祭不欲数因以孟冬时享恭奉入  庙彻出旧有册宝即送至 盛京  太庙尊藏既展孝思亦申殷鉴】

谟烈显承奉大全

太室升新值冬孟

陪京弆旧溯基先奈何弗监乎二代惟曰欲臻於万年皇上命编

开国方略以乾隆五十一年告成

诏命刋布并?録一分贮

敬典阁

先是乾隆三十九年

皇上敬念

宗功德炽盛开剏艰难所以克承

天眷者虽事具

实录而尊藏史宬莫由仰覩乃

勅馆局恭辑

开国方略一书以扬孝思而觐

光烈越十三年

圣夀七旬有七是集告成

亲制序文刋布并

命於颐和殿後之敬典阁专录一分尊藏

御制

开国方略序【丙午】

粤昔成汤放桀於南巢惟有慙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斯诚大圣人昭德垂裕万世之训而非漫为谦辞也盖世之治乱犹日月之盈晦四时之周序治极必乱乱极亦必返治此守器者所宜保泰而嬗代循环所由有开剏也汤之後为武王其於处桀纣则武已不如汤矣三代以下武之不如其余又何足屈指数故以开剏论之实不如有元之与我大清也夫中国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子也有元兴於北漠我大清兴於东海与中国无涉虽曾受明之官号耶究不过覊縻名繋而已非如亭长寺僧之本其臣子也况乎戴不共之讐乘自坏之势【我 朝始基居长白山北之俄朶里城国号满洲越数世至  肇祖居赫图阿拉在俄朶里城西一千五百余里当明境边徼之外本非属国传至  景祖  显祖为尼堪外兰构衅於明贻害  二祖我  太祖以不共戴天之讐又乘明季纪纲废坏阉官弄权之势乃奋志复讐於天命三年以七大恨告  天遂  亲统师征明抚顺招降守将撃败全军嗣於萨尔浒破明四路兵率万衆神武布昭克定辽渖我 国家亿万载之丕基实肇於此至我  太宗虽亦  躬环甲胄临阵决战】

【然既得盛京规模已定较之  太祖斯稍易矣】抚定中原建基立极以武王于汤有光拟之则实于汉明有光而唐宋在所勿论矣故兹开国方略之着不重於继明定中原而重於自俄朶里以至赫图阿拉因十三甲筚路蓝缕得盛京而定王业若夫兴王之始长白未果盖犹简狄元鸟姜嫄履迹

天生

圣人治四海必有祥符与衆不同而更在於

圣人之奋智勇受艰辛有以冠人世答

天命夫岂易哉予小子守

祖宗之业每於读

实録观我

太祖开国之始躬干戈冒锋刃有不忍观不忍言而落泪者继思不忍观不忍言之心为姑息之仁其罪小观至此而不念

祖宗之艰难不勤思政治以祈

天永命慎守神器其罪大故令诸臣直书其事以示後世即明臣之纪本朝事迹如黄道周之博物典彚之类不妨节取以证信实然予此为非啻自励而已也欲我万世子孙皆如予之观此书之志其勿动心落泪深思永念以敬

天命守

祖基兢兢业业惧循环治乱之几则亦非予之子孙而已矣此开国方略之书所以作也呜呼可不敬哉可不慎哉

【臣】等钦惟我

皇上缵绪维殷当兹西賮充庭亦既敬新

册宝昭

天瑞而阐

祖徽迨夫

开国方略书成

序述

王业之艰难钦识

睿怀之兢惕凡子孙臣庶无不共仰

鸿规盖万世无疆之庥由於

万年有庆之圣乃克集盛而观成者也

乾隆四十八年

命皇子分缮四诣

盛京恭谒

祖陵

御制诗什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奉

上谕

王迹肇基之地朕御极以来敬惟

祖宗开创艰难

佑启万年统绪於癸亥甲戌戊戌暨今癸卯四诣盛京恭

祖陵以申积悃所历川原形胜因见徵闻并为诗以识而

太祖

太宗缔造鸿规耿光太烈咸恭纪成篇实足以垂法守非仅托为吟咏所有四诣盛京御制诗着皇子等分年按次每人各録一分装成四卷彚贮一匣以昭觐扬垂裕之至意

御制命皇子分缮癸亥甲戌戊戌癸卯四诣

盛京恭谒

祖陵诗卷即事成什【癸卯】

四度

陪京谒

祖陵敬思

前烈益兢兢易非

开创诚辛苦难是守成励继绳【向尝为创业守成难易说以岑文本对唐太宗拨乱难守成不易之语为非盖守成者遗大投艰单心继序苟无以光前烈启後图斯凛然有不终亩之忧是创业者未竟之难皆守成者分内之难不待失道失衆始为惭负前人但使式廓之版图或有侵削垂裕之成宪或有废弛即无以觐耿光而扬大烈是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鲜有不盛满中之者以此思难则所以持难者可知故予独以难责夫守成者非敢忘创业者之难正以慰创业者之初心耳兹命皇子等分缮四诣盛京谒  陵诗卷复申其说以示之】此别回瞻增有怆再来度【入声】已恐无能历吟皇子命分缮予意期知云与仍

【臣】等谨按是年

车驾四诣

盛京

命皇子随侍敬瞻

弓剑之遗俾咸知

创垂之不易且得习观旧家礼俗用识勿忘意深远也

恭读

御制进山海关诗中有保泰持盈慎守器赤心语告

後人听之句仰见

圣人继述维殷阐

鸿徽而

诒燕翼?括於此二语故或

尧文赓韵或邰室兴怀恳挚溢於言表而皆以垂奕叶

守成之远模乃复

命皇子分缮癸亥甲戌戊戌及癸卯四次

幸盛京诗卷重

示以即事之篇臣等循讽再四益钦我

皇上至孝纯笃锡极万年宜与

玉检金绳同兹珍袭夫岂徒陟巘降原之雅咏山川风

物之盛云尔哉

八旬万夀盛典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族弟密 族人愍 族叔景遗 卢文伟孙询祖 族人勇 李义深·李百药
  卷九·本纪第九·世祖六·宋濂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蔡东藩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蔡东藩
  第一百四十一回 发宣言孙中山回粤 战北江杨希闵奏功·蔡东藩
  卷之九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纪昀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佚名
  卷十五·鄂尔泰
  钦定执中成宪目录·佚名
  卷四十七·班固
  永淳·周绍良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范晔
  樊子盖传·魏徵
  卷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之仪·唐圭璋

      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人。登进士。苏轼帅中山,辟掌机宜文字。后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徽宗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遗表,编管太平州。政和三年(1113),除名勒停。政和七年(1117)终朝请大夫。年七十

  • ●卷二百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七。   起绍兴二十年二月,尽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四日辛未。   绍兴二十年二月金人遣使来报即位。   五月金人遣使来加生辰。   九月陈诚之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钱恺副之。   王曮为大金贺生辰

  •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蔡东藩

      却说道光帝身体违和,起初尚勉强支持,日间临朝办事,夜间居圆明园慎德堂苫次。孝思维则。延至三十年正月,病势加重,自知不起,乃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

  • 卷六·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六 【起甲辰宋英宗台平元年尽辛亥宋神宗熙宁四年】凡八年 【甲辰】英宗皇帝治平元年夏五月太后还政于帝加韩琦尚书右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夏四月。丁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以常雩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照例  ○戊申。谕内阁、前据都察院奏、顺天文安县生员张作良等以水患太甚。恳穵新河等词。赴该衙门呈递。

  • 绥寇纪畧卷十一·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九江哀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失父为其叔所养其贵也不知其母姓年十八从军剽掠行旅坐法当斩有邱磊者与同犯请以身独任罪而良玉得免死去而事昌平督治侍郎侯恂给侍左右尝命以行酒冬

  • 一○七四 直隶总督刘峩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正本翻本部数折·佚名

    一○七四 直隶总督刘峩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正本翻本部数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一条,于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吴楚材

    汉纪孝宣皇帝纲 庚午,三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还居幕南塞下。目 上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上还,单于就邸长安,置酒建章宫飨赐之。二月,遣归国。单于请居光禄塞下,自是乌孙以西至安息诸国近匈奴者,咸尊汉矣

  • 卷十八 辨物·刘向

    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

  • 卷四十六·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六     婺源江永撰祭物    吉禮十四補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制國用如今度支經用杪末也】祭用數之仂【筭今年一歲經用之數用其什一】喪祭用不足曰暴

  •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为性。有为相迁动,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长於不净。为无量诸业,之所常覆缠。如毒树所生,扶疏而蓊郁。贪瞋等烦恼,增长亦如是,九月或十月,生於满足时。既从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佚名

    康僧会序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舌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梦饭盖无满足也。心之溢荡无

  • 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中·窥基

    基撰广说六住处中。上已说三。下解第四。合此已前四种住处。为信行地。前一大阿僧祇劫异生位也。大文分三。初结前生后。以发论端。次征列名。后随列释。此中所明虽有异行。离障为首。从胜立名。如说发心及修度行。虽

  • 东堂集·毛滂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

  • 秦并六国平话·佚名

    元代话本小说。别题《秦始皇传》。作者不详。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本。上、中、下3卷。有图51幅,图上题字51目。书的开头有一个叙述历代兴亡的“入话”,从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兴亡大概,

  • 湖舫诗·沈奕琛

    沈奕琛著,清初集会诗总集。

  • 东南纪闻·佚名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时事,

  • 史传三编·朱轼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