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十四

圣德【十  文德二】

皇上命颁布四库全书

诏许士子检录乾隆五十五年复

谕翰林院一体遵行

御制命颁布四库全书时许愿读中秘者抄录毋靳诗

以志事【庚戌】

发帑增抄四库书更非捷径为崇儒【前因江浙为人文渊薮特命缮写四库全书三部分弆扬州文滙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俾士子得就近抄録传观用光文治其抄录书手皆特发内帑雇覔不致滥邀议叙为仕途捷径也】拟公寒士广闻检预禁守臣严护符【全书缮竣分庋三阁恐地方大小吏过於珍护以致徒供挿架无禆观摩因复降旨晓谕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陆续领出广为传写但令督抚等派委妥员董司其事设立收发档案登注明晰不致遗失舛错俾多士得殚见洽闻以副朕乐育人才稽古右文之至意】褒博三仓实富矣精英二酉任观乎欲期寰宇敷文教济济明廷治赞吾

先是乾隆三十八年

命馆臣蒐辑永乐大典散篇成帙并校勘各省所进遗书彚为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册缮写四分分贮

大内之文渊阁

圆明园之文源阁

避暑山庄之文津阁

盛京之文溯阁复

命择精粹者辑为四库全书荟要一万二千卷缮成二

分一贮

大内摛藻堂一贮

圆明园味腴书室乾隆四十四年四十五年荟要二分告成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四库全书四分次第告成又乾隆四十七年

特颁谕旨俯念江浙为人文渊薮发给内帑续缮四库全书三分於扬州文滙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各贮一分至五十五年陆续颁发其自四十五年以後编纂成书者若

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平定三逆方略

大清一统志

皇朝通典通志续通典通志

盛京通志

宗室王公表传蒙古王公表传繙译五经通监纲目续编通监辑览附录改正名字之金元辽史契丹国志明宫史明臣奏议职官表河源纪略兰州纪略热河志日下旧闻考补绘离骚音韵述微诗经乐谱等书均

谕令录入四库全书以昭美备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奉

上谕四库全书荟萃古今载籍至为美备不特内府珍藏藉资益览亦所以流传广播沾溉艺林前因卷页浩繁中多舛错特令总纂等复加详细讐校俾无鲁鱼亥豕之讹兹已厘定蒇工悉臻完善所有江浙两省文宗文滙文澜三阁应贮全书现在陆续颁发藏庋该处为人文渊薮嗜古好学之士自必羣思博览藉广见闻从前曾经降旨准其赴阁检视抄录俾资蒐讨但地方有司恐士子繙閲汚损或至过为珍秘以阻其争先快覩之忱则所颁三分全书亦仅束之高阁转非朕捜辑羣书津逮誉髦之本意即武英殿聚珍版诸书排印无多恐士子等亦未能全行购覔该督抚等谆饬所属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後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閲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至文渊等阁禁地森严士子等固不便进内抄閲但翰林院现有存贮底本如有情殷诵习者亦许其就近检録掌院不得勒阻留难如此广为传播俾茹古者得覩生平未见互为抄录传之日久使石渠天禄之藏无不家弦户诵益昭右文稽古嘉惠士林盛事不亦善乎

【臣】等钦惟我

朝图籍垂光储珎艺薮

皇上以圣学崇深迪

稽古右文之治爰罗三万六千册之闳富编摹检校

悉禀

睿裁既快全书之集大成分藏

四阁备着

记文美矣盛矣复

发帑缮録三分

颁之江浙两省特沛

恩言许令传抄毋靳其情殷诵习者翰苑存贮底本

亦得就近检録盖

圣人敷宣雅化嘉惠儒林有加无已之至意允宜祥

徵太乙辉映长庚

天文人事并昭炜郁者哉

乾隆五十五年

皇上重排石鼓诗

特命制鼓重刻置太学及热河

文庙

御制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庚戌】凡举大事者必有其会与其时而总赖昭明

天贶以成其功武成九次无论矣即如四库全书及以国书译汉藏经皆始於予六旬之後【自癸巳年蒐辑海内遗书并於永乐大典内采集散篇命馆臣依经史子集督缮四库全书四分又佛经本出厄讷特珂克一译而为唐古忒之番再译而为震旦之汉其蒙古经则康熙及乾隆陆续译成而未有国书之佛经先於乾隆三十七年亦命开馆译定兹二事卷帙浩繁俱非易於观成者乃皆在予六句後始命举行初亦觉其迟也】既而悔之以为举事已晚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四库全书则早参考装潢毕以贮之阁而所译汉藏兹亦将告毕就此非

天恩垂佑俾予虽老而善成此二事乎近因閲石鼓文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夫以国学兴贤述古之为使千万年之後并此仅存者胥归无何有之乡有治世之责者视之而弗救予且不成为读书之人矣斯事体大千古读书人所不能任亦从无道及者予故不怍

不文及此未至耄耋智昏爰蒇此事盖石鼓之为宣王时作与夫宜置国学为万世读书者之津逮自以韩昌黎之见为正车攻吉日之章班班可考也【後人议论纷出如董逌程大昌据左传成有岐阳之蒐以为成王鼓郑樵据殹?二字见秦斤秦权以为秦鼓马定国据後周书以为宇文鼓陆友仁据北史以为元魏鼓至杨慎之伪作全文为尤谬甚总不若韩愈之见为正盖即本鼓之文取证小雅可信也若欧阳修集古录云韦应物以为文王鼓宣王刻今应物石鼓歌具存明以为宣王何曾有文王之说近者尚悮况与论三代以上?】夫昌黎有其见而无其力且未思及存其诗则予较昌黎为胜矣兹用幸翰苑之例【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亲临锡宴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四十字为韵予赋东字及末音字二韵其余饬诸臣各分一韵赋诗】亲定首章截其长以补後数章之短即用文中字并成末章自第二至第九命彭元瑞按余字各补成章非因难以见巧实述古以传今於是石鼓之文仍在十鼔井井有条而不紊矣旧鼓旧文为千古重器不可轻动但置木栅蔽其风雨以永万世而新为十鼓以刻十章并列国学以公天下惠後儒则仍周宣之文也热河

文庙为岁岁惠远诘武之地则亦命置之以诏来世庶乎宣王中兴之烈不冺

宣圣牖世之道恒昭而予耄耋之年尚得蒇此崇文之举孰非会之萃时之合深蒙

昊贶之所致?希周家卜世之久鬯皇清重道之规後世

子孙尚慎念之是为序

?【我】车既工【攻】?【我】马既同?【我】车既好?【我】马既?【阜】君子员员【云】邋邋【猎】其斿麀鹿速速君子之求右一【八句凡二十九字重文三】

郭【廓】猷□【合】衟【道】允□【炽】隹【维】【宣】天子谓公?【徒】我其?【以】□【田】简?【徒】□【徇】衆除【道】具驾??【我】【驭】其亚师?【我】弓其射

右二【八句凡三十五字】

亚车趍趍【趂】【酋】车??【续】左骖??【敖】右骖【音速】其游□□【丑若反司马相如大人赋休□奔走】其□【未详】旛旛君子其来导【导】?【我】鸣銮

右三【八句凡二十六字重文六】

?车趩趩【丑亦反行声也】欶【策】马??【音沥】导【导】【彼】盭【盩】邍【原】隮【彼】大【陆】彤矢□□【镞】卤【卤】弓□□【音台】其斿??【音洛】君子其来

右四【八句凡二十七字重文五】

遄来騝騝【音坚】寺【时】余卅【三十】里余射鹿于兹六辔写【缷】止出勿□【忧】微【霾】或以时雨邍【原】湿【隰】隂阳霝【灵】帛【泊】【华】?【籞】天子之所

右五【九句凡三十七字重文一】

其渊殹【也】孔深帛【泊】淖【洋】滔滔沔沔【泛】澫【漫】之一方其鱼不识??【烝】隹【维】鱮【鲨】□【鲠】鱄【鲋】【音白】又极【楫】又罟

右六【八句凡二十九字重文四】

其?【阪】又多?为【?】【音咎】棫朴杨柳及?【栗】既氐【柢】既柞如□【莽】如箬及【华】及硕禽【翰】□【攸】宫以寺【时】而乍

右七【八句凡三十四字】

其邍【原】孔?兽□【乃】寍【宁】处麋豕【豚】蜀【犊】麀鹿雉免【音即】其旲【古老反白泽也】??【宪】其虎左骖马执之大黄弓射之

右八【八句凡三十二字重文二】

即鹿又奔搏麀又真【填】鲜□【葅】时□【旨】异【音拉今作?博雅谓之】是申如天之□【喜潘迪作嘉朱彜尊石鼓考据施宿引说文作喜】秀□【艺】员【云】乍【作】□□【未详】【未详】即以写乐

右九【八句凡三十字重文二】

?【徒】【驭】既射?【我】马载止用贤孔?康康敇□【治】田车既安日隹【维】丙申用各为章害【曷】不永宁

右十【八句凡三十一字重文一】

御制重排石鼓诗得句【庚戌】

就石鼓所有三百十字分排十章并凿成十鼓各泐其面

十什排成十鼓咸崇文漫议创非凡就其本有差鳞次弗以所无为雁谗潘氏【迪】详诠尚可取杨家【慎】伪作概从芟拈题既复冁然笑那禁千年後削劖

【臣】等谨案古来金石之最夀者莫石鼓若其宜寘国学以津逮万世之读书者诚如

御制序文韪唐臣韩愈之言为正庆逢我

皇上登耄耋之年剏亿万载非常之举旧文

重次贞石新刋用以公天下而昭来许而

圣意深远

命於国学於热河

文庙分列其间【臣】等窃以车攻吉日之咏周宣不过扬中兴之骏业而未尝膺运会之极隆若我

皇上文谟武勲炳灼今古伟

鸿烈之九奏拓疆宇於二万里之遥胥藉

天眷

祖贻蒙庥悠远则今新鼓之成羲娥齐耀夫岂容成隶

首所能布算及之者乎

乾隆五十五年

命以清文繙译全藏经成

皇上亲制序文

申训

御制清文繙译全藏经序【庚戌】

为事在人成事在

天天而不佑事何能成人而不为

天何从佑然而为又在循理为不循理之事

天弗佑也予所举之大事多矣皆赖

昊乾默佑以致有成则予之所以感

贶奉行之忱固不能以言语形容而方寸自审实不知其当何如也武功之事向屡言之若夫订四库全书以及国语译汉全藏经二事胥举於癸巳年六旬之後既而悔之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而全书成兹未逮二十载而所译汉全藏经文毕蒇夫耳顺古稀已为人生所艰致而况八旬哉兹以六旬後所剏为之典逮八旬而得观国语大藏之全成非

昊乾嘉庇其孰能与於斯而予之所增惕钦承者更不知其当何如矣至於以国语译大藏恐人以为惑於祸福之说则不可不明示其义夫以祸福趋避教人非佛之第一义谛也第一义谛佛且本无而况於祸福乎但衆生不可以第一义训之故以因缘祸福引之由渐入深而已然予之意仍并不在此盖梵经一译而为番再译而为汉三译而为蒙古我皇清主中国百余年彼三方久属臣仆而独阙国语之大藏可乎以汉译国语俾中外胥习国语即不解佛之第一义谛而皆知尊君亲上去恶从善不亦可乎是则朕以国语译大藏之本意在此不在彼也兹以耄耋观蒇事实为大幸非溺於求福之说然亦即蒙

天锡佑如愿臻成所为益深畏满怵惕儆戒而已耳是为序

【臣】等谨案佛书以有全藏不与经史并列我

皇上精究法乘以为梵文虽异其义则同亦既三译

成编番汉蒙古字体俱备则

国语译经之举所关固有甚钜者焉仰惟

皇上以长夀无量之身

康强御世庆登

八旬而兹所译全藏经文适以本年告蒇是不可思

议之因缘皆由

善思议之福智有以快如愿而覩圆成信非偶然也

恭译

序文推本於

上天之默佑

示要於中外之尊亲要皆以循理之为广

大同之化然则

文思光被

至德难名彼三竺之秘典且将与四库之鸿篇同垂

不朽岂非

亿载昌期之盛事乎哉

八旬万夀盛典卷十四

猜你喜欢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乾隆
  读礼通考原序·徐乾学
  卷五·凌雪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七·佚名
  提要·王世贞
  补编五·佚名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林栗传·脱脱
  ●岁华纪丽卷第四·韩鄂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智伯欲伐卫·佚名
  卷七十九·宋敏求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仙姑·唐圭璋

      苏幕遮   不忧贫,不恋富。大悟之人,开着波罗铺。内有真如无价实,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贪爱心,须除去。清净法身,直是堪凭据。忍辱波罗为妙药,服了一圆,万病都新愈。

  • 赵令畤·唐圭璋

      令畤字德麟,燕王德昭玄孙。生于治平元年(1064)。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坐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后官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四年(1134)卒,赠开府仪同

  • 吴师孟·唐圭璋

      师孟字醇翁,成都人。第进士,官至左朝议大夫。知蜀州。卒年九十。王安石当国,谓师孟同年生也,自凤州别驾擢为梓州路提举。   蜡梅香   锦里阳和,看万木凋时,早梅独秀。珍馆琼楼畔,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

  • 徐灿·龙榆生

    徐灿字湘频,江苏长洲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坐结当营私,以原官发辽阳居住。寻召还,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卒於徙所。烂善属文,并精书、画。填词得

  • 卷428 ·佚名

    项安世 重午记俗八韵 菰饭沾花蜜,冰团裹蔗腴。 油淹枯茹滑,糟闷活鳞濡。 饷篚争门入,瘟船出市驱。 屑蒲形武兽,编艾写髯巫。 朱揭横楣牓,黄书闯户符。 辟邪钗篆蹙,解厄腕丝纡。 恶月多尤畏

  • 卷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一诗类卷十二目录山水类纯甫出释惠崇画【宋王安石】惠崇画【宋王安石】题巨然画【元王冕】僧巨然画【元鲜于枢】巨然山水【元袁桷】巨然小景【明高啓】秋日写巨然笔意与若休【明李日华】题董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十有一月己巳朔监察御史吴芾行殿中侍御史先是芾建言陛下当修德以服金人金以其力我以其德虽强弱之势不侔而胜负之形已见又言陛下勿以敌之进退为忧愉勿以事之缓急为作辍凡下诏必务责已引对必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冬十月。己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黄绫本  ○遣

  • ●王弇州崇论卷之七·李衷纯

    读鬼谷子读墨子读荀子读邓析子读孔丛子读尹文子读吕氏春秋读陆子读贾子读淮南子读韩诗外传读扬子读白虎通读徐干中论读刘子读文中子读元命包读皇极经世读通书正蒙读坛经一读坛经二读圆觉经师论上师论下○读鬼谷子刘向

  •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陽(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

  • 蛮传·萧子显

    蛮人的种类繁多,语言不一,依山谷而居,分布于荆、湘、雍、郢、司等五州境内。宋朝曾封西陽蛮梅虫生为高山侯,田治生为威山侯,梅加羊为扌干山侯。太祖(萧道成)即位后,有关部门奏请解除对蛮人的封爵,但参议奏说:“给戎夷封爵,历代

  •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哲宗元佑二年翰林学士苏辙论黄河必非东决疏曰臣去岁领户部右曹以财赋不足而开河之议不决河北费用不赀曾上三章

  •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邹韬奋

    上两次所谈过的是关于英文的说和看的方面,现在要谈谈怎样训练学生的写的能力。写的能力当然和看的能力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我已经说过,中国学生不是没有意思发表,往往苦于所习的英文生字和成语不够用;要补这个缺憾,只有在看

  •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胡适

    在思想方面,我曾提过,我几乎把一部禅宗史从头改写。一般说来,我对印度思想的批判是很严厉的。&ldquo;佛教&rdquo;一直是被国人认为是三教之一(另外两教是&ldquo;儒教&rdquo;与&ldquo;道教&rdquo;)。可是无疑的道教已被今

  • 茶花女·小仲马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格丽特在爱情与疾病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她生前特别喜爱茶花,人们叫她茶花女。她死后,墓碑下也堆满了茶花,这是唯一获得她真正爱情的

  • 引凤萧·佚名

    全书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枫江伴云友辑,鹤阜芟俗生阅”,然作者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写主人公自引娶金凤娘为妻,收婢女霞箭为妾,以三人名中各取一字,合为《引凤萧》。本书以才子佳人小说形式,写宋代的历史事

  • 茶山集·曾几

    诗别集,八卷,北宋曾几撰。几(1084~1166)字志甫(一作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属江西)人,后徙河南。幼入太学,试吏部,授将仕郎,赐上舍出身。南宋初曾任江西、浙江提刑,因忤秦桧被罢官,居上饶茶山寺。桧死复官,仍反对向金乞和

  • 翰苑群书·洪遵

    典志文献。南宋洪遵辑。2卷。遵父子兄弟皆入翰林,遂以家藏唐宋有关翰苑故实之作11种,汇为此编。其上卷录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