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寿盛典卷一百十一

歌颂

万寿颂十二章【集五经并序】

翰林院编修【臣】曹振镛

【臣】闻之【春秋传】德者本也【礼记】圣人作而万物覩【易】 与天地合其德【易】其感人深【礼记】是以自天佑之实受其福【易】於万斯年【诗】恒久而不已也【易】

帝德广运【书】承

天而时行【易】

天行健【易】

圣人则之【易】以自强不息【易】

圣人在上【春秋传】五十有五【易】一日二日万几【书】罔不惟民之承【书】道洽政治【书】百姓休和【春秋传】而岁习其祥【春秋传】受

天百禄【诗】将於此乎在【春秋传】至治馨香【书】以敬事上帝【书】

齐之日【礼记】雝雝在

宫【诗】时厥民【书】以致其禋祀【春秋传】以

祈国实【礼记】

帝於郊【礼记】必

躬亲之【礼记】

大雩【春秋】治定

制礼【礼记】必

身亲莅之【礼记】

帝曰钦哉【书】祀国之大事也【春秋传】羣神羣祀【春秋传】岁徧【春秋传】执事有恪【诗】敬之至也【礼记】德之基也【易】是谓承

天之祜【礼记】绍闻衣德言【书】追孝於前

文人【书】?其

祖武【诗】於穆穆

清庙【诗】

王命作

册【书】

宝【春秋传】以球玉【礼记】有事於

太庙【礼记】必

敬视之【礼记】右

社稷【礼记】陈尊俎列笾豆【礼记】玉曰嘉玉【礼记】用玉气

也【礼记】惇叙九族【书】於是乎有

享宴之礼【春秋传】

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勲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

【礼记】

赏延于世【书】

社稷

宗庙【书】庸勲亲亲【春秋传】德之本也【易】是谓大顺礼【记】政以治民【春秋传】煦妪覆育万物【礼记】而加之以共【春秋传】发号施令【书】班朝治军【礼记】考礼正刑一德【礼记】夙夜罔或不勤【书】

询事考言【书】乃日觐四岳羣牧【书】周爰咨诹【诗】示情也【礼记】执烛【礼记】坐以待旦【书】尔有嘉谋嘉猷书举而措之【易】示德也【礼记】厥明【礼记】

听政【礼记】於南门之外【礼记】示事也【礼记】君子所其无逸【书】以徵於书【春秋传】而治道备矣【礼记】推而行之【易】德之修也【易】此之谓大当【礼记】

皇帝清问下民【书】保合太和【易】

命农勉作【礼记】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躬耕

帝籍【礼记】以为民祈福【礼记】以庶邦惟正之供【书】以万民惟正之供【书】大赉于四海【书】崧高维岳【诗】

王乃时廵【书】南廵守【书】自南河至於江【礼记】沿於江海【书】东廵守至於岱宗【书】西廵守【书】如初【书】

行庆施惠【礼记】问百年者就见之【礼记】乡饮酒之义【礼记】度德而处之【春秋传】以相成也【春秋传】礼之经也【春秋传】五十年【书】乙巳春秋【传】

帝曰俞【书】予有臣三千【书】黄髪台背【诗】

宴以示慈惠【春秋传】率乃

祖攸行【书】美之至也【易】德之裕也【易】此之谓盛德【礼记】天子视学【礼记】必

释奠於

先圣先师【礼记】则有献捷【春秋传】在泮献功【诗】頖宫周学也【礼记】

天子曰辟雍【礼记】古之制也【春秋传】大哉

王言【书】量功命日春【秋传】略基址春【秋传】不日成之【诗】

上丁【礼记】

亲往视之【礼记】乃

讲学之【春秋传】崇德也【礼记】鼓【礼记】介于石【易】周诗有之曰【春秋传】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诗】其辞文【易】其道甚大【易】因重而抚之【春秋传】多之为美【礼记】错综其数【易】

文以足言【春秋传】天下诵而歌舞之【春秋传】乃修祭典【礼记】於成均【礼记】祀事孔明【诗】惟兖州【书】祭

先师先圣焉【礼记】

敬致【书】至于再至于三【书】德之地也【易】夫是之谓至隆

【礼记】作者之谓

圣【礼记】

圣谟洋洋【书】修辞立其诚【易】大矣?【易】观乎

天文【易】纯粹精也【易】导河【书】弱水既西【书】导淮自桐栢【书】导渭自鸟鼠同穴【书】泾以渭浊【诗】或源也或委也【礼记】言以考典【春秋传】而观其会通【易】

明之以文章【春秋传】

天文也【易】

诗言志【书】其旨远【易】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皆可歌也【春秋传】书同文【礼记】

天子之阁【礼记】凡七【书】是故大备【礼记】天下文明【易】德之聚也【易】此之谓德音【礼记】射之为言者绎也【礼记】唯

天子受命于

天【礼记】手 【礼记弓】抽矢【春秋传】射之【春秋传】则射中矣【礼

记】秋猕【春秋传】

驾言行狩【诗】以数军实【春秋传】以习五戎【礼记】不惟逸

豫【书】所以示也【易】

帝光天之下【书】越在外服【书】莫不率从【诗】其或不?【书】则武震以摄威之【春秋传】西被于流沙【书】啓其疆土【春秋传】不寜惟是【春秋传】西戎即叙【书】推而放诸南海而准【礼记】献俘受馘【春秋传】舍爵策勲焉春【秋传】宅南交【书】师徒不勤【春秋传】怀服如归【春秋传】入

觐于王【诗】称彼兕觥【诗】

礼之加燕好【春秋传】同福禄来远人【春秋传】德之柄也

【易】是之谓大同【书】

德至矣?大矣【春秋传】蔑以加矣【春秋传】顺气成象【礼记】

皇则受之【书】

文子

文孙【书】

适曾孙

适元孙

五世其昌【春秋传】振振兮【诗】绳绳兮【诗】绵绵瓜瓞【诗】大有庆也【易】所谓福也【春秋传】如此之谓备【礼记】岁【书】庚戍书秋八月【春秋】辛酉【春秋】

天子万寿【诗】

八十【礼记】春王正月【春秋】

天子乃以元日【礼记】重巽以申

命【易】

命祀山林川泽【礼记】怀柔百神【诗】

赏公卿大夫於朝【礼记】降德于衆兆民【礼记】年自七十以上【春秋传】有加礼焉【春秋传】前此者【春秋传】烝我髦士【诗】曰选士【礼记】曰造士【礼记】必取贤歛才焉【礼记】小大之臣【书】羣黎百姓【诗】佥曰【书】

天子作民父母【书】仁孰大焉【春秋传】吉孰大焉【春秋传】帝曰【书】予思日孜孜【书】乃化成天下【易】八庶徵【书】其道

大光【易】

念兹在兹【书】以为

宝【礼记】其文炳也【易】故

记曰【礼记】五皇极【书】歛时五福【书】用敷锡厥庶民【书】其

义一也【礼记】懋哉懋哉【书】

帝念哉【书】

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易】必得其

夀【礼记】其此之谓欤【礼记】敢再拜稽首【春秋传】作颂曰

【春秋传】

清缉熙【诗】惟

圣时宪【书】刚健笃实辉光【易】

敬修其可愿【书】有孚惠心【易】万邦黎献【书】故物无不怀

仁【礼记】亦克用劝【书 右一章】

称秩元祀【书】用咸和万民【书】以共

皇天上帝【礼记】夙夜惟寅【书】罔不祗肃【书】徧于羣神【书】惟圣人为能飨

帝【礼记】能歆神人【春秋传 右二章】

佑我

烈祖【书】罔有不钦【书】大告武成【书】厥贡惟球琳【书】

命作

册?【书】来献其琛【诗】以亲九族【书】克广

德心

朝夕

临政【春秋传】朝夕而行之【春秋传】不敢自暇自逸【书】惟

孜孜【书】弼我丕丕基【书】百志惟熙【书 右四章】

专而农民【礼记】曰笃不忘【书】

天子三推【礼记】丰年穰穰【诗】

时迈其邦【诗】其益无方【易】求民之莫【诗】而照之以天光【春秋传】

锡尔纯嘏【诗】俾尔寿而臧【诗】其车三千【诗】济济跄跄【诗】

饮酒乐岂【诗】民说旡疆【易 右五章】

释奠於其

先圣

先师【礼记】肃肃雍雍【礼记】鼓舞当於五声【礼记】其大有顒【诗】而玩其辞【易】而拟诸其形容【易】节奏合以成

文【礼记】诏之瞽宗【礼记 右六章】

为章于天【诗】

王敬作所【书】遂成天地之

文【易】昭之来许【诗】

帝庸作歌【书】与四时合其序【易】说礼乐而敦诗书【春秋

传】惟

帝时举【书】遹观厥成【诗】各以其叙【书】器而藏之【春秋传】天子所予【诗 右七章】

天子之功【诗】增其式廓【诗】大动以威【书】用戒戎作【诗】莫

敢不来王【诗】莫敢不诺【诗】及彼南夷【诗】

天子是若【诗】以来会时事【春秋传】

万寿攸酢【诗】以近

天子之光【书】洵訏且乐【诗 右八章】

如日之升【诗】如

天之

福【春秋传】吉事有祥【书】景命有仆【诗】及而

元孙【春秋传】以绥後禄【诗】本支百世【诗】振振公族【诗右九章】

天子万寿【诗】以殷仲秋【书】正月朔旦【书】

敷政优优【诗】

天子布德行惠【礼记】允升于大猷【书】四方来贺【诗】百禄是遒【诗 右十章】

不息则久【礼记】故受之以恒【易】

圣人之大宝【易】曰

念用庶徵【书】思其艰以图其易【书】庶绩其凝【书】万民靡

不承【诗 右十一章】

惟我

君之德【礼记】四方于宣【诗】向用

五福【书】而和乐兴焉【礼记】是用作歌【诗】昭囘于

天【诗】以介

眉寿【诗】惟曰欲至于

万年【书 右十二章】

万寿诗十章【集文选并序】

翰林院编修冯冯集梧

【臣】闻歌以咏言沐浴福应则寄言以广意粤若稽古尧称则天华封致乘云之拜周风既洽登坛有降火之祥统和天人其归一揆若夫应感之会雍容垂拱含至德之和平元符灵契永锡洪算六籍阙而不书穷神观化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盖以一人治天下惟精惟一运自然之妙有而不有其功然後精诚通於神明是以祥光总至福应尤盛保延寿而宜子孙故曰福所以兴惟人所召美哉邈乎休徵之所伟兆则五帝三王之道其畴能亘之哉伏惟

圣朝受命于

天保大全祚

世有

哲圣重熙而累洽百有余年矣今

陛下遵

天之道操斗极握乾符仪刑

祖宗绍隆

前绪悬衡天下既陶既甄和理日济万物咸得其宜乃贞

吉之元符允集兹日

天锡难老上膺

万寿发祥流庆受之自然且夫王者非徒聪明神武丰茂世之规永年之术以成其福禄者也是惟熙载翼翼矜矜参天地而施化恢惟宇宙以翔鸿业以介丕祉诚千载之嘉会是以其详可得而言伏惟

陛下钦翼

昊天

敬躬祀典必先斋戒黍稷馨香供

禘郊之粢盛竭诚尽敬

拜起

灵坛以为万姓请命于

皇天於是隂阳交和风雨玉烛二仪烟煴应之如响夫国

家之道农为正本致敬在

祈年于时也协风应律时至气动肆觐

天宗司农撰播殖之器

躬三推于天田盖用昭明寅畏顺时立政烝民於农桑是以感而应之厥初生民启灵篇兮披瑞图炳炳麟麟

德茂存乎

六世至于

经纬乾坤

体元则大为万世规信

圣祖之蕃锡时惟我

皇承聿怀之福是凖是仪有所造作必酌之于故实求

榘矱之所同所以致孝也传曰有开必先诗曰永世克孝

然则

圣人所以为圣者有自来矣

陛下以圣明统世昧旦丕显夜寐以思虽一日万几事

无大小日经

圣聼敬惟无怠尔乃嶢榭迎风俛临烟雨关外一区此

焉清暑而

皇情眷眷动摄羣会综覆精裁若乃

顺时节而蒐狩射中获多

犒勤赏功劝之以弗怠亦所以永安也

皇舆整驾

廵乎岱岳

纯化既敷则

惠存江南亦所以

省风助教不遑游宴历年滋多莫之课而自厉其勤若此盖闻圣主之养民也劝穑以足百姓百姓不足若已纳之于隍是以呕咐受之若羣雏之从母也今

圣上虑深求瘼亮稼穑之艰难每劳来而安集之故恤

贫缓富发仓廪布

德惠应时而蠲动以万计盖不可胜数屡下

明诏

慈仁殷勤施畅春风饱于

盛德譬犹鷇卵飞且鸣矣其令州县因形设象俾若神对振平惠以字小人而生生之理足矣昔之为文者摛藻下笔徒以赏好异情虽睿发于巧心而知德者鲜矣

陛下睿圣考论文义吟咏情性着於竹帛

说数十余万言研道德之元奥金玉渊海五曜霄映增

煇日月

富有之业书籍未见郁郁乎焕哉

天经地纬斧之藻之宜其为大也次有天禄石渠图书之渊陈农所未究衆献而储校文讲义之官教使刋定使缀学立志得煇乎光明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当今

皇帝盛明掩四海而为家雍部之内囘而昧之者结俦

附党

天子命上宰翼而鹰扬素旄一麾囘首内向故制胜于庙算役不二时皆取定俄顷于彼西疆地方几万里靡

有兵革之事

洪规远略此非其效与於廓灵海岛屿緜邈一夫挥戟

其会如林於是

天子知顽素之迷惑

耀威灵而讲武事不可以已乃

命上将亲奉

成规楼船万艘撇波而济水是以义兵云合猛气纷纭登飞梁斩丛棘蹷崭岩赴洞穴潜达旁通剖彼窟宅呼吸万里洗兵海岛兵举而

皇威畅天下晏如也

帝嘉茂庸大启爵命进以显秩车服有辉并图青史铭

功景锺勋绩维光隆于

今日矣是以异人慕响东震日域西荡河源南谐越裳北临沙漠目极四裔蹶角受化思禀正朔喁喁如也圣王作制规同造物所以笃俗训民宣和情志礼乐在是矣盖损益随时文质相济前事之不忘作者之师也

圣神纪物礼典旧章大备兹日盛三雍之上仪

皇帝亲临讲论乎六艺引而申之足以

埀世立教非钻仰者所庶几也左制辟雍引流激水长为委输周环囘复于是天下学士鳞集仰流真神明之式也昔周之宣岐阳之蒐讐校篆籕式铭盘石阳文隂缦厥迹犹存于是

圣上以错文见义缀而序之古文毕发十恒八九深略纬文复存于

圣世矣其奏乐也寻变入节曲折合符雷同相从自古

而然然未尽其理也

皇帝体膺上圣

神心所受观法于节奏赴曲之音各守一以司应左箎右笙百赖羣鸣一音称物风动神行宫判始辨聆清和之正声非纯德之鸿图亦未达礼乐之情也

圣德钦明尊事黄耉存问高年乃

申旧章涓吉日贻晏好会三千景附皤皤然被黄髪者

罔不具集降

至尊以训?贵贱以班愔愔醧讌于是

皇泽丰沛

恩隐周渥

洪德施

寿觞举

赋诗申怀属而和者和乐怡怿此亦欵诚之至也才为世出利用宾王总礼官之甲科不激而自遇矣至若齿

危髪秀之老骧首

天路求之旷年於是不售

陛下明并日月

曲留降鍳

加非次之荣

擢自羣萃独化于

陶钧之上年过九十非止恒授軿青紫升之霄汉舒蓄

思之悱愤咸含和而吐气盖

天子穆然盘桓毓养

元化滂流跻俗于

仁寿之地是以耆儒硕老晖映先达以为美谈非遇其时其孰能与于此乎且夫天下大器也答三灵之

蕃祉膺多福以安悆不可以虚词借也

皇帝御天下五十五年岁躔奄茂八月辛酉

诞节令图良时在兹是日也三光宣精庆云扶质

天帝运期而会昌参象乎

圣躬若合符契夫

修德以锡符仁洽道丰受兹

介福万邦恺乐下献

南山之寿观聼之所踊跃也犹

谦让而未俞也于时缨緌之徒三事九司佥尔而进曰陛下以至圣之德大庇生民

盛烈光乎重叶故有一切之寿为天下

主则闻长世之善经率土咸序以贡忠诚故乃万世一

时也于是

天子稀然改容曰念哉仰膺

乾頋只承怵惕年其逮耉宇内康寜

天瑞之徵赐朕休实一人有庆当与天下共之乃申之以烱戒曰上下通情皆奉觞上寿宴喜之乐无使

名过实

天子乃御玉辇

登明堂承以正月令辰

对扬天人总

神灵之贶佑于是天清日晏万流仰镜周轩中天用朝羣

陛戟百重九宾相仪自上下下鴈行有序肃肃焉济济焉彰

圣主之威神第从臣之嘉颂斯

受命者之典业也是以六合之内遐方疏俗金邻象郡之渠皆响风慕义襁负执贽重译而至觌

天皇于琼宫填庭溢阙称

万寿以献觞于是庭实千品绮错鳞比白象逸骏献状绦阙丹青图其珍玮不可尽识猗欤伟欤此天下之壮

畴德瑞圣之符焉于斯时也闻

王会之阜昌美

盛德之形容欢欣踊跃莫不忧游以自得因称诗曰穆

天子兆民赖止又曰愔愔我王

夀考无疆或云上寿百二十福履既所绥

圣心眷嘉节与

天享巍巍由斯言之

帝图宏远则黎元与之同庆诚可喜也夫符瑞之表授之者天也惟德动天所从来远矣盛哉

皇家

帝世

天启其心物极其性

膺期诞德符采照烂况瓜瓞所兴殷

五代之纯熙神降之吉期应绍至光我

帝典乐我

皇道汪汪乎

丕天之大律方四三皇而六五帝自开辟以来未之闻也然则歌咏所兴又恶可以已乎哉【臣】家承素业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媿无以称职

洪圣启运辰晷重光千载一会遘兹多幸诚思毕力竭

情舒音而咏

至德昧道懵学不足自宣每观才士之所作蔚矣其文选义按部有应风雅不胜慺慺采摭羣言比其义类集而讃之抑不足以揄扬

宏美亦欲以究

天人之际而抒情素陈诗展义第一至第十为如干帙

系之篇末诗曰

显朝惟清

世有明圣

圣皇绍祚夤威

宝命

帝载缉熙天下归仁百年上寿万祥必臻【一章】

元祀惟称惟

帝惟

祖徕只

郊禋有秩斯佑

天地无心感而遂通玉烛阳明造化为工【二章】

理有大归

运锺下武

圣哲所施贻我高矩率由旧则

念兹在兹永言配

命维清缉【三章】

圣朝乾乾

劳谦日昃

惠训不倦永世贻则我

皇实念洪范九畴休徵自至何思何修【四章】

生民之命所宝惟谷

皇泽广被何生不育毛羽产鷇托之丹青

殷勤之

旨民乐其生【五章】

至人摅思天临海镜斧藻

至德日新为盛乃撰四部启发篇章

韵与道合文以化光【六章】

王师薄代

神略独断拥旄万里

庙胜之算

帝畴尔庸厥庸孔多服爵

帝典勒铭山阿【七章】

天秩有礼大予恊乐

德博化光

大人有作礼仪孔明音容选和陶化染学下舞工歌【八

章】

圣帝德流渊旋云被禀仰

太和枯条以肄鲵齿眉寿策名

清时永

锡难老万物【九章】

皇庆攸兴用集

宝命

得一奉宸丽哉

神圣光明显融

道隆自

延年益

寿永永

万年【十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欧阳修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第七卷齐·缪荃孙
  一二四七 谕承办《皇朝文献通考》讹错之刘墉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提要·鲍彪
  张鹤龄、张延龄传·张廷玉
  赵贞吉传·张廷玉
  一五八、鹖冠子辨·钱穆
  ●卷四外篇·何孟春
  礼五九·徐松
  卷二十二·纪昀
  政学录卷五·郑端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打围·梁辰鱼

    【北醉太平】〔净丑领旦贴扮宫女众扮将校上合〕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羣旌斾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丑〕伯嚭参见。〔净〕太宰少礼。〔旦贴〕内

  • 卷七 五十首·赵崇祚

    顾敻 三十七首浣溪沙八首 酒泉子七首 杨柳枝一首 遐方怨一首 献衷心一首 应天长一首 诉衷情二首 荷叶杯九首 渔歌子一首 临江仙三首 醉公子二首 更漏子一首孙少监光宪 十三首浣溪沙九首 河传四首浣溪沙

  • 卷二百十一·毕沅

      ◎元纪二十九 ∷起玄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十二年年   秋,七月,庚辰,徐寿辉将项普略,引兵自徽、饶犯昱岭关,攻杭州。城中仓猝无备,参政樊执敬,遽上马率众出,中途与贼遇,射死贼四

  •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蔡东藩

      却说太傅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夷,实因青州都督苟晞与越有嫌,见二十一回。越恐他乘隙图乱,袭据并州,乃令琨固守本镇,不得妄动。琨只得奉令而行,遣还猗卢。那汉兵却齐逼洛阳,有进无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兵民疲敝,眼见是不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宀十见>宥○成化三年七月甲子赤斤蒙古卫指挥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六·徐乾学

    元纪十四【起上章涒滩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三年】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 壬午御史台臣言比赐布尔罕丹山场旺扎勒布哈海舶税防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

  • 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九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九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史记九十七 郦生食其者【历异几三音也】陈留高阳人也【陈留风俗传云高阳在雍丘西南括地志云围城在汴州雍丘县西南食其墓在雍丘西南二十八里

  • 杨锐传·张廷玉

    杨锐,字进之,萧县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南京羽林前卫指挥使。正德初年,杨锐因其有才而被提升掌管龙江右卫事务,在淮安督造漕船。宁王朱宸濠企图谋反,王琼认为安庆地处要害,应当设军防卫,于是朝廷进升杨锐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备

  • 卷102·陈邦瞻

    理宗宝祐四年六月,蒙古诸王亦孙哥、驸马也速儿等请伐宋。蒙古主命诸王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蓝答儿辅之,自将南侵,由西蜀以入。先命张柔从忽必烈攻鄂,趋杭州,塔察儿攻荆山。又诏兀良合台自交、广引兵会鄂,李全子璮进攻海州、涟

  •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张荫麟

    第一节纯郡县制的重建刘邦即帝位之初,除封了七个异姓的&ldquo;诸侯王&rdquo;外,又陆续封了一百三十多个功臣为&ldquo;列侯&rdquo;,汉朝的封君,主要的就是这诸侯王和列侯两级。在汉初,这两级的差异是很大的。第一,王国的境土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三章 自知·林语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语译能了解别人乃是智慧,能了解自己才是清明。能够战胜别人乃是有力,能够克服自己才是坚强。能够知足淡泊于财货的就是富裕,能

  • 卷首第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首第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礼经作述源流下汉书艺文志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周官?四篇河间献王?修学好古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后汉书

  • 缁门警训卷第六·如卺

    长芦慈觉颐禅师龟镜文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

  • 革象新书·赵友钦

    亦名《原本革象新书》。中国宋末元初自然科学著作。赵友钦著。明王袆删节该书为2卷本,称《重修革象新书》。现在上述2种版本俱存。赵友钦(1279—1368),元代民间科学家。又名钦、字敬夫,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

  • 上清长生宝鉴图·佚名

    《上清长生宝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六朝或隋唐上清派图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内载「长生宝鉴图」三幅、「明镜图符」四幅。各图分别饰以镜铭、八卦、干支、生肖、星曜、符文。图前录铭文一首

  • 大金吊伐录·佚名

    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

  • 满清外史·佚名

    《满清外史》,清末民初天嘏著,以清朝兴亡为线索,连缀若干官闱秘闻、绮闻琐事而成。其中许多篇章,如“满族之崇奉堂子”、“多尔衮之盗嫂”、“琰(嘉庆帝)之不喜如意”、“李莲英女弟之指婚”、“宫中遗产之富”等,皆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