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史大纲

钱穆著。1940年6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共分为上下两册,为当时教育部颁大学用书。1974年9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本,至1983年出版修订本第10版。1933年,钱氏首创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通史课程,曾先后编写过《通史纲要》、《国史读本》等发给学生课外阅读。1937年,北京大学迁至昆明,钱氏在播迁流离之余,继续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国难当头,感慨倍添,又因联大在流亡中,缺乏图书资料,钱氏于是决定于国难之日作国史,写出一部既有史料又有系统思想的通史著作。在资料不足、生活无定的艰难条件下,作者以随身携带积年所藏的通史笔记为基础,避居云南宜良僻静的山寺中,终于在1939年6月写成50万字的《国史大纲》。书首冠“引论”凡2万余言,突出体现作者的史学思想。他提出了史学和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鉴古而知今,还应对未来的精神重建尽一份孕育和向导的责任,因此,主张中国人对本国史应抱有“温情与敬意”。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作者反对以西方模式来套解中国历史,反对把中国历史上的一切史实,均用“专制黑暗”一语概括。作者认为,社会经济是最下层之基础,政治制度为最上层之结构,而学术思想则是此二者间的中层干柱。历史事态之演进,总不出这三者之外。他指出,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时期是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则是社会经济的变动。该书出版后,因其境界之高与议论之卓,被当时学术界称为近几十年来中国通史的最佳著作之一。至今仍不失为研治中国历史的必读书。

《国史大纲》全部章节目录

(1)引 论
(2)书成自记
(3)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4)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时代】
(5)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西周兴亡】
(6)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
(7)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
(8)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9)第七章 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与汉室初起】
(10)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至王莽】
(11)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东汉兴亡】
(12)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
(13)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
(14)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
(15)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西晋兴亡】
(16)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
(17)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18)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齐梁陈】
(19)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
(20)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
(21)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在西晋及南朝】
(22)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在五胡及北朝】
(23)第二十一章 宗敦思想之弥漫【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24)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25)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之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
(26)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
(27)第二十五章 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废弛】
(28)第二十六章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
(29)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
(30)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
(31)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32)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
(33)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34)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庆历熙宁之变法】
(35)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
(36)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
(37)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
(38)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
(39)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
(40)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41)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
(42)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
(43)第四十一章 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44)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45)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46)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47)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
(48)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猜你喜欢
  宋史·脱脱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马建忠
  后鉴录·谢蕡
  大金国志·宇文懋昭
  被掳纪略·赵雨村
  王心斋语录·王艮
  东山国语·查继佐
  戊戌六君子传·梁启超
  窃愤录·辛弃疾
  台湾中部碑文集成·佚名
  罪惟录选辑·查继佐
  张献忠陷庐州记·余瑞紫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诸司职掌·佚名
  御制人臣儆心录·王永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古今体八十首【甲辰二】甲辰春帖子木德方生甲龙光正见辰祥占月几望【正月十四日立春】节应气回春撰吉幸江南青旗跸路探悉新逢已盛【是日辛巳时立春为正月节】春

  • 卷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七目录山水类次韵秦少游春江图【宋陈师道】春山图【宋文同】题柴言春景山水【宋陆游】草堂春暮横披【金冯璧】题杜莘老春融秀岭图【元王恽】春江小景【元程钜失】赵干春山曲隖图【元

  • 列传第八十九·刘昫

    ○陆贽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父侃,溧阳令,以贽贵,赠礼部尚书。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宣宗中·脱脱

        ◎宣宗中   兴定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宋遣使来贺。癸未,宋使朝辞。上谓宰臣曰:“闻息州南境有盗,此乃彼界饥民沿淮为乱耳。宋人何故攻我。”高琪请伐之,以广疆土。上曰:“朕意不然,但能守祖宗所付足矣,安事外讨

  • 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赵尔巽

      张照 甘汝来 陈惪华 王安国 刘吴龙杨汝穀 张泰开 秦蕙田 彭启丰 梦麟   张照,字得天,江南娄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南书房行走。雍正初,累迁侍讲学士。圣祖训士民二十四条,世宗为之注,题曰圣谕广训,照

  • ●卷第二十九·胡三省

    【汉纪二十一】起上章执徐,尽着雍困敦,凡九年。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①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②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济,子礼翻。〕③夏,四月,平〔【章:乙十一行本「平」上有「癸未」

  • 武王伐纣书卷上·佚名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话说殷汤王姓子,名履,字天乙,谥法除虐去残扫汤。是契十四世孙主癸之子,以伊尹相汤伐桀,三让而践天子之位。顺天革命,改正朔,天下号曰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色尚

  • 四六一 大学士阿桂等题请将武英殿修书处额外供事从优议叙本·佚名

    四六一 大学士阿桂等题请将武英殿修书处额外供事从优议叙本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经筵讲官 太子太保 议政大臣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领阁事 管理吏部、户部三库事务 领侍卫内大臣兼管镶黄旗满洲都统 诚谋英勇公臣

  • 卷二百三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任将赵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赏赉考上即位之赐天子即位之赐髙皇帝时无之自文皇以藩邸入绍大位始有赐然不过在京文武吏民而已仁宗登极爰布大赉徧及藩方最为优渥自是后代稍裁省然府藏之积往往不胜其费矣今据可考者记之若亲王公主之赏

  • 卷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十二宋 徐天麟 撰礼六【吉礼】宗庙太上皇庙【三辅黄图云在长安西北长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鸿翔府北关辅记云在酒池北】孝元永光五年毁 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五月毁 孝成河平元年复世世奉祠高庙【

  • 广大发愿颂·龙树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  所有一切众生类  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  彼无边刹尘充满  又一一尘为一刹  广大佛刹如尘等  一一刹

  • 序·佚名

    续藏经 径石滴乳集 清 真在编 机云重续 序 径石滴乳者。山铎在公所编。道脉渊源之书也。书垂成而在公脱去。其得法门人石源云公。取而录成之。以彰先人之用。以述宗统之全。其编始自径山。采於曹石仓谭埽庵及钱牧

  • 卷上·佚名

    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卷上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上堂康熙元年元日于雷峰承堂头天然老和尚举师首众上堂升座拈香毕维那白椎堂头和尚云山僧十二年不升此座去年中秋承缁白诸公请继主华首今岁元旦不请自说且道为个甚么只为上有

  •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司马承祯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代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赞《升玄护命经》义理玄深,并撰五言颂诗数首以发挥经义。按原经已袭取大乘佛教中观理论,讲述有无、色空之说。司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三年(1911)新新小说社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