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六

圣德【二  敬德三】

皇上以

夀登八旬

中祀亲祭一周乾隆五十四年

躬诣

先农坛行礼

御制耕耤日恭祭

先农坛礼成述事【己酉】

廿七承

明祀【五十四年之间已亲祀廿七次】八旬近次年及兹能执礼於是尽心?【年近八旬欲于今後年间凡 中祀皆亲祭一周自後即可依例遣官详见祭 历代帝王庙诗识语】兴谷功垂古绥丰惠助

天坛成逮观瘗欲退意卷然

乾隆五十五年

皇上亲诣

朝日坛

夕月坛行礼

御制仲春

朝日坛礼成述事【庚戌】

天恩八旬夀

中祀蒇躬亲【予幸夀登八袠身体康健可符 中祀亲祭一周之愿兹仲春 朝日坛躬祀礼成仰荷  天恩洵为独厚】捧璧疎一纪 【朝日坛向用赤璋考周礼以赤璋礼南方非以祀日郑注云半圭为璋制亦不符又周礼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为礼?图时详加考定 朝日坛用赤璧既符古制冀泱神歆】升芗当仲春无私能久照有赫总宣仁观燎礼成退惓然心倍寅

御制中秋日

夕月坛礼成述事【庚戌】

中秋节恰秋分值平秋西成曲忆频

中祀幸能行以遍【自去年春以近八旬敬愿於 中祀皆亲祭一周以尽为君之职是以於帝王庙 先农坛 朝日坛 文庙皆已亲祀兹并 夕月坛亦能躬祭礼成实深钦幸】一心宁

敢懈於寅徒因戎诘疎亲诣【按会典凡 中祀於即位後皆亲诣行礼一次嗣後俱遣官恭代此定例也 夕月坛之祭予自践阼过廿七月即吉後於乾隆三四两年曾躬亲行礼六年以後每岁秋猕木兰遂依例遣官至十三年又亲祭一次及今岁礼成计凡四次既以正夀俯顺衆情还宫行庆恰值秋分 西坛蒇事得遂予 中祀一周之愿感荷 神佑当为何如】兹用八旬蒇六禋乐奏保光成礼退【送 神乐歌保光之章】回瞻不尽意犹谆

乾隆五十四年

皇上亲诣

历代帝王庙行礼

御制季春祭

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己酉】

恭承

祖训示千古增入

庙曾躬祭临【康熙六十一年延臣遵奉  皇祖谕旨议增 历代帝王庙祀一百四十三位尔时议者不能仰体  圣意且疏奏在  大事前数日讨论多疎如汉则阑入桓灵而於前後五代并未议及出入颇觉不伦予於甲辰岁閲大清通礼见崇祀位号弗惬於怀乃?大学士九卿等更议增祀晋元帝以来二十五帝而於桓灵则彻出之以彰千秋公论次年仲春入祀 神主於庙因即躬礼告?用申妥侑】乙已至今三载閲季春将事一心忱述之七字义斯着记以长篇意更深【乙巳礼成述事一律既已详着增祀之义复念此入庙与不入庙之分俨寓旌列彰痹之意我後世子子孙孙祈  天永命将以绵万禩无疆之庥胥当憬然而思惕然而惧因更为记一篇其所以凛难谌之戒者意更深矣】五十四年亲祀七及能执礼致予钦会典载

中祀皆遣官

历代帝王庙等是也惟始即位应一亲行余皆候旨朕凡亲行者六次矣念明年即八旬夙愿於致政以前

庙大祀朂必躬亲其能与否敬俟

天贶若

中祀则应依例遣官欲於今後年间及此身体尚健於凡

中祀皆亲祭一周以尽负扆抱蜀之职用识缘起如右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上丁

皇上亲祭

文庙三月

圣驾东巡诣

阙里

释奠

御制仲春丁祭

至圣先师礼成述事【庚戌】

挈壶宣夜告时良载奠椒芹礼

素王

中祀八旬躬致敬【昨年以夀将八旬拟归政前凡郊  庙大祀岁仍躬亲至 中祀之例应遣官者亦欲亲祭一周以尽予职是以去春於先农坛 历代帝王庙皆已躬祭成礼兹值 文庙丁祭之期自当亲诣释奠用符夙愿】幼攻老朂志弥长辟雍重建曾凴席【辟雍为天子之学元明以来未备其制癸卯春於太学?伦堂前详稽古制剏建圜水甲辰冬告竣遂於乙巳上丁躬诣荐歆并亲临讲席以致寅恭而光典礼】

阙里将临祗面墙【今岁东巡当仍诣 阙里致?以深景仰而数十年钦承至教返之躬行莅政犹觉未敢自信耳】践阼承

天五十五君师兼责愧难当

御制释奠礼成有作【庚戌】

礼成

释奠暇余几周视宫墙慢驾归【礼成後於?伦堂用膳视事因周览 庙学以志徘徊依恋之忱】久甃圜桥泓一沼【古辟雍在郊外或引水为之今建於 庙右彛伦堂前其地乏水因开四井以供汲用所为复古而不泥古也今过之见甃石鳞次清流益尺澄涵淳澈具有风水成文之致】新栞十鼓列前扉【近以周宣王石鼔所存三百十字排次成什即命亦刻十鼔置戟门南左右今已观成详见前所制序】胥关重道崇文举更识务鲜【上声】实非望不入经七十载【予自六岁读书至今七十四载举成数也】 瞻欲去尚依依

御制三月望日释奠

先师礼成述事【庚戌】

为君要事祭为先

中祀躬亲诣欲全【风愿归政以前於  郊  庙大祀岁必躬亲而一二年内欲於 中祀之例应遣官者亦躬行一次以尽为君之职】八度兹来八旬逮【自戊辰以来诣 阙里释奠 先师及今而八予亦夀跻八旬  鸿贶优隆实为厚幸】奠芹昨过奠箕连【启跸前二日正值春仲上丁巳亲诣 文庙行礼兹至 阙里再举释奠之仪亦 中祀必视祭一周之意也】生民未有道垂世宇宙以来德赞

天六岁一衷幸蒇礼宫墙临别意拳然

【臣】等谨按会典开载凡过

中祀致祭自始

即位一

亲行余竝

遣官恭代我

皇上慎重明禋礼隆咸秩备集

长年之贶允符

夙愿之寅爰於例应遣官之祀一二年间具蒇崇仪

用光令典盖惟

馨香至德无往不尽其诚而又

圣躬庄敬日强乃无往而不安行自裕也若夫

大祀

中祀之外于乾隆五十年

恩诏条内遣祭

风火雷雨神庙增列

云神又

岳镇海渎诸祀岁申妥侑【臣】等谨自四十五年以後恭查

亲莅隆仪及

特旨告祭加封诸典彚载於後

皇上敬修羣祀乾隆五十五年

圣夀八旬

躬诣

岱庙瞻礼

御制谒

岱庙瞻礼

来因瞻

岱宗

岱庙谒诚恭【予以夀跻八旬世臻安阜恭谒 岱宗祭阙里用申?谢以路便先至泰安即恭诣城中 岱庙先行瞻礼】封禅事无我阜安祈为【去声】农代

天敷物育福国锡时雍九叩申?谢八旬实罕逢先是

乾隆四十五年

圣驾五巡江浙

驻跸泰安府

亲诣

岱庙行礼四十八年

命河南抚臣重修

中岳神祠是年

圣驾四诣

盛京

回跸入关致祭

北镇五十五年

国庆颁诏遣官祭告本年

八旬万夀

东巡

亲祀

岱庙余各

遣祭如礼其

诏欵事宜分载

典礼门祭告类

乾隆五十五年

东巡回跸至天津府

躬诣

海神庙行礼

御制策马由天津府城至

海神庙拈香叠丙申诗韵【庚戌】

八旬策马过城闉露冕因教悦万民幼挈老扶依旧衆叩瞻跃喜较先亲所惭仍是昔年况【丙申东巡回跸至天津及戊申春巡幸天津时俱以望而殷怀与今岁情形相似为之惭闷】致请殷希

神佑谆?谒自惭诚不至腼称

惠鉴诚真

先是乾隆四十五年

圣驾五巡江浙

临閲海塘

亲诣

海神庙瞻礼四十九年

六巡江浙礼亦如之是年五月十八日

谕内阁曰前经降旨於山海关地方特建

北海神庙该处为

王迹肇兴之地兹当崇宇聿新肇修秩祀自应特派宗藩代申诚敬着交太常寺将诸王名单开列具奏请旨四十八年

圣驾四诣

盛京

躬祀

北海神庙五十年

国庆暨本年

八旬万夀

恩诏遣祭

海神如礼并载

典礼门祭告类

乾隆五十五年

东巡回跸

躬谒分水

龙王庙

御制谒分水

龙王庙【庚戌】

原山溯遥本达兖济鸿功【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汾水出西南入济水经所载亦同今汶上县属兖州府即禹贡所谓浮於汶建於济是也】分水南而北

崇祠西向东

天然因地利

神贶藉人工【汶水分流济运人但知明宋礼用白老人之策其实因地脊自然形势道为分流自昔人皆不识惟老人能识之耳自明迄今漕运实资利济近年东省疏濬攴干各河水柜收蓄充裕汶河水势平稳毋庸叧筹宣泄仰荷神庥益深额手感谢】昔弱今流壮蒙

庥感莫穷

先是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两次

圣驾南巡俱

亲祭分水安澜

龙王庙并

河神各祠其自庚子後

命立庙加封增祀遣祭者如南河之陶庄清口淮渎等祠东河之兰阳睢宁漳水铜瓦厢夙神等祠皆荐?禋并

制碑记匾聨以昭崇报又如五十四年台湾大功告成

官兵渡洋顺利仰赖

天后神庥灵应显着

特命於福建湄州及各沿海祠宇地方官为致祭春秋

一体举行

【臣】等谨按有虞顺时之方柴燎五岳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後世飨报功德者率由此义然皆循事举必祈之文而非有诸福可致之祥应期毕臻乃以妥精禋而协幽赞也我

皇上敬德延禧久登爕和之治光岳効其灵应祥澜习其安恬然且怀柔备至肸蠁远通岁时

巡方望祀

特典报功礼有加隆文无不秩本年

八旬大庆先期

诏祠天下名山大川而

躬莅犹勤益严

祗敬斯惟本

一心之沕穆用致六幕之延洪信乎精诚之至交於

神明具徵

大圣人致恭作肃之全体也乎

八旬万夀盛典卷六

猜你喜欢
  卷十六 本纪十六·赵尔巽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一百四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蝗蝻全尽摺·佚名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佚名
  八九一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等着江浙商人捐建文澜阁并添置三阁书格·佚名
  卷之三十九·祁韵士
  卷五十三·班固
  杨增荦·陶菊隐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九 家门以内·溥仪
  徐九思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197_1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张谓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

  • ●梦鹤轩梅澥诗钞卷一·缪公恩

    沈阳缪公恩立庄 题画 秋日游冯氏废园 溪上 春日郊游 春闺 月下闻笛 舟泊焦山作 春闺 水阁纳凉同董均可步管丈秋崖元韵 前题答董均可 寒月 读张瀛客先生遗稿 登辛峰亭

  • 卷二百·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角类五言律边城听角        【唐】李咸用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鎗细引云成阵高催鴈着行唤廻邉将梦吹薄晓蟾光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六言絶句冬夕          【元】

  •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二孟郊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裵回赋诗曹务多废令

  • 邓剡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

  • 志第十七 灵征八上·魏收

    帝王者,配德天地,协契阴阳,发号施令,动关幽显。是以克躬修政,畏天敬神,虽休勿休,而不敢怠也。化之所感,其征必至,善恶之来,报应如响。斯盖神祇眷顾,告示祸福,人主所以仰瞻俯察,戒德慎行,弭谴咎,致休祯,圆首之类,咸纳于仁寿。然则治世之

  • 列传第六十三 尔朱兆 尔朱彦伯 尔朱度律 尔朱天光·魏收

    尔朱兆,字万仁,荣从子也。少骁猛,善骑射,手格猛兽,蹻捷过人。数从荣游猎,至于穷岩绝涧人所不能升降者,兆先之。荣以此特加赏爱,任为爪牙。荣曾送台使,见二鹿,乃命兆前,止授二箭,曰:“可取此鹿供今食也。”遂停马构火以待之。俄然兆

  • 卷二百七十四·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癸卯朔 龙轝度开平○甲辰○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御马监少监海寿至自行在致 大行皇帝遗命 皇太子哭恸几绝强起拜受命进荣等问故复恸哭 皇太孙亲王皆恸哭易服宫中设几筵朝夕哭奠 皇太子命

  • 第四○保结状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一一二○五-一○·佚名

    铺户金联盛,保结挑夫首李梁等三人具保结状人金联盛,今当大老爷台前,保结得李梁、林惠、陈祥三名,议举公号梁惠祥,充办挑夫首,凡有轮办、合办一切差事,自当勤慎、实力供差,不敢玩误、推诿、别生事端等情。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六 【起丙辰汉宣帝元康元年止壬辰汉成帝建始四年】凡三十七年 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六>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

  • 八 避辫子兵·周作人

    住在补树书屋这几年中间,发生过的大事件是帝制与复辟两事。民六的上半年黎段关系闹得很僵,结果是公民团包围议院,督军团逼迫总统,而督军团的首领又是有辫子的张勋,这情形是够吓人的了。张勋进京以后,六月末我往北大替鲁迅借

  • 苏循传·欧阳修

    苏循,不知算什么样的人。为人巧言谄媚,阿谀无廉耻,唯利是图。在唐当礼部尚书。那时,太祖已经弑昭宗,立哀帝,唐的旧臣都愤恨得咬牙切齿,或者畏祸伏首,或者辞官而去,然而循却特别巴结梁太祖以便得到重用。梁兵攻杨行密,在氵卑河大

  • 管子补注卷七·刘绩

      大匡第十八【谓以大事匡君】      内言一  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糺公子小白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出管仲与召忽往见之曰何故不出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之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

  • 卷六·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六周书周文王国号武王克商因以为有天下之号此书凡三十一篇记周家一代之政事故曰周书泰誓上武王伐纣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因以泰誓名之泰大也此是上篇乃未渡

  • 提要·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纂言總例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纂言總例七卷春秋纂言十二卷元吳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録是書採摭諸家傳注而間以己意論斷之首為總例凡分七綱八十一目其天道人紀二例澄所

  • 中峰文选·董玘

    明代诗文别集。董玘(字文玉)著。为唐顺之所选。先由其子董思近于嘉靖间梓行《中峰文选》6卷、《应制稿》1卷。《文选》中有文5卷,诗1卷。嘉靖末,王国桢又重加诠次,刊刻成《董中峰文选》11卷,其中文9卷,诗2卷。集前有

  • 新摘星录·沈从文

    小说。沈从文著。女主向往“诗与火”的生命,却无法拒绝“具体而庸俗”的物质爱情,长期陷于感情纠葛与内心矛盾,最终选择不能让她完全追逐浪漫却又能满足她虚荣心的“葫芦头”男子。爱情绝非“食色性也”。

  • 比丘听施经·佚名

    全称《佛说比丘听施经》。佛教经典。东晋昙无兰译。一卷。听施,比丘名。本经以旅人不识路为喻,教化听施比丘精进修道。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